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雪头盔中使用玻璃纤维等新材料,玻璃纤维属于复合材料
B.高分子材料聚氯乙烯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
C.离子液体就是把常温下呈固态的离子化合物加热变为液态物质
D.“天和”核心舱中使用的氮化硼陶瓷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钠、镁、铝三种元素的电负性和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均为NaQ>X>Y
8.一种控制分子是否发光的“分子开关”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P中的O均为sp2杂化
B.分子P转化为超分子Q时,N与H+形成配位键
C.增大溶液pH并除去Na+,可使超分子Q转变为分子P
D.推测分子P可以增大NaCl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9.一种抗胃溃疡剂M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有2种
B.1ml该物质与H2发生反应,最多可消耗11ml
C.该物质与溴单质发生反应后含手性碳原子
D.M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聚合、消去反应
10.一种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时H从右室移向左室。通过电解获得的电解液可实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室电解获得的电解液可用于实现“转化”
B.右室发生的电极反应
C.“转化II”发生的反应为
D.“转化I”生成1ml间硝基苯甲酸,理论上电路中通过3mle—
1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12.某课题组设计一种固定CO2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Si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B.经过步骤①,形成了新的化学键
C.增大化合物X的量,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D.该反应需要在无氧环境下进行
13.三氯化铁浸出硫化锑(Sb2S3)精矿提取锑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I.氧化性:Sb3+>Fe2+;II.电解过程中无气体放出。
A.“矿渣”中含有硫单质B.“浸出”过程中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Sb3+和Fe2+水解
C.“试剂X”最好选择COD.“电解”得到的溶液A可循环利用
14.双极膜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可将水离解,在膜两侧分别得到H+和OH—。工业上用“双极膜双成对电解法”生产乙醛酸(OHCCOOH),原理如图所示,装置中两极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阳极,为阴极
B.极上草酸发生的反应为
C.的作用是增强阳极液的导电能力和充当间接电氧化的媒介
D.两极均产生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理论上可得到乙醛酸
15.用缓冲容量来描述缓冲溶液缓冲能力大小,越大,缓冲能力越大。已知常温下,,下图是常温下和组成缓冲溶液的关系图,其中曲线分别对应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pH=4.76的上述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水的电离程度会增大
B.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溶液中均存在
C.曲线代表的溶液缓冲能力最大时,溶液中
D.时,曲线所代表的溶液中相等
二、简答题
16.锌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工业上用氨法溶浸氧化锌烟灰制取高纯锌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溶浸后氧化锌烟灰中锌、铜、镉、砷元素分别以的形式存在。
(1)“溶浸”时,氧化锌参与反应的相关离子方程式为______。“溶浸”时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______。
(2)配合物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______。
(3)“氧化除杂”中,转化为胶体吸附聚沉除去,溶液始终接近中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滤渣3”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5)硫化锌是常见的硫化物,其一种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S2—的配位数为______。
②设晶胞边长为ap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该晶体的密度______g/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17.自分子识别兴起以来,冠醚、杯酚烃等的合成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硫代杯[4]芳烃已被应用于许多方面,如监测和分离一些阴阳离子等。
实验室制备对叔丁基硫代杯[4]芳烃(M=720.0g/ml)的步骤如下:
I.向500mL三颈烧瓶(加热、搅拌、夹持等装置省略)中加入60.00g对叔丁基苯酚、25.60gS8、8g氢氧化钠和40mL二苯醚。
II.在N2气氛下磁力加热搅拌,逐步升温到230℃,温度保持在230℃反应4小时。
III.停止加热并冷却至100℃以下后,加入40mL6ml/L的盐酸和400mL乙醇的混合溶液,搅拌,抽滤,用乙醇和蒸馏水交替洗涤固体,得到粗产物。
IV.将粗产物在氯仿/乙醇中重结晶,得到30.24g纯化的对叔丁基硫代杯[4]芳烃。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2)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沸点______2—叔丁基对苯二酚()(填“低于”、“高于”或“等于”),原因是______。
(3)停止加热后,向反应器中加入盐酸和乙醇混合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4)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尾气吸收装置中应用______(填试剂名称)。
(5)本实验的产率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8.反应I可用于在国际空间站中处理二氧化碳,同时伴有副反应II发生。
主反应I.
副反应Ⅱ.
(1)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则=______kJ·ml—1。
(2)为了进一步研究上述两个反应,某小组在三个容积相同的刚性容器中,分别充入1mlCO2和4mlH2,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见表)下进行两个反应,反应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T1______T2(填“>”“ b 5.6 (3) C
19.(每空2分,共14分)(1)酸性KMnO4溶液(2分)
(2)还原反应(2分)(2分)
(3) (2分)
(4)6(2分)
(5) A
B
C
D
测量铜与浓硝酸产生气体的体积
提纯苯甲酸时趁热过滤
制取SO2,并验证其还原性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H2O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比较S与C的非金属性强弱
用pH试纸分别测定1mlLNa2CO3溶液和1ml/LNa2SO3溶液的pH
前者的试纸颜色比后者深,说明非金属性:S>C
B
探究Ag+与Fe3+氧化性的强弱
向Fe(NO3)2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滴入酸化的AgNO3溶液
溶液变红,说明氧化性Ag+>Fe3+
C
证明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
将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溶液褪色,说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D
探究KI与FeCl3
反应的限度
取5ml0.1ml/L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ml0.1ml/L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KSCN溶液
溶液变红,则KI与FeCl3的反应
有一定限度
化学键
C—H
H—H
H—O
C=0
键能/kJ·ml-1
413
436
463
745
实验编号
a
b
c
温度/K
T1
T2
T2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²/g)
80
80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B
C
C
B
D
A
C
C
D
C
C
D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化学docx、化学四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实验目的的是,一定温度下,向10mL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训练(3月)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