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24年山西省高平市多校中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05,2024年山西省高平市多校中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 15 分)
本卷共15 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猕猴桃风味独特,酸甜适口。《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猕猴细胞与猕猴桃细胞共有的结构不包括( )
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核D. 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详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所以猕猴桃细胞具有而猕猴细胞不具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人体缺乏某维生素时会出现皮肤干燥、夜晚看不清东西等症状,则推测该维生素为( )
A. 维生素 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
【答案】A
【解析】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例如: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皮肤粗糙、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神经炎、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试卷源自 试卷上新,即将恢复原价。【详解】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可通过食用肝脏、鱼肝油来补充维生素A。所以,人体缺乏某维生素时会出现皮肤干燥、夜晚看不清东西等症状,可推测该维生素为维生素 A。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如图为小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根尖永久装片时看到的物像。若要使图中根冠部分的细胞“变大”,以便更容易观察其形态结构,下列操作可以实现的是( )
A. 向上移动装片B. 向下移动装片
C. 将物镜由10×换为40×D. 调节遮光器,换用小光圈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显微镜的结构中与放大物像有关的结构包括目镜和物镜。
【详解】A.移动装片只会改变视野中观察的位置,而不会改变细胞的放大倍数,因此不能使细胞“变大”,A不符合题意。
B.移动装片只会改变视野中观察的位置,不会改变细胞的放大倍数,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放大倍数为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放大倍数,将物镜的放大倍数从10×提高到40×,会使视野中的细胞放大,从而更容易观察其形态结构,C符合题意。
D.调节遮光器和光圈主要是用来控制视野的明暗,与细胞的放大倍数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兰花螳螂(如图)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最抢眼的成员,是世界上进化得最完美的生物之一、兰花螳螂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初生幼体呈现特殊的红黑二色组合,在第一次蜕皮之后才会转变为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兰花体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 根据上述对兰花螳螂的描述并结合图片,推断兰花螳螂属于( )
A 节肢动物B. 软体动物C. 腔肠动物D. 环节动物
5. 兰花螳螂总是静静地伏身于兰花丛中,善于利用自己奇特外貌隐藏自己,提高捕获猎物的几率,此现象体现了( )
A. 生物影响环境B. 环境影响生物C. 生物适应环境D. 环境适应生物
6. 兰花螳螂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长相大体相同,区别在于成虫羽化后色彩会发生变化,并多了翅膀。下列与兰花螳螂发育过程相似的是( )
A. 蝴蝶B. 苍蝇C. 蝗虫D. 蜜蜂
7. 下表是三种螳螂的分类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目
B. 三种螳螂中兰花螳螂和刺花螳螂共同特征最多
C. 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兰花螳螂和中华大刀螳
D. 三种螳螂的形态结构不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答案】4. A 5. C 6. C 7. B
【解析】
【分析】根据兰花螳螂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蜕皮的习性,可知,它是昆虫,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4题详解】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根据兰花螳螂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蜕皮的习性,可知,它是昆虫,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题详解】
拟态是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态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现象。兰花螳螂具有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兰花体色,是拟态现象。拟态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题详解】
A.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别,蝴蝶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A不符合题意。
B.苍蝇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B不符合题意。
C.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兰花螳螂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长相大体相同,兰花螳螂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C符合题意。
D.蜜蜂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题详解】
A.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A错误。
B.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兰花螳螂和刺花螳螂同属于花螳科;兰花螳螂和中华大刀螳同属于螳螂目,B正确。
C.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兰花螳螂和刺花螳螂同属于花螳科;兰花螳螂和中华大刀螳同属于螳螂目,所以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兰花螳螂和刺花螳螂,C错误。
D.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或生活习性上的特点,都可作为分类的依据,D错误。
故选B。
8. 热带水果的保质期较短,因此常采用冷链运输的方式来延长保质期。冷链运输水果的主要目的是( )
A. 抑制水果的蒸腾作用B. 促进水果的光合作用C. 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D. 防止水果被害虫侵食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详解】A.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叶片进行的,冷链运输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抑制蒸腾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与冷链运输的低温环境不符,且冷链运输的水果通常已经采摘,不再进行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在低温条件下,水果的呼吸作用会减弱,从而减缓营养物质的消耗,延长保质期。这是冷链运输水果的主要目的,C符合题意。
D.虽然冷链运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害虫的活动,但这并不是其主要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信阳毛尖”取自茶树幼嫩的叶和芽。茶农能够在短时间内采摘多批新叶和新芽,这主要是因为茶树的芽中存在较多的( )
A. 分生组织B. 保护组织C. 营养组织D. 输导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1)保护组织是覆盖在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由一层或数层细胞构成。(2)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其细胞呈管状并上下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运输通道。(3)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其他组织。(4)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植物的芽能够生长发育成枝条,是因为芽中有发达的分生组织,使芽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春燕衔泥筑爱巢,呕心沥血不畏劳。”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选项中与燕子的筑巢行为相同的是( )
A. 惊弓之鸟B. 候鸟迁徙C. 飞鸽传书D. 老马识途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2)“春燕衔泥筑爱巢,呕心沥血不畏劳”这一句,这描述的是燕子的筑巢行为,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即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详解】A.惊弓之鸟描述的是鸟类在受到惊吓后,再次听到类似的声音会表现出惊恐的行为。这是鸟类通过学习得来的,属于后天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候鸟的迁徙行为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每年在固定的季节和路线上进行迁徙,这是由它们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
C.飞鸽传书是人们经过长期的饲养和训练,使鸽子学会了传递书信的行为,这是鸽子通过学习得来的,属于后天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D.老马识途描述马在多次走过某条路后,能够记住这条路并带领其他马匹或人类再次找到这条路的行为,这也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属于后天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如图为完成“望梅止渴”这一反射活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感受器位于晶状体B. 若②受损,仍能完成反射活动
C. 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 ⑤效应器为唾液腺,能分泌唾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1. “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
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 视网膜中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因此“望梅止渴”反射活动的①感受器位于视网膜,A 错误。
B. 反射弧必须是完整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若②传入神经受损,则无法完成反射活动,B错误。
C. “望梅止渴”属于复杂的反射,因此③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 错误。
D. “望梅止渴”这一反射活动的结果是分泌唾液,因此⑤效应器为唾液腺,唾液腺能分泌唾液,D正确。
故选D。
12. 鹿角蕨是一种蕨类植物,株型美观大方,叶片酷似鹿角,叶色素雅,观赏价值极高。下列关于鹿角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具有根、茎、叶的分化B. 具有输导组织
C. 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D. 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植株比较高大。靠孢子繁殖后代,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详解】AB.鹿角蕨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根、茎、叶里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能为植物输送大量的有机物供植株利用,机械组织有支持作用,能支撑地上部分,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AB正确。
C.鹿角蕨属于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生殖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温暖潮湿的环境里,C正确。
D.鹿角蕨属于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新的个体,属于孢子植物,D错误。
故选D。
13.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由遗传、环境、医疗条件、生活方式四要素决定,其中生活方式占60%。下列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
A. 熬夜上网,缓解压力B. 不吃早餐,宵夜不断
C. 均衡膳食,合理搭配D. 中药调理,常吃防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详解】A.熬夜上网,对身体健康不利,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B.不吃早餐,容易导致心慌、头晕、精力不集中等,影响健康成长;宵夜不断,易造成肥胖现象,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意。
C.均衡膳食,合理搭配,C符合题意。
D.“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能常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如图是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结构,a、b代表气体,c、d代表该处的血液,虚线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代表肺泡,④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 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
C. ②和③表示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 c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d中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气体总是由浓度高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图片表示人体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①代表肺泡,②代表肺泡壁,③代表毛细血管壁,④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是静脉血,d是动脉血。
【详解】 A.①代表肺泡,②代表肺泡壁,③代表毛细血管壁,④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A正确。
B.图中a由肺泡扩散代血液,代表氧气,b由血液扩散到肺泡,代表二氧化碳,B错误。
C.②肺泡壁和③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气体交换,C正确。
D.图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因此c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d中的,D正确。
故选B。
15. 研究显示,我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Hp)平均感染率为27.08%。Hp具有难清除、易耐药的特点。治疗时,应根据医嘱按时服药,否则可能会导致 Hp耐药,一旦出现耐药,以后的治疗会更加困难。下列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p 群体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B. Hp 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C. Hp 出现耐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具有耐药性的Hp能把耐药性遗传给下一步
【答案】B
【解析】
【分析】达尔文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和繁殖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使得某些个体在生存和繁殖上比其他个体更有优势,从而被保留下来。
【详解】A.在生物群体中,由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遗传变异的存在,个体之间会存在遗传差异。这些差异可能表现为对某种药物(如抗生素)的耐药性。因此,Hp群体中本来就存在一部分具有耐药性的个体,A正确。
B.生物的变异(包括耐药性变异)是随机发生的,而不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主动产生的。Hp的耐药性变异是由于基因突变等遗传变异导致的,具有耐药性的个体在受到抗生素治疗时能够存活下来,并将耐药性基因传递给后代,Hp出现耐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和繁殖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使得某些个体在生存和繁殖上比其他个体更有优势,从而被保留下来。在Hp群体中,具有耐药性的个体在受到抗生素治疗时能够存活下来,并将耐药性基因传递给后代。因此,Hp出现耐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由于耐药性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具有耐药性的Hp个体可以通过生殖细胞(如精子或卵子)将耐药性基因传递给下一代。这样,下一代Hp个体就有可能继承上一代的耐药性特征,D正确。
故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5分)
本卷共3个小题,共3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6. 关爱特殊儿童,奉献微薄力量
特殊教育学校是专门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这里有面容特征明显的唐氏综合征患者,有对外界纷扰无动于衷的自闭症儿童……小亮作为一名志愿者,来到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协助校医护人员为该校学生体检。
【了解常见的先天性疾病】
(1)唐氏综合征又叫21三体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等。图一是某唐氏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
①由图一可知,该患者的性别为_____。该患者体细胞中共有___条染色体,其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了1条,这种由染色体数目变化引起的变异属于_____(选填:可遗传;不可遗传)的变异。
②目前,在孕妇产前诊断时,医生可通过分析胎儿的DNA,及早诊断出唐氏综合征。胎儿的DNA 主要来自胎儿细胞的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
(2)先天性耳聋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遗传性因素、药物中毒或分娩过程中的异常等。
①若孕妇使用了耳毒性药物,该药物通过_____进入胎儿体内,可能会导致胎儿神经中毒而引起耳聋。
②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先天性耳聋的有效手段。图二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人工耳蜗代替的是图二中____(填图中字母)的功能。
【协助校医护人员为该校学生体检】
(3)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医生在学生们手臂的_____(填血管类型)处采血。采血之后,医生建议学生们不要立即洗澡,否则“针眼”部位容易发生感染,原因是_______。
(4)测量肺活量时,学生们用力呼气,此时他们的膈肌_______(选填:收缩;舒张),胸廓容积_____(选填:扩大;缩小)。
(5)体检结束后,听力障碍班的老师打出“要上课了”的手语,学生们看到后有序排队进入教室,这属于____反射。
(6)在体检过程中,你建议小亮如何对待这些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 ①. 男性 ②. 47 ③. 可遗传 ④. 细胞核
(2) ①. 胎盘和脐带 ②. c
(3) ①. 静脉 ②. 皮肤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人体有保护作用。采血之后,“针眼”部位皮肤破损,若立即洗澡,细菌等很容易进入人体内,引发感染(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4) ①. 舒张 ②. 缩小
(5)复杂##条件 (6)耐心引导##给予更多的关爱(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解析】
【分析】(1)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2)图二中:a鼓膜;b半规管;c耳蜗;d咽鼓管。
【小问1详解】
①根据图一中染色体排序图的特征,性染色体是异型性染色体XY,可以判断该患者的性别为男性。该患者体细胞中共有47条染色体(正常人为46条),其中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了1条。这种由染色体数目变化引起的变异,因为能够遗传给后代,所以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②在孕妇产前诊断时,医生通过分析胎儿的DNA来诊断唐氏综合征。由于胎儿细胞是受精卵分裂而来,其细胞核中含有胎儿的遗传物质,即DNA。因此,胎儿的DNA主要来自胎儿细胞的细胞核。
【小问2详解】
①如果孕妇使用了耳毒性药物,这种药物会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胎儿体内,因为胎盘和脐带是连接母体和胎儿的器官,允许营养物质和氧气从母体传输到胎儿,但也可能让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这可能会导致胎儿神经中毒而引起耳聋。
②根据图二人耳的结构示意图,人工耳蜗植入术是为了代替图中c(耳蜗)的功能。耳蜗是听觉感受器,能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解析。
【小问3详解】
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医生通常会在学生们手臂的静脉处采血,因为静脉血管壁较薄,血流速度慢,便于采血。采血后,医生建议不要立即洗澡,因为“针眼”部位(即采血点)的皮肤受到损伤,使得皮肤失去了对病菌的阻挡作用,若立即洗澡,细菌等很容易进入人体内,容易发生感染。
【小问4详解】
测量肺活量时,学生们用力呼气,此时他们的膈肌舒张,使胸廓容积缩小,肺部气体被排出。
【小问5详解】
体检结束后,听力障碍班的老师通过打手语“要上课了”来通知学生,学生们看到后有序排队进入教室。这属于条件反射,因为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来理解手语的意义,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小问6详解】
在体检过程中,我建议小亮以尊重、平等和友爱的态度对待这些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17. 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
资料一:海草(如图一)生活在浅海中,一种或多种海草构成海草床。海草床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存储能力和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随着海岸线的过度开发和海洋环境的破坏,全球海草床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导致近海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急剧衰减。
资料二:为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的资源,部分沿海城市就附近海域开展了海草床修复工作,有效改善了附近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维护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状态。图二为某海域修复后的海草床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请结合资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海草的结构示意图,可推测海草属于_____(选填:裸子;被子)植物。
(2)资料一中画线部分说明海草床生态系统的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导致全球海草床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的原因有_______。
(3)该修复后的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图二所示成分外,还包括_____。黄斑篮子鱼属于鱼类,其适于在水中游泳的特征有______(答出一个即可)。根据图二所示食物网,写出含有黄斑篮子鱼的食物链:_______。
(4)海草可以吸收重金属等物质,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在图二中____体内积累得最多。
(5)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呢?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被子 (2) ①.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②. 海岸线的过度开发和海洋环境的破坏
(3) ①.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②. 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黏液,不仅能保护身体,还可减少水的阻力##能在水中呼吸(任答其中一个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③. 海草→黄斑篮子鱼
(4)细鳞鯻 (5)不向海中乱丢垃圾##不将生活污水排入大海中##积极开展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宣传活动##不破坏海草床(任答其中一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一海草的结构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海草具有花、果实和种子等结构,这些都是被子植物的特征。因此,可以推测海草属于被子植物。
【小问2详解】
资料一中提到,随着海岸线的过度开发和海洋环境的破坏,全球海草床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导致近海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急剧衰减。这说明了海草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这也指出了导致全球海草床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的原因,即海岸线的过度开发和海洋环境的破坏。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组成。根据图二所示,该修复后的海草床生态系统已经包含了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但还缺少非生物部分以及分解者。黄斑篮子鱼作为鱼类,其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特征都使其适应在水中游泳。根据图二所示的食物网,我们可以写出包含黄斑篮子鱼的食物链,如:海草→黄斑篮子鱼或海草。
【小问4详解】
海草可以吸收重金属等物质,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由于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在图二中,细鳞鯻位于较高的营养级,因此其体内积累的重金属等物质会最多。
小问5详解】
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我们可以不向海洋乱扔垃圾,不向海洋排放污水,不参与破坏海洋生态的活动,以及积极宣传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等。这些行为都可以帮助我们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18. 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某实践小组选用黑藻为材料,开展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过程如下:
【任务一】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小西同学制作了黑藻叶片细胞临时装片,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黑藻叶片细胞内有很多圆形的绿色颗粒(如图所示)。
(1)这些绿色颗粒是_____,它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发生在其中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
【任务二】探究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
同学们将新鲜黑藻置于黑暗处培养24 小时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2)实验过程中发现黑藻叶片上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最可能是_____。每一组中加入的黑藻数量、大小要基本一致,目的是_______。
(3)实验中,可以形成2组对照实验,分别探究_____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若将表中②组和③组作为对照实验,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③组比②组产生的气泡数目多,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若要判断黑藻光合作用的强度,除了检测产生气泡数目这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碘液来检测黑藻叶片中_____的含量,请你预测,碘液染色后颜色最深的应该是第____组的黑藻。
(5)从实验中可以得出,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有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 ①. 叶绿体 ②.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 ①. 氧气 ②. 控制单一变量
(3) ①. 二氧化碳含量、光照强度 ②.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速率越高(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4) ①. 淀粉 ②. ③
(5)适当增强大棚中光照强度(或“适当提高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小问1详解】
叶绿体是含有绿色色素的质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细胞内有绿色颗粒状的叶绿体,它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小问2详解】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则实验过程中发现黑藻枝叶会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最可能是氧气。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每一组中加入的黑藻要数量、大小要基本一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小问3详解】
①和②组形成以二氧化碳含量为变量的对照实验,②和③组形成以光照强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则实验中,可以形成2组对照实验。②组和③组唯一不同的条件是光照强度,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则②和③组作为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产生的氧气越多,③组的光照强度强于②组,则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③组比②组排出的气泡数量更多,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速率越高。
小问4详解】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则若要判断黑藻光合作用的强度,除了检测排出气泡数量这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碘液来检测黑藻枝叶中的淀粉含量。淀粉遇碘变蓝,因此光合作用越强,颜色越深,根据表格可知,③组的植物光合作用最强,则碘液染色后颜色最深的应该是第③组的黑藻。
【小问5详解】
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由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弱,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晚适当降低温度,也能使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因此,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增加原料二氧化碳浓度;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较低温度。种
兰花螳螂
刺花螳螂
中华大刀螳
属
花螳属
刺花螳属
大刀螳螂属
科
花螳科
螳螂科
目
螳螂目
组别
烧杯内处理
光照强度
光照时间(min)
产生气泡数目(个/min)
烧杯内溶液
温度(℃)
①
自来水(二氧化碳 含量低)
30
1 盏50 W LED灯
60
9
②
20%二氧化碳 水溶液
30
1 盏50 W LED灯
60
20
③
20%二氧化碳 水溶液
30
2 盏50 W LED灯
60
3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多校中考第二次模拟生物试卷,共3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多校2024届九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西省高平市多校中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表是三种螳螂的分类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