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试卷(安徽专用)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4(安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4(安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4安徽专用原卷版docx、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4安徽专用解析版docx、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4安徽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安徽中考化学试卷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发展的成果,如社会热点(青山绿水、党史学习、碳中和、学科育人),教育变革(核心素养、新课标、大单元学习),最新科技成果,注重真实情境的针对性、启发、过程性和科学性,形成与测试任务融为一体。
新考法1:第2题以垃圾分类为背景,体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新考法2:第7题新课标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学科综合分析能力;
新考法3:第14题对固定题型创新,体现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学什么理念。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二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物理和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I-127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利用烧碱改良酸性土壤
C.使用中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烹调时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做调味品
【答案】A
【详解】A、小苏打,即碳酸氢钠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选项正确;
B、烧碱,即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错误;
C、使用中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会导致电器骤冷发生爆炸,选项错误;
D、亚硝酸钠有毒,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烹调时不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做调味品,选项错误,故选A。
2.树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观念。空的矿泉水瓶属于
A.B.C.D.
【答案】A
【详解】矿泉水瓶是塑料制品,可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物,故选:A。
3.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倾倒液体
C.夹持试管D.振荡试管
【答案】B
【详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手握试管夹的长柄,拇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A不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塞到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B正确;
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试管中上部。C不正确;
D、振荡试管时,手捏在试管的中上部,管口不能朝向有人的地方,均匀摇晃,不能上下晃。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4.锝是世界上第一种人工制造的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锝属于非金属元素B.1个锝原子核外有55个电子
C.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8D.1个锝原子中有43个中子
【答案】C
【详解】A、锝是“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锝的原子序数为 4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43,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8,故C正确;
D、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1个锝原子中中子数为98-43=55,故D错误。
故选C。
5.我国印染技艺历史悠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描述的便是从蓝草中提取的靛蓝(C16H10N2O2)可以染出更青的颜色。有关靛蓝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由30个原子构成
C.含氮分子、氧分子D.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4:5
【答案】D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靛蓝由碳、氢、氮、氧,4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靛蓝由靛蓝分子构成,一个靛蓝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其中应含有16+10+2+2=30个原子,错误;
C、靛蓝由靛蓝分子构成,不含有氮分子和氧分子,错误;
D、靛蓝由氮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14×2):(1×10)=14:5,正确。
故选D。
6.【新情境·航空航天】中国空间站已常年驻留航天员,为调整空间站内的气体成分,科学家利用物质转化反应消耗航天员呼出的CO2。该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涉及4种物质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
C.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氢分子构成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C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涉及二氧化碳、氢气、甲烷和水四种物质,故A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为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4个氢分子,反应后为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水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故B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表示甲烷,一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故C说法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7.【新课标·跨学科实践】下列活动中涉及到了以下化学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A、氨分子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可以用橡皮泥制作氨分子的结构模型,故A正确;
B、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用作气体肥料,故B正确;
C、SO2属于空气污染物,可以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 SO2含量,故C正确;
D、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雨水,只能除去雨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如钙镁化合物等,得不到纯水,故D错误。
故选:D。
8.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和兴趣之源,如下是四个实验的设计,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A、该实验由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A不能达到目的;
B、该实验软塑料瓶变瘪了,不能证明CO2可与水发生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B不能达到目的;
C、该实验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不能达到目的;
D、该实验中灯泡发光,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D能达到目的。
综上所述:选择D。
9.分类法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二氧化锰、氧气、水
B.复合肥:硝酸钾、硝酸铵、碳酸氢铵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D.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答案】D
【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锰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均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错误;
B、硝酸钾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硝酸铵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碳酸氢铵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错误;
C、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PM10,又称飘尘)和臭氧等,二氧化碳为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选项错误;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选项正确;
故选: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则单质一定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答案】C
【详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说法错误;
B、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说法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则单质一定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说法错误。
故选C。
11.【新考法·实验与溶解度结合】为探究 KNO3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结合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的质量:③>②
C.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0.9g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答案】C
【详解】A、由题文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固体形成溶液①,此时溶液中最多溶解15.8g硝酸钾,所以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由题文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85.5g,溶液③是60℃50g水中溶解20g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溶液②底部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升温至60℃时得到溶液③,剩余固体完全溶解,则两种溶液的质量关系未:③>②,选项正确;
C、溶液③是60℃50g水中溶解20g硝酸钾,由图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则溶液③降温至10℃形成溶液④时,析出晶体的质量=20g−20.9g÷2=9.55g,选项错误;
D、溶液③是60℃50g水中溶解20g硝酸钾,溶液②中的溶质硝酸钾的质量小于20g,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③>②,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溶液②是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④是1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②>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选项正确;
故选C。
12.【新课标·创新实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其中白磷与红磷无法通过小孔)及步骤进行实验,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片在实验中作用是作载体和导热
B.步骤Ⅱ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C.实验只能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该实验绿色环保、操作简便
【答案】C
【详解】A、带小孔的圆形铝片起载体作用,支撑红磷和白磷,将其与热水分离,同时还可以传递热量,A正确;
B、步骤Ⅱ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空气(或氧气)接触,会燃烧,红磷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且未与空气(或氧气)接触,不燃烧,B正确;
C、步骤I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步骤Ⅱ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步骤I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步骤Ⅱ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错误;
D、该实验在密闭的容器内反应,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逸出,对环境无污染,同时便于操作,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白酒由高粱、小麦等谷物为原料发酵而成,主要成分就是乙醇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白酒中酒精的体积分数。“53度”表示100mL的酒中有53mL酒精。白酒讲究的“口感醇厚”,可以用“粘度”来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酒精度数与粘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也是乙醇,还含有醚、醛等成分,不能饮用,但可杀菌消毒。图2为不同浓度酒精杀灭病菌所需时间。
(1)医用酒精为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依据图2解释生活中一般选75%的酒精进行消毒的原因是 。
(3)酒精还可以做燃料,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乙醇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大
B.青少年饮酒有害健康
C.48度的白酒中乙醇质量分数为48%
D.白酒的度数越大,粘度越大
【答案】(1)混合物
(2)能在较短时间杀死病毒
(3)C2H5OH+3O22CO2+3H2O
(4)AB
【详解】(1)医用酒精是水和乙醇的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依据图 2知,当酒精的浓度为 75%时,病毒的致死时间最短,即能在较短时间杀死病毒,所以生活中一般选75%的酒精进行消毒,故填:能在较短时间杀死病毒;
(3)酒精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故填:;
(4)A、分子间有间隔,液体间隔小,气体间隔大,乙醇汽化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故A正确;
B、青少年饮酒会损害肝功能,有害健康,故B正确;
C、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白酒中酒精的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故48 度白酒,是指该白酒中溶质的体积分数为 48%,故C错误;
D、当白酒的度数在时,白酒的度数越大,粘度越大;当白酒的度数>55.9℃时,白酒的度数越大,粘度越小,故C错误。
故选:AB。
14、(6分)【新考法·气体性质及净化】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装置,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Ⅰ:第一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1)①写出标号仪器a的名称 ;
②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字母序号);
③生成二氧化碳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第二组同学用气体(含少量水蒸气),进行还原的探究实验,所选仪器按“(含少量水蒸气)”的顺序连接,并检验装置气密性,先通入气体(含少量水蒸气),然后加热,观察现象;
(2)①上述实验装置中,装置E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②装置H的作用是 。
【答案】(1) 集气瓶 ADBF CaCO3+2HCl=CaCl2+H2O+CO2↑
(2) 红色粉末变黑 收集尾气,防止残留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详解】(1)①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②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A,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2可能含有氯化氢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即装置D,利用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除去氯化氢,再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通过装置B干燥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则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BF,故填D。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①由图可知,装置E中的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出现的实验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故填红色粉末变黑。
②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装置H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残留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故填收集尾气,防止残留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15、(6分)煤是我国制氢气的主要原料之一,煤制氢气是先将煤炭在高温下与水发生反应,得到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为主要成分的气态产品,然后经过脱硫净化,一氧化碳继续与水蒸气发生变换反应生成更多的氢气,最后经变压分离、提纯等过程得到一定纯度的产品氢气。如图1是煤气化制氢技术工艺流程图。
煤气化制氢工艺流程
(1)煤气化主要是煤和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煤气净化脱硫处理,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防止 的产生。
(3)PAS提纯中常用氧化镁作为吸附剂,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 。
(4)工业中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制取甲醇的温度、压强与生产的甲醇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生产甲醇的最优条件是 。
【答案】(1) 置换反应
(2)酸雨
(3)+2
(4)温度200℃,压强为P1
【详解】(1)煤气化主要是煤和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方程式为:;
(2)煤气净化脱硫处理,能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所以防止酸雨的产生;
(3)镁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2价;
(4)由图可知,温度200℃,压强为P1时,甲醇的体积分数最大,所以生产甲醇的最优条件是温度200℃,压强为P1。
16、(6+3分)酸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某小组以“硫酸的性质”为主题开展以下项目式学习。
【活动一】认识浓硫酸
(1)稀释浓硫酸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
【活动二】探究硫酸与金属的反应
某兴趣小组做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后,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与锌粒进行实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该气体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吸收。
【实验事实与结论】
(2)反应进行不久,观察到B处 ,D处无明显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
(3)反应继续进行一段时间后,D处气体能燃烧,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产生的气体是 ,产生该气体的原因是 。
【活动三】探究硫酸与碱的反应
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个数)成正比。如图2是利用数字传感技术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变化。
(4)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5)M点的意义是 ;
(6)P点和N点的电导率相同,对应溶液中的离子是否相同? ,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 。
【答案】(1)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品红溶液褪色
(3) 氢气/H2 随着浓硫酸的消耗和水的生成,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合理即可)
(4)
(5)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合理即可)
(6) 否 取两点对应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P点溶液呈红色,N点溶液呈蓝色(合理即可)
【详解】(1)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
(2)由题干信息可知,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吸收,所以反应进行不久,观察到B处品红溶液褪色,同时二氧化硫被高锰酸钾吸收,故D处无明显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
(3)反应继续进行一段时间后,D处气体能燃烧,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产生该气体的原因是随着浓硫酸的消耗和水的生成,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4)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5)由图可知,M点的电导率最低,由于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个数)成正比,说明M点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个数)最小,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不变,但溶液体积增加,单位体积内离子个数减小,电导率下降。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电导率最低。之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总数增加,单位体积内离子个数增加,电导率上升。M点电导率最低,意义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6)由第(5)小问分析可知M点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说明M点前的P点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硫酸;而M点后的N点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P点和N点的电导率相同,但对应溶液中的离子不相同;可设计实验方案为取两点对应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P点溶液呈红色,N点溶液呈蓝色。
17、(5分)二氧化氯()常作为饮用水消毒剂。可用KI检测饮用水中二氧化氯的残留量,原理是。
(1)取100mL用二氧化氯消毒后的饮用水与足量KI反应生成的质量为0.0254mg,计算该饮用水中二氧化氯的质量。
(2)该消毒剂 (填“是”或“否”)符合饮用水消毒的二氧化氯残留量0.02mg/L-0.2mg/L的国家标准。
【答案】(1)解:设该饮用水中二氧化氯的质量为x
x=0.0135mg
答:产生二氧化氯的质量为0.0135mg
(2)是
【详解】(1)见答案;
(2)100mL=0.1L,0.0135mg÷0.1L=0.135mg/L,0.02mg/L<0.135mg/L<0.2mg/L,故符合饮用水消毒的二氧化氯残留量0.02mg/L-0.2mg/L的国家标准,故填:是。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用橡皮泥制作氨分子的结构模型
氨分子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B
向蔬菜大棚中加CO2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SO2含量
SO2属于空气污染物
D
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雨水
净化后得到纯水
A.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B.证明CO2可与水发生反应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相关试卷
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3(安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3(安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3安徽专用原卷版docx、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3安徽专用解析版docx、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3安徽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2(安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2(安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2安徽专用原卷版docx、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2安徽专用解析版docx、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2安徽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1(安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1(安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1安徽专用原卷版docx、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1安徽专用解析版docx、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1安徽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