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专题8:名句默写散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8:名句默写散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第1页
    专题8:名句默写散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第2页
    专题8:名句默写散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8:名句默写散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8:名句默写散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默写,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名句默写(共31分)
    1.(5分)(22-23七年级下·河北唐山·期中)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3)韩愈在绝句《晚春》中用拟人的修辞写草木争春,百花争艳的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 。
    (4)王维在《竹里馆》中巧妙地把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的句子是: , 。
    2.(10分)(22-23七年级下·安徽安庆·期中)默写。
    (1)古诗善用各种修辞表情达意。《木兰诗》中,用“ , ”两句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战场上厮杀时,想要区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晚春》中“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家国情怀是诗歌中最动人的旋律:“ , ”(《逢入京使》)表达了岑参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 ”(《春夜洛城闻笛》)表达了李白对家乡的依恋和无限的思念之情;“ , ”(《木兰诗》)表达了木兰真挚的孝心和炽热的爱国情。
    3.(6分)(22-23七年级下·湖南常德·期中)古诗文默写。
    我们阅读优秀的古诗文,穿越字里行间,可以感受作者的苦乐悲欢,领略生命之美丽。王维《竹里馆》中(1)“ , ”,让人感受月照竹林的自然情趣:岑参《逢入京使》中(2)“ , ”,让人感受到思亲又不想让亲人牵挂的复杂情感。《孙权劝学》中(3)“ , ”,说明不能用老眼光,而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4.(10分)(22-23七年级下·山西朔州·期中)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 ,惟解漫天作雪飞。
    (2)此夜曲中闻折柳, 。
    (3) ,雌兔眼迷离。
    (4)深林人不知, 。
    (5)《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
    (6)《晚春》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 , 。
    (7)《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 。
    二、散文阅读(共89分)
    (15分)(22-23七年级下·天津·期中)阅读《微尘远,山花近》,完成下面小题。
    微尘远,山花近
    秦锦屏
    ①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摘掉金边墨镜,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②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③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个忙吗?”
    ④“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⑤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⑥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
    ⑦沉默。等待。
    ⑧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儿,“啪啪”打火抽烟。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档活儿。
    ⑨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⑩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⑪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呵,不说别人,就那位黑脸白牙的刘师傅,我认识他也才不到两小时。当时,我在县城里招手问驾摩托车兜生意的他:“黑家洼村怎么走?”他认真打量了我一下,自告奋勇要弃车带路,理由是,那地方路况不好,驾摩托车去危险,不识途的人很容易走岔道,路走岔了,非但今晚回不了城,连个宿住的地方也难找到。他特别强调:“你看看,这天都快黑了,你一个女人家,身上还背着个包……”我见他满脸真诚,便接受了建议,由他带路,当街拦了一辆出租车……哪知,路上遇到这坟包一样意外出现的“拦路虎”!刚才,我心情忐忑,还差点误会了他,一种愧疚之情由心底而生。
    ⑫“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⑬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竟也替他们帮腔:“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⑭车子“嘀嘀”响了几声,再次启动。那些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微笑着与我告别。他们夹道而立,那挥舞的手臂,就像广袤大地上一个个鲜明生动的路标,指引着我平安向前。
    ⑮车子颠簸前行,我频频回头,心中充满不舍。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他们又像朵朵美丽的山花,沁人心脾,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我低声自语:“其实,生活中从未缺少过这些真、善、美呀!”
    5.(4分)依据文章情节发展过程提示,概括“我”的情感变化。
    遭遇塌方( )→回村喊人( )→合力铲平( )→再次前行( )
    6.(3分)赏析文章第⑭段中划线的句子。
    他们夹道而立,那挥舞的手臂,就像广袤大地上一个个鲜明生动的路标,指引着我平安向前。
    7.(4分)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的画线句运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刻画了刘师傅在道路遭遇塌方出租车无法通行时急于寻求帮助的形象,体现了刘师傅的真诚、热心。
    B.“设置悬念”是本文的特点之一,如第2段中“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
    C.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景物描写,交代了时间,衬托了“我们”久等老人不至的煎熬心理。
    D.第⑪段画线句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安静的气氛,衬托了“我”看到人们正在为“我”刨土开路时内心的着急与焦虑。
    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这三种表达方式,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抒发了对治理道路塌方这一安全问题的担忧之情。
    8.(4分)根据对文章的阅读,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12分)(20-21七年级下·黑龙江齐齐哈尔·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年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这时候,妈妈威风lǐnlǐn,最为得意,一手和面,一手调馅,馅调得又香又绵,面和得软硬适度,最后盆手两净,不沾一星面粉。然后妈妈指挥爸爸、弟弟和我看火的看火、擀皮的擀皮、送皮的送皮,颇似沙场点兵。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的饺子。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想起那些个辛酸和我不懂事的日子,想起妈妈自父亲去世后独自一人艰难度日的情景,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吃的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每逢我买回肉馅,妈妈看出要包饺子了,立刻麻利地系上围裙,先去和面,再去打馅,绝对不让别人插手,那精神气儿,又回到我们小时候。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A)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B)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9.(2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拮据( ) (2)威风lǐn lǐn( )( )
    10.(2分)文中第②段中的“花招儿”指的是 ,第⑨段中的“花招儿”指的是 ;这两处“花招儿”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1.(4分)请按要求为下面的词句作圈点评注。
    (1)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A)处划线句。
    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
    (2)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对(B)处框定的词语作注。

    12.(4分)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自己的生活体验,仿写下列诗节。
    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14分)(江西抚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发芽的种子
    邱海泉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挲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个刽子手,把它们永远永远地埋没在抽屉和黑暗里了。此后好多天,一到阳台上,看见那些开得天真烂漫的小花,我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弥漫起一股淡淡的忧伤。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我幼时的夙愿,也想起了一个个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的理想……我不知道人世间又有多少个美丽的梦想,就像那几粒还没来得及发芽开放的喇叭花种子被永远地湮没无声了呢。
    13.(3分)文章以“没有发芽的种子”为标题有哪些含义?
    14.(3分)第①段侧重描述散步时的心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5.(4分)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
    (2)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16.(4分)文章围绕“喇叭花”(种子)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5分)(22-23七年级下·江苏扬州·期中)
    野菊花
    程默
    ①冬天到了,不知怎的,我原本从容平淡的心,竟然有了簌簌飘坠的落叶和肃杀百草厚重的叹息。昔日繁茂葳蕤的景象,一下子全隐匿了去,只留下些枯黄的茎秆和不起眼的绿意在风中摇曳着。这不禁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它们都去哪儿了?是那强劲起来的朔风带走了它们?天空明明高远了许多,湛蓝了许多,却如何都将它们压了下来,且在人不曾留意间给戕害了?
    ②漫步在水湄岸沚之间,那一丛丛一簇簇带着绿意的,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厚重的面庞与苍青古典的色调,让我该用怎样的心情,来与它们邂逅并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落寞?难道说生存就是挣扎? ……我无法洞察我顾惜春天的目光里,是否流露了和秋风一样的苍凉与空洞。
    ③又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儿。十日后,待我再次漫步与它们晤面时,那些苍青古典的绿意,竟托举出了一簇簇一丛丛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小黄花儿。它们生动可爱,衬在枯茎败草中间,十分的耀眼。细一辨认,才知是野菊花——它们开了,开在百花肃杀之后。我心里莫名其妙地顿生出一些暖意与敬意来,满脑里也似乎嗡嗡响动着上下翻飞的蜜蜂,它们辛勤地采过这一丛,又飞向那一簇。在沟渠旁,在水湄边,粼粼细浪不断涌向我的脚下,将我和这芬芳的倩影,一齐镌进了思想的倒影……
    ④待我从这种幻境中走出,我不由地为这潜移默化的感觉吓了一跳——我是怎样融进这清纯的大自然的?我所渴望和需要的是对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么?在这思想凝神的瞬间,我该是净化了的,想必心胸也是透明了的。
    ⑤野菊花热热烈烈地绽放着,他们最壮美的时刻,该是这深秋至仲冬的一段历程。当人们感觉到枯茎黄菊相映成趣,又有谁看见了它们心灵深处的震颤?
    ⑥一阵寒风拂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同时也抖落了一声微叹与几滴闲愁。然而就在此之前的三十度年华岁月里,我曾二十九次与冬挨得同样的近,却不能体味这寒冬里蕴藏的财富与暖意,并同它失之交臂,这才是莫大的痛苦吧!人们往往多喜欢那良辰美景,可又有几人在意了这何尝不是生命或时光的一部分呢?要知道这其间正蕴藏着珍贵的品格呀!
    ⑦真的需要这肃杀百草的冬,需要这“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野菊花!
    (选自《散文百家》2022年第6期)
    17.(3分)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第①段中加点的“它们”的具体内容,文章写对其去处的遐想有何作用?
    18.(4分)说说你对第⑥段中寒冬里蕴藏的“财富”与“暖意”的理解。
    19.(4分)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又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儿。
    (2)一阵寒风拂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同时也抖落了一声微叹与几滴闲愁。
    20.(4分)说说最后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11分)(2020·北京丰台·一模)阅读《豆花儿三开》,完成下面小题。
    豆花儿三开
    吴昌勇
    ①陕南黄土赛黄金。相比成片的小麦、水稻和玉米,产量不高的黄豆不是农田里的主角,也不是饭碗里的主粮。黄豆生来硬气,是不挑剔的庄稼,通常播种在向阳的沙土地。
    ②春深,泥土被阳光的酵母活化。伴着农人高举的锄头接地,一个个大若碗口的窝坑,盛情等待着圆滚滚的豆子如春天的雨点落下。少则十天,多则半月,黄豆从大地的怀抱中抽出新绿,指甲大小的叶芽如婴儿柔软的唇瓣,嗷嗷待哺。
    ③夏天的烈日下,豆田被一汪深绿浸染。藏在叶子背面的,是豆花儿明媚的笑脸,如野葛花,清瘦玲珑;似荞麦花,素净内敛。或白或紫,或胖或瘦的花朵,如无数翅翼颤颤的蝴蝶,在油绿的豆田里翻滚一簇簇浪朵。花香袅袅,【甲】母亲头戴草帽,弯腰在豆田里除草,豆花儿大小的汗珠,从洒满阳光的额头轻轻滑落。晌午,日头的万道光芒如一柄柄鼓槌,敲打着豆叶蒙起来的大地鼓面,欢快热烈的音符在豆荚里排列成饱满的豆粒。黄豆粒婴儿般微弱的心跳和呼吸,带给豆田一片蓬勃的生机。
    ④秋夜里的豆田更是美丽。逐着夜风起舞的萤火虫,为肥壮的豆秆挑起晶莹的灯盏,起初是星星点点,渐次成簇成片,温热的豆田再次迎来明明暗暗的一地碎花。劳累了一夏的母亲,隐约听见不远处的那片豆田,传来丰收的夜歌。那些被她用汗水呵护长大的豆子,高举着荧光的花朵,在豆田里狂欢,也为一场即将到来的秋收布置盛大的庆典。秋色一日浓过一日,伴着南飞的雁群,漫山红叶围着一地豆黄,沉甸甸的豆荚将豆秆压弯。豆田里,母亲的腰身比豆秆压得更低。她要趁着天高云淡,在豆荚还没有炸开之前,将它们搬到屋前的晒场。【乙】风吹日晒过后,胖乎乎的豆子便如同凯旋的勇士,卸去一身毛茸茸的盔甲,露出阳光笑脸。
    ⑤转眼年关到。腊月最后几天,农家厨房年味渐浓,红的,黄的,绿的,白的……满满当当俨然蔬菜仓储,一抹抹光鲜的色彩,让灶台的四周首先有了春的气息。乡间人认为,在迎春的菜谱里,水嫩爽滑的豆腐,是植物精华调制的奶酪,浓郁的豆香能消融大鱼大肉的油腻,让舌尖漾起暖暖的春意。
    ⑥母亲用升子从粮柜里舀出秋收的黄豆,有节奏地颠动着簸箕,肥圆肥圆的豆子,哗啦啦落进笸篮里。在母亲看来,做豆腐和种地一样,最好的籽种撒进田里,才能开花结果。干瘪的豆粒和泥沙,会坏了自己做豆腐的手艺,也损了黄土地的名声。在完成最初的分拣之后,豆子摊薄晾晒在竹篾席上,让每一颗都露出秋黄的原色。
    ⑦磨豆腐,不仅是磨豆子,也是磨水性,磨心性,磨脾性。清亮清亮的山泉水,能让豆粒的身子骨松泛起来,让豆壳如隆冬的腊梅花一般绽放,让放在灶头旁的小水筲①里溢满醇厚的豆香。天擦黑,父亲早已经将屋檐下的石磨擦洗干净,搬上半人高的磨架。父亲握着拐把,沿着磨身推拉出一个浑圆的弧线。母亲则将早已泡好的黄豆,一勺一勺从磨眼里喂进去。石磨里滚动的声响,好似天边遥远的春雷,磨沿周边满挂着雪白雪白的豆浆,牛乳般牵着长线落进广口木盆。母亲从木桶里捞起最后一勺黄豆灌进磨眼,转身用细纱布滤去豆渣。豆子的原浆从布眼里涌出,如泉眼的清流淌入灶台上的浅口盆。见状,我便赶紧将晌午拾回来的木柴塞进灶膛,把锅暖热。
    ⑧最终让厨房里热气腾腾的,是母亲用卤水催开的一锅豆花儿。母亲将豆浆入锅,先是小火温煎浆汁,待锅里腾起热气,再大火提香。而后,就着铺满锅口的热气,从泡菜坛舀出一勺一勺酸汤倒入沸腾的豆浆里。少顷,泛着油光的豆浆,在卤汁中结出雪白的絮朵,一眨眼工夫,又如初晴的天空,云朵绕着日头倏然散开。起豆花了,满锅的豆花儿!雾气沉沉的灶台背后,母亲舀出几朵豆花儿放在碗里。案板的另几只碗里,是提前切好的蒜苗,是红油辣椒,是陈年米醋,有时还有少许只有母亲才清楚的香料。“就热吃,凉了伤胃呢。”母亲递话道。巴望在灶台前的我,早已按捺不住满嘴的馋,扑腾起身,端起碗便狼吞入肚。那份豆香,那份滑溜,那份酸辣,成为乡村少年冬夜里最值得回味的丰年馈赠。
    ⑨放下碗筷时,往往已是深夜时分。昏黄的油灯下,母亲早已将白嫩嫩的一锅豆花儿捞入铺着细纱布的竹篾筐,用木板压稳压瓷实。天亮之后,揭开纱布,便是满满的一筐豆腐。母亲用刀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在小水缸里浸泡着。水做的豆腐离不开水,否则就失了新鲜,就会变柴,不再细腻如膏。
    ⑩做完豆腐,年就真的到了。和棉朵一色,和白米细面一色,和瑞雪一色的豆腐,不仅仅是一道菜,也是年景。和豆腐一起端上餐桌的,就是一份农家人最简单的幸福。
    (有删改)
    21.(3分)阅读全文,说说“豆花儿三开”具体指什么。
    22.(4分)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品析。
    选择:
    品析:
    23.(4分)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加点短语“农家人最简单的幸福”的理解。
    (10分)(22-23七年级下·福建泉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山茶香
    ①故乡潜山盛产茶叶。乡村人家,屋前屋后,都有几株茶树。当然也有成片的茶山。一到春天,那茶山上绿叶葱葱。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风里,乡亲们的心也随着春天的节气律动。到了日子,女人们就背着竹篓、挎着竹篮上山摘茶了。她们脚步轻盈,动作娴熟,双手在茶树上轻点,旋提,……早上,茶叶还沾着露珠,有股子清新气。天空堆着浓厚的白云,起伏的茶树如层层绿浪,往远处铺展,簇拥着青色群山,空中有断续而悠远的鸟鸣。
    ②父亲在世时,我家屋后也栽有几株茶树。到了采茶季节,父亲得空就会把茶叶摘回家,又将铁锅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茶叶放在里面焙炒。茶叶很少,也没有做形,父亲说是粗茶。粗茶淡饭,正好留着自家用。好茶,从来就是用来招待客人的。
    ③后来我知道,故乡的茶古时就很有名。这里的“古时”,指唐宋时期。唐宋两朝,故乡名为舒州,因为有天柱山,所以故乡的茶叶就叫“舒州天柱茶”。唐时陆羽在《茶经》里说:“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宋人也将舒州的茶与阳羡、顾渚、蒙顶茶并列,直接称为天柱茶。那时说天柱茶,他们用的是“虽不”峻拔道动,“亦甚”甘香芳美的句式。说茶叶“峻拔道劲”,不是嗜茶的人,怕是一时无法体会的。
    ④种茶,采茶,当然就会制茶。制茶在故乡是很讲究的。先是杀青。奈青也叫炒青。就是把在山上摘回来的茶叶放在铁锅里“杀劲”。现在是机械化做茶了,但制茶的古法依然还在。除了杀青,还有揉捻、烘干、摊凉、理条、提毫、做形、焙干等等。工艺一道接着一道,说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有差别的。比如,现在用电炒茶与用栗炭火烘干就不一样。故乡的茶叶,现在我所知道的就有:天柱剑毫、天柱弦月、天柱云雾、天柱香尖,每一种茶叶制作起来,工艺都不尽相同。我没亲手做过茶,所以对其中工艺了解有限。但是看别人做茶时,翻、摊、揉、捻、搓……眼疾手快,动作有如舞蹈,直看得人眼花缭乱,还是很享受的。
    ⑤山上有茶,山下有塘。晴好天气,就摘茶的摘茶,钓鱼的钓鱼,喝茶的喝茶。捏一撮新茶入杯,用沸水冲下,茶叶在杯中翻动,一芽一叶,亭亭玉立。轻盈灵动,如雀舌叽喳;舒腰展翅,如龙腾虎跃。端起茶杯,阳光下茶绿水暖,杯盏生烟……喝到嘴里,一缕清香流转于唇齿之间。
    ⑥故乡在长江边,那一带茶叶的名字,甚是好听——毛毛月、岳西翠兰、太湖天华、桐城小花、舒城小兰花、宿松黄芽……这些名字,朴素又雅致,就如春天里一片片带露的叶芽。
    ⑦凝结天地清气,又得养露滋养,故乡的茶叶自然是香气满溢。茶是有真香的,兰香、清香、纯香……有茶农认真研究过各种茶香,引经据典地说:“雨前神具曰真香,火候均停曰兰香,不清不熟曰清香,表里如一曰纯香。”这算是把茶香说得层次分明了。因此故乡也有人认为,茶香是可以“养”的。我父亲以前种茶叶,就喜欢在茶树边栽上几株兰草花、栀子花,让茶叶从出生到成芽,都弥漫在浓浓的花香里。其实这是多余,其实故乡的茶是自带香气的。
    ⑧月是故乡明,茶是故乡香。
    24.(2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对家山茶饱含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②段忆及父亲与“茶”之事,可见父亲的生活态度。
    C.本文从“盛产茶叶”起笔,主要叙写了采茶、制茶等过程。
    D.第⑦段写到父亲在茶树边摘花,是多余的,说明父亲缺乏科学知识。
    25.(4分)作者说“家乡潜山盛产茶”,这里的茶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6.(4分)作者为什么认为“其实故乡的茶是自带香气的”?请简要分析。
    (12分)(22-23七年级下·江西赣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春天出发
    丁立梅
    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的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约,冲你挤眉弄眼。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候一下河边的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万紫千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⑤去问候一些小生灵。蜜蜂、蝴蝶、蟋蟀、蚂蚱……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那好,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
    ⑥去问候飘荡的春风。“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实,它何止是吹在手中?它是吹在心里面。于是,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
    ⑦去问候一些种子。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待地扑进泥土里,那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葳蕤(1)。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⑧从春天出发吧,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
    注:(1)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羽毛装饰华丽鲜艳的样子,这里形容植物生长茂盛的样子。
    27.(5分)作者带着我们“从春天出发”,请把问候与收获对应连起来。
    (1)问候柳树 学会感恩与珍惜。
    (2)问候花 学会播种梦想。
    (3)问候小生灵 学会收藏美丽。
    (4)问候春风 学会收藏希望。
    (5)问候种子 学会收藏歌声。
    28.(3分)文章第⑦段画横线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赏析。
    29.(4分)结合文章主旨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相关试卷

    专题9:名著导读与记叙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9:名著导读与记叙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9:名著导读与记叙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

    这是一份专题9:名著导读与记叙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名句默写+名著导读+文言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13:名句默写+名著导读+文言文阅读(限时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默写,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