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语文作文冲刺
2024年中考语文作文冲刺-终极押题03:“谁解其中味”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作文冲刺-终极押题03:“谁解其中味”,共5页。
1.请以“谁解其中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一、审题立意。这篇命题作文题目为“谁解其中味”,题干中给出了具体材料。审题是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像此类给出题目与材料的题目,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找准切入角度。“谁解其中味”的中心词是“味”,“解”字意为:了解、品味,由此可见,文章着重于生动地体会这个“味”字。结合题干材料分析,材料用一则春笋的烹饪过程引出“整个春天的味道”,将“味”由具象的描写上升到抽象的描写,文章由此得到升华。“味”富有诗意和哲理,不仅仅指春笋的味道,更可以引申为生活中各种事物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独特体验。立意可以围绕对某种事物、情感或经历的深入理解和感悟,探讨其背后不为人知或容易被忽视的内涵,强调对生活细腻感知和思考的重要性。可以从记忆中的某一件物品、某一件事引出到精神、情感上来,托物寄情,写出一些人和事给你的真切、深刻、难忘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启发了你在某方面的认识和收获。比如可以写人们对传统文化味道的理解与传承,像春笋烹饪方法所代表的传统技艺。
二、选材构思。本题重点在于“味”,要通过叙事写出生活中的特别感受,因此体裁可采用记叙文。具体叙写时必须写出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且容易被忽略其内在意义的事物,如过年时的传统习俗,看似平常,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情感寄托。以制作年糕为例,从准备食材到制作过程,再到一家人分享的时刻,展现其中所包含的亲情、对新年的期盼等味道。又或者写民间手艺人制作的传统工艺品,如精美的剪纸,从其制作工艺、图案寓意等方面揭示其中独特的文化味。比如:《谁解其中味》一文,可围绕端午节包粽子展开。详细描述包粽子的过程,从挑选粽叶、糯米到精心包裹,在这个过程中,回忆起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的欢乐场景,以及端午节所承载的对屈原的纪念意义和深厚的传统文化韵味。通过对包粽子这一活动的细致描写,传达出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价值这一主题。
谁解其中味
曾记得这样一句话:“电影拍好了,配上音乐,音乐就像是剧情中的盐。”这有了音乐,悲伤也就有了故乡;有了音乐,阳光也就照了进来;有了音乐,人们也就不再迷茫。
音乐是个好东西,与人共存亡,是在夜深人静陪伴我们的好朋友。是的,人们需要这温暖。周杰伦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青花瓷》尽人皆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便是歌词传达的主要意思,似为“素玉胚,青花瓷,盈水浅,舞正酣”。素胚描青花,浓墨勾古风,这一缕复古韵味凝结了风华绝代的美。原来,这婉转静美的中国风便是音乐中独有的中国味道。
而我,也循着这特有的中国风,去找寻属于自己的中国味道。
忽然,一阵清香钻入我的鼻孔,我顺着这特有的清香,走啊走,走进了一家装饰古朴的小茶馆。碰巧看到制茶的师傅,正将一片片浸染了晨露的茶叶采下,采摘下完整的叶片,在其还新鲜的时候,细细地,用小火和中火慢慢炒制。师傅气定神闲,不骄不躁,平心静气等候着这味道的沉淀。真是说不清是茶使师傅变得这般超然脱俗,还是师傅使茶变得愈发宠辱不惊。这些默默无闻的匠人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细细研磨成了茶的清香,任由茶香洗涤自己的心灵,从而更加坚持传承古法的信念。末了,师傅端上一小杯绿茶。清盈淳厚,闻之有余香,小口一啜,便让这世间百味在舌尖上跳跃翻转。闻着缕缕茶香使人神清气爽,只一次,这茶,便撞入了我的胸膛。
茶文化,源远流长,曾有诗云,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是的,在古代,茶曾闻名于天下,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茶馆,茶社,喝茶的人数不胜数。
随着这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少盛极一时的文化在历史重重的叹息中一点点被湮没。可是却总是有人用自己的全部,一层又一层地抹去那沉积已久的尘土。
想必,这其中的情怀,便是我所找寻的中国味道了吧。
在厨房里,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并不是让其中有某一味显得格外突出,而是五味的调和以及平衡,不仅是中国历代厨师和中医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也是中国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2. 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3.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
4. 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
5. 在中文里,“火候”一词的使用并不局限在厨房,更能用来评价处世的修养,以及为人的境界。
6. 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的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能把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农耕民族。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7. 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8.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9. 五味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也为中国人在况味和回味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10. 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
11. 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12. 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
13.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14. 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
15. 人们懂得用五味陈杂形容人生,应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情怀。
16. 地球村形成的速度不断加快,没有人能够阻挡。然而,只要保持对某种味道的迷恋和期待,那么这种味道,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生活信念,就一定会守护一个个不可复制的部落,一处处令人神往的秘境。
17. 历史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故事,对于亲历者是切身的喜悦和感伤。
18.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19. 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然而,究竟是人改变了食物,还是食物改变了人?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啄,总会为我们津津有味地一一道来。
20. 世事变迁、人心进退!人们,越是在水泥森林里久居,越向往回归农耕生活。
21. 昂贵的玛仁糖,层次丰富的手抓饭,只要对自然和时序怀着不变的信任和尊重,每一道菜,每一家人,都会获得甘甜的回报。
22. 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中国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从深山到闹市,厨艺的传授,仍然遵循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
23.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
24. 芝麻的香气伴着蕨粑的甘甜,这就是瑶族人时代繁衍的味觉密码,也是撰写着人类味觉记忆史的通用语言。
25. 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点起炉火,端起碗筷,每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
26.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常无奇,辛苦劳作给全身心带来的幸福,从来也是如此。
27. 所谓心传,除了世代相传的手艺,还有生存的新年,以及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
28.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作文冲刺-命题方式押题03:材料作文(十篇),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用性与生活化的趋势,考查思辨与分析能力的趋势,关注当代青少年问题的趋势,培养情感表达能力的趋势,多样化的命题形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终极押题03:“谁解其中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作文考前抢分模板与必备素材范文,共5页。
这是一份2024中考作文终极押题+写作指导+范本必背03,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