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理综试题-高中生物(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理综试题-高中生物(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届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理综试题-高中生物教师版docx、2024届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理综试题-高中生物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30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 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B. 糖类和脂质提供了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
C. 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看到白色絮状物,这一过程改变了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
D. 饺子馅中的无机盐进入人体细胞后,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盐析:是由溶解度的变化引起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详解】A、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邻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因此生物大分子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A不符合题意;
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中如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B不符合题意;
C、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看到白色絮状物,是盐析现象,这一过程没有改变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符合题意;
D、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饺子馅中无机盐进入人体细胞后,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现代生物学基本观念之一。某同学运用此观念对细胞的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的核孔有特定的结构,有利于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B. 叶绿体内众多的基粒和类囊体,有利于扩展受光面积和固定CO2
C.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可以运动,有利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D. 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多种代谢反应高效、有序的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细胞核的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因此核膜特化形成核孔,有利于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正确;
B、叶绿体内众多的基粒和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而固定二氧化碳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错误;
C、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可以运动,有利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能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多种代谢反应高效、有序的进行,D正确。
故选B。
3. 玉米根尖处于垂直状态时,茎芽中合成的生长素(IAA)通过中柱运输到根尖,均等地分布在根冠的各个方向;将玉米幼苗水平放置时,幼根会弯向下方生长。科研人员建立下图所示模型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机理。
推测弯曲生长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 含淀粉体的根冠细胞感受重力变化
B. 根冠细胞中生长素载体重新分布
C. 根冠中生长素向伸长区运输
D. 根尖近地侧的伸长区细胞生长更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在垂直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基部,导致经由中柱运来的IAA在根冠均等分布;在水平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近地侧,导致根冠远地侧的IAA向近地侧运输,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较快,故根向地生长。
【详解】ABD、在水平放置的根中,含淀粉体的根冠细胞感受重力变化,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近地侧,导致根冠细胞中生长素载体重新分布, 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根尖近地侧的伸长区细胞生长更慢,向地侧的伸长区细胞生长更快,AB正确,D错误;
C、在弯曲生长的过程中,根冠中的生长素向伸长区(极性)运输,近地侧的伸长区生长素浓度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C正确。
故选D。
4. 下图示细胞内某生理过程中发生的部分碱基互补配对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表示DNA复制,原料为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场所一定在细胞核
B. 若表示翻译,①为模板,则密码子位于②上
C. 若表示转录,图示片段共含有4种核苷酸、9个氢键
D. 若表示病毒RNA复制,原料为四种核糖核苷酸,场所在细胞内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聚合酶作用时的条件除了需要合成模板外,还需要提供引物提供3'-OH,所以决定了DNA聚合酶合成的方向都是5'→3'。
【详解】A、若表示DNA复制,原料为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场所可能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A错误;
B、若表示翻译,①为模板,则密码子位于②mRNA上,B正确;
C、若表示转录,则图中共有2种脱氧核苷酸和2种核糖核苷酸,共4种核苷酸;G和C之间有3个氢键,共9个氢键,C正确;
D、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若表示病毒RNA复制,原料为四种核糖核苷酸,场所在细胞内,D正确。
故选A。
5.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操作,合理的是( )
A. 浸泡法处理插条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且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低的环境中进行
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观察
C.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经卡诺氏液处理的材料解离前需用清水冲洗2次
D.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可选用发菜制作临时装片
【答案】B
【解析】
【分析】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处理插条的方法有: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②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详解】A、因为根对生长素敏感,浸泡法处理扦插枝条,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A错误;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染色颜色如果过深会影响观察效果,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观察,B正确;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经卡诺氏液处理的材料解离前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C错误;
D、发菜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因此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不可选用发菜制作临时装片,D错误。
故选B。
6. 图1中甲、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不考虑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现对图1中I1、I3、I4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电泳可将不同类型的基因进行分离),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病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B. 基因类型3是乙病的致病基因
C. Ⅱ8和Ⅱ9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2/3
D. 对I2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结果与I4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女患子必患。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父患女必患。
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遗传方式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因此被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
【详解】A、根据一号家庭可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二号家庭中Ⅱ8患甲病,而I4不患甲病,可判断甲病不是伴性遗传。根据题干信息“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A正确;
B、假设甲病相关基因为A、a,乙病相关基因为B、b,根据题图可推知,I1的基因型为AaXBXb,I3的基因型为AaXbXb,I4的基因型为AaXBY,即I1、I4含乙病致病基因,基因类型3是乙病的致病基因,B正确;
C、Ⅱ8同时患甲病和乙病,根据I3(AaXbXb)和I4(AaXBY)的基因型可知,Ⅱ9一定患乙病,但Ⅱ9患甲病的概率是1/4,所以Ⅱ8和Ⅱ9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1/4,C错误;
D、由Ⅱ5患甲病、Ⅱ6患乙病可推知,I2的基因型为AaXBY,如果对I2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结果与I4相同,D正确。
故选C。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7. 下图为生物体新陈代谢与ATP关系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TP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由图中的______ (填数字)过程释放的能量转变而来的;某人感冒发烧,其体温上升所需要的热量主要是由图中_____ (填数字)过程释放出来的。
(3)用图中的数字依次表示光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_____。
(4)经测定,正常成年人静止状态下24 h将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总量仅为2-10 mml/L,为满足能量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
【答案】(1)A-P~P~P
(2) ①. ④ ②. ③ (3)①②③④
(4)ATP与ADP之间进行相互转化时刻不停进行
【解析】
【分析】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远离A 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了ADP。
【小问1详解】
ATP是细胞中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
【小问2详解】
海洋中的电鳗放电,是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伴随ATP的水解过程,即图中的④;某人感冒发烧,其体温上升所需要的热量主要是细胞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即图中的③过程。
【小问3详解】
光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①光合作用吸收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②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③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产生ATP→④ATP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故用图中的数字依次表示光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是①②③④。
【小问4详解】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需要量很大,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的进行的,能维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8. 某同学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左图为该过程的部分调节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左图可知,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是__________。在完成图中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a上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
(2)据左图分析激素①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中文名称),若饲喂激素②,激素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分别为_________ 、_______(填“增加”、“减少”、“基本不变”)。
(3)在神经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突触结构。其释放内容物到突触间隙穿过_______层膜,以_____方式到达突触后膜。
【答案】(1) ①. 下丘脑 ②. 单向
(2) 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②. 基本不变 ③. 基本不变
(3) ①. 0 ②. 扩散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寒冷等条件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下丘脑既可作为神经中枢参与神经调节过程,也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参与体液调节,故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是下丘脑;由于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结构,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体内反射弧的神经纤维a上单向传导。
【小问2详解】
据左图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激素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其本质是多肽,若饲喂,则会被分解而失去作用,因此激素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基本不变。
小问3详解】
突触中传递信息的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需要穿过0层膜;神经递质以扩散的方式穿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9. 红豆杉是我国重要的药用作物,我国穆棱自然保护区内鹿科动物与红豆杉的关系一直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如表所示是3种主要的鹿科动物对红豆杉幼树的采食痕迹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通过红外相机拍摄采食痕迹和足迹等,共发现采食痕迹1336处。
(1)调查显示,三种鹿科动物对红豆杉幼树的偏爱程度不同,从强到弱排序为:_______。三种鹿科动物的食物存在差异的意义是_______。
(2)红豆杉最基本的种群特征是_______,通常采用_______法进行调查。
(3)研究表明,被鹿科动物采食过的红豆杉会合成单宁(有涩味)、三尖杉宁碱(气味令动物不悦)等物质,以避免进一步被采食。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信息,该信息具有_______的作用。
【答案】(1) ①. 马鹿>梅花鹿>西伯利亚狍 ②.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2) ①. 种群密度 ②. 样方法
(3) ①. 化学 ②.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小问1详解】
分析图表可知,三种鹿科动物对红豆杉幼树的偏爱程度不同,从强到弱排序为马鹿(957处且采食大部分枝条与叶)>梅花鹿(286处且采食枝条前端和大部分叶)>西伯利亚狍(93处且主要采食枝条前端);三种鹿科动物的食物存在差异的意义是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小问2详解】
种群最基本的种群特征是种群密度;对于植物而言,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
【小问3详解】
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化学物质,称为化学信息,被鹿科动物采食过的红豆杉会合成单宁(有涩味)、三尖杉宁碱(气味令动物不悦)等物质,以避免进一步被采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该信息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体现了信息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
10. 万寿菊的花朵可以呈现多种颜色,有红色、白色、紫色等,因此可作为观赏植物以美化花园和庭院。已知万寿菊的花色由2对基因(A/与B/b)控制,某红花万寿菊(甲)与某红花万寿菊(乙)杂交,F1均为紫花,F1自交获得的F2中紫花:红花:白花≈5:6:1。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花色的A/a与B/b基因位于_______对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植株甲、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
(2)有学生猜测出现F2性状分离比的原因,请设计实验验证他的观点:亲本组合(选择以上实验中的材料)以及对应实验结果填写到下面表格中 。
【答案】(1) ①. 2##二##两 ②. F1自交获得的F2中紫花:红花:白花≈5:6:1,为9:3:3:1的变式 ③. AAbb、aaBB
(2) ①. AaBb(♂)×aabb(♀) ②. 红花∶白花≈2∶1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红花万寿菊(甲)与某红花万寿菊(乙)杂交,F1均为紫花,F1自交获得的F2中紫花:红花:白花≈5:6:1,为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出现上述比例可能存在致死等现象;F2中紫花:红花:白花≈5:6:1,说明子一代是双杂合个体AaBb,则红花应为A-bb和aaB-,据此推测植株甲、乙的基因型是AAbb、aaBB。
【小问2详解】
有学生猜测出现F2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B的精子致死(或不育),可选择以上实验中的材料的F1AaBb做父本,F2中白花aabb做母本进行杂交,由于AB的精子致死(或不育),则父本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Ab∶aB∶ab=1∶1∶1,与ab结合,子代中Aabb∶aaBb∶aabb=1∶1∶1,表现为红花∶白花≈2∶1。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两道物理题、两道化学题、两道生物题中每科人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1. 红葡萄不仅可以酿制红葡萄酒,也可以酿制白葡萄酒。用红葡萄酿制白葡萄酒需要经过脱皮处理,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皮渣”。目前“皮渣”主要用作饲料或肥料,同时研究者也采取多种措施拓展其利用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皮渣”中含有较多的天然食用色素花色苷,可用萃取法而不能用蒸馏法提取。由此推测花色苷具有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特性。萃取过程中,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要在加热瓶口安装________装置。
(2)在研究中还发现,萃取时辅以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可提高花色苷的提取率,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为了统计“皮渣”中活酵母菌的数量可进行_______ 法接种,如要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_。
(4)研究者发现“皮渣”堆积会积累醋酸菌,可用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的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醋酸菌,推测使用上述培养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不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 冷凝回流
(2)纤维素酶、果胶酶能破坏细胞壁,使花色苷易释放出来
(3) ①. 稀释涂布平板 ②. 18-25°C
(4)醋酸菌产生醋酸使碳酸钙分解而在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
【解析】
【分析】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
【小问1详解】
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萃取法是用有机溶剂溶解提取物。花色苷可用萃取法而不能用蒸馏法提取,推测花色苷不易挥发而易溶于有机溶剂。萃取时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还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
【小问2详解】
纤维素酶、果胶酶能破坏植物的细胞壁,有利于花色苷释放出来,因此萃取时辅以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可提高花色苷的提取率。
【小问3详解】
为了统计“皮渣”中酵母菌的数量可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18~25℃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最适温度,所以酒精发酵过程中,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小问4详解】
醋酸菌能分泌醋酸使碳酸钙分解,使不透明的固体培养基变透明,因此在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从而分离出醋酸菌。动物种类
采食痕迹
主要采食部位
马鹿
957处
大部分枝条与叶
梅花鹿
286处
枝条前端和大部分叶
西伯利亚狍
93处
枝条前端
假说
亲本组合
实验结果
基因型为AB的精子致死(或不育)
____
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遂宁射洪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试题理综含答案,文件包含理综试题docx、物理答案docx、化学答案docx、生物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理综试题,文件包含理综试题docx、物理答案docx、化学答案docx、生物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理综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理综试题docx、物理答案docx、化学答案docx、生物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