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针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中的“褶皱”部分进行教学。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褶皱形成的原因,分析其特点以及生活当中的应用”。 教材首先指出山地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考虑到其内容较多,难度较大,而且褶皱又是本节中的重难点所在,因此此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也是以介绍褶皱山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其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为主。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在知识储备上,高中学生在初中已经具备了“ 大陆漂移学说”和 “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铺垫,对山地的形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内容是具体案例的运用与拓展,更强调原理和本质的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短时间内难以亲眼目睹其变化过程,需要学生结合经验,展开想象,化抽象为具体,才能正确判断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进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学生对山体的陌生性和实际经验的不足,要适当的将问题转化到学生生活中容易理解和熟悉的事件当中来,通过学案导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延伸课堂教学,起到点拨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难以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1.褶皱的基本形态;
2.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难点】
褶皱的实际运用。
五、说教法方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地图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我会通过电子多媒体展示褶皱山的自然风光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其形成原因,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导入法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基本概念
我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6第一段,思考问题:什么是褶皱?什么是褶曲?褶皱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学生找出褶皱和褶曲的概念。并让学生用自己的书本演示一下褶皱的形成,最后我会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向斜。
2.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第一步:我会用把褶皱山的重点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问题:背斜和向斜的岩层弯曲变形的具体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我会引导学生从中间向两翼思考。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背斜的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背斜从中间向两翼由老到新,向斜从中间向两翼由新变老。
第二步:多媒体播放背斜和向斜的形成地貌,学生根据图片加深对背斜向斜的理解,并顺势引出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从形态和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教师板书讲解说出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第三步:我会在黑板上讲解动画演示,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褶曲,标出1-4个岩层,1-4代表岩层由老到新,在适当的位置画出一条水平线,穿过这四个岩层,沿着水平线比较得出:背斜中间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向斜中间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
3.构造地貌和地形倒置。
首先我会提问学生背斜和向斜分别会形成怎样的地形?引导学生画出背斜和向斜的受力方向。根据实际经验回答问题。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但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列表比较背斜和向斜的相关知识。并讲解褶皱山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图片演示和板书讲解,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感受褶皱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
4. 褶皱的实际运用
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褶皱的相关知识:能够利用背斜结构找什么自然资源?利用向斜结构找什么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向背斜结构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利用背斜结构找石油和天然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结构。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利用向斜结构找地下水资源,向斜结构有利于地下水汇集,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
环节三:巩固提高
我会组织学生完成例题1,学生以前后桌六人为一小组,用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讨论,讨论期间我会适时点拨,最后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我会让学生尝试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本节所学内容,畅谈自己的收获。
作业:收集背斜、向斜在其他工程选址上的应用。
【设计意图】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完成知识建构的补充,以及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我采用的是综合式的板书,它能够体现我的教学意图,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褶皱的概念、基本形态;
区别两种基本的褶皱形式,背斜向斜,并理解其特点;
学会分析背斜向斜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锻炼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直观的景观图片演示,使学生理解山岳褶皱地貌的成因和基本特征。
认识褶皱的形成原因,了解世界的大好河山,从而培养欣赏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审美观。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优秀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质构造与地貌,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一等奖教学设计,文件包含22构造地貌的形成讲义-讲义+分层练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备课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x、22构造地貌的形成讲义-讲义+分层练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备课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播放视频,讲授新课,知识回顾,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