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
    1. 根据提示,把诗句补充完整。
    古诗文是一幅幅“画”,画中有韩愈《晚春》所写花木(1)“_____,________”的争芳斗艳;有木兰奔赴战场时(2)“____,_______”的矫健英姿;有王维《竹里馆》中(3)“_______,________”的月华如水、涤荡胸怀。
    古诗文是一首首“曲”,曲中有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_____,_______”的浓郁乡愁;有岑参《逢入京使》(5)“______,______”的深情惜别。
    2.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们的少年时代,【A】像是百花的春天,颜色多么斑斓 ,姿形如此繁华,无风自飞舞,怡然笑春风,那是美好的□青年时期,飞扬浪漫,狂放恣肆,就有如夏日的凉风,一路的奔chí ,欢畅的笑声,那也是美好的。告别了春和日丽,chà 那间就到了中年的月色,月色微凉,【B】只留下一片晶莹与清透,那还是一种美好。恍惚间,生命下起雪来,寒冷彻骨的老年到了,雪的白掩盖了生命中一切灰暗与玄黑,一切明白了,生命依然美好。
    (1)在文中横线处,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斑斓______ 奔chí______ chà______ 那
    (2)在文中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判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联系上下文,文段【A】处画线句子“像是百花的春天”语序有问题。
    B. 文段【B】句子“只留下一片晶莹与清透”中,“只”是副词,“与”是连词。
    C. “颜色多么鲜艳,姿形如此繁华”这句话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D. “狂放恣肆”是贬义词,它批评了青年时期的人们所表现出的轻狂和骄横。
    3. 某校七年级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解“天下国家”之含义】
    (1)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结合“家”的含义,推测“国”的含义。
    国:_______________ 家:人在屋廊下祭祀祖先

    【弘“天下国家”之传统】
    (2)阅读下面材料后,围绕什么才是“爱国”,四位同学各抒己见,请补充其中两位同学的观点。
    陆游在《病起书怀》说得简洁:“位卑未敢忘国忧”。历史上,屈原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十九年心志不变,都是炎黄子孙爱国的写照。
    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更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
    西汉名将甘延寿说得霸气:“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无数中华儿女执着坚守,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中华文化是世界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小宿:我认为,爱国就是心系祖国,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这样。
    小迁:______________
    小语:我认为,爱国就是守卫祖国,寸土不让。
    小文:_______________
    【承“天下国家”之精神】
    (3)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小语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小文同学接着朗诵黄霑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设计一段串联词。(50字左右)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4. “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5. 诗题为“春游湖”,但是诗中并没出现“游”字,说说诗歌是怎样写“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光好学》)
    6.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限两处)
    咏 其 文 思 其 义 所 得 多 矣
    7.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及鲁肃过寻阳
    (3)尝主编《资治通鉴》
    (4)患记忆不若人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提示:俟:等到;已:停止。
    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9. 两文都是讲的关于_______的事,【甲】文中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____。【乙】文中能概括司马光读书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后两空用原文回答)
    课内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10. 选文所属的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我们曾学过的《_____》等课文也是选自该集子。
    11. 用适当的语句概括“我”的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
    不抱任何希望——( )——( )
    12. 文中画线的句子如果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你会写出怎样的中肯评价?
    13. 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课外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地,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4.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15. 请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从描写角度赏析)
    16.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17. 母亲作为小说中一个次要人物,可以删去吗?她在文中起哪些作用?
    整本书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8. 小语同学为祥子的命运画了个思维导图,请将其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19. 小文同学想把《骆驼祥子》改编成戏剧,下面是她拟写的部分剧情提纲,请将其补充完整。
    第一幕《憧憬》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祥子进城拉车,他从早到晚,从东到西,辛苦攒钱,梦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
    第二幕《挣扎》①_______
    第三幕《②_____》祥子的自私导致深爱的小福子自缢,失去最后一丝希望的祥子沦为了一具行尸走肉。
    20. 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讨论。下面是甲、乙同学的发言,你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逐到野兽中去的。
    乙: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逐到野兽中去的。
    七、作文(60分,含书写分5分)
    2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生活总会遇到诸多险阻和挑战,请不要畏惧和逃避,相信自己永远都是最棒的。
    请以“我终于翻越了那座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联系生活,抒发真情实感;②书写工整,不要套作和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等信息。
    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
    1. 根据提示,把诗句补充完整。
    古诗文是一幅幅“画”,画中有韩愈《晚春》所写花木(1)“_____,________”的争芳斗艳;有木兰奔赴战场时(2)“____,_______”的矫健英姿;有王维《竹里馆》中(3)“_______,________”的月华如水、涤荡胸怀。
    古诗文是一首首“曲”,曲中有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_____,_______”的浓郁乡愁;有岑参《逢入京使》(5)“______,______”的深情惜别。
    【答案】 ①. 草树知春不久归 ②. 百般红紫斗芳菲 ③. 万里赴戎机 ④. 关山度若飞 ⑤. 深林人不知 ⑥. 明月来相照 ⑦.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⑧.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⑨. 故园东望路漫漫 ⑩. 双袖龙钟泪不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注意“知”“菲”“戎”“度”“照”“折”“园”“漫”“袖”等字的正确书写。
    2.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们的少年时代,【A】像是百花的春天,颜色多么斑斓 ,姿形如此繁华,无风自飞舞,怡然笑春风,那是美好的□青年时期,飞扬浪漫,狂放恣肆,就有如夏日的凉风,一路的奔chí ,欢畅的笑声,那也是美好的。告别了春和日丽,chà 那间就到了中年的月色,月色微凉,【B】只留下一片晶莹与清透,那还是一种美好。恍惚间,生命下起雪来,寒冷彻骨的老年到了,雪的白掩盖了生命中一切灰暗与玄黑,一切明白了,生命依然美好。
    (1)在文中横线处,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斑斓______ 奔chí______ chà______ 那
    (2)在文中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判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联系上下文,文段【A】处画线句子“像是百花的春天”语序有问题。
    B. 文段【B】句子“只留下一片晶莹与清透”中,“只”是副词,“与”是连词。
    C. “颜色多么鲜艳,姿形如此繁华”这句话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D. “狂放恣肆”是贬义词,它批评了青年时期的人们所表现出的轻狂和骄横。
    【答案】(1) ①. lán ②. 驰 ③. 刹
    (2)句号 (3)D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斑斓,bān lán,意思是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非常灿烂多彩;又指生活多姿多彩。
    奔驰,bēn chí,指车马等快速奔跑。
    刹那,chà nà,极短暂的时间。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
    根据开头“我们的少年时代”可知,这句话是讲述少年时代的美好,联系后文“青年时期”可知,此处为上一段内容的结束,“那是美好的”是对少年时代的总结,表示语义的结束,故应使用句号。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结构、修辞及词性。
    D.狂放恣肆:意思是放肆,无顾忌。多用以指文章、言论等,中性词。句中形容青年的自由与无拘无束,并非贬义词。选项有误;
    故选D。
    3. 某校七年级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解“天下国家”之含义】
    (1)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结合“家”的含义,推测“国”的含义。
    国:_______________ 家:人在屋廊下祭祀祖先

    【弘“天下国家”之传统】
    (2)阅读下面材料后,围绕什么才是“爱国”,四位同学各抒己见,请补充其中两位同学的观点。
    陆游在《病起书怀》说得简洁:“位卑未敢忘国忧”。历史上,屈原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十九年心志不变,都是炎黄子孙爱国的写照。
    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更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
    西汉名将甘延寿说得霸气:“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无数中华儿女执着坚守,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中华文化是世界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小宿:我认为,爱国就是心系祖国,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这样。
    小迁:______________
    小语:我认为,爱国就是守卫祖国,寸土不让。
    小文:_______________
    【承“天下国家”之精神】
    (3)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小语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小文同学接着朗诵黄霑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设计一段串联词。(50字左右)
    【答案】(1)人用兵器保卫城池/疆域
    (2) ①. 示例:我认为爱国就是以身许国(或者:不怕牺牲,为国献身,为国捐躯); ②. 我认为爱国就是传承文化(继承和弘扬文化)。
    (3)示例:小语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有请小文同学为大家朗诵黄霑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缠绵婉转中,感受那爱国的依依深情。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图文转化能力。根据图片中的内容,“原作‘或’,字形似‘戈’(武器)守卫‘口’(城邑)。后来在字的周围加方框表示疆域”可知,“国”原本的意思是人用武器守卫城邑、疆域。
    【小问2详解】
    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阅读四位同学的各抒己见可知,小宿和小语的观点即是对第①段和第③段内容的概括。小迁的观点可通过第②段概括,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更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可知,爱国就是要保卫祖国,以身许国,为国捐躯;小文的观点可通过第④段概括,由“中华文化是世界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分析,爱国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据此提炼概括即可。
    【小问3详解】
    考查拟写串联词。串联词就是在公众聚会中能让主持人把几项要进行的活动通过语言使之关联起来以便过渡按次序开展的词句。它承接上一个节目,开启下一个节目。串联词一要准确,与节目内容准确联结;二要简洁,不喧宾夺主;三要有情感性,能感染听众。注意题干要求:50字左右。此题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如,小语同学的铿锵朗诵,为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接下来有请小文同学为大家朗诵黄霑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团结一心拨响心海的琴弦,感受那似海的爱国情怀。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4. “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5. 诗题为“春游湖”,但是诗中并没出现“游”字,说说诗歌是怎样写“游”的?
    【答案】4. “蘸”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5. 在“春雨断桥”的小溪上面,架着一条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游人不能渡过去。这时,柳阴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游”更富有情趣了。这个“游”字就这样在“不渡”和“撑出”中被表现出来了。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夹岸桃花蘸水开”,意思是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蘸”形容桃花刚刚蘸着水面,但可以想到,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是沾不到水的。真是因为春天多雨使得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而桃花也开得十分繁密,把树枝都压弯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与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桃花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桃花娇艳欲滴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此种美景的喜悦心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前两句意为: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燕子和桃花都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同时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看到燕子的惊讶和喜悦。后两句意为: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这两句解释了前一句中桃花为何能够“蘸水开”,同时表明作者乘着小舟出游,遇到了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游人被阻,又看到小船从柳阴下驶出,“游”字就这样在“不渡”和“撑出”中被表现出来了。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光好学》)
    6.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限两处)
    咏 其 文 思 其 义 所 得 多 矣
    7.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及鲁肃过寻阳
    (3)尝主编《资治通鉴》
    (4)患记忆不若人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提示:俟:等到;已:停止。
    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9. 两文都是讲的关于_______的事,【甲】文中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____。【乙】文中能概括司马光读书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后两空用原文回答)
    【答案】6.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7. (1)推托;(2)到,等到;(3)曾经;(4)担心
    8. 独自关门不出,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
    9. ①. 读书 ②. 但当涉猎 ③. 书不可不成诵。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该句意为: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故可断句为: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辞:推脱。
    (2)句意为: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
    (3)句意为:曾经主编《资治通鉴》。尝:曾经。
    (4)句意为:(他)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患:担心。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重点词:独:独自;俟:等到;讽诵:背诵;已:停止。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对比阅读。
    第一空,阅读文章可知,甲文主要讲了吕蒙接受孙权的建议用心读书,并最终改变鲁肃对他的看法的故事;乙文主要讲了司马光从小到大读书都重视背诵的故事。两篇文章讲的都是关于读书的内容;
    第二空,根据甲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孙权劝吕蒙读书时并不是想要他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据此可提炼读书方法:但当涉猎;
    第三空,根据乙文中“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可知,司马光认为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背上,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据此可提炼其读书主张的句子为:书不可不成诵。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别的兄弟已经背诵完了而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闭门苦读,等到能够熟练背诵才停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这样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等到长大后,读遍古籍,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背上,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课内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10. 选文所属的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我们曾学过的《_____》等课文也是选自该集子。
    11. 用适当的语句概括“我”的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
    不抱任何希望——( )——( )
    12. 文中画线的句子如果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你会写出怎样的中肯评价?
    13. 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答案】10. ①. 《朝花夕拾》 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1. ①. 惊讶和震撼 ②. 产生新的敬意。
    12.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13. 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解析】
    【10题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积累。《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我们曾学过的课文。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梳理。阅读文段,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根据第①段“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的内容可见“我”不抱任何希望,第④段写“我”见到长妈妈买来的书时,“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果然都在内” ,可以概括出“我”的心理:惊讶和震撼;第⑤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可以提炼出概括“我”的心理:产生新的敬意。据此分析可以梳理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2题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赏析。本题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阿长买来《山海经》给“我”带来的震撼比作“一个霹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看到书以后的反应,突出了“我”的震惊,说明“我”没有想到阿长会给“我”买来《山海经》,突出强调了“我”当时惊喜震撼的程度,增强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13题详解】
    考查对标题作用的理解。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阿长与《山海经》”题目是人物加作品,阿长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了阿长对“我”的关爱,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淳朴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怀念和感激,因为她找到了作者一直想要又无法得到的《山海经》。
    课外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地,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4.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15. 请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从描写角度赏析)
    16.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17. 母亲作为小说中一个次要人物,可以删去吗?她在文中起哪些作用?
    【答案】14. ①女儿特别爱听父亲吹笛,笛声一响,她就跟着哼唱②父亲左腿残疾又没技术,当了环卫工,被同学嘲笑 ③嫌弃,忍无可忍
    15. 通过大人们和孩子们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侧面烘托出父亲笛声的美妙,表达了“我”对父亲吹奏的笛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 ①疼爱女儿,女儿小时候爱听父亲吹笛,父亲干完活回家,不管多累都会吹笛给女儿听;②隐忍宽容,女儿因为父亲曝光和父亲吵架,母亲训斥女儿,想说出父亲断腿的原因时被父亲喝住(知道女儿当年不懂事偷扔了长笛,没有因此而怪罪或埋怨她);③体贴细心,母亲坦白父亲腿疾的原因时,父亲为照顾女儿情绪没让母亲继续说下去。
    17. 不能删去。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解开了前文的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父亲吹笛时,母亲陶醉的神态“格外柔美”,使得文章首尾呼应;通过母亲的言行,烘托了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的形象,使文章主题更突出。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故事情节及人物心理活动梳理和概括。阅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根据题干提示,确定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概括即可。
    根据题干“非常骄傲”可定位第②段“她亦是非常骄傲的”,联系第①段“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可概括①处事件:小时候,女儿特别爱听父亲吹笛,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根据题干“无地自容,恨父亲没出息”可定位第④段“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联系第④段“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分析,可概括②处事件:父亲左腿残疾又没技术,当了环卫工,被同学嘲笑;
    根据题干中事件可定位第⑥段,联系第⑦段“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可概括第③处的答案:嫌弃父亲,忍无可忍。
    【15题详解】
    本题句子描写角度的赏析。
    句中“摇头晃脑”“围”,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陶醉着”“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人们和孩子们听到父亲笛声后的动作和神态,侧面烘托出父亲笛声的美妙,进而表达了“我”对父亲吹奏的笛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注意从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从文中第①段“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第⑦段“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分析,父亲知道女儿小时候爱听笛声,不管多累,每天都吹奏给女儿听。体现了父亲非常疼爱孩子;
    根据第⑦段“‘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因为父亲曝光,女儿和父亲吵架,母亲训斥女儿,想说出父亲断腿的原因时被父亲喝住。再由第⑧段“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可知,父亲从未向女儿说过自己的爱好、追求,只是默默地配合女儿的态度改变自己,由此可见父亲性格的隐忍、宽容;
    根据第⑩段“‘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分析,当母亲说出真相后,父亲怕女儿难受,为照顾女儿的情绪没让母亲继续说下去。这体现了父亲心思细腻,善于体贴他人。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首先亮明观点,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与母亲相关的故事情节,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分析其形象的作用即可。
    从情节上来看,由第⑦段写“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分析,母亲的形象为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设置了一个悬念,而在第⑩段中这个悬念又通过母亲的话揭开,从而使得故事情节有波澜、完整合理;
    从人物塑造上来看,第⑦段中母亲因为女儿说了过分了话而打她、训斥她,从而与始终沉默的父亲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宽容、隐忍的特点,表现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主题更突出;
    从主题上来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母亲在听长笛声和女儿哼唱声时的温柔的神态,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从而丰富了文章的主题,同时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效果。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即可。
    整本书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8. 小语同学为祥子的命运画了个思维导图,请将其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19. 小文同学想把《骆驼祥子》改编成戏剧,下面是她拟写的部分剧情提纲,请将其补充完整。
    第一幕《憧憬》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祥子进城拉车,他从早到晚,从东到西,辛苦攒钱,梦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
    第二幕《挣扎》①_______
    第三幕《②_____》祥子的自私导致深爱的小福子自缢,失去最后一丝希望的祥子沦为了一具行尸走肉。
    20. 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讨论。下面是甲、乙同学的发言,你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逐到野兽中去的。
    乙: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逐到野兽中去的。
    【答案】18. ①. 攒钱买第一辆车 ②. 买车钱被孙侦探敲诈
    19. ①. 祥子攒够钱准备买车,钱却被孙侦探敲诈;祥子再次攒钱终于又买了车,不幸又遇虎妞难产,祥子不得不卖车葬妻。 ②. 示例一:堕落;
    示例二:梦碎;
    示例三:绝望。 20. 示例1.我认同甲的说法。大兵抢走祥子的车,刘四爷害怕祥子会继承自己的财产而赶走祥子,虎妞骗婚和小福子的死等都加重了祥的沉沦和堕落。祥子正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示例2.我认同乙的看法。祥子其实也很狭隘,有着小市民的封闭思维,例如从军营逃出来的时候,顺手牵走了几匹骆驼,反映出祥子的自私。小福子死后,祥子逐渐走向堕落,甚至不惜出卖他人,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识记。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全书描写了上世纪20年代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它借祥子一生三起三落的故事,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凑钱买了第一辆新车;一落:被宪兵连人带车抓去当壮丁;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虎妞骗祥子说自己怀孕,被迫结婚;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自此后,祥子自甘堕落。据此,第一空答案可概括为:攒钱买第一辆车;第二空答案可概括为:买车钱被孙侦探敲诈。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挣扎”本意指尽力地拜托或支撑,联系《骆驼祥子》中祥子所经历的三起三落可知,祥子经历了连续地三次梦想破灭,第二次买车钱被孙侦探敲诈,他没有放弃,再次攒钱买车,后在虎妞的帮助下好不容易买了车却又遇到虎妞难产而死,卖车葬妻,梦想再次破灭。这是祥子为了理想而在尽力的挣扎,可概括为:祥子攒够钱准备买车,钱却被孙侦探敲诈;祥子再次攒钱终于又买了车,不幸又遇虎妞难产,祥子不得不卖车葬妻。
    第二空,开放性试题,联系题干中“祥子的自私导致深爱的小福子自缢,失去最后一丝希望的祥子沦为了一具行尸走肉”拟写合适的主题即可。
    示例:沉沦、腐朽、破灭等。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观点表述。开放性试题,注意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理由。“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逐到野兽中去的”实际上观点是祥子悲剧的原因是客观因素;“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逐到野兽中去的”实际上观点是祥子悲剧的原因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可以大兵、刘四爷、虎妞、小福子等人对祥子的影响来分析;主观因素可以从祥子逆来顺受、自暴自弃、堕落等个性分析。
    示例:我认为当时的社会与祥子自身的因素,共同把祥子驱赶到“野兽”中去。祥子经历了孙侦探骗钱、虎妞骗婚、小福子的死等变故,再加上他自私利己、懦弱妥协等性格缺陷,这两者的综合作用决定了祥子的悲惨命运。
    七、作文(60分,含书写分5分)
    2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生活总会遇到诸多险阻和挑战,请不要畏惧和逃避,相信自己永远都是最棒的。
    请以“我终于翻越了那座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联系生活,抒发真情实感;②书写工整,不要套作和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等信息。
    【答案】例文:
    我终于翻越了那座山
    一滴滴的汗珠从皮肤中缓缓渗出,渐渐聚集成股,再顺着脸颊慢慢留下,我微微睁大一些眼睛,眼前的一切像是那海市蜃楼,虚幻却又遥不可及。
    我抱着篮球就这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全世界像是在那一刻静止,我轻轻转动自己的身体,紧接着全身上下的神经紧绷起来,一阵阵酸痛不仅让我的神志立刻清醒,同时也提醒了我:该继续练习了。
    俯下身,左手挡在身前,两脚分开,一脚在前,一脚在后,用右手控制篮球,一上一下地跳跃着,慢慢将目光移离篮球,向下一拍,哎?篮球呢?再去寻找球时,球早已滚出几百米,迅速找回来,继续练。因为是第一次接触篮球,所以难免也会有些不自在,就这样拍球找球,来来回回了许多次,最终自己也不知道已经练了多长时间,当球再一次滚出去时,只见一只脚抵住了那球,那是一个比我高很多的男同学,他一脚踩球,抱着胳膊,居高临下的看着我说道:“就你这技术,还想参加比赛?做梦吧你!”说完后便扬长而去。我一脚将那球踢向远处,恶狠狠地瞪着那个人离开的方向。我调整好心态,捡起球,看我给你证明,我不弱!
    就这样,我从最基础的拍球开始,一次不行再一次,就这样反复地练着练着,在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
    终于,在比赛的赛场上,我从替补变成了主力,与队友默契的配合着,一个个投球紧逼对方球篮,轻松投入,让对方措手不及,最终的胜利属于我们!昔日的艰难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脸上只有幸福与胜利的喜悦!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次篮球赛不仅是体力上的极限,同时也是精神上的极限。今天,我终于翻越了这座山,但在明天,在未来,我将翻越更多的人生之山。所以,从现在树立起自己坚定的信念,抱定一颗永不放弃的心,翻越人生的一座又一座大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抓住题目“我终于翻越了那座山”中的关键词“山”,这里的山可以是生活中具体的山脉高峰,但更应该指的是人生中我们可能遇到的阻碍。挫折、失败、误解、贫困等等都可以是“山”的深层含义,而“终于”一词表明我们克服人生阻碍的过程并不容易,也正是因为不容易,才使得“翻越”更显得珍贵。习作时,要表现出我们翻越人生山脉所依靠的坚强、勇敢、自信、勤劳等宝贵品质,丰富文章的主题。本题适宜习作记叙文,通过记叙翻越“山”的不易过程,写出当人生面对“山”的阻碍时,没有放弃和绝望,而是奋勇向前,勇敢抗争,最终收获了成功,表现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
    选材构思:从生活中小事进行选材,抓住细节进行刻画,写出真情实感。可以写自己出入中学时,数学就仿佛是自己学习中的一座大山,后来通过不断地背诵概念、询问老师、训练习题等多种方式,终于在期末取得不错的成绩,表现自己依靠勤奋好学翻越数学这座大山的主题;还可以写自己小时候的一次旅行中,面对着巍峨的高山数次想要放弃,终于坚持下来到达山顶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坚持帮助我们翻越高山的主题;还可以写自己因为抵不住诱惑,总是在网课期间开小差去打游戏,后来被成绩惊醒,毅然卸载游戏,并要求父母严格监督,最终翻越游戏诱惑的大山,再次用功学习,表现翻越人生诱惑这座大山的主题。注意在开头或结尾采用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点明文章主题,深化主旨。
    时 间
    事 件
    女儿的心理
    女儿小时候

    非常骄傲
    女儿五年级

    无地自容,恨父亲没出息
    女儿上初中时
    父亲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父亲的长笛

    女儿的儿子初一时
    儿子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父亲并道歉。
    心酸,心疼
    时 间
    事 件
    女儿的心理
    女儿小时候

    非常骄傲
    女儿五年级

    无地自容,恨父亲没出息
    女儿上初中时
    父亲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父亲的长笛

    女儿的儿子初一时
    儿子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父亲并道歉。
    心酸,心疼

    相关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9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张红同学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情景默写,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