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17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2分)
A.归省(xǐng)恬静(tián)血气方刚(xiě)融汇贯通(huì)
B.追溯(sù)诀窍(jué)再接再厉(lì)咎由自取(jiū)
C.帷幕(wéi)稀疏(shū)诲人不倦(hùi)草长鹰飞(yīng)
D.菌子(jùn)躁动(zà)语无伦次(lún)拾级而上(shè)
2.选出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2分)
春节档电影《热辣滚烫》通过充满活力和______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能量。影片讲述了女主杜乐莹委曲求全,极力讨好周围所有人的需要,但亲人的压榨算计、朋友的背叛、爱人的抛弃……各种打击还是______。后来她在痛苦中______,选择了坚强和勇敢,经过不懈努力,最终______,活出自己。
影片告诉我们:为自己而活,突破束缚,热辣滚烫,是冲向终点的最美奔赴。
A.激情接踵而至觉醒破茧重生
B.热情络绎不绝清醒绝处逢生
C.激情络绎不绝觉醒绝处逢生
D.热情接踵而至清醒破茧重生
3.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①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如果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②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照护着我。③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A.语段第①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如果”改为“即使”。
B.语段中“生养”“祝福”“旅行”“携带”“端详”都是动词。
C.“漂流万里”是补充短语,“故乡之爱”和“非常美丽”都是偏正短语。
D.将选段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排序为③①②。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我们学过《诫子书》《出师表》,其中“书”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文体。
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C.《孔乙己》选自《呐喊》,孔乙已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D.《水浒传》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武松最具传奇色彩。他从为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智取生辰纲……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
(2)名著阅读(3分)
班级辩论会上,甲方辩手认为: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乙方辩手认为:苦难可以毁灭一个人。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并结合他的相关故事加以分析。(150字以内)
A.《钢铁是怎样炼成》保尔B.《朝花夕拾》范爱农
C.《骆驼祥子》祥子D.《简.爱》简.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文默写(6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在表达学习和思考不能偏废的观点时,人们常会引用孔子在《论语》中所言: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赏析题。(3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释]①冶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②征虏亭:亭名,在金陵。③蔡洲:江中洲名。④幕府:山名。
6.选出对上面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泊秦淮》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图,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
B.《金陵怀古》前两联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C.《泊秦淮》中“犹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金陵怀古》中“不堪”突出表达了诗人对歌者的同情之心。
D.两首诗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都运用“后庭花”的典故抒发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14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②进③?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④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⑤下⑥相国,相国酂侯⑦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⑧。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⑨病,勿遣。
(选自《汉书·高帝求贤诏》)
【注】①伯:称霸。②奚由:由奚,从哪里。奚,何,哪里。③进,被进用。④安利:享受太平。⑤昌:人名,指周昌。⑥下:传达。⑦酂(zàn)侯:指萧何。⑧署行、义、年:登记被举荐者的品行、容貌和年龄。⑨癃(lóng):身体衰弱,病情沉重。
7.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以遗陛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有所广益香远益清(《爱莲说》)
C.患在人主不交故也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D.有而弗言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贤 人 已 与 我 共 平 之 矣 而 不 与 吾 共 安 利 之 可 乎
10.乙文中“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一句中“朕意”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甲文的诸葛亮和乙文的高祖都谈到了人才,他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8分)
材料一:2022年3月至6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对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万多名10-16岁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材料二:2023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精神卫生日的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全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在中国,心理健康问题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疾病负担之一。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最新心理健康研究显示,近25%的青少年表示感到轻度或严重抑郁。据估算,中国有至少三千万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面临情绪或行为问题。
材料三:复原力(Resiliency,又译坚韧性)是心理资本的四要素之一,指一种能够从逆境、不确定、失败以及某些无法抗拒的灾难中自救、恢复甚至提升自身的能力。它不仅包括自我复原力,还包括个体所拥有的一些社会资源,如家庭和朋友对其的支持和帮助。
有部分学者认为,心理复原力是人类天生的一种潜能,是面对危机或困难处境的适应、内在的改变、自我校正及复原的一股动力。心理复原力主要由归属感、乐观感、效能感三要素组成。其中,归属感指人处在被照顾及被支持的关系里,对这段关系存在期望并积极参与其中;乐观感相信未来是光明的和充满盼望的;效能感包括人际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及目标制定等。
材料四:据调查,在学习、人际、家庭等方面遇到挫折以后,有些学生缺乏正确有效的应对能力,一般采用退缩、回避、消极应对等方式来解决,因而存在遇事消极、行为偏激等一系列的问题,会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学校可以有效开展“我有‘乐观感””主题系列心理课,帮助学生在逆境中有意识地调动各种保护性资源,实现心理功能的弹性提升,从容地度过成长中的每一道“坎”。
学生可以通过“爱上不完美的自己”“亲情账单”“感悟生命力量”“畅谈生活愿望”“合理归因”“唤醒沉睡的潜能”等活动学会换位思考,实事求是地面对当前处境,在逆境面前,用成长型思维和发展心态来看问题,或向那些真正支持自己的人寻求帮助,形成良好的思维反应方式,建立积极的自我,从而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未来。
11.选出下列对于上述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最新心理健康研究显示,近25%的青少年表示感到轻度或严重抑郁。
B.复原力指一种能够从逆境、不确定、失败以及某些无法抗拒的灾难中自救、恢复甚至提升自身的能力。
C.复原力不仅指自我复原力,还包括个体所拥有的一些社会资源,如家庭和朋友对其的支持和帮助。
D.学者一致认为,心理复原力是人类天生的一种潜能,是面对危机或困难处境的适应、内在的改变、自我校正及复原的一股动力。
12.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一条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班级小抚满脸愁容地说,同学都长个了,自己的个头成了班级最矮的……最近数学考砸了……祸不单行,运动时腿又拉伤了……总之坎儿一个接一个,很是抑郁。请你依据材料写一段话帮助小抚重拾信心。(15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17分)
与一根芦苇站在一起
王子君
①“芦苇!”表姐亦男一声惊呼,欣喜地奔向水边的芦苇荡。河岸有坡度几许,表姐突然奔跑,实在吓坏了我们,要知道,表姐七十八岁了呢。
②表姐却已站在河边,手握一枝芦苇拢在胸前,笑脸如花。
③表姐来京,我请她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游。清洋河边,树木高耸,忍冬木红果晶亮,空气清悠舒畅。表姐却一眼看见了河畔的芦苇。表姐痴痴地望着芦苇,喃喃自语道:“我最喜欢芦苇。”她的声音很轻,但那话里饱含着的深浓情感,“咕咚”落进我的心。
④表姐是我姨妈的二女儿。她出生在湖南邵阳,自小和姐姐、母亲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十岁又随祖父母去武汉定居。她的祖父、父亲都是教育家。祖父李剑农为拯救苦难的中国,远赴异国求学,既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也是著名史学家。父亲李琮池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后,毅然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践行他教育救国的理念。亦男表姐和我大表姐,都受祖父、父亲影响,投身教育事业,且颇有建树。
⑤表姐回武汉后,发来了她在奥森公园的照片。照片中,那芦苇的紫红花穗迎着光,表姐笑靥如花,明艳而优雅。
⑥我问表姐,你为什么“最喜欢芦苇”?
⑦表姐说:我喜欢芦苇始于少女时代。幼年时,母亲坐在窗前织毛衣,常哼唱“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影”,曲调哀婉。大学读《诗经》时才知道它出自《蒹葭》,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芦苇。我酷爱旅行,尤爱山林水泽。接触了不同季节的芦苇,发现它生命力极强。不择地域,自生自长。苇秆细细的,高高的,柔柔的,却很有韧性,即使临风也不易被折断吹倒,且摇曳生姿……
⑧表姐嘱咐我,再去奥森公园时拍几张芦苇照发给她。
⑨我去了奥森公园。天气晴好,那芦苇,花穗已经绽开,枝叶变成明亮的黄,雪白的花絮如白云落在清洋河两岸,连绵不已,我心生愉悦。
⑩没过多久,北京突降大雪。隔天,我去看雪后的芦苇。
⑪清洋河边,前两天还有着浓密的枯黄叶片的芦苇,大部分倒伏了,积雪压在它们身上,乍一看,枝干折断,叶枯花败,凄迷凋零。但是,也有许多没有被压伏、带着芦花的芦苇仍在风中飘摇,低下、倾斜,就是不倒下,不折断,风一停,它们又挺立起来。红红的晚霞把芦苇染成橘褐色、暗红色、褐黄色、金黄色,有一种浩渺、魔幻、魅惑的斑斓光彩。
⑫我拍了照片发给表姐,表姐激动不已。
⑬“壮美!壮美!悲壮而不屈!看到没?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
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表姐的青春黯然失色。在祖父和母亲与世长辞后,最懂她的爱人又突然去世,但她像芦苇一样痛而不语,仍勇敢而美丽地前行。
⑮这一夜,我仿佛梦见了芦苇,梦见了表姐,梦见我们和芦苇倾心欢谈,相挽而舞。
⑯牵挂着芦苇,第二天下午,我去看它们。
⑰真是奇迹呀,几乎所有的芦苇都直立起来了,而且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高大密实。叶子全变成了金黄色,在晚霞的映射下,金光灿烂。多么奇妙的芦苇呀,越是深秋,越是壮阔!那一刻我心境明净清澈。
⑱眼前的芦苇,何止是植物,又仿佛一个柔软而庞大灵魂的象征。
⑲我看见在春天,万物复荣,自由生长,水面波光耀眼,湿地被芦苇和其他水草点缀得一片生机盎然;我看见整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水系,因为许许多多这样的芦苇伴生而欣欣向荣;我仿佛也看见祖国万千江河湖海、溪边池边的芦苇,茁壮繁茂,生生不息……
(原文有删改)
14.本文主要写了“我”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看芦苇的经历以及芦苇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4分)
15.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壮美!壮美!悲壮而不屈!看到没?风狂雨横,冰雪摧残,芦苇它就是不折腰,不倒伏,兀自昂然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说说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压”换成“挂”好不好,为什么?(3分)
雪压在它们身上,乍一看,枝干折断,叶枯花败,凄迷凋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白杨礼赞》和本文都是以植物精神为主题的作品,请你结合原文,也从参考示例的两个角度谈谈本文的芦苇精神。(4分)
示例:白杨树生长在贫瘠的黄土高原,它坚强勇敢!白杨树枝枝叶叶靠拢向上,它团结上进!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11分)
不要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①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一种相反的体验是“信息收缩”。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应该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与甄别,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
②在信息的狂涌中,有些人置身迷宫之中而束手无策,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不愿思考;只会浅阅读、浅吸收,不善思考,最终导致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样的“认知取向”,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自己的头脑变得空空如也,没了沉潜深流,徒剩一地鸡毛。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在我们的生活中太重要了。
③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首先,我们要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不能只喜欢走捷径,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应该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作深入思考。不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还应该有不甘做“信息传播者”而愿做“思想瞭望者”的志趣。
④其次,我们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形成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思考力。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之时,我们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在这种不断“防止”的过程中,形成了思考的能力。
⑤最后,我们还要养成有效整合的思考习惯。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思考的能力。所以面对碎片化信息,需要我们系统积累有效整合,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如果是芜杂化信息,更需要系统地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络,而不仅是否定肯定,而要理解分析。例如,市场调研员往往都有这样的习惯:日常下班刷手机时,他们往往会打开一个便签工具,随时把自己觉得有必要深究的东西在便签里记一笔,并对便签做好分类。空闲时,他们就会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成体系地加以积累和思考,使自己对许多问题都有了独到的见解。
⑥“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拨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眼界,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考,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原文有删改)
19.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选文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3分)
首先列举了有些人盲目接受信息的现象论述了 (1) ,接着论述了 (2) ,最后得出结论 (3) 。
21.选文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这段材料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3分)
也就是说只有养成持续深入思考的习惯,才能形成个人思考的能力。正如叔本华所说,经过自己不断深入思考获得的真理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满分50分)
23.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碰撞,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思想观念的碰撞、做事态度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碰撞常会有火花闪现,碰撞往往会让我们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请将“在碰撞中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2)汪曾祺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同样的情境,一个人在花间,学会了思考;一个人在花间,会活成一朵花的样子。雨天,花是清澈明朗的姿态;晴天,花是光华灿烂的模样。无论如何,一个人也应该如此,在不同的环境里,拥有不同的心境,但不变的是如一朵花般怒放的信念。
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语文二模检测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2分
2.A2分
3.B2分
4.(1)D2分
(2)答案不唯一。围绕议题结合人物相关故事表述2分,语言通顺规范1分。
示例:我赞同,苦难能锻炼一个人。例如简·爱,她父母双亡,在舅妈家和受尽虐待,在孤儿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她却战胜苦难,成长为一个自尊自强自爱的女性。
示例:我赞同,苦难能毁灭一个人。例如祥子,在经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放弃理想,从一个诚实上进的青年堕落成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5.(1)悠然见南山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浊酒一杯家万里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每空一分,错字不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
6.C2分
7.C2分
8.(1)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痛惜和憾恨的。2分
(2)现在我凭借上天的保佑,贤士大夫(的辅佐),平定拥有了天下,成为了一家的天下。3分
9.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
10.(1)“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2分)
(2)诸葛亮谈人才的目的是举荐人才,高祖谈人才的目的是广纳人才(意思对即可,2分)
【参考译文】听说王者中没有能超过周文王的,诸侯的盟主中没有能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是依靠贤能的人才成就了事业的声名显赫。如今(现在)谈起天下贤人的智慧和才能,难道只有古人才特有吗?问题出在国王不(与贤人)交往的原因啊,(这样一来)贤能之士能从哪儿来呢?现在我凭借上天的保佑,贤士大夫(的辅佐),平定拥有了天下,成为了一家的天下。想要它长久,世世代代供奉(刘家)宗庙不绝。贤人已经与我共同平定了天下,却不与我共同安定享受它,怎么行呢?贤士大夫有肯跟我交往的,我能够让他尊贵显耀。(将这圣旨)公告天下,使大家都明白和知道我的旨意。御大夫周昌传达给丞相,丞相萧何传达给各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传达给各郡最高长官。有认为符合德行贤明的人,一定要自去劝说,为他驾车,送到相国府,登记履历、容貌和年龄。有(贤人)却没有上报的(地方),发觉了就免(地方官员的)职。年老手足不灵活有病的,不要来。
三、现代文阅读
(一)
11.D3分
12.我国青少年抑郁风险检出率较高。(意思正确即可)(2分)
13.答案不唯一
小抚: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我们要实事求是地面对当前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爱上不完美的自己”“唤醒沉睡的潜能”等活动学会换位思考,提升自我复原力。或向那些真正支持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寻求帮助,建立积极的自我,爱上不完美自己,从容地度过成长中的每一道“坎”,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未来。
(结合材料中提到的方法2分,思路清晰语言通顺符合字数要求1分。计3分)
(二)
14.(1)表姐惊讶、欣喜(兴奋)。(2)“我”受表姐嘱托去拍芦苇的照片。
(3)“我”牵挂着芦苇,第二天又去看它们(4)“我”心境明净清澈各1分,计4分
15.插叙1分,交代表姐身世背景1分,写出表姐的祖父与父亲在艰苦年代的坚韧不屈和报效祖国的品质及对表姐的深远影响,突出文章的主旨1分,计3分。
16.用了四个感叹句(或运用短句、铿锵有力),1分,表现表姐看到雪后芦苇照片时的激动不已的心情,1分,也流露出表姐内心对于昂然挺立、壮美不屈的芦苇的赞美与赞叹,1分。计3分
17.不好,“压”字写出了积雪之厚,1分,侧面衬托了芦苇的坚韧顽强,1分。“挂”字写不出积雪之厚,没有这种表达效果,1分。
18.答案不唯一,只要从生长环境、芦苇外在形象两个角度表达且正确即可。两个角度2分,表现的品格2分,计4分
答案示例:芦苇不择地域自在生长,它生命力极强!苇秆细高柔美,它坚韧顽强!
(三)
19.我们应该学会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与甄别,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3分。
20.(1)我们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没有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的原因。
(2)我们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没有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的危害。
(3)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在我们的生活中太重要了。每点1分,计3分
21.举例论证,1分,列举了市场调研员日常把碎片化的知识成体系地加以积累和思考使自己对许多问题都有了独到见解的事例,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我们(要想能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还要养成有效整合的思考习惯,1分,进而证明中心论点。计3分
22.放在第④段最合适,1分,第④段论述的观点是“我们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形成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思考力。”1分本材料用叔本华的名言论证了只有养成持续深入思考的习惯,才能形成个人思考的能力。恰好能有力证明本段观点,1分。计3分。
23.写作(50分)
参考样卷评分标准。次数
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原因
人物感受
第一次
“我”陪表姐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游玩
(1)______
第二次
(2)______
“我”心生愉悦
第三次
“我”去看雪后的芦苇并拍了照片发给表姐
表姐激动不已
第四次
(3)______
(4)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共10页。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抚顺市顺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名著阅读,语言表达,句子默写,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