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5题-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5题-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1页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5题-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2页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5题-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5题-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5题-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共17页。
    \l "_Tc20063" 二、诗歌鉴赏,期中预测,11题 PAGEREF _Tc20063 \h 5
    一、诗歌鉴赏,课内《木兰诗》4题
    (2023下·上海·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由最后一段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风格刚健质朴。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B.“愿为市鞍马”中的“市”是市场的意思,“安能辨我是雄雌”中的“安”是“怎么”的意思。
    C.结尾以比喻作结,用双兔在一起奔跑雄雌难辨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D.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的选择固然有对家乡的思念,但也有想保守自己女儿身秘密的因素。
    【答案】1.扑朔迷离 2.B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感悟语言的内涵,结合具体的语境写出相关成语;积累常见成语的含义及用法,能写出语意相关的成语。
    由原文“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可知成语为扑朔迷离,意思是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B.选项“‘愿为市鞍马’中的‘市’是市场的意思”说法错误,此处“市”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买的意思。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织布机不断地发出唧唧的声音,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不断地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想什么。我也没有在思念什么,也没有在想什么。昨夜见到征兵的文书,可汗要大规模地征兵,征兵文书共有很多卷,卷卷都有父亲的姓名。父亲没有大儿,木兰没有长兄,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坐在明堂之上。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可汗问她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
    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2023下·上海浦东新·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愿为市鞍马( )
    4.以下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大”字的解释是“非常、十分”,表明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写木兰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
    C.“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以“溅溅、啾啾”之声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答案】3.买 4.C
    【详解】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句意: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鞍马。市,动词,买。
    2.A.错误,句意: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大点兵”中的“大”是大规模的意思,“大”字没有体现出“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错误,运用排比和互文修辞,写木兰紧张而有序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的场景,东、西、南、北是虚指,并非实指;
    D.错误,此句运用互文修辞,意思是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故选C。
    (2023下·上海松江·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以下古诗,完成小题。
    木兰诗(节选)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③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木兰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6.下列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儿女情怀和英雄气概。
    B.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发动战争的否定。
    C.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美好的愿望。
    D.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反抗。
    【答案】5.南北朝 6.A
    【解析】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B.“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错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但并没有否定统治阶级发动的战争;
    C.“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表述不当,虽然诗中木兰代父从军,但没有表露男女平等的愿望;
    D.“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不当,诗歌中没有关于此的内容;
    故选A。
    (2023下·上海普陀·七年级统考期中)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 》。
    8.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了出征前紧张准备的情况。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为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写出征途遥远,表现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写出了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来见伙伴的喜剧性场面。
    【答案】7.乐府诗集 8.B
    【解析】7.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选自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8.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
    B.有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运用互文修辞,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故选B。
    二、诗歌鉴赏,期中预测,11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谁家”的玉笛声,引起了多少“何人”的思乡情,情感递进,由此突出诗人思念故乡之切。
    B.全诗紧扣“闻”字,叙述诗人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C.“折柳”指《折杨柳》曲,象征离别之情。“折柳”呼应“闻笛”,正因为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进而引发客愁乡思之情。
    D.“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相得益彰,充分表现了洛城春夜之静谧,表达了诗人对洛阳城的喜爱。
    10.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句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呈现的画面。
    【答案】9.D 10.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解析】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D.“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相得益彰,充分表现了洛城春夜之静谧,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之心切,而非对洛阳城的喜爱;
    故选D。
    10.考查描绘诗句画面。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意思是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一句描绘画面时要抓住“玉笛”“春风”进行形象再现,如:​不知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诗人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木兰诗
    乐府诗集 〔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叹息”的原因是:天子征兵,年老父亲在被征之列,而自己又无长兄,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B.木兰到集市上紧张地购买战马和用具,然后马不停蹄,飞速奔赴战场。可见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手法,详细刻画了将士们征战多年,有的战死,有的归来。可见,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D.木兰得胜归来,辞官还乡,恢复女儿装束,惊呆伙伴,富有戏剧意味。最后一段的比喻,俏皮风趣,令人回味,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12.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答案】11.C 12.因为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而且木兰身上还寄托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析】11.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两句诗用互文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有的战死,有的归来。并不是“详细刻画”;
    故选C。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通过选文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内容可知,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表现出木兰的英勇善战和献身精神;通过选文中“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内容可知,木兰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表现出她不慕名利的品质。
    示例:木兰形象一直受人们喜爱,原因在于木兰诗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敢于担当,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立下赫赫战功,身上有一股英雄豪气。同时,她不慕名利不愿做官,只有对亲人的眷恋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阅读下列的古诗,完成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3.下列对《逢入京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双袖龙钟泪不干”用夸张手法表现思亲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B.行者匆匆,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近的胸襟。
    C.“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诗人返乡途中归心似箭,无奈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泪雨滂沱。
    D.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片段,以平实的语言,简单的处理,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1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3.C 14.抒发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C.“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诗人离家已久,回首望向家乡的方向,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不禁生出思家思亲的情感。故此项“返乡途中归心似箭”说法有误;
    故选C。
    1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赏析。
    由诗意可知,作者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说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赶紧托他捎个口信回家,以安慰故乡的家人。这种行为真切地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战事未了,归家无望,抒发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1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①,双袖龙钟②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③君传语④报平安。
    【注】①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②龙钟:沾湿的样子。③凭:请求,烦劳。④传语:捎口信。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第一句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写的是想象中的故园。
    B.诗中第二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也为下文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C.诗中第三句“逢”字点题,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
    D.全诗以朴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用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2)诗中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答案】(1)A
    (2)远赴边塞途中遇返京使者,匆忙中托使者给家人带一句平安的画面。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第一句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故选A。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画面描绘。
    诗歌大意: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熔景与理于一炉,我们可以从景物描写中领悟出人生的哲理。
    B.一、二句写暮春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场景,带有凋零感伤的情感。
    C.三、四句平中翻新,将朴素无华的杨花和榆荚写得富有个性,读来饶有趣味。
    D.诗歌中花草树木颇具慧眼,努力实现生命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人更应该如此
    1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百般红紫斗芳菲”。
    【答案】16.B 17.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时光的美好情怀(作者借此表达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个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作者认为时不我待,应奋发进取,所以选项中“带有凋零感伤的情感”错。
    故选B。
    17.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这句诗意为:各种草树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一个“斗”字把晚春时节的各种草木人格化,它们为了留下春天,都开出了不同颜色的花,极力地挽留春天。生动形象表现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暗含作者对晚春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甲】木兰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①。
    【注释】①拂云堆:古地名,堆上有明妃祠。②明妃: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18.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是一首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B.甲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旅的生活。
    C.甲诗以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甲乙两诗都运用了现实与梦境结合的手法,使木兰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真切。
    19.木兰既有英雄气概,又有女儿情态,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8.D 19.《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写了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展现了木兰恢复女儿装束的喜悦。在《题木兰庙》一诗中,“弯弓征战作男儿”,开篇直接就点出花木兰的飒爽英姿,“梦里曾经与画眉”表现了木兰的爱美之心与女儿情态。在这两首诗中,木兰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解析】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理解不正确。【乙】文“梦里曾经与画眉”有梦境的描写,而【甲】首段写战争残酷,环境恶劣,第二段写木兰拒绝做官,返回家乡,第三段写木兰的家人迎接木兰以及木兰归家后的表现,没有梦里的内容;
    故选D。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
    根据《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刻画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可知刻画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根据《木兰诗》,“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思亲念家的心情,“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展现了木兰恢复女儿装束的喜悦;可知刻画了木兰的女儿情态;
    根据《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写木兰的飒爽英姿,“拂云堆上祝明妃”表现报效祖国的宏愿,可知,刻画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根据《题木兰庙》,“几度思归还把酒”表现了木兰思亲念家的心情,“梦里曾经与画眉”表现了木兰爱美的女儿心理;可知刻画了木兰的女儿情态;
    因而,这两首诗,都刻画了木兰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阅读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完成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触发诗人故园之情的一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
    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2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答案】20.C 21.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解析】20.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
    C.有误,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结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意思“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分析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理解有误;
    故选C。
    21.本题考查炼字。
    “谁家玉笛暗飞声”意为: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
    23.“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22.运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战斗的惨烈,从侧面烘托出木兰的英勇善战。 23.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意思对即可)
    【解析】2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作答本题时时,需先明确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意和主旨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
    这句诗的意思是壮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二句,对偶兼用互文,高度概括了十年征战的旷日持久和激烈悲壮,突出了木兰出生入死,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当“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的心愿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意思是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返回故乡。“不用尚书郎”表现出木兰希望放弃功名,面对高官厚禄却只愿功成身退,甘做普通人的愿望;“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思念家乡,希望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恢复女性身份,享受美好亲情的愿望。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诗歌一反晚春迟暮之感,借花草的灿烂,展现暮春的风采。
    C.这首诗以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
    D.诗人极力嘲讽“杨花榆荚”没有其他花卉那般艳丽,不配在春天飘落。
    25.赏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字的妙处。
    【答案】24.D 25.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解析】2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D.三四句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嘲讽”“不配”含有贬义,与原句意思不符;故选D。
    25.本题考查炼字。
    “百般红紫斗芳菲”意思是万紫千红竞相展示美丽芳菲,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糅人与花于一体,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体现出一种繁花似锦的热闹感觉,表现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阅读下面民歌,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幕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6.《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
    27.简要赏析这首民歌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案】26.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7.运用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写木兰到各处集市匆忙购买战马和马具,表现了木兰处事果断、精明干练的性格特点。
    【解析】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选文第②段写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替父从军,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综上,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
    2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画线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意思是: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连续运用四个“……市买…”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四句话看似各说各事,实则互相呼应、阐发、补充,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快速的准备好行进时的用具,表现了木兰处事果断、精明干练的性格特点,军情的紧迫不容得耽搁,以及木兰着急前往战场的急切心情,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8.诗中关于“笛”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诗人的故乡是洛阳,“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B.诗歌起句即从笛声落笔,诗人深夜难于成寐,忽而传来的几缕断续的笛声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C.“散入春风满洛城”一句是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洛阳城,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笛声,可能是诗人睡梦中的情景。
    29.诗中的“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28.B 29.①听到的《折杨柳》的曲调。(意思对即可)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与眷恋之情和当年与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2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A.“诗人的故乡是洛阳”表述有误,诗题“春夜洛城闻笛”意思是: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洛城”表明诗人的客居之地,不是诗人的故乡;
    C.“笛声由春风吹散”表述有误。“谁家玉笛暗飞声”意思是: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写笛声主动地在夜晚飞入千家万户,变客体为主体;
    D.“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笛声,可能是诗人睡梦中的情景”表述有误。“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门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故选B。
    29.本题考查诗歌主旨。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折柳”指听到的《折杨柳》曲调。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柳”是“留”的谐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诗人由笛声触发自身的情思,于是有了“故园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与眷恋和当年与友人的依依不舍。

    相关试卷

    专题02 词语(成语)运用(经典题型)4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词语(成语)运用(经典题型)4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2词语成语运用经典题型4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2词语成语运用经典题型4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2 句子 -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2 句子 -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2句子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2句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2 词语综合运用-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2 词语综合运用-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2词语综合运用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2词语综合运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