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4届中考二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增加,农作物长势良好。这体现了( )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依赖生物
2.在明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酵母菌,其结果如图所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培养液缺少( )
A.氧气B.二氧化碳C.有机物D.无机盐
3.在讨论“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方案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除湿度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B.多次重复实验,可提高实验的信度
C.实验数据与别人不一致时,可修改
D.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自然环境
4.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光时,转动⑤使③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④和⑦
C.大幅度升降镜筒时,应调节①
D.上升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5.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几个视野,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④,应怎样操作?( )
A.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B.向左上方移动镜片→转动遮光器换成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D.向右下方移动镜片→换成凹面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6.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包含4条食物链
B.兔与鼠不存在竞争关系
C.鹰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草捕获的光能
D.若受到DDT(有毒物质)污染,体内DDT积累最多的是草
7.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光合作用相关实验的探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实验前这盆植物需要进行暗处理
②该装置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③此装置可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④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说明该处产生了淀粉
⑤该装置包含了两组对照,分别①与②、②与③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③
8.下列营养物质中,不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A.水、无机盐、蛋白质B.维生素、糖类、脂肪
C.水、无机盐、维生素D.糖类、脂肪、蛋白质
9.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主要用于( )
A.构成细胞B.分解有机物
C.合成有机物D.气体交换
10.为改善番茄果皮细胞显微观察效果,下列提出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A.有气泡—盖盖玻璃时应规范
B.果皮有重叠—材料应完全展平
C.取材过厚—应重新取材
D.视野内有污点—应擦拭反光镜
11.图示为某植物体内细胞的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细胞的生长
B.②过程染色体先均分再复制
C.③表示细胞的分裂
D.组织的形成是②的结果
1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有关水稻和青蛙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结构层次上分析,稻花属于器官
B.水稻和青蛙都具有的组织是上皮组织
C.水稻的生长离不开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
D.水稻与青蛙相比缺少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13.下列对图中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种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甲和乙都是通过分裂进行生殖
C.乙为酵母菌,可用于制作酸奶或酿酒
D.细菌、真菌和病毒不一定都对人体有害
14.下列叙述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不相符的是( )
A.心脏内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B.鼻腔内表面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气体
C.蝗虫体表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蛔虫体表的角质层可保护其不被人的消化液消化
15.如图是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物像,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④都有运输功能
B.出现炎症时,②的数量会增加
C.①②③都可作为亲子鉴定的材料
D.③的数量过少,则伤口会流血不止
16.心脏就像一台设计巧妙的“泵”,推动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心脏内部血液流向为:心房→心室→动脉
B.心肌细胞所需氧气和营养物质由冠脉循环提供
C.左、右心室之间被肌肉壁隔开,可防止两侧血液混合
D.心脏各腔同时收缩可产生更大动力推动血液流向全身各处
17.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①相比,②处血液中氧含量无明显下降
B.图中①、②、③、④组成肾单位
C.C中出现葡萄糖一定是由于肾小管病变引起的
D.流经肾脏之后的血液,各种代谢废物均明显减少
18.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互相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下列有关人体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循环系统进行体内的物质运输
B.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泌尿系统可排出所有代谢废物
D.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9.某同学经常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游戏并且戴着耳机开着很大的声音,致使其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和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受损,视力和听力下降。这两类细胞分布在( )
A.角膜和鼓膜B.视网膜和耳蜗C.视神经和听觉神经D.晶状体和耳郭
20.头部前倾的“手机脖”会对颈椎和斜方肌造成极大的负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B.颈椎具有支撑头部的作用
C.抬头时斜方肌呈收缩状态D.头部运动受神经系统调节
21.人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进行以下步骤:
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
②骨绕关节活动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④骨骼肌收缩
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22.下列几种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①果树的嫁接
②通过杂交培育高产水稻
③雌雄蚕蛾的交尾
④动物的克隆
⑤试管婴儿的诞生
⑥草莓的组织培养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④⑤D.④⑤⑥
23.某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
A.B.C.D.
24.红绿色盲是一种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现有一对表现型均正常的夫妇,妻子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该对夫妇生儿子患色盲的概率为( )
A.0B.1/4C.1/2D.1
25.小明是男生,他体内Y染色体来自祖父的可能性为( )
A.0B.25%C.50%D.100%
26.多年生草本沉水植物水毛茛伸展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
A.生存依赖环境B.性状不受基因控制
C.能够影响环境D.性状也受环境影响
27.“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给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是“超级细菌”产生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耐药细菌产生的相关叙述,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
A.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
B.抗生素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异
C.细菌对抗生素进行了选择
D.抗生素对细菌耐药性进行了选择
28.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的病原体是( )
A.流感病毒B.流感患者C.患者咳出的飞沫D.患者用过的毛巾
29.下列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白细胞吞噬病菌
B.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C.溶菌酶杀死细菌
D.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相应抗体
30.下列做法不能延长食品保存时间的是( )
A.将黄豆磨成豆浆B.将海带晾制成干
C.将水果制成蜜饯D.将鱼肉放入冷柜
二、填空题
31.央视纪录片《一条溪流的朋友圈》讲述了一条小溪在去往大海的路上,与无数生命相遇。以下为纪录片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1:蜗牛啃食海芋的叶片,饱餐之后,却落入蟾蜍口中。看似无关的三个生命,以这样的方式产生了联系。
资料2:盛开的禾雀花,吸引了一只倭花鼠,禾雀花的花瓣卷拢在一起,花蜜藏在花朵深处,倭花鼠想要得到花蜜,不得不探身进入花朵深处,沾上一身花粉。
资料3:每棵树都是一个高效的24小时工作的水泵。树根不停的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再由叶片蒸发到天空。
资料4:为了减重,鸟儿舍弃了牙齿,舍弃了膀胱大自然的规则永恒而公平,鸟儿的牺牲换来了飞翔能力。
(1)这条溪流中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____。
(2)资料1中三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为:____。
(3)资料2中禾雀花经过____形成果实和种子。
(4)资料3中树根从土壤中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片的____(填生理活动)散失到环境中。
(5)资料4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个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____。
三、读图填空题
32.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菜豆种子萌发及光合、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探究,图甲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示意图;图乙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重量变化曲线图,X为新鲜状态下重量变化曲线,Y为有机物重量变化曲线,图丙为单株光合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在图甲中,幼叶H是由种子胚的_______发育而来的。
(2)在图乙中,X曲线cd段,重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Y曲线ae段,重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
(3)从图丙可以看出,与P点相比,Q点单株光合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番茄种植密度过大,叶片彼此遮挡,通风不畅,_______和_______两个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受到影响。图丙给我们的启示是,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_______。
33.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一种节律性活动,其频率和深度随体内外环境变化而改变。图一所示即为人体剧烈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示意图,图二为缩手反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分析回答。
(1)人体剧烈运动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会____,这种反射类型与缩手反射类型____(相同/不相同)。
(2)图一中的结构____(填序号)相当于图二中的结构②,肋间肌和膈肌对应于图二中的____(填序号)
(3)缩手反射的中枢在____(填名称),呼吸反射的中枢在图一的____(填序号)。
34.人类的亲子代间通过某些“桥梁”相联系。
注:IA、IB和i是控制人类血型的基因
(1)人类胚胎是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的。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___________的结构。由上图可知,胎盘处胎儿的脐动脉逐渐分支,最终形成了丰富的___________(填写血管名称),这样的结构增大了___________,有利于胎盘功能的执行。
(2)胎儿的血液通过胎盘后,经脐静脉返回身体,该血管中流动的是___________(选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亲代的基因通过___________细胞传递给子代。人类的血型是由基因控制的(如上表所示),如果父母的血型均为A型,基因组成均为IAi,则胎儿的血型可能为___________。由于母子的血液在胎盘处并不直接相通,即便二者的血型不同,一般也不会发生血液凝集现象。
四、实验题
35.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知是在科学探究和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深化的。在疫苗研发过程中有一个经典案例,1881年,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为了探究注射脱毒炭疽杆菌能否增强绵羊预防炭疽的免疫能力,做了以下实验: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设置乙组实验的目的是起______作用。两组参与实验的绵羊,在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等方面均保持一致,这是为了控制______。
(2)本实验中的脱毒炭疽杆菌相当于计划免疫中的______,它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______。
(3)本实验巴斯德得出的结论为: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增加,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答案:C
解析:绿藻属于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绿藻体内有叶绿体,在光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光下生殖和发育速度快,因此个体数量增长快.而酵母菌属于真菌,体内没有叶绿体,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由于培养液中缺少有机物,因此其数目减少。故选:C。
3.答案:C
解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A.实验目的是“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说明湿度是唯一变量,故除湿度外,其他实验条件应相同且适宜,A正确。
B.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B正确。
C.实验数据要实事求是,不能任意修改,C错误。
D.要爱护好动物,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中,D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观图可知: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细准焦螺旋、③是低倍物镜、④反光镜、⑤是转换器,⑥是高倍物镜、⑦是遮光器。
A.对光时,转动⑤转换器使③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正确。
B.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若视野过暗,应调节⑦遮光器和④反光镜会使视野变亮,B正确。
C.大幅度升降镜筒时,应调节①粗准焦螺旋;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⑤细准焦螺旋,C正确。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应从侧面注视物镜,避免物镜压碎镜片,D错误。
故选D。
5.答案:A
解析:(1)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3)调节细准焦螺旋能让像变得更加清晰。
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①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说明实物位于左上方,视野②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下方移动,这样实物就移到了中央,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物像②的放大倍数小,物像③的放大倍数大,因此要使物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物像③不清晰,物像④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6.答案:C
解析: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A.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共5条,A错误。
B.兔和鼠同吃草,有竞争关系,B错误。
C.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鹰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草捕获的光能,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若受到DDT(有毒物质)污染,体内DDT积累最多的是鹰,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①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正确。
②该装置①和②对照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①和③对照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错误。
③此装置①和②对照,可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正确。
④叶片①处有叶绿体,在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正确。
⑤该装置包含了两组对照,①和②对照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①和③对照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错误。
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水和无机盐是无机物,不能提供能量;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但不参与细胞的构成,也不提供能量。故六大营养物质中,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能够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三大产热营养素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被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不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水、无机盐、维生素,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B
解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处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里进行呼吸作用,分泌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当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污点均不动,说明污点不在装片和目镜,则污点可能在物镜。因此,擦拭反光镜不能消除视野中的污点。
A.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可见,视野中有气泡,改进建议应该是:盖盖玻片时应规范,A正确。
B.将撕下的番茄果皮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这样做的目的都是避免细胞重叠,影响观察。可见,如果果皮有重叠,说明材料应完全展平,B正确。
C.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使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因此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如果被观察的材料太厚,光线不能透过材料,视野会一片漆黑,看不清物象。可见,取材过厚,应重新取材,C正确。
D.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因此,擦拭反光镜不能消除视野中的污点,D错误。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图中,①表示细胞生长,②表示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
A.①过程,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的生长,A正确。
B.②表示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B错误。
CD.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形成了不同的器官,CD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植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A.稻花属于生殖器官,因此从结构层次上分析,稻花属于器官,A正确。
B.上皮组织是动物组织,而水稻是植物,因此,水稻不具有上皮组织,B错误。
C.生物能长大都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有关,细胞的生长,主要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过程中数量不变,而体积、质量发生变化;细胞分裂会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的组织,因此水稻的生长离不开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C正确。
D.水稻是植物,青蛙是动物,植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由此可知,水稻与青蛙相比缺少系统这一结构层次,D正确。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甲是细菌,单细胞,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乙是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能够进行孢子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出芽生殖;丙是青霉,是多细胞真菌,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丁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
A.结合分析,图中丁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甲是细菌,通过分裂生殖,乙是酵母菌,可以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B错误。
C.制作酸奶需要用到乳酸菌,酿酒需要用到酵母菌,C错误。
D.微生物种类繁多,有些细菌还和人体具有共生关系,所以细菌、真菌和病毒不一定都对人体有害,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之一。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A.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具有能开闭的瓣膜,能够防止血液倒流,A正确。
B.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B错误。
C.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C正确。
D.蛔虫营寄生生活,寄生在人或动物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保护其不被小肠里的消化液消化,D正确。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④血浆。
A.①红细胞可运输氧气,④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A正确。
B.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若此人有炎症,则图中②的数量应比正常多,B正确。
C.成熟的①红细胞和③血小板没有细胞核,不能作为亲子鉴定的材料,C错误。
D.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能促进止血并加速凝血,③血小板的数量过少,则伤口会流血不止,D正确。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组成,其中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血液,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血液;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流向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路径较长;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流经肺,路径较短;因此,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A.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使的心脏中血液流动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A正确。
B.心脏肌肉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逐级分支深入心肌间给心肌细胞提供,B正确。
C.心脏只有同侧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右心室之间被肌肉壁隔开,可防止两侧血液混合,C正确。
D.心脏的活动规律是心房收缩时心室舒张,心室收缩时心房舒张,心脏四腔不能同时收缩,但可同时舒张,D错误。
故选D。
17.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
A.在肾小球处对血液起到了滤过作用,与①相比,②处血液中氧含量不变,A正确。
B.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⑤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肾小体由④肾小球和③肾小囊组成,B错误。
C.肾小管病变,导致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不能把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导致c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但是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也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C错误。
D.流经肾脏之后的血液,尽管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入尿液,但由肾小管壁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仍存在于血液中。因此,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D错误。
故选A。
18.答案:C
解析:(1)循环系统的功能是运输物质、防御和保护机体等。
(2)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
(3)人体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通过呼吸系统完成。
A.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体内的物质运输,A正确。
B.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C错误。
D.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肝脏、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等,D正确。
故选C。
19.答案:B
解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耳蜗内具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因此接受声音的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所以,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和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分布在视网膜和耳蜗。
故选B。
20.答案:A
解析:“手机脖”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后,出现颈部不舒服、疼痛、僵硬,以及头痛、头昏等表现。
A.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A错误。
B.颈椎连接头部和躯干部,具有支撑头部及保护作用,B正确。
C.抬头和抬颈时,双侧斜方肌(上束)会同时收缩,C正确。
D.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
故选A。
21.答案:C
解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划龙舟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C正确。
22.答案:A
解析: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如“试管婴儿”。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其基本的方式有:克隆、嫁接、组织培养、压条等。
①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故果树的嫁接属于无性生殖。
②通过品种间的杂交,培育高产水稻,是利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③雌雄蚕蛾交尾产生下一代,涉及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④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个体或种群。故动物的克隆属于无性生殖。
⑤试管婴儿是在体外受精,经过了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然后把早期胚胎移植到女性的子宫中,在子宫中孕育成为胎儿,属于有性生殖。
⑥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属于无性繁殖,故草莓的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
故属于有性生殖的有②③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答案:C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成对的基因呈线性排列在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相同。选项A中,A、a位置不同;选项B中,A与B、a与b不是一对基因;选项D中,成对基因的位置不同;因此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
故选C。
24.答案:C
解析:色盲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假设色盲致病基因为a,则正常的基因是A。色盲男性XaY,视觉正常的男性XAY,男性没有色盲携带者;色盲女性XaXa,女性视觉正常的基因组成是XAXA或XAXa,XAXa女性是色盲携带者。
一对视觉正常的夫妇,妻子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丈夫的基因组成是XAY,因此视觉正常,妻子的基因组成是XAXa,视觉也正常,但是携带致病基因,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该对夫妇生儿子患色盲的概率为50%,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5.答案:D
解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下图:
由性别遗传图解可知,男生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小明是男生,他体内Y染色体来自父亲,而小明父亲的Y染色体来自祖父,因此,小明体内Y染色体来自祖父的可能性为100%。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6.答案:D
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水毛茛叶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
A.虽然生物确实依赖环境生存,但题目中描述的现象更侧重于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而非生物对环境的依赖,A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B不符合题意。
C.题目中并没有提及水毛茛如何影响环境,而是描述了环境如何影响水毛茛的性状,C不符合题意。
D.水毛茛的叶形态因环境(空气或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说明其性状不仅受基因控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选D。
27.答案:D
解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超级细菌的产生:在抗生素使用之前,细菌中由于基因突变,出现了极个别的能抵抗抗生素的个体。随后,每一次使用抗生素,实际上就对细菌进行了一次选择,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死,原先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存活下来并大量繁衍。
A.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因此细菌不能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定向的抗药性变异,故A不符合题意。
B.变异不是生物的自主选择,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细菌不能通过主动的变异,产生抗药性,来适应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D.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病,由于抗生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淘汰了没有耐药性的细菌和耐药性低的细菌,能生存下来的细菌都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所以出现耐药性强的超级细菌。因此,“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对细菌耐药性进行了选择,不是细菌对抗生素进行了选择,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8.答案:A
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A.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A符合题意。
B.患流行性感冒的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B不符合题意。
C.流感患者的房间是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属于传播途径,C不符合题意。
D.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属于传播途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答案:D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AB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白细胞吞噬病菌”和“溶菌酶杀死细菌”,都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BC错误。
D.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相应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D。
30.答案:A
解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A.将黄豆磨成豆浆,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需要即时食用,加入了水分,不利于食物的保存,故A符合题意。
B.将海带晾制成干,属于脱水法,贮存时间会更长,故B不符合题意。
C.蜜饯是用新鲜水果经过去皮、取核、糖水煮制、浸泡、烘干和整理包装等主要工序制成的食品,可见蜜饯比新鲜水果少了水分,这类食品延长保质期的主要原理是高糖分使细胞中的水分渗出抑制细菌繁殖,所以将水果制成蜜饯,有利于保存时间延长,故C不符合题意。
D.将鱼肉放入冷柜,贮存时间会更长,其主要原因是低温条件下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1.答案:(1)生态系统
(2)海芋→蜗牛→蟾蜍
(3)传粉和受精
(4)成熟区/根毛区;蒸腾作用
(5)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胸肌发达;有喙无齿(没有牙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没有膀胱
解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4)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的发育情况为:
(5)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32.答案:(1)胚芽
(2)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3)光照;二氧化碳的含量;合理密植
解析:种子萌发时,首先种子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所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即可。
(1)种子萌发时,首先种子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因此,在图甲中,幼叶H是由种子胚的胚芽发育而来的。
(2)在图乙中,X曲线的ab段,重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吸水膨胀重量增加;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所以X曲线的cd段,重量增加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重量增加;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Y曲线的ae段,重量减少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重量减少。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二氧化碳,光照,温度等因素,植物种植过密,植物的叶片相互遮挡,叶片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植物种植过稀,叶片能够充分的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但是植株的数量过少,总产量不高,在植物种植过程中要合理密植,充分接受光照,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分析图乙可知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P点比,限制Q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2浓度。所以乙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33.答案:(1)加快加深;相同
(2)⑤;⑤
(3)脊髓;④
解析:(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图一中,②大脑,③小脑,④脑干。
(2)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图一中,①传出神经,⑤传入神经。图二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脊髓),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上行神经纤维,⑦下行神经纤维。
(3)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脑干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呼吸反射的中枢在图一的④脑干。
34.答案:(1)物质交换;毛细血管;表面积
(2)动脉血
(3)生殖;A型或O型
解析: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依靠胎盘从母体取得营养,而双方保持相当的独立性。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1)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每个绒毛中均有脐动脉和脐静脉,随着绒毛一再分支,脐血管越来越细,最终成为毛细血管进入绒毛末端,增大了表面积,有利于胎盘功能的执行。
(2)胎儿血液是经脐动脉直至绒毛毛细血管壁,经与绒毛间隙中的母血进行物质交换,母体血液内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胎儿的毛细血管,再经脐静脉返回胎儿体内,因此脐静脉内流动着动脉血。
(3)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如果父母的血型均为A型,基因组成均为IAi,则胎儿的基因型可能为:IAIA、IAi或ii,因此胎儿的血型可能为A型或O型,如图所示:
35.答案:(1)脱毒炭疽杆菌;对照;单一变量
(2)疫苗;抗体
(3)注射脱毒炭疽杆菌能增强绵羊预防炭疽的免疫能力
解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注射脱毒炭疽杆菌能否增强绵羊预防炭疽的免疫能力”。甲组和乙组除了“脱毒炭疽杆菌”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本实验中,设置乙组实验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所以,两组参与实验的绵羊,在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等方面均保持一致,这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2)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所以,本实验中的脱毒炭疽杆菌相当于计划免疫中的疫苗,它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抗体。
(3)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必须围绕做出的结果来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甲组没有患炭疽,而乙组患炭疽全部死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注射脱毒炭疽杆菌能增强绵羊预防炭疽的免疫能力。
血型
基因组成
A型
IAIA、IAi
B型
IBIB、IBi
AB型
IAIB
O型
Ⅱ
组别
对象
第一次处理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
每组25只健康绵羊
注射脱毒炭疽杆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炭疽杆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
不注射脱毒炭疽杆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炭疽杆菌
患炭疽全部死亡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五校中考二模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五校中考二模生物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俗话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中考三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中考三模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