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无锡卷第24-25题 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无锡专用)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13033/0-17173071119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押无锡卷第24-25题 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无锡专用)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13033/0-171730711208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押无锡卷第24-25题 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无锡专用)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13033/0-17173071121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押无锡卷第24-25题 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无锡专用)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13033/1-17173071182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押无锡卷第24-25题 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无锡专用)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13033/1-17173071182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押无锡卷第24-25题 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无锡专用)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813033/1-17173071183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押无锡卷第24-25题 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无锡专用)
展开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共1小题)
1.(2023•无锡•24T)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科技助力人工碳循环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能源,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煤(高碳)、石油(中碳)、天然气(低碳)为代表的化石燃料仍占主导地位,化石燃料的燃烧在释放热量的同时产生CO2,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是我国科学家正致力研发的项目。
CO2也是巨大的碳资源。目前,CO2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根据CO2与其他能源的耦合方式不同,CO2的转化利用技术可分为以下三条途径。
途径1:CO2耦合化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CH4与CO2催化重整为H2与CO。
途径2:CO2耦合零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图所示是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MS2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CO2加氢制甲醇(CH3OH)的工艺。
途径3:CO2直接转化利用技术。如以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为驱动力,在温和条件下将CO2直接转化为化学原料或燃料。
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促进自然界碳循环回归平衡。如何摆脱对含碳化石能源的依赖,转化利用丰富的CO2资源,跨越低碳及创新新能源,拥抱新式零碳能源,期待同学们学好和利用化学开创未来。
(1)写出自然界中吸收CO2的一条途径: 。
(2)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
(3)我国科学家将CO2直接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反应可表示为:2CO2+2H2OR+2O2,R的化学式是 。
(4)写出CO2和H2在MS2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H2、CO2与CH3OH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b.途径2解决了氢气低成本制取和有效储存的难题
c.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
二.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共1小题)
2.(2022•无锡•24T)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发生进行了探究。
(1)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液体Y是 。
②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
③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利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烧杯中放入新制饱和石灰水,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稀盐酸滴入试管。一段时间后,试管外壁附近溶液中出现浑浊,原因是
。
三.盐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3.(2024•无锡一模•25T)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得。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凉拌松花蛋,由于松花蛋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但专家提醒松花蛋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mg/kg),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 调料可以除去松花蛋中碱涩味。
A.油辣子 B.食盐 C.姜醋汁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NaOH和KOH,KOH中的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 ,请写出制作过程中生成强碱NaOH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
(3)下列关于松花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松花蛋中蛋清和蛋黄颜色的形成与氨气有关
B.松花蛋中“松花”的形成与料泥产生的强碱有关
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儿童不宜食用
四.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3小题)
4.(2024•无锡一模•24T)H2O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
Ⅰ.H2O2的制备
Ba(NO3)2BaOBaO2滤液H2O2
(1)Ⅰ中反应有非金属氧化物生成,则该氧化物中除氧元素外一定含有 (填元素名称)元素。
(2)BaO2中的阴离子为,1个离子含有的电子数为 。
(3)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盐和一种过氧化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减压能够降低蒸管温度,从H2O2化学性质角度说明V中采用减压蒸馏的原因: 。
Ⅱ.H2O2的应用
火箭动力助燃剂: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液态的肼(N2H4)和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该反应用于火箭推进剂,与传统化石燃料燃烧相比,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 。
5.(2023•无锡•25T)由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含少量SiO2等杂质)制备铁粉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
(1)碳酸亚铁(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酸浸”时,为使反应充分,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酸浸”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FeSO4和 。
(3)“沉铁”时,FeSO4转化为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焙烧”时,在高温条件下,FeCO3与O2反应生成Fe2O3与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还原”时,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炭粉可将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若向氧化铁与炭粉的混合物中添加适量的CaCO3,更利于还原氧化铁,其原因是 。
6.(2022•无锡•25T)燃煤电厂产生的脱硫废水(含有CaCl2、MgCl2、MgSO4等物质)软化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1)“脱硫”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R+O22CaSO4+2CO2。R的化学式为 。
(2)“沉淀”步骤需要不断搅拌,目的是 。
(3)写出“一级沉淀”中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一个)。
(4)“二级沉淀”中固体Y的化学式为 ;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 。
(5)软化处理过程中,碳酸钠和熟石灰的添加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知识必备
一、盐的化学性质
1、与某些金属反应:盐+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置换反应)
反应条件:盐必须可溶;金属单质(K、Ca、Na除外)的活泼性要大于盐中金属的活泼性。
列:CuSO4+Fe = FeSO4+Cu
现象: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gNO3+Cu = Cu(NO3)2+2Ag
现象:有银白色物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与酸反应: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复分解反应)
反应条件:有沉淀、气体生成。 HCl+AgNO3 = AgCl↓+2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H2SO4+BaCl2 = BaSO4↓+2HCl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现象:有气泡产生
3、与碱反应:盐+碱→新盐+新碱(复分解反应)
反应条件:反应物均溶于水,生成物有沉淀。
Na2CO3+Ca(OH)2 = CaCO3↓+2NaOH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2NaOH+CuSO4 = Cu(OH)2↓+Na2SO4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4、与某些盐反应:盐+盐→一种新盐+另一种新盐(复分解反应)
反应条件:反应物均溶于水,生成物有沉淀。
Na2CO3+CaCl2 = CaCO3↓+2NaCl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Na2SO4+BaCl2 = BaSO4↓+2NaCl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题技巧】
1、由于不同盐的溶液里,含有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不尽相同,所以盐没有必然的相似化学性质;但是,组成中具有相同成分的少部分盐,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
2、某些盐和某些金属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判断(切记:“前置后,盐可溶,钾、钙、钠不能够”);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或特点)来进行.
3、某些盐和酸(或碱、盐)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或实质、特点)来进行。
4、某些盐的分解,可以联系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反应原理,来理解和识记相关的化学反应即可。
5、根据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概言之,就是碳元素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自然界中循环。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转变为氧气;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
【解题技巧】
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原理和全部的过程等,以及其中涉及到的“生物的呼吸作用”、“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分解或酸化”、“物质的燃烧”、“食物、钢铁等的缓慢氧化”、“植物的光合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用途”等方面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示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考点1 盐的化学性质
1.(2024•道外区二模)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开启新征程。中国航天行稳致远,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氢气制液氢通过 (填字母)实现。
A.加压或升温 B.减压或降温 C.加压或降温
(2)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完成泡腾片趣味性实验,泡腾片中的柠檬酸(化学式C6H8O7)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反应中柠檬酸表现出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填字母)。
A.除水垢 B.除铁锈 C.当燃料
(3)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用含氢氧化锂(LiOH)的过滤网吸收,生成Li2CO3和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3+X,则X的化学式为 。
2.(2024•榆社县模拟)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利用化学性质能区分二者,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在工业方面的共同用途是 (写一条)。
(3)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均加入酚酞溶液,现象相同,原因是
。
3.(2024•桂林一模)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盐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酸,它们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填写符号)。
(2)某化学实验室废液呈酸性,若直接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从经济可行的角度考虑,选用 (填名称)处理该废液。
(3)A、B图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为使反应后的B图完整正确,应在反应后的B图中补充 (填C或D)。
(4)通过实验得出紫甘蓝指示剂在不同液体中的显色情况如下
向滴有紫甘蓝指示剂的稀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反应所得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一条曲线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情况,另一条曲线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变化情况)。
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由0至bg的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
4.(2024•沂南县一模)如图1是“盐的化学性质”思维导图,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利用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反应①中(短线两端物质相互反应,下同)金属为铁,根据所给溶解性表应选用的盐是 (填化学式)。
(2)如图2是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3)不局限于表中所给信息,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④且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
5.(2024•郯城县一模)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对碳酸钠进行了如下梳理。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现象是 ,由此得出盐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显中性。
(2)碳酸钠溶液能与某些碱反应,请写出一个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如图表示的是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该反应的实质是 。
6.(2024•无棣县一模)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标号填空:
a.碳酸钠 b.碳酸钙 c.氢氧化钙
①可用作补钙剂的是 ;
②可用于玻璃、洗涤剂生产的是 。
(2)利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步骤依次为:研碎,酒精浸泡,过滤,装瓶备用。
①上述步骤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是 (填标号)。
②通过实验得出紫甘蓝指示剂在不同液体中的显色情况如下:
向滴有紫甘蓝指示剂的稀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反应所得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一条曲线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情况,另一条曲线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变化情况)。
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由0至bg的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
7.(2024•江阴市模拟)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今年年初我省遭遇了罕见的冰雪灾害,给生产、生活和交通造成不利影响。抛撒融雪剂使冰雪熔点降低,成为清除道路积雪的有力手段。
融雪剂的种类繁多,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氟盐融雪剂价格低廉、融雪快,但其中的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CMA类(乙酸钙镁盐)融雪剂除冰效果好、腐蚀性小,但价格高,多用于机场道路等重要场所。此外,碳酸氢钾(KHCO3)、乙酸钾(CH3COOK)、磷酸二氢钾(KH2PO4)等盐类物质也常用于融雪。
现在所用的环保型融雪剂则大量使用有机盐和缓蚀剂,融雪的同时对环境影响大大降低。如图是研究人员配制出A、B两组融雪剂。
研究人员将A、B两组融雪剂与CMA类和NaCl融雪剂进行性能比对,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注:①冰点指加入融雪剂后雪水的凝固温度;②融雪化冰能力指每克融雪剂熔化冰雪的体积。
研究发现,将不同融雪剂混合使用,部分性能指标得以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性能更好的融雪剂。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融雪剂使积雪融化属于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分析表中数据,融雪速度最快的是 (填序号)融雪剂。
a.A组 b.B组 c.NaCl d.CMA类
(3)A、B组融雪剂均含有同种复合肥,其化学式为 。
(4)融雪剂对混凝土路面腐蚀性A组比B组强,可能的原因是 。
(5)清除道路积雪,除了抛洒融雪剂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成冰
b.CMA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最强
c.B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
8.(2024•梁溪区一模)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杂质不与酸反应)。
(1)实验步骤:①连接装 ;②称取6g样品;③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C使两侧液面相平,左侧量气管内液面刻度为10mL;④将50mL稀硫酸注入锥形瓶,关闭两通阀充分反应;⑤再次调节量气装置使两侧液面相平,量气管刻度为172mL。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3)实验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 mL;若步骤⑤未调节平衡即读取气体体积,会导致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9.(2024•宜兴市模拟)化学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与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请完成下面几个小题。
(一)厨房中的化学
(1)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这样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2)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是(写一条) 。
(3)烧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下列厨房中的调味品,可用于除去水垢的是 (填字母)。
A.白酒 B.食盐 C.食醋 D.酱油
(4)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 作用。
(二)科技中的化学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在2023年5月成功发射,科研人员在空间站做了多孔铜、镁合金等材料性能实验,以及甲烷微重力燃烧实验。
(1)多孔铜、镁合金属于 材料。
(2)利用甲烷、氧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的燃料电池可供电。三种物质共同作用生成一种盐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医疗中的化学
(1)医院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为消毒剂,其溶质的化学式为 。
(2)医疗上常用到纯氧,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可用的方法是 。
(3)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有很多,下列药物中属于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碳酸钙 B.碳酸氢钠 C.氢氧化铝
考点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0.(2024•祁阳市一模)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所示。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所示。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能源燃烧 (填“吸收“或“释放”)CO2。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型基。
(3)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填物质名称)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
11.(2024•惠城区模拟)【科普阅读】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CO2地质封存技术作为当前缓解CO2排放最有效的措施,将成为影响碳中和进度的关键。地质封存是通过管道将CO2注入油气田、咸水层或不可采煤层的密闭地质构造中,形成长时间或永久性对CO2的封存。
煤层CO2封存过程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注入和采出两大系统。烟气注入煤层后,由于煤对气体的吸附能力:CO2>CH4>N2,CH4和N2逐渐被CO2驱替并脱附,再通过采出并抽出。
研究人员对不同的煤在相同条件下吸附CO2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
然而,煤层CO2封存也涉及多种安全风险。如CO2注入后,易引发地质结构失稳,导致CO2泄漏,使土壤、水酸化,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减少向空气中排放CO2是为了缓解 效应。
(2)CO2地质封存的途径主要有煤层封存、 、 。
(3)图1中,通常是先将混合气体由气态压缩成超临界流体再注入。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4)CO2使水酸化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对比图2中的四条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压强范围内, 煤对CO2的吸附能力最强。
(6)响应“低碳生活”,下列有关低碳生活的做法合理的是 (填标号)。
a.纸张双面打印
b.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在生产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12.(2024•金沙县一模)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绿色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封存主要采用的做法有:①海洋封存,即利用二氧化碳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二氧化碳;②地质封存,即直接将二氧化碳压入地下的地质构造当中;③矿石碳化,指的是二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盐,从而将二氧化碳永久性地固化起来,如氧化钙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④工业利用,即将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来生产含碳的化工用品而达到封存的目的,如生成尿素、甲醇等,也可以用于冷藏冷冻、食品包装、饮料和灭火材料等。
(1)写出一种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2)海洋封存二氧化碳造成海洋酸化的原因是 。
(3)地质封存时,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会 。
(4)矿石碳化时,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5)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2024•广西一模)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所示。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所示。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能源燃烧 (填“吸收”或“释放”)CO2;写出用Ca(OH)2溶液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 。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请写出一条有助于碳中和的建议: 。
(3)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填物质名称)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
14.(2024•柳南区模拟)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近一半存留在大气层,其它被陆地和海洋吸收。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 (填“吸收”或“释放”)CO2。
(2)过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给海洋的二氧化碳越多,海水pH越 。(填“大”或“小”)
(3)由图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
(4)用NaOH溶液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对比图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
15.(2024•茂名模拟)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科技助力人工碳循环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能源,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煤(高碳)、石油(中碳)、天然气(低碳)为代表的化石燃料仍占主导地位,化石燃料的燃烧在释放热量的同时产生CO2,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是我国科学家正致力研发的项目。
CO2也是巨大的碳资源。目前,CO2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根据CO2与其他能源的耦合方式不同,CO2的转化利用技术可分为以下三条途径。
途径1:CO2耦合化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CH4与CO2催化重整为H2与CO。
途径2:CO2耦合零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图所示是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MS2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CO2加氢制甲醇(CH3OH)的工艺。
途径3:CO2直接转化利用技术。如以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为驱动力,在温和条件下将CO2直接转化为化学原料或燃料。
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促进自然界碳循环回归平衡。如何摆脱对含碳化石能源的依赖,转化利用丰富的CO2资源,跨越低碳及创新新能源,拥抱新式零碳能源,期待同学们学好和利用化学开创未来。
(1)写出自然界中吸收CO2的一条途径: 。
(2)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
(3)我国科学家将CO2直接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反应可表示为:2CO2+2H2OR+2O2,R的化学式是 。
(4)写出CO2和H2在MS2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H2、CO2与CH3OH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b.途径2解决了氢气低成本制取和有效储存的难题
c.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
题号/年份
2022
2023
2024年一模
2024年考向预测
T24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2024年无锡中考第24-25题考中等难度题,第24题考查盐的化学性质;第25题考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T25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盐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盐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液体
蒸馏水
氯化钙溶液
炉具清洁剂
白醋
颜色
紫色
紫色
绿色
红色
离子
OH﹣
Cl﹣
H+
溶、挥
溶、挥
Na+
溶
溶
溶
Cu2+
不
溶
﹣
Ca2+
微
溶
不
液体
蒸馏水
氯化钙溶液
炉具清洁剂
白醋
颜色
紫色
紫色
绿色
红色
项目
技术标准
A组
B组
CMA类
NaCl
pH
6.5~9.0
7.2
7.4
9.0
7
冰点①/℃
<﹣20.0
﹣23.2
﹣21.0
﹣21.0
﹣18.0
融雪化冰能力②/mL
≥7
12.5
10.7
10.3
11
溶解速度/s
≤190
132
167
152
106
混凝土质量腐蚀/%
≤1.0
1.12
0.40
0.13
1.10
押无锡卷第28题 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无锡专用): 这是一份押无锡卷第28题 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无锡专用),文件包含押无锡卷第28题非选择题原卷版docx、押武汉卷非选择题第28题原卷版docx、押无锡卷第28题非选择题解析版docx、押武汉卷非选择题第28题解析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无锡卷第27题 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无锡专用): 这是一份押无锡卷第27题 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无锡专用),文件包含押无锡卷第27题非选择题原卷版docx、押无锡卷第27题非选择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无锡卷第26题 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无锡专用): 这是一份押无锡卷第26题 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无锡专用),文件包含押无锡卷第26题非选择题原卷版docx、押无锡卷第26题非选择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