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 新生命开始的标志是( )
A. 卵巢排出卵子B. 精子进入卵子
C. 受精卵的形成D. 胚泡植入子宫
【答案】C
【分析】新生命的孕育从受精卵开始。成熟的卵细胞从卵巢排出,由喇叭口处进入输卵管里,在输卵管上部,卵细胞和精子相遇,结合称为受精卵。
【详解】A.卵巢排出卵细胞,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不是新生命的标志,A不符合题意。
B.精子进入卵细胞经过融合形成合子(受精卵),只有完成两性原核融合形成受精卵才是新生命开始的标志,B不符合题意。
C.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生命之旅开始于受精卵,C符合题意。
D.胚泡植入子宫的过程称为妊娠,即怀孕,不是新生命开始的标志,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引起这种变化与下列哪个结构有关( )
A. 输卵管B. 卵巢C. 子宫D. 阴道
【答案】B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各有不同的用途,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受精、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
【详解】A.根据分析,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受精、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A不符合题意。
B.“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卵巢,因为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B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关于青春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身高和体重变化明显B. 出现第二性征
C.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D. 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不正常的表现
【答案】D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详解】A.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这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A正确。
BC.青春期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是青春期发育的正常生理特征,BC正确。
D.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D错误。
故选D。
4. 小李同学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导致夜晚看不清东西,你认为他缺乏的最可能是( )
A. 维生素AB. 维生素B1
C. 维生素CD. 维生素D
【答案】A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A.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皮肤也会出现干燥的症状。因此一到黄昏就看不清东西,是夜盲症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A符合题意。
B.维生素B₁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人体缺乏会患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等,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人体缺乏会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人体缺乏会患佝偻病、骨质疏松,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人体内可以作为消化和呼吸共同通道的是( )
A. 鼻腔B. 咽C. 喉D. 食道
【答案】B
【分析】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详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通过二者对比可知:人体内可以作为消化和呼吸共同通道的是咽,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 小桦早上刷牙经常牙龈出血,他应该多吃下列哪种食物( )
A. 饼干糖果B. 可口可乐
C. 蔬菜瓜果D. 大鱼大肉
【答案】C
【分析】刷牙时经常牙龈出血,考虑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坏血病。维生素C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
【详解】A.饼干糖果主要含糖,A不符合题意。
B.可口可乐主要含糖,B不符合题意。
C.蔬菜瓜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C符合题意。
D.大鱼大肉富含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开始消化的场所是口腔B. 胃液可以消化淀粉
C. 胆汁可以乳化脂肪D. 大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C
【分析】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个过程需要消化酶的参与才能完成,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详解】AC.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A错误,C正确。
B.胃液中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能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但胃中没有消化淀粉和脂肪的酶,故在胃处淀粉和脂肪不被消化,B错误。
D.小肠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特点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大肠没有消化功能,但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而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由小肠吸收的,D错误。
故选C。
8. 当前小胖墩越来越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下列生活方式中,最可能引起肥胖的是( )
A. 食物多样,营养均衡B. 多油多肉,零食不断
C. 三餐定时,能量合理D. 作息规律,适度锻炼
【答案】B
【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谷类、水果蔬菜和肉类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合理,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定时量,早中晚能量比例为3 : 4: 3,能保证人体营养的需要。
【详解】A.食物多样,营养均衡,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会引起肥胖,A不符合题意。
B.多油多肉,零食不断,营养过剩会造成肥胖,B符合题意。
C.三餐定时,能量合理,是健康的饮食方式,不会引起肥胖,C不符合题意。
D.作息规律,适度锻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会引起肥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小俊的血型是O型血,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输血,他只能接受下列哪种血型( )
A. A型B. B型C. AB型D. O型
【答案】D
【分析】输血时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输血是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体内。输血前应先对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进行鉴定。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类型。
【详解】输血时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输血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故小俊的血型是O型血,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输血,他只能接受O型血,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如图为三种血管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为静脉,血流速度较慢
B. c为动脉,其中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
C. b为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D. c血管出血,血色鲜红,出血速度快
【答案】C
【分析】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呈单行通过。
【详解】A.a内的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血流速度较快,A错误。
B.c内的血液从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有些静脉内流静脉血,有些静脉内流动脉血,B错误。
C.b管腔最小,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C正确。
D.c静脉血管出血,血色暗红,出血速度缓慢,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管道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
A. 左心房、肺动脉B. 右心房、肺动脉
C. 右心室、主动脉D. 左心室、上腔静脉
【答案】B
【分析】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血液的循环路线如下图:
【详解】A.左心房流动脉血、肺动脉内流静脉血,A错误。
B.右心房内流静脉血、肺动脉内流静脉血,B正确。
C.右心室内流静脉血、主动脉内流动脉血,C错误。
D.左心室流动脉血、上腔静脉内流静脉血,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高烧时可以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 体温是指人体体表的温度
C. 人体产生的能量全部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D. 人体所需能量70%来源于糖类
【答案】D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A.发高烧时可以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是错误的。发高烧应该立即退烧,否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应及时应用退热药,A错误。
B.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计测量的部位一般是腋窝、口腔、直肠,B错误。
C.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维持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和维持人体体温,也有一部分能量散失,C错误。
D.食物中含有的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约70%来源于糖类,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D正确。
故选D。
13. 图为呼吸过程中膈肌和肺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为吸气,膈肌舒张B. 乙为呼气、膈肌收缩
C. 甲为呼气、肺内气压下降D. 乙为吸气、肺内气压下降
【答案】D
【分析】图中:玻璃钟罩代表的是胸廓,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膈肌);甲图表示呼气,乙图表示吸气。
【详解】AC.甲图表示呼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AC错误。
BD.乙图表示吸气,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B错误、D正确。
故选D。
14. 血液流经肾脏后,所含成分最明显的变化是( )
A. 尿素减少B. 二氧化碳减少
C. 尿素增加D. 氧气增加
【答案】A
【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详解】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所含成分最主要的变化是二氧化碳增加了,尿素减少了,氧气减少了,养料减少了,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 一份病人的尿样检查显示,他的尿液中尿蛋白含量明显偏高。请推断这位病人的肾哪一结构最可能发生了病变?( )
A. 肾小球B. 肾小囊
C. 肾小管D. 集合管
【答案】A
【分析】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以及其组成,尿液的形成过程--过滤和重吸收。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被过滤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了尿液;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偏高,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的发生病变导致其通透性增大,可能使部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原尿,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6. 人体细胞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下列器官中,不参与排泄的是( )
A. 肺B. 肾脏
C. 皮肤D. 肛门
【答案】D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详解】人体内废物的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是肺)呼出气体、泌尿系统(主要器官是肾脏)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故选D。
17. 叱咤世界足坛,被封神的梅西在11岁时被诊断为侏儒症。侏儒症患者的病因主要是( )
A. 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 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 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答案】C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A.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患呆小症,A错误。
B.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患甲减,B错误。
C.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患侏儒症,C正确。
D.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体重下降、大脑垂体功能减退甚至智力受损等情况,D错误。
故选C。
18. 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 青梅入口,分泌唾液B. 谈论青梅,分泌唾液
C. 看到青梅,分泌唾液D. 嗅到青梅,分泌唾液
【答案】B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详解】A.青梅入口,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谈到“青梅”两字分泌唾液,是听说梅子很酸或吃过梅子后形成的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完成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B符合题意。
CD.看到青梅,分泌唾液 ;嗅到青梅,分泌唾液,都是条件反射,人和动物供有,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
A. 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该配戴凹透镜
B. 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配戴凹透镜
C. 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该配戴凸透镜
D. 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配戴凸透镜
【答案】B
【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如下图所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当你从黑暗的房间走到明亮的室外时,瞳孔的变化是( )
A. 由大变小B. 由小变大
C. 无明显变化D. 无法判断
【答案】A
【分析】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
【详解】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当你从黑暗的房间走到明亮的室外时,瞳孔的变化是由大变小。故选A。
21. 人体听觉形成是顺序正确的是( )
①耳蜗 ②外耳道 ③听小骨 ④鼓膜 ⑤大脑皮层 ⑥听觉神经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④③①⑥⑤
C. ①④③⑥⑤②D. ②③④⑥⑤①
【答案】B
【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听觉的形成途径是:外界声波→耳廓、②外耳道→④鼓膜→③听小骨→①耳蜗→⑥听觉神经→⑤大脑的听觉中枢,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 飞机下降之前,乘务员会分发糖果给你,此时吃糖果目的是( )
A. 防止耳蜗受损B. 防止听小骨受损
C. 防止听觉中枢受损D. 使咽鼓管打开,保护鼓膜
【答案】D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详解】飞机下降时,气压改变,这时吃糖果,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气压(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护鼓膜,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3.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二氧化碳污染B. 农药污染
C. 水体富营养化D. 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排放
【答案】D
【分析】酸雨的危害: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使河水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详解】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等,从而导致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排放形成的,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重要原因,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4. 宁远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过期药品应该投入(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垃圾分类是按规定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
【详解】A.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进行特殊处理,A符合题意。
B.其他垃圾主要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B不符合题意。
C.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纺织物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C不符合题意。
D.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约0.3吨有机肥料,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 我们要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宁远。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B. 节约使用纸张
C. 选择公共交通出行D. 大量使用除草剂清除杂草
【答案】D
【分析】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我们可以:提倡单车出行;减少尾气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青少年应该从我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如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不乱倒垃圾;爱护花草树木;参加绿化种植活动等。
【详解】A.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木材的浪费,故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值得提倡,A正确。
B.造纸需要砍伐大量的木材。节约用纸就会减少森林的砍伐,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故节约使用纸张值得提倡,B正确。
C.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有利于节省资源,保护环境,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值得提倡,C正确。
D.植物中的除草剂可经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并不断蓄积,对人和动物构成潜在威胁,并影响生态系统,故大量使用除草剂清除杂草不值得提倡,D错误。
故选D。
Ⅱ卷
非选择题(26、27、28、30题每空2分,29每空1分,共50分)
26. 在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学过许多概念。不同的概念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用一些关联词把一些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可以绘制成概念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概念图:
(1)③和④分为:_____、_______。
(2)小红身体不适,经常感到头晕,到医院化验血液后发现红细胞数目低于正常值,医生诊断小红患有_________。
(3)①与血清的主要区别是血清里不含________。
【答案】(1)①. 白细胞 ②. 止血和凝血
(2)贫血 (3)纤维蛋白原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
【小问1详解】
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红细胞运输②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③白细胞保护和防御;血小板加速④止血和凝血。
【小问2详解】
人体内红细胞少或者是血红蛋白含量低,都使人患贫血。
【小问3详解】
血液包括①血浆和血细胞,血液属于结缔组织,①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是血清里不含纤维蛋白原。
27. 下图为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生理活动图,据图回答:
(1)淀粉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所场所是____,淀粉最终被消化成____通过a过程进入循环系统。
(2)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实现的,经过此生理过程后血液中氧含量会____(填“增加”或“减少”)。
(3)某人有胃炎,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要到达胃,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
(4)图中的c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
【答案】(1)①. 小肠 ②. 葡萄糖
(2)①. 气体扩散作用##气体扩散##扩散 ②. 增加
(3)右心房 (4)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分析】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呼吸、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生理过程;图示中,a是吸收,b是吸气,d是呼气,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F肾小管重吸收作用,e是尿液,解答即可。
【小问1详解】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进入循环系统。
【小问2详解】
一种气体总是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即气体扩散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小问3详解】
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到达心脏各腔的途径是:上肢或下肢静脉→A右心房→C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病灶,故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要到达胃,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小问4详解】
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图中的c表示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8. 如下的表格为某健康人原尿、血浆和尿液的成分及含量,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所示的液体为______。
(2)上图中,肾单位是由_______(填标号)构成。
(3)④中的液体与①中的液体相比,④中没有______和______两种物质。
(4)液体乙与液体丙的物质含量差别较大,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______作用造成的。
【答案】(1)原尿 (2)③④⑤
(3)①. 大分子蛋白质 ②. 血细胞
(4)重吸收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3)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⑥是尿液,⑦是肾静脉,A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B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小问1详解】
甲中含有葡萄糖和大量的蛋白质,因此甲是血浆;乙中含有葡萄糖,因此乙是原尿;丙中不含有葡萄糖、蛋白质,而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丙是尿液。所以,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液体乙是原尿。
【小问2详解】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所以,肾单位是由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构成的。
【小问3详解】
①中的液体为血液,④中的为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④中的液体原尿与①中的液体血液相比,④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两种物质。
【小问4详解】
乙是原尿,丙是尿液。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所以液体乙原尿与液体丙尿液的物质含量差别较大,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造成的。
29. 午假期,小敏在果园里和父母一起采摘杨梅,突然什么东西扎到手指,小敏立即缩手,并且大叫“好痛”,父亲赶忙过来一看,安慰小敏说“没事,一根刺,扎得不深。”下图是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2)人喝醉酒走路摇摇晃晃,这与酒精麻醉了图中___(填标号)有很大关系。
(3)小敏手被扎发生缩手,请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______。该反射属于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4)小敏形成痛觉的部位是在图中的______(填标号),若④受损,手被扎后能否产生痛觉?_______。
(5)小敏的叫声刺激了父亲耳中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父亲看到一根刺的视觉是在_________(写结构名称)形成的。
【答案】(1)神经元 (2)⑨
(3)①. ⑤→④→③→②→① ②. 非条件
(4)①. ⑧ ②. 不能
(5)①. 耳蜗 ②.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大脑皮层
【分析】题图中,①效应器,②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感受器,⑥上行传导束,⑦下行传导束,⑧大脑,⑨小脑。
【小问1详解】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小问2详解】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酒精麻醉了⑨小脑,所以喝醉酒的人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小问3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根据题图,手被扎发生缩手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是: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缩手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其中枢在脊髓,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小问4详解】
大脑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当手受到杨梅扎伤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⑧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若④传入神经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手被针扎时,①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通过④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脊髓接受不到神经传导,无法将神经传导分别经⑥上行传导束和②传出神经传递到大脑痛觉中枢和①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故既不会缩手,也不会产生痛觉。
【小问5详解】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0.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有报道称,桑叶有明显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为了证实和开发桑叶治疗糖尿病的功效,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桑叶提取物对小鼠血糖影响。将20只糖尿病模型的昆明小鼠随机分成两组,禁食12小时后,取空腹血样作为0时血糖值,甲组灌胃给水+蔗糖,乙组灌胃桑叶提取物+蔗糖,蔗糖的剂量均为4g/kg,分别于给药后0.5小时、1小时、3小时取血,实验数据见下表(数据为平均值):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实验组为_____组。
(2)选取的小鼠品种、性别、大小、生长状况都要大致相同,其目的是遵循_______原则。
(3)实验每组各放入10只小鼠,而不是1只,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
(4)对比甲、乙两组数据,说明桑叶对降低血糖_____(填“有”或“没有”)作用。
(5)临床上,多采用注射_____治疗糖尿病。
【答案】(1)①. 桑叶提取物 ②. 乙 (2)单一变量 (3)避免偶然性
(4)有 (5)胰岛素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小问1详解】
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桑叶提取物对小鼠血糖影响,故变量是桑叶提取物。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故甲组灌胃给水+蔗糖,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
【小问2详解】
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因此该实验中选取的小鼠品种、性别、大小、生长状况都要大致相同,其目的是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小问3详解】
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每组各放入10只小鼠,而不是1只,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小问4详解】
对比甲、乙两组数据,乙组的数值,明显下降,说明桑叶对降低血糖有作用。
【小问5详解】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升高,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导致最终的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故临床上,多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成分
甲
乙
丙
水
90
99
95
蛋白质
7.0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50
尿素
0.03
0.03
2.00
组别
血糖值(mml/L)
0小时
0.5小时
1小时
3小时
甲组
18.2
31.9
35.2
28.4
乙组
17.9
23.2
25.5
22.7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小明喜欢把西红柿汤面作为午餐,人体缺少维生素A时容易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