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构思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你看,斑驳的光影又移了一寸,树木的嫩叶又长了一分,这就是时光。孩提时,恨不得让时光生出一双翅膀,载着自己的理想 (轻快 轻柔)飞翔;少年时,长辈的温情使你盼望时光刹那níng固,品尝那一刻的甜蜜;工作后,你辗转奔波,不知不觉,时光如丝绸从手掌轻盈滑下,只留下一丝伥然。所以,珍惜啊,在时光的咏叹中,我们汲取营养,赋予岁月山河诗情画意。
(1)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辗转奔波 诗情画意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níng)_________ 予( )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6分)
2.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可是“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由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七(1)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结合当前防疫、抗疫等生活大事,回想那些感动你人和事,请把你心中的“爱国英雄”及他的事迹写出来。(一个即可)
(2)班上组织一次爱国名言展示会,也请你写出两句爱国主题的名言警句来展示一下。
①
②
(3)班级中小强同学对这次活动不以为然,他认为同学们还处在学生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至于爱国,那是长大后才可能付诸实践的事,现在谈爱国为时尚早。请你写一段话劝说小强同学积极参加活动。
3. 诗文名句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④ 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⑦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⑧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二、阅读与理解(70分)
(一)(6分)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4.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5.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18分)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袁枚《卖蒜叟》,有删改)
(注释)①堵:墙。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6.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能 以 一 死 成 君 之 名
7. 解释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词语。
(1)释担而立 释:____________
(2)尔安敢轻吾射 安:________
(3)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____________
(4)但见杨双膝 但:_________
8. 翻译下面句子。
(1)无他,但手熟尔。
(2)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
9. 阅读【甲】文,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笑”的理解。
10. 【甲】【乙】文中陈尧咨和杨二相公性格特征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你从中汲取了什么教训?
(三)(12分)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街上越来越热闹了,祭灶的糖瓜摆满了街,走到哪里也可以听到“糖来,糖”的声音。祥子本来盼着过年,现在可是一点也不起劲,街上越乱,他的心越紧,那可怕的二十七就在眼前了!他的眼陷下去,连脸上那块疤都有些发暗。拉着车,街上是那么乱,地上是那么滑,他得分外的小心。心事和留神两气夹攻,他觉得精神不够用的了,想着这个便忘了那个,时常忽然一惊,身上痒刺刺的象小孩儿在夏天炸了痱子似的。
祭灶那天下午,溜溜的东风带来一天黑云。天气忽然暖了一些。到快掌灯的时候,风更小了些,天上落着稀疏的雪花。卖糖瓜的都着了急,天暖,再加上雪花,大家一劲儿往糖上撒白土子,还怕都粘在一处。雪花落了不多,变成了小雪粒,刷刷的轻响,落白了地。七点以后,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香光炮影之中夹着密密的小雪,热闹中带出点阴森的气象。三街上的人都显出点惊急的样子,步行的,坐车的,都急于回家祭神,可是地上湿滑,又不敢放开步走。卖糖的小贩急于把应节的货物掏出去,上气不接下气的喊叫,听着怪震心的。
(《骆驼祥子》)
11. 选文节选自______(作者名)《骆驼祥子》,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次买车又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12. 选文中“可怕的二十七”指的是什么事?
13. 祭灶这一天,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时,被侦缉队的一个人跟上了,这个人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让祥子的希望再次破灭?
14. 下列关于名著《骆驼祥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骆驼祥子》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B. 小说中祥子老实,健壮,坚忍,最大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行,希望自己能发财。
C. 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
D. 小说结尾,祥子从一个诚实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四) (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稻谷来到了春天
帕蒂古丽
①那一年,稻谷还在地里,大雪就像盗贼一样从南山那边扑过来,抢夺了村庄收割的喜悦。爹爹悔得直跳:“嗨,就在地里多放了一夜,谁知道雪这个贼娃子,会趁村庄睡着的时候,把一地壮壮实实的稻谷全给埋起来了。现在镰刀磨得再利,又有啥用?”
②“辛苦了一年的收成,总不能就这样送给雪贼,就是一点一点挖,一捧一捧捧,也要把它收回来。不然,娃娃们挨饿不说,明年的稻种子都有麻烦。”妈妈低头看着隆起的肚子说。
③这天,村里的大人孩子全都出动了,扛着铁锹、木锨,推着手推车,带着簸箕、筛子,到雪地里刨稻谷。
④雪一尺多厚,要一锹一锹把雪铲成堆,再运到稻地外面去。等手推车推出去的雪在稻地四周围起冰雪长城,脚下的稻谷才从雪缝中戳出了一根根尖细的稻芒。就这样,大雪从人们手里抢夺去的宝藏,又被人们抢夺了回来,尽管只抢夺了一部分,至少人们没有完全输给这场大雪。
⑤我们把本来躺在冰床上的稻谷,搬回了家里。
⑥妈妈挺着大肚子,抱了一大捆干树枝在炕洞里点燃了火。爹爹掀开了大炕上所有的苇席和毡子,把六麻袋夹带着冰雪的稻谷全都倒在了大炕上,用木锨摊平。
⑦爹爹把苇席、毡子、褥子,一层层铺在摊开的稻谷和冰雪上,妈妈抱来的干树枝已经堆满了半间屋子。爹爹说:“孩子们,你们拉开被窝,就睡在稻谷上。我和你妈一起把炕烧热。”晚上,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
⑧“下面火炕烤,上面身子焐,稻谷干得快一点。”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
⑨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我们每天晚上早早就躺在火炕上,用身子去暖那些稻谷。
⑩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侯,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
⑪大炕上又多了一个娃娃,家里顿时热闹了很多。我家的门上还挂了一根透着喜气的红布条。爹爹妈妈的脸也像五九过后的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
⑫“一九二九不是九,三九四九冻死狗,五九娃娃拍手……”村里女孩穿了鲜艳的衣服,扎了漂亮的麻花辫,一边唱一边跳橡皮筋,春天的气息就从她们的童谣、花衣服和头顶的蝴蝶花,弥漫到整个大梁坡。
⑬大梁坡的春天,最先是沿着出去觅食的羊踩出的雪坑走进来的。深深浅浅的羊蹄坑在春风里一行一行变得水汪汪的,厚厚的积雪覆盖的大地从那一个个小坑里重见天日,小小的羊蹄坑从村庄四周越走越远,向着村庄外更远的地方散开去。
⑭【甲】冰冻了一个漫漫长冬的大地,就像是从羊蹄坑里解开了一粒粒黑色的纽扣,慢慢脱去了捂了一冬的白羊皮袄,一点一点露出了春色。
⑮眼见着路边的杨树返青。河沿的柳树吐出苍绿的芽苞,结冰的渠沟在睛天里变得水汪汪的,春天的味道慢慢地从冰融雪消的田野上升腾起来,
⑯【乙】清早,布谷的鸣叫从河坝那边飞过来,“布谷、布谷”的声音在窗户上、屋檐上飞来撞去。这声音撞到谁家,谁家就像得着了神谕似的,打开仓房,开始清理农具和闲放了一冬的马车和驴车。
⑰爹爹修整好拉犁铧的绳索,把它套在老牛身上,起早贪黑到稻谷地里犁了三天地,他说,这片地去年吃下了那许多粮食,肥得流油,今年根本不用上肥料了
⑱我们把稻谷从大炕上扫起来,堆到场院里,爹爹给马套上了石碾子。马拉着石碾子在场院里撒了大半天的欢,那些连着稻秸秆的稻谷,舒服地躺在碾子下面打滚。我们在被爹爹的铁叉叉到了一边的干净的稻秸秆上打滚,就像在铺了新褥子的大炕上打滚。
⑲我们把妈妈扬好了的稻谷,用木锨和簸箕铲进大麻袋里,抬到了车上。爹把驴车赶上了高高的大梁坡,我和弟弟妹妹坐在摞得高高的麻袋上,村庄一下子变得很矮很矮。我们被装满稻种的大麻袋托在半空中,天上软绵绵的云、地上暖洋洋的风,向着我们扑过来。
⑳从坡顶远远地看过去,雪埋掉过的那片稻地,被犁铧翻了个透,油黑油黑的泥土上,拢着淡白的水雾,日头照在雾气上,返出一道道、一圈圈紫蓝色的光晕,像虹一样。弟弟和妹妹跳下高高的麻袋垛子,在翻得松软的泥土上奔跑。爹爹停好了驴车,卸下稻种,坐在新打的田埂上,卷上根烟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眯着眼睛看弟妹们在稻地里撒欢。
㉑我问爹爹:“这么大一片稻田,这几麻袋稻种不够播咋办?”
㉒爹爹将了一把密密匝匝的胡茬子,对着稻地盘算:“就是种子播稀点,也得把这块地全都撒上种子。今年雪水足,这地里,播上一颗种子,就能活一棵苗子,说不定去年埋在地里的稻谷也能发芽。再等些日子,这稻地里就长满绿绿的稻秧了。”
㉓【丙】爹爹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他湿汪汪的眼睛就像是两大块水田,成片成片的绿色稻苗浸在他的眼波里,一下子盖满了整个大梁坡,连大梁坡上刮过的呼啦啦的风,都被爹爹眼睛里的光染绿了……
(选自(天涯》,有删改)
15. 下面是关于文中事件发展脉络梳理,请根据提示将它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 ②村民刨稻谷→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16. 文中“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这一句,与朱自清《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17. 在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我选【 】赏析:
18. 朗读这篇文章时有同学把“稻谷来到了春天”读成“稻谷等到了春天”,老师向他指出错误,这个同学说两者意思差不多。你同意该同学的说法吗?为什么?
(五)(1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 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食》,有删改)
19. 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20. 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21. 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竹笛”,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22. 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三、构思与表达(60分)
23. 请以《让我难忘的一件事》为题。
要求:
①事情清楚、完整,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②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你看,斑驳的光影又移了一寸,树木的嫩叶又长了一分,这就是时光。孩提时,恨不得让时光生出一双翅膀,载着自己的理想 (轻快 轻柔)飞翔;少年时,长辈的温情使你盼望时光刹那níng固,品尝那一刻的甜蜜;工作后,你辗转奔波,不知不觉,时光如丝绸从手掌轻盈滑下,只留下一丝伥然。所以,珍惜啊,在时光的咏叹中,我们汲取营养,赋予岁月山河诗情画意。
(1)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辗转奔波 诗情画意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níng)_________ 予( )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答案】(1)辗转奔波##诗情画意
(2) ①. 凝 ②. yǔ
(3) ①. 伥 ②. 怅
(4)轻快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①工整美观书写;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③不写繁体字。注意“辗”等易错字的书写。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凝固(níng gù):①液体变成固体;②固定不变。
赋予(fù yǔ):交给(重大任务、使命)。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伥然——怅然;其意思是:失望,不如意,不痛快。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轻快:不费力;轻松愉快。
轻柔:轻而柔和;温柔。
在此形容不费力地飞翔,应使用“轻快”。
《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6分)
2.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可是“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由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七(1)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结合当前防疫、抗疫等生活大事,回想那些感动你的人和事,请把你心中的“爱国英雄”及他的事迹写出来。(一个即可)
(2)班上组织一次爱国名言展示会,也请你写出两句爱国主题的名言警句来展示一下。
①
②
(3)班级中小强同学对这次活动不以为然,他认为同学们还处在学生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至于爱国,那是长大后才可能付诸实践的事,现在谈爱国为时尚早。请你写一段话劝说小强同学积极参加活动。
【答案】(1)例如,有关抗疫英雄李兰娟和张定宇的一些报道,也可以是平凡的社区工作人员、外卖小哥等,平凡小事也可。
(2)爱国诗句即可 (3)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日常积累。写一位“爱国英雄”及其事迹即可。
示例:苏武。苏武宁死不降,匈奴单于将他关到一个阴冷的地窖里。当时正是寒冷的隆冬时节,外面飘着鹅毛大雪。苏武渴了就抓一把雪吃,饿了就啃身上的羊皮。即使如此他也拒不投降。匈奴单于无奈,只好将他流放到北海边。这次流放长达19年之久。回国时,苏武已经由当初那个高大挺拔的中年人,变成了一个饱受折磨的老头了。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篇背诵,写出两句爱国主题的名言警句即可。
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小问3详解】
考查劝说词的拟写。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不重视此次活动(认为爱国是长大后以后的事,现在谈爱国为时尚早)的小强同学,应围绕爱国的意义,爱国不分年龄表述,并注意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即可。
示例:小强同学,爱国与学习并不矛盾。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不就是爱国的体现吗?而且,爱国不分年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来爱国。所以,让我们一起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吧!
3. 诗文名句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④ 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⑦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⑧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答案】 ①. 深林人不知 ②.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③. 故园东望路漫漫 ④.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⑤. 海日生残夜 ⑥. 思而不学则殆 ⑦. 朔气传金柝 ⑧. 雌兔眼迷离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漫漫”“凭”“报”“生”“殆”“柝”“雌”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二、阅读与理解(70分)
(一)(6分)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4.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5.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4. 运用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5. 本诗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描写, 表达出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赞美之情。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一个“斗”字,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18分)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袁枚《卖蒜叟》,有删改)
(注释)①堵:墙。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6.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能 以 一 死 成 君 之 名
7. 解释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词语。
(1)释担而立 释:____________
(2)尔安敢轻吾射 安:________
(3)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____________
(4)但见杨双膝 但:_________
8. 翻译下面句子。
(1)无他,但手熟尔。
(2)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
9. 阅读【甲】文,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笑”的理解。
10. 【甲】【乙】文中陈尧咨和杨二相公性格特征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你从中汲取了什么教训?
【答案】6.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
7. ①. 放下 ②. 怎么 ③. 慢慢地 ④. 只
8. (1)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2)(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
9. (1)陈尧咨对卖油翁高超技术以及所说道理的认可,心悦诚服;(2)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解嘲。
10. 两人都恃技骄横,轻视别人,最终自讨苦吃。启示:人各有所长,一个人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要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要想真正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勤学苦练,才能学有所成。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都是动宾短语,“能以一死”是“成君之名”的做法;
故断为:能以一死/成君之名。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释:放下;
(2)句意: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
(3)句意: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徐:慢慢地;
(4)句意: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但:只。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无他:没有别的(奥妙);但:只;尔:罢了。
(2)已:已经;腹:肚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康肃笑而遣之”意思是: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联系【甲】文第二段“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可知,陈尧咨在看到卖油翁展现了“钱孔沥油”的高超技艺,点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后,陈尧咨才“笑”,可见陈尧咨认可卖油翁高超技术及所说道理,进而“遣之”;联系“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可知,刚开始陈尧咨认为自己的射箭技艺高超,射箭本领无人能及,认为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的表现是不懂得射箭的表现,但是卖油翁展现绝技后,陈尧咨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可见陈尧咨的“笑而遣之”,此举是陈尧咨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自我解嘲的举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人物形象并谈教训。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提炼关键语句分析概括,再结合人物特点总结应该吸取的教训。
【甲】文“公亦以此自矜”“尔安敢轻吾射!”体现陈尧咨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性格特点,“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体现陈尧咨仗着自己武艺高强,炫耀自己。
【乙】文“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和“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等动作、语言描写,也体现杨二相公骄傲自大的性格。
联系我们自己的生活实际,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不能因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要保持一颗谦虚求教的诚心,时刻准备倾听别人的建议和看法,不能目中无人。强中自有强中手,惟有不断努力进取才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乙】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相公,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儿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于是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奋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始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三)(12分)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街上越来越热闹了,祭灶的糖瓜摆满了街,走到哪里也可以听到“糖来,糖”的声音。祥子本来盼着过年,现在可是一点也不起劲,街上越乱,他的心越紧,那可怕的二十七就在眼前了!他的眼陷下去,连脸上那块疤都有些发暗。拉着车,街上是那么乱,地上是那么滑,他得分外的小心。心事和留神两气夹攻,他觉得精神不够用的了,想着这个便忘了那个,时常忽然一惊,身上痒刺刺的象小孩儿在夏天炸了痱子似的。
祭灶那天下午,溜溜的东风带来一天黑云。天气忽然暖了一些。到快掌灯的时候,风更小了些,天上落着稀疏的雪花。卖糖瓜的都着了急,天暖,再加上雪花,大家一劲儿往糖上撒白土子,还怕都粘在一处。雪花落了不多,变成了小雪粒,刷刷的轻响,落白了地。七点以后,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香光炮影之中夹着密密的小雪,热闹中带出点阴森的气象。三街上的人都显出点惊急的样子,步行的,坐车的,都急于回家祭神,可是地上湿滑,又不敢放开步走。卖糖的小贩急于把应节的货物掏出去,上气不接下气的喊叫,听着怪震心的。
(《骆驼祥子》)
11. 选文节选自______(作者名)《骆驼祥子》,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次买车又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12. 选文中“可怕的二十七”指的是什么事?
13. 祭灶这一天,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时,被侦缉队的一个人跟上了,这个人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让祥子的希望再次破灭?
14. 下列关于名著《骆驼祥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骆驼祥子》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B. 小说中祥子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行,希望自己能发财。
C. 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
D. 小说结尾,祥子从一个诚实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答案】11. ①. 老舍(舒庆春) ②. 三 ③. 三
12. 二十七那天是刘四爷的生日,虎妞让祥子去给他磕三个头。
13. 孙侦探 他把祥子辛辛苦苦攒的准备买车的钱敲诈走了。 14. B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即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的人生经历。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骆驼祥子》的三起三落: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文中的祥子本来盼着过年,现在可是一点也不起劲,是因为虎妞骗祥子与她有了夫妻之实,然后假装怀孕。她拿钱给祥子,让祥子去给虎妞她爹刘四爷买酒并磕三个头,让刘四爷认祥子当女婿。日子就定在腊月27刘四爷生日当天。祥子一听觉得特别可怕,他不爱虎妞,觉得与虎妞,刘四爷绑一块自己就永远实现不了买一辆车自食其力。所以祥子很害怕腊月二十七。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祥子刚凑好买的车的钱,孙侦探知道祥子有钱,就在祭灶这一天,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时,突然发现好像有人跟踪他。等他送完客人回家后,那个侦探拦住了他,跟他说有人要抓你去服兵役,你把你的钱给我,我帮你去处理这件事,让你免遭兵役。祥子也怕死,半信半疑的就把钱给了孙侦探。从此那个孙侦探就不见了踪影。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B.“最大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行,希望自己能发财”错误。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故选B。
(四) (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稻谷来到了春天
帕蒂古丽
①那一年,稻谷还在地里,大雪就像盗贼一样从南山那边扑过来,抢夺了村庄收割的喜悦。爹爹悔得直跳:“嗨,就在地里多放了一夜,谁知道雪这个贼娃子,会趁村庄睡着的时候,把一地壮壮实实的稻谷全给埋起来了。现在镰刀磨得再利,又有啥用?”
②“辛苦了一年的收成,总不能就这样送给雪贼,就是一点一点挖,一捧一捧捧,也要把它收回来。不然,娃娃们挨饿不说,明年的稻种子都有麻烦。”妈妈低头看着隆起的肚子说。
③这天,村里的大人孩子全都出动了,扛着铁锹、木锨,推着手推车,带着簸箕、筛子,到雪地里刨稻谷。
④雪一尺多厚,要一锹一锹把雪铲成堆,再运到稻地外面去。等手推车推出去的雪在稻地四周围起冰雪长城,脚下的稻谷才从雪缝中戳出了一根根尖细的稻芒。就这样,大雪从人们手里抢夺去的宝藏,又被人们抢夺了回来,尽管只抢夺了一部分,至少人们没有完全输给这场大雪。
⑤我们把本来躺在冰床上的稻谷,搬回了家里。
⑥妈妈挺着大肚子,抱了一大捆干树枝在炕洞里点燃了火。爹爹掀开了大炕上所有的苇席和毡子,把六麻袋夹带着冰雪的稻谷全都倒在了大炕上,用木锨摊平。
⑦爹爹把苇席、毡子、褥子,一层层铺在摊开的稻谷和冰雪上,妈妈抱来的干树枝已经堆满了半间屋子。爹爹说:“孩子们,你们拉开被窝,就睡在稻谷上。我和你妈一起把炕烧热。”晚上,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
⑧“下面火炕烤,上面身子焐,稻谷干得快一点。”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
⑨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我们每天晚上早早就躺在火炕上,用身子去暖那些稻谷。
⑩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侯,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
⑪大炕上又多了一个娃娃,家里顿时热闹了很多。我家的门上还挂了一根透着喜气的红布条。爹爹妈妈的脸也像五九过后的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
⑫“一九二九不是九,三九四九冻死狗,五九娃娃拍手……”村里女孩穿了鲜艳的衣服,扎了漂亮的麻花辫,一边唱一边跳橡皮筋,春天的气息就从她们的童谣、花衣服和头顶的蝴蝶花,弥漫到整个大梁坡。
⑬大梁坡的春天,最先是沿着出去觅食的羊踩出的雪坑走进来的。深深浅浅的羊蹄坑在春风里一行一行变得水汪汪的,厚厚的积雪覆盖的大地从那一个个小坑里重见天日,小小的羊蹄坑从村庄四周越走越远,向着村庄外更远的地方散开去。
⑭【甲】冰冻了一个漫漫长冬的大地,就像是从羊蹄坑里解开了一粒粒黑色的纽扣,慢慢脱去了捂了一冬的白羊皮袄,一点一点露出了春色。
⑮眼见着路边的杨树返青。河沿的柳树吐出苍绿的芽苞,结冰的渠沟在睛天里变得水汪汪的,春天的味道慢慢地从冰融雪消的田野上升腾起来,
⑯【乙】清早,布谷的鸣叫从河坝那边飞过来,“布谷、布谷”的声音在窗户上、屋檐上飞来撞去。这声音撞到谁家,谁家就像得着了神谕似的,打开仓房,开始清理农具和闲放了一冬的马车和驴车。
⑰爹爹修整好拉犁铧的绳索,把它套在老牛身上,起早贪黑到稻谷地里犁了三天地,他说,这片地去年吃下了那许多粮食,肥得流油,今年根本不用上肥料了
⑱我们把稻谷从大炕上扫起来,堆到场院里,爹爹给马套上了石碾子。马拉着石碾子在场院里撒了大半天的欢,那些连着稻秸秆的稻谷,舒服地躺在碾子下面打滚。我们在被爹爹的铁叉叉到了一边的干净的稻秸秆上打滚,就像在铺了新褥子的大炕上打滚。
⑲我们把妈妈扬好了的稻谷,用木锨和簸箕铲进大麻袋里,抬到了车上。爹把驴车赶上了高高的大梁坡,我和弟弟妹妹坐在摞得高高的麻袋上,村庄一下子变得很矮很矮。我们被装满稻种的大麻袋托在半空中,天上软绵绵的云、地上暖洋洋的风,向着我们扑过来。
⑳从坡顶远远地看过去,雪埋掉过的那片稻地,被犁铧翻了个透,油黑油黑的泥土上,拢着淡白的水雾,日头照在雾气上,返出一道道、一圈圈紫蓝色的光晕,像虹一样。弟弟和妹妹跳下高高的麻袋垛子,在翻得松软的泥土上奔跑。爹爹停好了驴车,卸下稻种,坐在新打的田埂上,卷上根烟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眯着眼睛看弟妹们在稻地里撒欢。
㉑我问爹爹:“这么大一片稻田,这几麻袋稻种不够播咋办?”
㉒爹爹将了一把密密匝匝的胡茬子,对着稻地盘算:“就是种子播稀点,也得把这块地全都撒上种子。今年雪水足,这地里,播上一颗种子,就能活一棵苗子,说不定去年埋在地里的稻谷也能发芽。再等些日子,这稻地里就长满绿绿的稻秧了。”
㉓【丙】爹爹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他湿汪汪的眼睛就像是两大块水田,成片成片的绿色稻苗浸在他的眼波里,一下子盖满了整个大梁坡,连大梁坡上刮过的呼啦啦的风,都被爹爹眼睛里的光染绿了……
(选自(天涯》,有删改)
15. 下面是关于文中事件发展脉络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将它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 ②村民刨稻谷→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16. 文中“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这一句,与朱自清《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17. 在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我选【 】赏析:
18. 朗读这篇文章时有同学把“稻谷来到了春天”读成“稻谷等到了春天”,老师向他指出错误,这个同学说两者意思差不多。你同意该同学的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15. ①. 大雪埋稻谷 ②. 全家焐稻谷 ③. 爹爹播稻种
16. 前者实写“弟弟”在冬末降生,暗指春天将至并带来灾后新生的希望;后者虚写,以“刚落地的娃娃”喻指春天如新生命的开始,充满希望。两者写法不同。但都巧妙表达了对“新生”的希望。
17. 【甲】把雪上的羊蹄印比作黑色纽扣,把覆盖大地的雪比作白羊皮袄;把雪渐渐融化比拟为解开纽扣、慢慢脱去白羊皮袄,生动形象地表现冬去春来的情景,表达了大梁坡人对春天的期待。
【乙】“飞来撞去”抓住声音传播特点,再现布谷鸟叫声的杂乱、热闹和力度;布谷声声,意蕴丰富,提醒人们春天已至勿失农时,预示春天的大梁坡充满活力与希望。
【丙】比喻贴切,想像合理:将爹爹的眼睛喻为水田,进而想像绿色稻苗盖满大梁坡的情景;化用诗句,推陈出新;不说“春风吹绿”而说春风被爹爹“眼光染绿”。表现了爹爹对美好未来的迫切期待。
18. 不同意。 “等到”是被动的,“来到”是积极主动的;写稻谷“积极”是写人救灾“积极”;写“稻谷来到了春天”更能表现人们对春天已来和丰收在望的喜悦,更是对大梁坡人精神的肯定,用“等到”没有这样的效果。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及概括。
根据第①段“稻谷还在地里,大雪就像盗贼一样从南山那边扑过来,抢夺了村庄收割的喜悦”“嗨,就在地里多放了一夜,谁知道雪这个贼娃子,会趁村庄睡着的时候,把一地壮壮实实的稻谷全给埋起来了。现在镰刀磨得再利,又有啥用?”可以概括出第①空为:大雪埋稻谷;
由“村民刨稻谷”可知该部分位于文章第③至④段;
根据第⑤到⑨段内容可知,这里写了把稻谷搬回家后,家里的做法;结合第⑨段“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我们每天晚上早早就躺在火炕上,用身子去暖那些稻谷”可以概括出第③空为:全家焐稻谷;
根据第⑲段“我们把妈妈扬好了的稻谷,用木锨和簸箕铲进大麻袋里,抬到了车上。爹把驴车赶上了高高的大梁坡,我和弟弟妹妹坐在摞得高高的麻袋上”,第⑳段“爹爹停好了驴车,卸下稻种,坐在新打的田埂上”可以概括出第④空为:爹爹播稻种。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比较。解答时要从题干中找出提示:“异曲同工之妙”,提示作答时分析两个句子的不同和相同点。
先结合内容分析两个句子:文中“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交代弟弟在冬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出生了,一个新生命诞生,家中添丁可喜可贺;“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暗示春天即将到来,灾后也有新的希望,这一处通过实写表达对春天、对新生的希望和赞美;
朱自清的《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将春天比作刚出生的娃娃,属虚写,借新生的娃娃突出春天“新”以及充满希望的特点;
两者虽然写法不同,一实一虚,但都表达了作者对“新生”的希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入手。
甲句:“冰冻了一个漫漫长冬的大地,就像是从羊蹄坑里解开了一粒粒黑色的纽扣,慢慢脱去了捂了一冬的白羊皮袄,一点一点露出了春色”一句赋予大地以人的情态(解开、脱去、露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把雪上的羊蹄印比作黑色纽扣,把覆盖大地的雪比作白羊皮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梁坡冰雪消融,冬去春来的景象;从“漫漫长冬”“一点点露出春色”可以看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
乙句:没有修辞手法,可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布谷的鸣叫从河坝那边飞过来”“声音在窗户上、屋檐上飞来撞去”中的“飞来撞去”用得形象,突出了布谷鸟叫声的杂乱、热闹和力度,渲染出春日的勃勃生机;鸟的叫声“布谷,布谷”也提醒人们春天到了,该忙碌起来了,预示了春天村庄充满生机活力,农人耕种希望,播撒希望的时刻悄然而至;
丙句:“湿汪汪的眼睛就像是两大块水田”是比喻,“成片成片的绿色稻苗浸在他的眼波里,一下子盖满了整个大梁坡”是想象,运用比喻和想象写出了大梁坡长满稻苗的场景,“风都被爹爹眼睛里的光染绿了”用诗意化的语言写出爹爹满怀希望,对未来充满期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解答时先解释词语意思,对比两个词语的区别或侧重点,分析表达效果。答题时,首先明确态度,不同意,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和主旨分析理由即可。
“等到”是被动等待,“来到”是主动来到的。文章主要写了稻谷被大雪覆盖后,人们刨稻子、在自家炕上焐稻子、春天来了晒稻子,及时播种稻子,用“稻谷来到了春天”表现人救灾“积极”,突出人们对春天已来和丰收在望的喜悦,也肯定了大梁坡人积极乐观,吃苦耐劳的精神,用“等到”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五)(1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 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食》,有删改)
19. 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20. 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21. 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22. 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答案】19. (1)奶奶带我摘艾叶(2)奶奶教“我”磨面作艾饼(3)奶奶 给“我”压岁钱(4)奶奶荒年卖玉佩做艾饼(5)奶奶病中思念爷爷 (6)奶奶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写出四件事即可)
20. (1)一个“流”字写出了山茶遍野,茶叶呈现红色,写出了叶嫩,充满生机的情态。
(2)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房子用泥建造的样子,表达出我对奶奶的怀念。
21. 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羞的样子“也可);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
22. “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事件的概括。
根据第②段“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可知,第一空可概括为:奶奶带我摘艾叶;
根据第③段“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可知第二件事可概括为:奶奶教“我”磨面作艾饼;
根据第⑤段“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可知第三件事为:奶奶 给“我”压岁钱;
根据第⑥段“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可知,第四件事为:奶奶荒年卖玉佩做艾饼;
根据第⑦段“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可知第五件事为:奶奶病中思念爷爷;
根据第⑧段“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可知最后一件事为:奶奶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角度是“加点字表达效果”,加点字“流”是动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山茶遍野的景象,“流红”二字写出茶叶呈现红色,联系“麦苗铺绿,湖色空蒙”和后面“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写出了叶子的嫩绿,充满生机的特点。
(2)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角度是“修辞角度”,根据“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可以看出连续运用了三个“……的……”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节奏感强,形象的写出了房子用泥建造的样子,联系下文“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可以看出我对奶奶的怀念。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第⑦段画线句“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联系上文“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可知,在病中奶奶思念爷爷,露出了女儿情态,所以当时奶奶的神态是娇羞的;通过关键词“好你个外人、又来”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全文以艾叶和玉心佩作为线索,回忆了家人与奶奶之间发生的几件事,表现了奶奶关爱家人的美好品质。关于玉心佩的去向,根据前文第⑥段“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可知,为了做艾饼,奶奶去老镇变卖了玉心佩,“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作者虽未明说,但暗示了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⑧段“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再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全文将“玉心佩”作为线索,表达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
三、构思与表达(60分)
23. 请以《让我难忘的一件事》为题。
要求:
①事情清楚、完整,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②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让我难忘的一件事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但我仍然记忆犹新,因为它时常提醒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
这件事情发生在我刚刚上七年级的时候。
记得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去登家乡的一座山。我们出发了,刚开始,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快地奔跑着,到了后来,公路变成了盘旋向上的小马路,经过一路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山脚下,想到自己就要征服这座山,心里非常激动。
我们开始登山了,起先,我劲头十足,仿佛就有使不完的力气,蹦蹦跳跳,一会儿工夫,就把爸爸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可是渐渐地,爸爸追上了我,并且超过了我。我只好拼命地去追爸爸,追到半山腰时,我已是热汗直流,气喘吁吁,两腿也在不住地发抖。我抬头看了看山顶,心想:“太高了,我能爬得上去吗?”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于是对自己说:“放弃吧!”这时,爸爸回过头,望着泄气的我,他似乎看出了我想逃避的心思,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登山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做人也和登山一样,选定了目标,就应该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去完成,胜利是不会属于那些半途而废的人,它永远属于意志坚强的人。”短短的几句话,说出了深刻的道理,使我至今难以忘怀。于是,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忘记了疲劳,一鼓作气,爬到了山顶。眺望前方:群山起伏,流水山涧,一切优美景物尽收眼底,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观赏了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后,我这才真正领悟到爸爸那番话的含义。
自那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能用爸爸的话来激励自己,坚持不懈,努力朝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本篇习作要求以“让我难忘的一件事”为题进行创作。文题的中心语是“事”,“一件”则明确了事件的数量。“难忘”是关键词,点明了事件的性质,或是有趣,或是有意义,或是发人深省等。作为初中生,可以写自己在初中阶段所经历的难忘的事,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写出难忘的原因。即:这件事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为什么让你难忘?
第二,立意。“难忘”一词提示我们,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写作时要发掘触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资料,要特别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让你难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学习某种技能的经历让“我”难忘,这件事教会了“我”坚持;父母、师长关心爱护“我”的一件事让“我”难忘,这件事让“我”学会了感恩;一次失败的比赛让“我”难忘,从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等。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积极训练,不怕苦不怕累,即使受伤也没有退缩,获得冠军这件事让“我”难忘,因为“我”明白了“付出必有回报”的道理;还可以写周末帮父母干农活的经历,浑身酸痛的感受和洒落的汗水让“我”难忘,因为“我”切身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决心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回报父母,等等。关键是要凸显“难忘”的原因,表达自身的感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构思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构思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