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广西新高考模拟预测押题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广西新高考模拟预测押题卷语文试题(含答案)01
    2024届广西新高考模拟预测押题卷语文试题(含答案)02
    2024届广西新高考模拟预测押题卷语文试题(含答案)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广西新高考模拟预测押题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广西新高考模拟预测押题卷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从小就接受“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教育,明白世上任何事物皆有各自标准法度的道理。但总有人不守规则、各行其是,个中道理值得持续关注和深思。事实上,近年来有关漠视、违反、扭曲规则的事屡见不鲜,小到闯红灯、高铁霸坐、公共场所吸烟等,大到违规用权、官员腐败等,无不凸显着破坏规则引起的种种危害和风险。而这种规则意识薄弱或缺乏问题的普遍存在,已经成为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和构筑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主要挑战和短板。
    社会转型尚未完成和传统历史文化遗存影响,是导致现代规则意识缺乏的文化基础。规则意识深受传统文化价值影响。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社会有两大典型特征:一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二是熟人社会而非陌生人社会。熟人社会因血缘、地缘与业缘等各种关系和人情,形成“差序格局”,根据亲疏远近形成不同的规则,圈内人与圈外人会得到不同的对待,社会规则也因成员是否属于这个“圈子”而有所不同。传统因人而异的“规则”,实质上已经失去了现代规则的意义。这种传统意识一直流传至今,成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严重的障碍之一,与构建现代社会规则体系的要求形成冲突。
    价值观扭曲和“潜规则”盛行相互交织,破坏了规则意识的价值基础。正确的价值观是规则意识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在充分激发人性自利因素的同时,也容易引致过于强调、追逐私利甚至是损人利己的不良价值观。在缺乏多方面强有力社会规则坚守与执行的情况下,这种不良价值观又引致许多“非正式规则”或“潜规则”。社会的有序发展,依赖于公共规则的广泛实施,而非“非正式规则”的泛滥。相反,如果一部分人因破坏规则而获利,遵守规则的大多数人却利益受损,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符合法治精神和道义基础的显规则被驱逐,破坏法治精神和道义基础的潜规则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漠视或者拒绝遵守规则的意识就会在社会成员中变本加厉地膨胀起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规则意识缺失和社会价值观念变异、扭曲的恶性循环。
    制度约束不足导致规则实施不力,降低了规则的权威性。国内外的实践经验都表明,违法必究是维护法律法规尊严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执法不严必然导致违法现象横行,规则亦是如此。一般认为,我国一些基本规则不被严格执行和遵守,与缺乏有效约束手段、违规成本太低有关。因为制度约束不力,或可通过人情关系化解,故而大家都不把规则当回事,缺乏敬畏之心,尤其在“法不责众”思想的支配下,会产生集体违规的“广场效应”。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也会影响人们对规则的信任度。
    规则的模糊性以及规则宣传力度的不足,损害了规则意识的认知基础。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差异明显,各地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规则制定者常常需要颁布比较灵活的规定,而非“一刀切”政策,以便各地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定进行细化和微调,但这样做也留下了一定的地方自主空间,造成规则的模糊性。而一旦规则本身不明确或不易理解,人们即使出于良好的动机尽力去遵守规则,在实践中也很难做到。例如,对大多数民众来说,“红灯停,绿灯行”是我们最熟悉的交通规则,也是最常见的交通规则宣传内容。这条规则虽然朗朗上口、简单易懂,但是却远远不能清晰地指引我们的交通行为。例如,红灯停应停在何处?黄灯时又该如何?在一个没有转向红绿灯的路口,非机动车驾驶人应该是红灯行还是绿灯行,还是其他时间段行?当然,我们的交通规则对这些有明确的规定,但除交通管理者、律师、司机等群体必须认真学习交通规则外,大多数人的交通规则知识主要是通过媒体宣传等手段自学而来。而规则内容宣传的不明确和不清晰,容易导致人们在遵守交通规则时出现误区,例如许多人违规越过停止线停在人行道上而不自知。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必须加强公民规则意识和社会素养的培育,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主动规范个人行为的社会习惯。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多管齐下、内外并举的措施,探索将制度化的规则理念内化为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道德准则与行为方式,以及将现代社会规则意识融于社会成员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愿景之中的有效途径。
    (摘自《北京日报》黄晨《规则意识短板现象成因》)
    材料二 团体道德的缺乏,在公私的冲突里更看得清楚。就是负有政治责任的君王,也得先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孟子·尽心上篇》有: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这是说舜做了皇帝,不能用对其他国民一样的态度去对待他的父亲。孟子所回答的是这种冲突的理想解决法,他还是想两全,所以想出逃到海滨不受法律所及的地方去的办法。他这样回答是可以的,因为所问的也并非事实问题。另一个地方,孟子所遇到的问题,却更表现了道德标准的缺乏普遍性了。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万章曰:“……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孟子的回答是:“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干”两字来自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团体格局的社会里,在同一团体的人是“兼善”的,就是“相同”的。孟子最反对的就是那一套。他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墨家的“爱无差等”和儒家的人伦差序恰恰相反,所以孟子要骂他无父无君了。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度约束不足导致规则实施不力,降低了规则的权威性,再加上执法不严都会导致违法现象横行。
    B.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规则制定者常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定进行改变,做法有利有弊。
    C.加强公民规则意识和社会素养的培育,就可以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D.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和构筑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难点就在于现代社会规则意识薄弱或缺乏的问题普遍存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规则意识缺乏的问题,并特别提到差序格局,二者都有现实的针对性。
    B.材料一指出,受传统文化价值中不良因素影响,引致许多“非正式规则”或“潜规则”。
    C.材料二认为,在中国的传统中是没有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的,即便贤明如孟子也有私心。
    D.材料二认为,中国的道德和法律,一切普遍标准必须要在知道对象和自己关系后才能变得清晰、明确。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规则意识的多方面论述了现代社会规则意识缺乏的原因,层层深入,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B.材料一第2段,主要是从传统文化价值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一方面来论证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规则意识缺乏的原因。
    C.材料二主要使用举例论证的手法来论证中国乡土社会的伦理道德是一种“私德”。
    D.材料二第4段拿儒家和墨家的观点进行对比,证明了儒家推行的“私德”更加落后和不合理。
    4.阅读材料一,概括现代社会规则意识短板现象的成因有哪些。(4分)

    5.结合两则材料,谈一谈,材料二中提到的儒家“爱有差等”的观点可能会在现代社会产生怎样的弊端。(6分)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桂林的受难
    巴金
    ①在桂林我住在漓江的东岸。这是那位年长朋友的寄寓。我受到他的好心的款待。他使我住在这里不像一个客人。于是我渐渐地爱起这个小小的“家”来。我爱木板的小房间,我爱镂花的糊纸窗户,我爱生满青苔的天井,我爱后面那个可以做马厩的院子。我常常打开后门走出去,跨进菜园,只看见一片绿色,七星岩屏障似地立在前面。
    ②在桂林,人不大喜欢看见晴天。晴天的一青无际的蓝空和温暖明亮的阳光虽然使人想笑,想唱歌,想活动。但是凄厉的警报声会给人带走一切。在桂林人比在广州更害怕警报。
    ③我初到桂林时,这个城市还是十分完整的。傍晚我常常在那几条整齐的马路上散步。过一些日子,我听见了警报,后来我听见了紧急警报。又过一些日子我听见了炸弹爆炸的声音。以后我看见大火。我亲眼看见桂林市区的房屋有一半变成了废墟。几条整齐马路的两旁大都剩下断壁颓垣。人在那些墙壁上绘着反对轰炸的图画,写着抵抗侵略的标语。
    ④我带着一颗憎恨的心目击了桂林的每一次受难。我看见炸弹怎样毁坏房屋,我看见烧夷弹怎样发火,我看见风怎样助长火势使两三股浓烟合在一起。在月牙山上我看见半个天空的黑烟,火光笼罩了整个桂林城。黑烟中闪动着红光,红的风,红的巨舌。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大火从下午一直燃烧到深夜。连城门都落下来木柴似地在燃烧。城墙边不可计数的布匹烧透了,红亮亮地映在我的眼里像一束一束的草纸。
    ⑤每次解除警报以后,我便跨过浮桥从水东门进城去看灾区。第一次在中山公园内拾到几块小的弹片;第二次去得晚了,是被炸后的第二天,我只看见一片焦土。自然还有几堵摇摇欲坠的断墙勉强立在瓦砾堆中。然而它们说不出被残害的经过来。在某一处我看见几辆烧毀了的汽车:红色的车皮大部分变成了黑黄色,而且凹下去,失掉了本来的形态。这些可怜的残废者在受够了侮辱以后,也不会发出一声诉冤的哀号。
    ⑥第三次大轰炸发生在下午一点多钟。这是出人意外的事。以前发警报的时间总是在上午。警报发出,凄厉的汽笛声震惊了全市,市民狼狈逃难的情形,可想而知。我们仍旧等着听见紧急警报才出门。我们走进菜园,看见人们挑着行李、抱着包袱、背负小孩向七星岩那面张惶地跑去。我们刚走出菜园,打算从木桥到七星岩去。突然听见人们惊恐地叫起来,“飞机!飞机!”一些人抛下担子往矮树丛中乱跑,一些人屏住呼吸伏在地上。我觉得奇怪。我仔细一听,果然有机声。但这不是轰炸机的声音。我仰头去看,一架飞机从后面飞来,掠过我们的头上,往七星岩那面飞走了。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骚动平息了。飞机声又响了。这次来的是轰炸机,而且不是我们的。人们散开来,躲在各处的树下。他们来不及走到山洞了。十八架飞机在上空盘旋一转,于是掷下一批炸弹,匆匆忙忙地飞走了。这次敌机来得快,也去得快。文昌门内起了大火。炸死了一些人,其中有一位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青年音乐家。
    ⑦第四次的大轰炸应该是最厉害的一次了,我要另写一篇《桂林的微雨》来说明。在那天,我看见了一个城市的大火。火头七八处,从下午燃烧到深夜,也许还到第二天早晨。警报解除后,我有两个朋友,为了抢救自己的衣物,被包围在浓焰中,几乎迷了路烧死在火堆里。这一天风特别大,风把火头吹过马路。桂西路崇德书店的火便是从对面来的。那三个年轻的职员己经把书搬到了马路中间。但是风偏偏把火先吹到这批书上。最初做了燃料的还是搬出来的书。不过另一部分书搬到了较远的地方,便没有受到损害。
    ⑧以后还有第五次、第六次的轰炸。……关于轰炸我真可以告诉你们许多事情,但是我不想再写下去了。从以上简单的报告里,你们也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受难的情形,从这个城市你们会想到其他许多中国的城市。它们全在受难。不过它们咬紧牙关在受难,它们是不会屈服的。在那些城市的面貌上我看不见一点阴影。在那些地方我过的并不是悲观绝望的日子。甚至在它们的受难中我还看见中国城市的欢笑。中国的城市是炸不怕的。我将来再告诉你们桂林的欢笑。的确,我想写一本书来记录中国的城市的欢笑。
    1939年1月中旬在桂林 选自《旅途通讯》(有删改)
    6.下列关于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桂林,人不大喜欢看见晴天,直接原因是战争年代,晴天不方便大家尽情的欢笑、跳舞和歌唱。
    B.我带着一颗憎恨的心目击了桂林的每一次受难,我憎恨的不仅是城市的受难,还有战争带来的伤害。
    C.“以后还有第五次、第六次的轰炸。……”省略号在这里表明轰炸次数之多,我没有办法一一道来。
    D.我想写一本书来记录中国的城市的欢笑,意味着我渴望中国的城市能恢复和平与光明,停止战争。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划线句中,客居“桂林”,平凡的居处带给作者“家”的感受,此处的“爱”,与下文的“难”形成鲜明对比。
    B.第四段划线字词中,作者用“我看见”“我看见”引导我们亲历“受难”,作者的视线所及,就是灾难的所在,“带着一颗憎恨的心”是全文中比较明显的作者真情的流露。
    C.第五段划线句中,使用比喻手法,强烈而形象地表现了敌机的轰炸所带来的创痛之深。
    D.第六段划线字词中,“屏住呼吸”写出人们怕细微的呼吸声引起飞机的注意,看似荒唐之中,却表达出人们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悲哀。和前文“也不会发出一声诉冤的哀号”呼应。
    8.本文写了四次轰炸,结合第六段的具体内容,从描写的角度和选材的特点方面来谈一谈作者是怎样来写“桂林的受难”的场景。(4分)

    9.本文是一篇通讯稿,通讯有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实效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厚五大特点,请阅读文本,任选三个特点来谈一谈巴金的这篇通讯是如何体现这些文体特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熙古,字义淳,宋州宁陵人,唐左仆射仁轨十一世孙。祖实进,尝为汝阴令。熙古年十五,通《易》、《诗》、《书》;十九,通《春秋》、子、史。避祖讳,不举进士。后唐长兴中,以《三传》举。时翰林学士和凝掌贡举熙古献《春秋极论》二篇凝甚加赏召与进士试,擢第,遂馆于门下。
    清泰中,骁将孙铎以战功授金州防御使,表熙古为从事。晋天福初,铎移汝州,又辟以随。熙古善骑射,一日,有鸮集戟门槐树,高百尺,铎恶之,投以瓦石,不去,熙古引弓一发,贯鸮于树。铎喜,令勿拔矢,以旌其能。后二岁,铎卒,调补下邑令。俄为三司户部出使巡官,领永兴、渭桥、华州诸仓制置发运。仕汉,为卢氏令。周广顺中,改亳州防御推官,历澶州支使。秦、凤平,以为秦州观察判官。
    太祖领宋州,为节度判官。即位,召为左谏议大夫,知青州。车驾征惟扬,追赴行在。建隆二年,受诏制置晋州榷矾,增课八十余万缗。乾德初,迁刑部侍郎、知凤翔府。未几,移秦州。州境所接多寇患,熙古至,谕以朝廷恩信,取蕃部酋豪子弟为质,边鄙以宁。转兵部侍郎,徙知成都府。六年,就拜端明殿学士。丁母忧。开宝五年,诏以本官参知政事,选名马、银鞍以赐。岁余,以足疾求解,拜户部尚书致仕。九年,卒,年七十四。赠右仆射。
    熙古兼通阴阳象纬之术,作《续聿斯歌》一卷、《六壬卦序例》一卷。性淳谨,虽显贵不改寒素。历官十八,登朝三十余年,未尝有过。尝集古今事迹为《历代纪要》十五卷。颇精小学,作《切韵拾玉》二篇,摹刻以献,诏付国子监颁行之。
    (《宋史·刘熙古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要断句处的大写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时翰林学士【A】和凝掌贡举【B】熙古献【C】《春秋极论》二篇【D】凝甚加【E】赏【F】召与进士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避祖讳”指避其祖父的名讳,因 “进士”的“进”与“实进”的“进”冲犯。
    B.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后人追授者。
    C.“边鄙”的“鄙”指边境,与《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的“鄙”意思一样。
    D.小学,包括分析字形、音韵学、训诂学等,与《师说》中的“小学”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熙古年少时就已经颇通诗书,但为了避讳没有考取功名,一直到宋太祖时才考中进士。
    B.刘熙古在骑射方面也非常精通,做孙铎属下时射中百尺高的树上的鸮,孙铎对此甚是赞赏。
    C.刘熙古虽经历多次官职的变迁,但都恪守本分,没有骄奢,他死后还被朝廷追赠为右仆射。
    D.刘熙古除了诗书之外,也非常精通阴阳象纬之术,并且还曾经作有两部与之相关的书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熙古引弓一发,贯鸮于树。铎喜,令勿拔矢,以旌其能。

    (2)性淳谨,虽显贵不改寒素。历官十八,登朝三十余年,未尝有过。

    14.刘熙古用了什么办法解决秦州边患?(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小题。
    四时读书乐
    元·翁森①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②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③。
    【注】①翁森,宋末元初人。元代废科举,乡里人甚少攻读,学风日下,本县地处穷僻,文化尤其日衰,经翁森的力挽,耕读之风又“彬彬称盛”。②羲皇,即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始祖。③熏风:和暖的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时读书乐》是以春、夏、秋、冬读书为题的一组近体诗,虽是劝学,却不以功名利禄为引诱,而是侧重于描述读书的闲适优雅。
    B.《四时读书乐·春》前四句描绘了春光照耀,春风送香,鸟儿歌唱,春景宜人,其中“舞雩归咏”引典喻志,谆谆告诫勤奋读书。
    C.“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两句写夏天从早到晚勤学苦读的情景,诗人将夏日的景物与读书氛围融合在一起,富有情趣。
    D.这两首诗构思单纯,从描绘季节景色起笔,以“读书之乐”结尾,情景交融,富有画面感,蕴含着无限书香雅趣,美好而令人神往。
    16.这两首诗的结尾句都蕴含着“读书之乐”,请分别加以解释。(6分)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一句引用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典故,而“ ”一句和《红楼梦》中林黛玉“潇湘妃子”的别号由来所用典故相同。
    (2)李白笔下的山雄伟高峻,气势磅礴,如《蜀道难》中“ ”一句以夸张手法极言群峰之高,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一句极言天姥山高与天齐。
    (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资本的逻辑具有强大的迷惑性。因为商品生产总是在“推陈出新”“更新换代”,具有表面的“新奇性”。这里要区别“商品的新奇性”与“文学的独创性”,这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照鲍德里亚的看法,商品的新奇,只是一种 ① 的新奇,改变的不是物品的本质功能,而是附加功能。比如一辆汽车,通过增加一处喷漆或者改变流线外形,就摇身一变,成为“新款”。但改变之后,汽车代步行驶的本质功能并没有发生改变。商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外观与设计,不过是想用一种虚假的“新奇”,来吸取消费者的关注,保持自己的市场销量。在市场上销售,是所有商品的本质。因此,商品看似 ② ,其实是在求同。
    被资本逻辑绑架的文学作品,也进入了这样一个 ③ 的链条当中。某些畅销书,虽然以新奇的题目或写作方式出现,但本质上或者是在兜售“心灵鸡汤”,或者是在售卖青春期的伤感与成年的焦虑,总之并不提供真正新鲜的价值观念,只是在重复使用某些可以产生市场销量的“梗”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类型文学与网络文学其实都是伪装成货真价实的文学的商品。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与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就摇身一变,成为“新款”
    B.但本质上或者是在兜售“心灵鸡汤”
    C.不过是想用一种虚假的“新奇”
    D.商品生产总是在“推陈出新”“更新换代”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 ① ;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而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让别人也能活,不 ② ,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 ③ ,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21.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简要概括“底线”与“境界”的区别。(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犹太谚语有言:“你们要走窄门。因为引到毁灭的,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辉煌的,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人生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走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越走越窄。这样的事可说是不胜枚举。作为胸怀梦想、正在紧张备考冲刺的高三学子,你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谚语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科参考答案
    1.C。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的表述是“多管齐下、内外并举的措施”所以加强公民的规则意识和社会素养只是条件之一。
    2.B。表述不准确、片面,原文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引发不良价值观,而这些不良的价值观有引致‘非正式规则’和‘潜规则’所以不一定都是由传统文化价值中的不良因素引发的。”)
    3.D。有对比,但是只是叙述事实,并没有拿二者比较谁更好。
    4.答案:①社会转型尚未完成和传统历史文化遗存影响,是导致现代规则意识缺乏的文化基础。
    ②价值观扭曲和“潜规则”盛行相互交织,破坏了规则意识的价值基础。
    ③规则的模糊性以及规则宣传力度的不足,损害了规则意识的认知基础。
    ④公民规则意识和社会素养的培育也会影响规则意识的缺失。(答对一点1分)
    5.答案:①“爱有等差”实际上强调的是“亲亲”,是建立在血亲至上观念上的一种伦理需求。(2分,阐释“爱有等差的”的概念“血亲至上”或者回答重视“私人关系”“私德”也给分)
    ②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根据亲疏远近形成不同的规则,已经失去了现代规则的意义,导致现代规则意识缺乏的文化基础。(2分,能概括材料一第2段的内容也可给分)
    ③过于强调“私德”和“私人关系”会使得制度约束不足导致规则实施不力,降低了规则的权威性。(2分,如果有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6.A。错,因为晴空意味着视线清晰,而飞机轰炸也就来临。
    7.C。比喻手法有误,应该是拟人手法。
    8.①点面结合:个别人的细节和整体场景的描写。(“人们挑着行李、抱着包袱、背负小孩向七星岩那面张惶地跑去”的战争逃难的整体场景描写,“一些人抛下担子往矮树丛中乱跑,一些人屏住呼吸伏在地上”有个别的人逃难的动作、语言细节描写。)
    ②选材组材:详略不同,内容表述比较复杂详尽,讲究场面和细节描写。(这次敌机来得快,也去得快。敌人飞机“这次敌机来得快,也去得快”轰炸的场景一句话略过,“人们惊恐地叫起来,“飞机!飞机!”一些人抛下担子往矮树丛中乱跑,一些人屏住呼吸伏在地上”人们逃难的场景细节描写详细,详略结合。)
    ③正侧结合:通过路人的反应来侧面展示出轰炸的残酷和危险。
    (任选两点得四分,要求结合文本分析)
    9.①严格的真实性:细节描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②报道的客观性:极度冷静的笔触,写出来的却是满腔愤恨。
    ③较弱的实效性:文学色彩较浓,新闻的实效性不强。
    ④描写的形象性:不仅用事实说话,还有情节和细节,用形象说话。
    ⑤议论色彩较浓厚:在语言的表达和手法上面没有选择议论性的表达方式,但是从选材的角度,巴金选择了当时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意义的题材。
    (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至1944年初的七年间,日军空袭广西1600多次,机群总量达7600多架次,造成广西3300多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摧毁房屋约38万间,桂林、梧州、柳州、南宁等广西重要城市变成了焦土,全州等地的军事重镇受到严重破坏。反映了1939年11月至1940年11月、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两次遭受日军大规模入侵。日军入侵期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广西人民造成巨大伤害,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记忆。)
    (任选三点得6分,要求结合文本分析)
    10.BDF。这段话的句意是:当时翰林学士和凝掌管贡举,熙古献上《春秋极论》二篇,和凝大加赞赏,召他参加进士考试。答对一个得1分。
    11.C。“肉食者鄙”的“鄙”意思是鄙陋,意思不一样。
    12.A。根据第一段,刘熙古在后唐长兴年中就已经考中进士,没有等到宋太祖时期。
    13.(1)刘熙古拉弓射一箭,箭射穿鸮背把它钉在树上。孙铎很高兴,命令不要拔箭,来表彰他的才能。(引,拉。1分。矢,箭。1分。旌,表扬,表彰,1分。句意1分)
    (2)性情淳厚严谨,虽然显贵但不改变自身朴素、低调的本性。经历十八任官职,入朝三十多年,未曾有过过失。(淳,淳厚、淳朴,1分;寒素,译为朴素、低调都可,不要强调为贫穷、贫寒,1分;过,过失,1分;句意1分。)
    14.刘熙古采用两种办法解决秦州边患:一是用怀柔安抚政策,二是扣押当地首领的子弟为人质逼他们就范。(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刘熙古字义淳,宋州宁陵人,是唐朝左仆射刘仁轨十一代孙子。他的祖父刘实进,曾经任汝阴县令。熙古十五岁时,精通《易》、《诗》、《书》;十九岁时精通《春秋》、诸子、历史。避祖父的名讳,不考进士。后唐长兴年间,以《三传》受到推荐。当时翰林学士和凝掌管贡举,熙古献上《春秋极论》二篇,和凝大加赞赏,召他参加进士考试,被录取,于是把他留在门下。
    后唐清泰年间,猛将孙铎因战功授任金州防御使,上表推荐熙古为从事。后晋天福初年,孙铎移任到汝州,又征召他为随从。熙古擅长骑射,一天,有些鸮鸟栖集在营门前槐树上,树高百尺,孙铎厌恶鸮鸟,用瓦石投击树木没有赶走,熙古引弓射一箭,箭射穿鸮背把它钉在树上。孙铎高兴,命令不要拔去此箭,来表扬他的才能。两年后,孙铎去世,朝廷调他补任下邑令。不久任三司户部出使巡官,兼任永兴、渭桥、华州诸仓制置发运。在后汉做官,任卢氏令。后周广顺年间,改任亳州防御推官,历任澶州支使。秦州、凤州被平定后,被任命为秦州观察判官。
    太祖统管宋州时,熙古任节度判官。太祖即皇帝位后,任命他为左谏议大夫,知青州。皇帝征伐惟扬时,他赶赴皇帝行营。建隆二年(961),受诏制置晋州榷矾,增加税收八十多万缗钱。乾德初年(963),升任刑部侍郎、知凤翔府。不久,改任知秦州。州境边界多寇患,熙古到任后,宣谕朝廷恩德和信用,取少数民族酋长的子弟为人质,边境得以安宁。转任兵部侍郎,改任知成都府。建隆六年,就地授任端明殿学士。遭母丧。开宝五年(972),诏令他以本官参知政事,太祖选择名马、银鞍赐给他。一年后,因脚病请求解职,授任户部尚书退休。开宝九年,去世,终年七十四岁。追赠右仆射。
    刘熙古兼通阴阳象纬之术,著有《续聿斯歌》一卷、《六壬卦序列》一卷,为人淳谨,虽然官位显贵不改朴素。历任十八个官职,在朝三十多年,从未有过错。曾经收集古今事迹著称《历代纪要》五十卷。非常精通小学,著《切韵拾玉》二篇,摹刻献给朝廷,诏令交付国子监颁行。
    15.A。应是“古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又称格律诗,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所选的两首诗都不押韵,所以不是近体诗。
    16.《四时读书乐•春》的结句写春天读书的乐趣好比绿草长在窗前,绿意盈窗,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四时读书乐•夏》的结句写夏天读书乐趣无穷,就像沐浴着和暖的南风,沁心惬意,再对着镶有美玉的琴弹奏一曲,心中一片清凉澄澈。
    译文: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译文: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我的小书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
    17.(1)女娲炼石补天处 江娥啼竹素女愁 (2)连峰去天不盈尺 天姥连天向天横 (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8.①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②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③自欺欺人:欺骗自己和别人。(答对一处给1分)
    19.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外观”与“设计”不能并列,外观属于设计的一方面,可删去连词“与”。或者删掉“外观与”;二是“吸取”与“关注”搭配不当,可将“吸取”改为“吸引”。(修改一处2分,两处4分)
    20.B。ACD是表示讽刺的反语,B是特殊含义。
    21.①自己才能生存 ②侵犯(损害)别人的权益 ③但底线不能缺失(每处2分)
    分析:第一空后面是分号,是并列关系,从后面可知这一空应该是写“自己才能生存”;第二个与前面论述“境界”也是对照着说的,前面说“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可知此处的“底线”要求是“不要侵犯(损害)别人的权益”。第三个空明显是转折关系,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者都要有,后面显然要说“底线不能缺失”或者“底线人人都要有”。
    22.“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低的要求,一旦突破就不再成为人了,人类社会也会崩溃。“境界”是比较高的人生追求,本质是一种奉献精神。(两者的区别能答出一个是最低要求,一个是比较高的要求可得2分。能够分析其内涵得2分。其他答案可以酌情给分)
    23.略
    相关试卷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新九省卷03)(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新九省卷03)(解析版),共17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新九省卷02)(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新九省卷02)(考试版),共10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新九省卷02)(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新九省卷02)(解析版),共16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