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课件(43份)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点击-先秦至秦汉时期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点击-先秦至秦汉时期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观念,阶段特征,思维导图,认知深化,主要表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政治上:中华文明从八方雄起到家国同构;国家治理从争霸变革到天下一统。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后逐步形成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2.经济上:社会生活从采集狩猎到食物生产;劳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过渡,伴随土地私有制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家庭劳作方式。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西汉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形成“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3.思想文化上:思想一统从百家争鸣到尊崇儒术;文化灿烂从商周多彩到秦汉特色。西周时期“敬天保民”思想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德治与法治之争、“百家争鸣”的现象。秦朝“焚书坑儒”强化了思想控制,西汉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佛教传入,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4.民族关系上:先秦时期从民族交融到华夏认同;秦汉时期从设郡管理到开拓疆域。诸侯争霸战争客观上加强了华夏族和其他各族的接触,促进了民族交融,国家渐趋统一,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秦汉王朝加强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疆域,加强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
经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模式的形成(农业的进步、手工业、商业与交通、经济政策)
经济与社会生活(农业、手工业、商业)
政治: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政治局面、华夏认同、变法运动、制度创新、法治、户籍)
思想文化与传承(文字、科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点击和科技文艺的发展(思想、德治与法治之争、教育、中医、文化传承、文学)
经济与社会生活: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直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思想文化:推崇法家学说,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吗,儒家受到沉重打击。
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地方、文书制度、选官与考核法律、民族关系及政策、赋役、户籍)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政治制度(中央、地方、选官与官员管理)
法律、民族关系与政策、对外关系、赋役、户籍、基层组织、救济与优抚
西汉初,与民休息,出现“文景之治”。东汉初,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出现“光武中兴”
农业、手工业、商业、商路、疫病救治
思想文化与传承(思想、史学、文学、科技、汉字、教育)
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中原地区把自己称为华夏,称居住在其四周的为戎狄蛮夷。随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民族交流交融更加密切,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认同发展的时期,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被周边民族认同。华夏认同贯穿中国古代,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融。
任务1: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作用?
“大一统”认同;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
①“大一统”认同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②血缘认同为少数民族政权的合法地位提供历史依据,有利于巩固政权,稳定对中原地区的统治;③文化与制度认同有利于学习借鉴先进文化与制度,促进各民族的发展与民族的交融
1、春秋时期,曾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楚国,在大败晋国主持会盟后,同伍于“中国”;“蛮夷之国”的越国继吴而起, “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一度“号令中国”。上述现象表明( )A.争霸战争促进政治统一B.血缘政治传统逐渐打破C.诸侯争霸助推华夏认同D.封建制度增强各国实力 2、西周初期将都城之地(陕州河、洛地区)称“中国”,都城以北称“北国”,都城以南的广大封国称为“南国”,江淮中下游称“淮夷”。东周以后“中国”逐渐涵盖了以上区域,转而以江淮作为南北分界。这一变化反映了( )A.周王室对诸侯控制力增强B.华夏认同得到进一步增强C.南方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D.不同区域的文化差异消失
“周秦之变”指的是秦朝与西周相比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这次社会转型实际上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算完成,为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奠定了根基,此后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发展。
任务2:对“周秦之变”这一论断进行阐释?
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变化。 经济上,随着铁力牛耕的出现和使用,生产力得到发展,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取代了原来的集体协作,成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政治上,宗法分封制瓦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秦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其政治模式成为此后的历代王朝所继承。 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 总之,周秦之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对“周秦之变”这一论断进行阐释
(2020年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 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解读题干】(1)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 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①任意选取一个历史时期,自由度非常大,可以是一个大的历史时期,也可以是具体某一个王朝,也可以是从某个角度来看有关联的几个王朝。②根据所选的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自拟一个观点、论题或看法作为书名。③运用所选历史时期的具体史实如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来论证、说明即解释拟定的观点、论题或看法——书名。④一般要选取两到三个史实来说明论证,重史实,轻论证。⑤答案布局:a.书名;b.论证说明(史实论证间必须要有明显的间隔,以明显能看出运用史实论证的数量);c.简单小结。
【解读题干】(2)可供选择的时期
A.选择一个大的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史按照通史复习时,一般设计为六个阶段:①先秦时期(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②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③魏晋南北朝时期(220曹魏建立~581年隋朝建立)——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④隋唐时期(公元581年隋朝建立~907年五代开始)——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⑤宋元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元朝灭亡)——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 ⑥明清时期(1368年明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古代中华文明的衰落。这六个阶段的名字都可以拟定成书名。
B.从某种角度选择两三个王朝。如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商周、从正统到三教并行——汉魏以来儒家思想发展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等。
C.选择某一个王朝亦可,也可就该王朝选择不同的主题。 如题干材料给出的就是宋代,从三个主题儒家思想的转型、思想与宗教的发展、文治与武功等来拟定书名。照此亦可以拟定许多书名,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秦朝、光荣与梦想——大秦帝国、统一与速亡——大秦帝国;大一统的盛世——西汉、汉承秦制——秦汉制度发展演变;气势恢宏,兼收并蓄——唐朝、士族的终结——唐朝;落日余晖——大清帝国、清朝外交: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等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国古代史(先秦与秦汉)复习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共53页。
这是一份阶段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课件 --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共1页。
这是一份第一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构建,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真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