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04(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全国卷专用),共13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
1.维生素D3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
B.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
C.小肠吸收钙减少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
D.肾功能障碍时,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
【答案】C
【分析】由题目信息可知,维生素D3既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又可以在阳光化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而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其活化,从而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
【详解】A、肾功能下降会导致维生素D3的活性下降,进而减少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A正确;
B、因为阳光下皮肤中可以进行维生素D3的转化,而它又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B正确;
C、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提供,小肠吸收钙减少并不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C错误;
D、肾功能障碍时,维生素D3的活化受阻,只有活化的维生素D3才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D正确。
故选C。
2.我国运动员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下列是运动员在距离不同的跑步过程中,肌肉细胞收缩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比例(假如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00米跑时主要由无氧呼吸供能
B.1500米跑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5000米跑时,肌肉细胞产生的CO2量大于消耗的O2量
D.在进行马拉松长跑时,ATP主要由线粒体基质提供
【答案】A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 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详解】A、100米跑时,有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小于10%,所以所需ATP主要由无氧呼吸产生,A正确;
B,1500米跑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相同,但由于消耗同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因此可以推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B错误;
C、5000米跑时,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但仍有部分无氧呼吸,人体肌肉细胞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时,既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而有氧呼吸时肌肉细胞释放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相等,C错误;
D、马拉松跑时,主要进行有氧呼吸,ATP主要由线粒体内膜提供,D错误。
故选A。
3.完整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下图为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装配及运输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图所示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
B.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rDNA中
C.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场所
D.核糖体亚基在细胞核中装配完成后由核孔运出
【答案】D
【分析】图中显示出了核糖体的合成过程,位于核仁中的rDNA经过转录形成了rRNA前体物质,核糖体蛋白从核孔进入细胞核后,和rRNA前体结合,一部分生成了核糖体小亚基,另一部分和核仁外DNA转录形成的5S rRNA结合生成核糖体大亚基,都从核孔进入细胞质。
【详解】A、有丝分裂中核膜、核仁已经在前期解体,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
B、rDNA上的信息主要与核糖体合成有关,不是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主要储存载体,B错误;
C、从图中看出核仁是合成rRNA的场所,而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C错误;
D、从图中看出,细胞核装配好核糖体亚基后从核孔中运出,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核糖体的合成过程,需要考生分析图示,理解图中核糖体的合成过程,结合教材转录和翻译的基本知识进行解答。
4.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形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B.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
D.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
【答案】C
【分析】1、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2、去掉顶芽,会解除顶芽产生生长素继续运输到侧芽,使侧芽部位生长素不会积累过多而出现抑制现象,进而解除顶端优势。
【详解】A、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A正确;
B、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都可以是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可促进侧芽生长,B正确;
C、由题可知,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减弱植物的顶端优势,C错误;
D、由题可知,侧芽生长可受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调节,故其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D正确。
故选C。
5.我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顺利进入空间实验室,并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与工作。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下列有关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
B.能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
C.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维持航天员的体温恒定不变
D.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
【答案】C
【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据此可推测,航天服能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A正确;
B、太空中有宇宙射线的存在,而航天服能起到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的作用,B正确;
C、航天服的生命保障系统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进而可使航天员的体温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
D、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D正确。
故选C。
6.金鲳鱼是一种重要海产经济鱼类。为获得更大收益,养殖户不断筛选生长更快的品种,但因苗种来源范围小、近亲繁殖普遍,种质退化现象较严重,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种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更快的金鲳鱼养殖品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野生种群和人工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近亲繁殖会使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个体增加
D.如果人工种群个体持续大量地逃逸到野外,会增加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答案】D
【分析】1、通过人工方法保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和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以改良生物的性状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或者培养适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或性状叫人工选择。
2、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但一般所指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即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详解】A、为获得更大收益,养殖户不断筛选生长更快的品种,是为培养适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属于人工选择,A正确;
B、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种群,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不同,B正确;
C、近亲繁殖能够使纯合基因型的频率迅速增加,C正确;
D、遗传多样性的本质是遗传变异,人工种群大量逃逸到野外,不会使野生种群发生遗传变异,故其遗传多样性不会改变,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7-10题为必考题,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7.(8分)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下图所示为大豆叶片及根瘤中部分物质的代谢、运输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 上;在酶催化下直接参与CO2固定的化学物质是H2O和 。
(2)上图所示的代谢途径中,催化固定CO2形成3-磷酸甘油酸(PGA)的酶在 中,PGA还原成磷酸丙糖(TP)运出叶绿体后合成蔗糖,催化TP合成蔗糖的酶存在于 。
(3)根瘤菌固氮产生的NH3可用于氨基酸的合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通过脱水缩合形成 键。
(4)CO2和N2的固定都需要消耗大量ATP。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 ;根瘤中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源于 的分解。
(5)蔗糖是大多数植物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有机物,与葡萄糖相比,以蔗糖作为运输物质的优点是 。
【答案】 (8分)每空1分
类囊体(薄)膜 C5
叶绿体基质 细胞质基质
肽
光能 糖类
非还原糖较稳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及ATP的有关知识。依据有关知识,结合题图可以顺利解决本题的问题。
【详解】(1)在叶绿体中,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色素吸收光能,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酶催化下从外界吸收的CO2和基质中的五碳化合物结合很快形成二分子三碳化合物;
(2)据图所示可知,CO2进入叶绿体基质形成PGA,推知催化该过程的酶位于叶绿体基质;然后PGA被还原,形成TP,TP被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TP合成为蔗糖,可推知催化该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3)NH3中含有N元素,可以组成氨基酸中的氨基,氨基酸的合成蛋白质时,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叶绿体的色素吸收光能,将ADP和Pi合成为ATP;根瘤菌与植物共生,从植物根细胞中吸收有机物,主要利用糖类作原料进行细胞呼吸,释放能量,合成ATP;(5)葡萄糖是单糖,而蔗糖是二糖,以蔗糖作为运输物质,其溶液中溶质分子个数相对较少,渗透压相对稳定,而且蔗糖为非还原糖,性质较稳定。
8.(11分)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 ,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 。
(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 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 。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 。
(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 。
【答案】(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突触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2) .淋巴因子(或:细胞因子)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
(3).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2分)
(4).实验设计思路: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3分) 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2分)
【分析】1、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动作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即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产生动作电位。
3、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兴奋在相邻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由图1可知,T细胞是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激素之所以能作用于靶细胞,是因为靶细胞上有特异性受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是因为T细胞膜上有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2)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生物膜的功能与蛋白质有关,分析图2,光敏蛋白受到光刺激后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从而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
(4) 实验目的是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中的自变量为脑—脾神经通路是否被破坏。设计实验时要围绕单一自变量,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最终体液免疫能力的高低可通过产生抗体的量来进行检测。
实验设计思路为: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本题为验证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应该符合题目要求,即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以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体液免疫过程等知识,需要考生识记相关内容,其中第(4)题,要根据实验题目找出自变量,按照单一自变量、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的原则,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实验设计。
9.(9分)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1972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模型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影响雪豹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两种气候变量(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度),两种地形变量(海拔和坡度)和一种水文变量(距离最近河流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 。
(2)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加剧,雪豹种群可能会面临 的风险,原因是 。
(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 (回答一点即可)。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有 和 等。
【答案】(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草→牦牛→雪豹/草→岩羊→雪豹(2分)
(2). 灭绝 气候变化持续加剧,会影响雪豹栖息地内植被生长,食物减少,进而导致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雪豹种群数量减少(2分)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或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2分) 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雪豹繁育中心
【分析】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而岩羊和牦牛都是食草动物。
【详解】(1)“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据此可以写出食物链:草→牦牛→雪豹;草→岩羊→雪豹。
(2)气候变化持续加剧,会影响雪豹栖息地内植被生长,食物减少,进而导致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雪豹种群数量减少,面临灭绝的风险。
(3)生物多样性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雪豹的栖息环境,建立雪豹繁育中心等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
10.(11分)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矮茎/高茎、腋花/顶花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现有该种植物的甲、乙两植株,甲自交后,子代均为矮茎,但有腋花和顶花性状分离;乙自交后,子代均为顶花,但有高茎和矮茎性状分离。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可推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仅通过对甲、乙自交实验结果的分析进行推断的思路是 。
(2)经分析,确定高茎和腋花为显性性状,若用A/a表示控制茎高度的基因、B/b表示控制花位置的基因,则甲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 ,乙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 ;若甲和乙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 。
(3)若要验证甲和乙的基因型,可用测交的方法,即用另一植株丙分别与甲、乙进行杂交,丙的基因型为 ,甲、乙测交子代发生分离的性状不同,但其分离比均为 ,乙测交的正反交结果 (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若甲为腋花,则腋花为显性,顶花为隐性,(1分)
若甲为顶花,则腋花为隐性,顶花为显性;(1分)
若乙为高茎,则高茎是显性,矮茎是隐性性状,(1分)
若乙为矮茎,则矮茎为显性,高茎为隐性性状。(1分)
(2). aaBb矮茎腋花 Aabb高茎顶花 高茎腋花:高茎顶花:矮茎腋花:矮茎顶花=1:1:1:1。(2分)
(3). aabb 1:1 相同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1)根据甲自交后代出现腋花和顶花性状分离可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若甲为腋花,则腋花为显性,顶花为隐性,若甲为顶花,则腋花为隐性,顶花为显性;根据乙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的性状分离可确定该性状的显隐性,若乙为高茎,则高茎是显性,矮茎是隐性性状,若乙为矮茎,则矮茎为显性,高茎为隐性性状。
(2)经分析,确定高茎和腋花为显性性状,若用A/a表示控制茎高度的基因、B/b表示控制花位置的基因,根据甲和乙的自交后代均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甲和乙均为杂合子,故甲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矮茎腋花;乙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高茎顶花。若甲aaBb和乙Aabb杂交,子代中AaBb高茎腋花:Aabb高茎顶花:aaBb矮茎腋花:aabb矮茎顶花=1:1:1:1。
(3)若要验证甲和乙的基因型,可用测交的方法,则丙应该为隐性纯合子aabb。分别与甲、乙进行测交,若甲测交后代:矮茎腋花:矮茎顶花=1:1,则甲基因型为aaBb;若乙测交后代:高茎顶花:矮茎顶花=1:1,则乙基因型为Aabb,而且甲乙测交后代的分离比均为1:1。由于自花传粉植物无性染色体,两对基因均在常染色体上,故乙测交的正反交结果相同,均为高茎顶花:矮茎顶花=1:1。
【点睛】若控制某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测交正反交的表现型一致;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测交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11题计分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回答与泡菜制作有关的问题:
(1)用萝卜等根菜类蔬菜制作泡菜,用热水短时处理,可抑制某些微生物产生 ,从而使成品泡菜口感较脆。同时,该处理也会使泡菜发酵时间缩短,其原因是 。
(2)泡菜发酵初期,由于泡菜罐加盖并水封,会使 菌被逐渐抑制。发酵中期,乳酸菌大量繁殖,会使 菌受到抑制。发酵后期,乳酸生产过多,会使乳酸菌受到抑制。
(3)从泡菜汁中可分离制作酸奶的乳酸菌,首先对经多次发酵的泡菜汁进行过滤,然后取滤液进行 ,再用 的方法在某种含牛乳的专用的培养基中进行初步筛选。该培养基必须含有 ,以便于观察是否产酸。
(4)自然界中醋杆菌常与乳酸菌共同生长。若要筛选出醋杆菌,则其专用的培养基中应添加
【答案】 15分 除标注外每空2分
果胶酶 细胞破裂,细胞内营养物质外流使乳酸菌快速地获得营养物质(3分)
喜好氧的 不耐酸的
稀释 涂布分离 酸碱指示剂
【分析】泡菜制作:
①菌种:假丝酵母和乳酸菌;②发酵原理: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利用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进行发酵,发酵产物有有机酸和醇类物质等,还有亚硝酸。③亚硝酸盐的测定: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这一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用光电比色法定量。
【详解】(一)
(1)用萝卜等根菜类蔬菜制作泡菜时,为抑制某些微生物产生果胶酶,从而使成品泡菜口感较脆,可用热水短时处理。同时,该处理也会使细胞破裂,细胞内营养物质外流使乳酸菌快速地获得营养物质,从而使泡菜发酵时间缩短。
(2)泡菜发酵初期,由于泡菜罐加盖并水封,形成无氧环境,会使喜好氧的菌被逐渐抑制。发酵中期,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会使不耐酸的菌受到抑制。发酵后期,乳酸生产过多,又会抑制乳酸菌。
(3)从泡菜汁中可分离制作酸奶的乳酸菌,首先对经多次发酵的泡菜汁进行过滤,然后取滤液进行稀释,再用涂布分离的方法在某种含牛乳的专用的培养基中进行初步筛选。为了便于观察是否产酸,该培养基必须含有酸碱指示剂。
(4)自然界中醋杆菌常与乳酸菌共同生长。由于醋酸杆菌可以利用乙醇产生醋酸,若要筛选出醋杆菌,则其专用的培养基中应添加乙醇。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阿尔茨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有的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锌指蛋白转录因子(ZFP-TFs)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降低大脑中tau蛋白,缓解病症。也有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不同类型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能力,替代患者神经元的丢失来缓解病症。
(1)基因工程的核心是 ,除了选用质粒外,在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治疗中,还可以选用 作为运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2)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是由 或 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 如牛磺酸等,可以诱导其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3)还有研究者利用抗β淀粉样蛋白(Aβ)单克隆抗体治疗老年痴呆。制作过程中向小鼠注入的抗原是 ,一段时间后提取B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筛选得到 ,该细胞的特点是 。
【答案】15分 除标注外每空2分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动物)病毒(1分)
(2).早期胚胎 原始性腺 分化诱导因子
(3).β淀粉样蛋白(或Aβ) 杂交瘤细胞 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分析】获取了足够量的目的基因后,下一步就是要让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这一步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核心工作。基因表达载体是载体的一种,除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外,它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等
【详解】(1)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运载体有质粒、动植物病毒和噬菌体衍生物。题目是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进行基因治疗,除了常用的质粒载体外,还可以用动物病毒。
(2)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ES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磺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化学物质时,可以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3)要生产抗β淀粉样蛋白(Aβ)的单克隆抗体,就要以抗β淀粉样蛋白(Aβ)作为抗原免疫小鼠,使其产生相应的B淋巴细胞。将该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在特定的培养基中筛选融合的杂种细胞(杂交瘤细胞),该细胞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还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抗β淀粉样蛋白(Aβ)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单科)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全国卷专用)(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囊泡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运输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4-【赢在高考·临考模拟】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文件包含模拟卷04解析版-赢在高考·临考模拟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docx、模拟卷04考试版-赢在高考·临考模拟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docx、模拟卷04参考答案-赢在高考·临考模拟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4-【赢在高考·临考模拟】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江苏专用),文件包含模拟卷04解析版-赢在高考·临考模拟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江苏专用docx、模拟卷04考试版-赢在高考·临考模拟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江苏专用docx、模拟卷04参考答案-赢在高考·临考模拟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江苏专用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