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展开2024.5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38道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1-27 Cr-52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氧B. 硅C. 铝D. 铁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
故选:A。
2. 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这里的“钙”是指
A. 钙元素B. 钙原子C. 钙离子D. 钙单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镁、钾、钠”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故奶、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较好来源.这里的钙是指钙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3. 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试卷源自 试卷上新,即将恢复原价。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图标为禁止吸烟标志,选项错误;
B、该图标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选项正确;
C、该图标为禁止烟火标志,选项错误;
D、该图标为禁止堆放易燃物质标志,选项错误;
故选B。
4. 过滤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 烧杯B. 量筒C. 玻璃棒D. 漏斗
【答案】B
【解析】
【分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
【详解】A、过滤时需用烧杯盛放液体,该仪器过滤时需用,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不需要量取液体,无需使用量筒,符合题意;
C、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该仪器过滤时需用,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需用漏斗制作过滤器,该仪器过滤时需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 KB. SC. AlD. Mg
【答案】B
【解析】
【详解】A、K为钾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S为硫元素的元素符号,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Al为铝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Mg为镁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A. 2OB. 2H2OC. 2O2D. 2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O表示两个氧原子,符合题意;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2O表示2个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C、2O2表示2个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2O3表示2个臭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大理石B. 氯化钠C. 石灰水D. 空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详解】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碳酸钙外还会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氯化钠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8. 下列金属中,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的是
A. ZnB. AlC. AgD. Fe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性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选项中只有金属银在金属铜的后面,不能置换出金属铜,故答案选择C。
9. 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A. 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
B.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C. 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D. 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是为了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从而灭火,故A说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是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故B说法正确;
C、电线老化短路起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水会导电所以会引发漏电,故C说法错误;
D、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是利用隔绝空气灭火,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0. 下列标签中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钾中钾元素显+1价,氢氧根离子显-1价,其化学式:KOH,故A正确;
B、氯化锌中锌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ZnCl2,故B错误;
C、硫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CaSO4,故C正确;
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故D正确。
故选B。
1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固体粉末B. 称量固体
C. 倾倒液体D. 滴加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图示操作正确;
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图示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错误;
D、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A。
铬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2. 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是24B. 元素符号为Cr
C. 原子的质子数是52D. 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
13. 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A. 24B. 28C. 52D. 76
14. 三氧化铬(CrO3)在工业上用途广泛。下列关于三氧化铬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暗红色粉末B. 熔点为196℃
C. 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D. 密度为2.70g/cm3
【答案】12. C 13. A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故A说法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则铬元素符号表示为Cr,故B说法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铬原子的质子数为24,故C说法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3题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铬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
故选:A。
【14题详解】
A、三氧化铬是暗红色粉末,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三氧化铬的熔点为196℃,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三氧化铬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三氧化铬的密度为2.70g/cm3,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柠檬汁(2~3)B. 橘子汁(3~4)
C. 西瓜汁(5~6)D. 牛奶(6~7)
【答案】A
【解析】
【详解】A、柠檬汁pH为2~3,pH<7,显酸性,且pH值最小,酸性最强,符合题意;
B、橘子汁pH为3~4,pH<7,显酸性,但是pH值不是最小,酸性不是最强,不符合题意;
C、西瓜汁pH为5~6,pH<7,显酸性,但是pH值不是最小,酸性不是最强,不符合题意;
D、牛奶pH为6~7,pH<7,显酸性,但是pH值不是最小,酸性不是最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化工科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下列物质中,俗称纯碱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符合题意;
B、纯碱不是氯化钠俗称,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化学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
A. 组成元素不同B.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C.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故B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故C正确;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但不是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18. 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一定不会生成的物质是
A. CO2B. CaOC. H2OD. CuO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碱式碳酸铜是由铜元素、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组成的,则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水,碱式碳酸铜不含有钙元素,则不可能生成氧化钙;
故选:B。
19. 甘油(C3H8O3)是化妆品中常用的保湿剂。下列关于甘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一个分子由14个原子构成D.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甘油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说法正确;
B、甘油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16×3)=9:2:12,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说法正确;
C、一个甘油分子是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甘油分子由14个原子构成,故C说法正确;
D、甘油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20. 下列物质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作助燃剂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铁用于制作炒锅D. 铜用于制作导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用作助燃剂,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铁用于制作炒锅,是因为铁具有导热性,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A. 食盐B. 石灰石C. 浓硫酸D. 浓盐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食盐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B、石灰石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减少,符合题意;
故选:D。
已知20℃时,NaNO3的溶解度为87g。完成下面小题。
20℃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NaNO3固体,充分搅拌。
22. ①中溶液的质量为
A. 40gB. 100gC. 120gD. 140g
23. 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A. ①④B. ③④C. ②③D. ②④
24. 下列关于①~④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质质量:①<②B. 溶液质量:②<④
C. 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 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7:100
【答案】22. D 23. B 24. C
【解析】
【22题详解】
20℃时,NaNO3的溶解度为87g,①温度为20℃,溶剂的质量为100g,加入40g硝酸钠,可以完全溶解,则①中溶液的质量为100g+40g=140g;
故选:D。
【23题详解】
20℃时,NaNO3的溶解度为87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87g硝酸钠,达到饱和状态;
①温度为20℃,溶剂质量为100g,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40g<87g,可以完全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
②温度为20℃,溶剂质量为100g,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60g<87g,可以完全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
③温度为20℃,溶剂质量为100g,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100g>87g,只能溶解87g,得到饱和溶液;
④温度为20℃,溶剂质量为100g,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120g>87g,只能溶解87g,得到饱和溶液;
故③④属于饱和溶液;
故选:B。
【24题详解】
A、①和②温度均为20℃,溶剂质量均为100g,①中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40g<87g,可以完全溶解,②中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60g<87g,可以完全溶解,则溶质质量:①<②,故A说法正确;
B、②温度为20℃,溶剂质量为100g,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60g<87g,可以完全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100g+60g=160g;④温度为20℃,溶剂质量为100g,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120g>87g,只能溶解87g,得到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100g+87g=187g,则溶液质量:②<④,故B说法正确;
C、①温度为20℃,溶剂质量为100g,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40g<87g,可以完全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③温度为20℃,溶剂质量为100g,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100g>87g,只能溶解87g,得到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①<③,故C说法不正确;
D、④温度为20℃,溶剂质量为100g,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120g>87g,只能溶解87g,得到饱和溶液,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7g:100g=87:100,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5.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四个实验中,④的反应最快
B. 对比①③、②④均可以探究硫酸的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C. 对比①②、③④均可以探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D. 对比①④可知硫酸的浓度大的反应快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四个实验中,均收集3min,④中收集的氢气体积最大,则说明④的反应最快,故A说法正确;
B、①③、②④中锌的形状均相同,硫酸的质量分数不同,对比①③、②④均可以探究硫酸的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故B说法正确;
C、①②、③④中硫酸的质量分数相同,锌的形状不同,对比①②、③④均可以探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快慢的影响,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①④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和锌的形状均不同,变量不唯一,对比①④不能说明硫酸的浓度大的反应快,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13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 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积极开发新能源。
(1)煤、______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
(2)氢气是清洁能源。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石油 (2)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小问2详解】
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7. 变色眼镜可以防止紫外线对眼睛造成伤害。
(1)图中眼镜各部件所用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是_______(填序号)。
A. 树脂镜片B. 铜螺丝C. 钛合金镜腿D. 塑料脚套
(2)一种变色眼镜的树脂镜片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r=2Ag+Br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反应。
【答案】(1)BC (2)分解
【解析】
【小问1详解】
A、树脂镜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B、铜螺丝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C、钛合金腿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D、塑料脚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小问2详解】
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8.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科研团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再通过多步反应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进一步合成淀粉。
(1)葡萄糖属于______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二氧化碳能转化为甲醇,其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②生成的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式)。
【答案】(1)有机化合物
(2) ①. 1:3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葡萄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甲为CO2,乙为H2,丙为CH3OH,丁为H2O,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①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②生成的丙为CH3OH,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科普阅读理解】
2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橙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它富含维生素C(C6H8O6)、胡萝卜素等营荞物质。NFC橙汁是指将成熟的橙子直接榨汁后进行杀菌灌装,无任何添加的橙汁。目前,NFC橙汁普遍采用透明塑料瓶无菌灌装,这类材料因质地轻、价格低廉,被广泛使用。但是透明塑料瓶会使NFC橙汁不可避免地受到光照,光照会影响橙汁的品质吗?.
研究人员以PET塑料透明瓶中的NFC橙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光照和贮藏时间对橙汁品质的影响。将NFC橙汁在4°C低温环境中,分别在光照和避光下保存,每隔7天取样并分别测定维生素C、柠檬苦素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进行到21天,发现光照使低温保存的NFC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降低,柠檬苦素(具有一定苦味)含量增加,不仅降低了橙汁的营养品质,也降低了感官品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FC橙汁采用PET塑料瓶灌装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影响NFC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
(3)由图2可知,NFC橙汁最好避光保存,原因是:7天时两种贮藏方式柠檬苦素含量差异不大,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橙汁的品质与维生素C和柠檬苦素的含量有关__________。
②购买NFC橙汁时应关注生产日期,尽量买最近生产的________。
【答案】(1)质地轻、价格低廉 (2)光照、贮藏时间
(3)14天、21天时,有光照的橙汁中柠檬苦素含量明显增大
(4) ①. 对 ②. 对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短文:目前,NFC橙汁普遍采用透明塑料瓶无菌灌装,这类材料因质地轻、价格低廉,被广泛使用,则NFC橙汁采用PET塑料瓶灌装的优点是质地轻、价格低廉;
【小问2详解】
由图1可知,影响NFC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因素有光照和贮藏时间;
【小问3详解】
由图2可知,NFC橙汁最好避光保存,原因是:7天时两种贮藏方式柠檬苦素含量差异不大,14天、21天时,有光照的橙汁中柠檬苦素含量明显增大;
【小问4详解】
①根据短文:光照使低温保存的NFC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降低,柠檬苦素(具有一定苦味)含量增加,不仅降低了橙汁的营养品质,也降低了感官品质,故橙汁的品质与维生素C和柠檬苦素的含量有关,对;
②NFC橙汁随贮藏时间的增长,维生素C含量会有所降低,因此购买NFC橙汁时应关注生产日期,尽量买最近生产的,对。
【生产实际分析】
30. 从废旧光盘中提取Ag(其他金属忽略不计)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1)氧化池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_____(填“增大”或“减小”)溶液的pH。
(2)NaClO中的Cl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溶解池中需要不断进行搅拌,其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增大 (2)+1
(3)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氧化池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增大溶液的pH;
【小问2详解】
NaClO中的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Cl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x+(-2)=0,解得x=+1;
【小问3详解】
溶解池中需要不断进行搅拌,其作用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1. 胆矾(CuSO4·5H2O)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某研究小组以生锈的铜屑[主要成分是Cu,含有少量的油污、CuO、CuCO3、Cu(OH)2]为原料制备胆矾晶体。流程如下。
(1)原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2)写出①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②的操作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_______。
【答案】(1)CuO (2)、、 (3)过滤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原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uO;
【小问2详解】
原料中加入碱溶液,碱液只与油污反应,故固体B中有Cu、CuO、CuCO3、Cu(OH)2,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稀硫酸与碳酸铜反应生成碳酸铜、水、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稀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对硫酸铜溶液进行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后,出现晶体,过滤是将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的一种操作,故答案为:过滤。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2. 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答案】 ①. ②. 燃着的蜡烛燃烧更旺 ③. ④. 蜡烛熄灭
【解析】
【详解】(1)A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生成的O2通入烧杯中,可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燃烧更旺;
(3)B中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将生成的CO2通入烧杯中,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33. 如下图所示,A、B小烧杯中分别盛有浓氨水、酚酞溶液,放置一段时间。
已知: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1)A中氨水质量减少,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
(2)B中酚酞溶液______(填“能”或“不能”)变红。
【答案】(1)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了 (2)不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导致A中溶质质量减少,则溶液质量减少;
【小问2详解】
B中为滴有酚酞溶液的水,用大烧杯罩着,氨分子不能运动到B烧杯中,则B中酚酞溶液不能变红。
34. 用如图实验探究CO2的性质,其中①、③是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②是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
(1)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可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1) ①. ②处纸花不变色,①、③处纸花变红 ②.
(2)③处纸花比①处纸花先变红
【解析】
【小问1详解】
②处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①、③处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故填:②处纸花不变色,①、③处纸花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③处纸花比①处纸花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先在低处聚集。
35. 下列实验中均用到水。
(1)A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两支试管中分别产生H2和O2,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B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瓶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
(3)C实验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的现象是__________。
(4)D实验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mL(已知水的密度为1g/mL)。
【答案】(1)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3)水进入左侧容器内,约占容器中气体总体积的
(4)40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电解实验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则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小问2详解】
铁丝在氧气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会使集气瓶炸裂,故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是为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小问3详解】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通过导管进入左侧容器,能观察到水进入左侧容器内,约占容器中气体总体积的,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小问4详解】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需要水的质量为:50g-10g=40g,则需要水的体积为:。
36. 如下图所示,向孔穴1~5中滴加稀盐酸。
(1)1、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
(2)3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4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4)若将孔穴5中产生的气体通入6的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答案】(1)、
(2)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3)溶液变红色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小问1详解】
1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中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3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被消耗,则可以得出结论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小问3详解】
4中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小问4详解】
5中为碳酸钠粉末,滴加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若将孔穴5中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通入6的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科学探究】
37. 实验小组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Cl2),如下图所示。
已知:氯气是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1)补全MnO2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MnO2+_____HCl_____MnCl2+_____Cl2↑+_____ ______。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依据Cl2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3)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小组同学发现,反应停止时反应物均有剩余。
【提出问题】反应停止与什么有关呢?
【查阅资料】
Ⅰ.初中常见的酸(如H2SO4、HCl)、碱(如NaOH)及可溶性盐(如NaCl)在水溶液中能完全解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例如,HCl在水中能解离出H+和Cl-。
Ⅱ.Cl2能与KI反应置换出I2;淀粉遇I2变蓝,在本实验中作为指示剂,指示I2是否存在。
【提出猜想】
①反应停止与溶液中Cl-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有关;
②_________。
【进行实验】
为验证猜想,取适量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解释与结论】
(4)猜想②是___________。
(5)A中加入的固体是________。
(6)B中试纸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7)小组同学认为实验B还不够严谨,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1 ②. 4 ③. 1 ④. 1 ⑤. 2 ⑥. H2O (2)氯气密度大于空气 (3)吸收多余的氯气
(4)反应停止与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有关
(5)氯化锰(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6)产生的Cl2能与KI反应置换出I2,淀粉遇I2变蓝,
(7)Cl2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加热会使氯气溶解度降低,且与水反应的产物也会分解出氯气,从溶液中溢出,会干扰实验方案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反应前有锰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氯元素,反应后有锰元素、氯元素,缺少氧元素、氢元素,由题干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化学价发生改变的是氯元素,氧元素、氢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第一小问⑥的化学式为:H2O,故填写:H2O;
通过观察法可知,反应后有4Cl,反应前有1Cl,所以,HCl前的化学计量系数是4,第一小问④填写4,故填写:4;
此时,反应前有1Mn,反应后仍有1Mn,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因此,第一小问①为:1,故填写:1;
反应前有2O,反应后有1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H2O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2,因此,第一小问⑤为:2,故填写: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反应后有4Cl,反应前有4Cl,因此,第一小问④为:1,故填写: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反应后有1Mn,反应前有1Mn,因此,第一小问③为:1,故填写:1。
【小问2详解】
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依据Cl2的物理性质是: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故填写:氯气密度大于空气。
【小问3详解】
氯气是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污染空气,但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故填写:吸收多余的氯气。
【小问4详解】
由表格可知,B实验是向试管中滴入2滴浓硫酸,充分振荡后加热,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置于管口,浓硫酸与浓盐酸溶质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有氢离子,因此,浓硫酸取代浓盐酸提供氢离子,猜想②是反应停止与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有关,故填写:反应停止与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有关。
【小问5详解】
由题干猜想可知,猜想①是反应停止与溶液中的Cl-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有关,所以,此处加入的固体是含有氯离子的可溶性盐,故填写:氯化锰(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小问6详解】
由题干资料可知,Cl2能与KI反应置换出I2;淀粉遇I2变蓝,因此,B中试纸变蓝的原因是产生的Cl2能与KI反应置换出I2,淀粉遇I2变蓝,故填写:产生的Cl2能与KI反应置换出I2,淀粉遇I2变蓝。
【小问7详解】
Cl2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氯化氢,根据压强不变的条件下,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可知,加热会使氯气溶解度降低,另外,次氯酸受热易分解,产生氯气和氯化氢,氯气从溶液中溢出,也会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干扰滴入浓硫酸,加热产生的氯气鉴别,故填写:Cl2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加热会使氯气溶解度降低,且与水反应的产物也会分解出氯气,从溶液中溢出,会干扰实验方案。
【实际应用定量计算】
38. 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1+Cr2O32Cr+Al2O3。若要制得10.4kg的Cr,计算参加反应的Al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解:设参加反应的Al的质量为x,
x=5.4kg
答:参加反应的Al的质量为5.4kg。
【解析】
【详解】见答案。序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均取20mL)
锌的形状(均取1g)
氢气的体积(mL) (均收集3min)
①
20%
锌粒
31.7
②
20%
薄锌片
50.9
③
30%
锌粒
61.7
④
30%
薄锌片
79.9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1)A中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将生成的O2通入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3)B中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将生成的CO2通入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试管中加入_____固体,充分振荡后加热,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置于管口
试纸未变蓝
猜想①不成立
B
向试管中滴入2滴浓硫酸,充分振荡后加热,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置于管口
试纸变蓝
猜想②成立
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文件包含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6,2024年湖南省A佳新中考联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6,2024年湖南省A佳新中考联考一模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下列物质中,含金属元素的是,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