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01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02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共48分)
    1.据考古,在河南、辽宁、内蒙古、江浙、安徽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各种龙形象的文化遗存。闻一多认为,龙是蛇加上各种动物形成的,龙图腾是蛇图腾兼并、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图腾。龙的形象反映了( )
    A.华夏文明发展壮大的历程
    B.同源共祖民族交融的趋势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D.中华远古文化的多姿多彩
    2.《史记》对于商代内外服的关系描述道:“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这说明( )
    A.商代后期宗法分封制衰落
    B.商朝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C.形成邦国林立的“万邦”时代
    D.商纣王的暴行削弱了王室的权威
    3.吕思勉指出:“至战国时,则(一)北方诸侯,亦不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而先后称王。(二)二三等国(较小诸侯国),已全然无足重轻,日益削弱,而终至于夷灭,诸一等国间,遂无复缓冲之国。(三)而其土地又日广,人民又日多,兵甲亦益盛,战争遂更烈。”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天子权威开始衰微
    B.诸侯割据混战不休
    C.统一趋势日益显现
    D.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4.周武王能听到百姓们的心声,及时得到施政的反馈进行调整,采诗官起了巨大的作用。到春秋时期,采诗官采撷到的诗歌已多达三千余首,孔子整理出305篇,是为“诗三百”,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载体。由此可见,《诗经》( )
    A.系孔子所作史书B.集风雅颂于一体
    C.见证了民本传统D.借助了仁政思想
    5.秦朝把全国分为36郡,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一郡之内辖若干县,设县令、县尉、县丞,一县之内分为若干乡,乡设三老、啬夫、游徼,乡之下有里、亭、邮等。据此可知,秦朝( )
    A.机构设置繁杂导致效率低下
    B.注重机构间的分权制衡
    C.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
    D.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6.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君权神授”的思想
    D.“天人感应”的思想
    7.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开支。这说明汉初( )
    A.阶级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
    B.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稳定
    C.社会彻底摒弃了法家思想
    D.以儒家仁政思想治理国家
    8.《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
    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9.据《宋志》记载:“晋永嘉大乱,幽、冀、青、并、兖州及徐州至淮北流民,相率过淮,亦有过江在晋陵郡界者。”东晋南朝时期,在北方流民聚集区以北方原有地名设置郡县,如南徐州、南豫州、南青州等,官吏由北方人担任,侨民另立黄籍,免除赋税。东晋南朝时期的这一做法( )
    A.便利了政府的赋税征收与人口管理
    B.强化了中央对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
    C.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D.激化了南方与北方士族之间的矛盾
    10.唐人于邵《送刘协律序》云:“(广东)南海,有国之重镇,北方之东西,中土之士庶,舟宗连毂击,会合于其间者,日千百焉”。时人亦有诗云:“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尝闻岛夷俗,犀象满城邑”。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唐代广东南海地区( )
    A.南北交往频繁B.商业繁荣发展
    C.中外联系紧密D.政治地位上升
    1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的演变。“舍人税地”的实现需要各种条件,如丈量土地的技术、复杂的官僚系统等。材料意在说明这种变化( )
    A.依靠统治者的意志来实现
    B.与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有关
    C.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D.利于减轻劳动者的赋税负担
    12.唐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据唐时人说法,此制与租庸调制最显著的不同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据此可知,两税法( )
    A.限制了土地兼并
    B.有利于人口自由流徙
    C.保证了生产时间
    D.减轻了农民徭役负担
    13.唐代政事堂会议的参加者分为两类,宰相和“行宰相”。前者固定为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后者则是临时被特许的会议参加者,他们必须加带有宰相职衔,否则是不能登堂议政的。唐代政事堂会议的这一分类( )
    A.主要服务于皇权的统治
    B.体现出中枢机构设置过于重叠
    C.表明宰相成为决策核心
    D.折射出决策与执行权绝对分立
    14.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中唐以后选择海路者更多。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载,60位西行求法僧人中,有33位取道南海。该变化( )
    A.受政局动荡的影响
    B.源于佛教地位的下降
    C.因指南针用于航海
    D.反映羁縻政策的失效
    15.宋朝人说:“本朝立法,以知州不足恃,又置通判分掌财赋之属。”通判作为一州第二把手,不但主管一州财政,还参与司法。一州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大事,必须要有通判的参与签名方可施行。这一做法( )
    A.不利于地方积极性发挥
    B.平衡了文官与武人地位
    C.铲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D.极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16.元朝统一后,在原宋、金的领土上划分行省时,大胆打破自然地理的界限,不顾既有区域经济联系,令各省北向门户洞开。这一做法( )
    A.强化了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增强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
    C.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的格局
    D.阻碍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秦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8分)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的出现和形成是诸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仅能够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
    材料二 唐初,面对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政令难以得到顺利贯彻的问题,朝廷设立了政事堂制度,每遇到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后改为“中书门下”),并在政事堂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包括皇帝诏命在内的一切政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方能生效颁行。随着盛唐时代政事堂工作重心向分理行政倾斜,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正式在皇宫内设立了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主要负责起草任命将相大臣、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并承担起了参与决策机务的工作。此后,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朝都设有翰林学士或学士,在政治权力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的有利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中央决策机制调整的作用。(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摘编自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就表格中的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的儒家民族观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在许多地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了龙形象的文化遗存,可见龙形象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符号,分布广泛,再据闻一多的观点“龙图腾是蛇图腾兼并、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判断,龙的形象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远古时代,没有讲述华夏文明发展壮大的历程,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地域信息,没有不同民族的信息,无法得出民族交融的论断,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龙的形象,无法反映文化的多姿多彩,排除D项。故选C项。
    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商代实行内外服制度,在内外服制度下,商王朝对附属国的控制力较低,内外服之间具有松散性,体现了商朝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代的内外服制度,并非西周时期的宗法分封制,排除A项;邦国林立的“万邦”时代在夏商之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内外服制度,内服对外服的控制力较弱,并非因为商纣王的暴行,排除D项。故选B项。
    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坐大,王室衰微,较小诸侯国数量急剧减少;较大诸侯国疆域日益扩大,人民日益增多,彼此之间的战争更加激烈,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C项正确;西周末期,王室已开始走向衰微,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诸侯割据混战不休,排除B项;农业生产发展状况由材料无法看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时空范围是西周。“后人研究历史的载体”说明具有一定的写实性;“百姓们的心声”反映民意,故诗歌的搜集、整理和引起的反馈,蕴含着民本色彩,《诗经》的采诗上溯到西周初,能体现传统,C项正确;“所作”不对,应该是“所编”,孔子述而不作;“史书”不对,《诗经》是诗歌总集,属文学作品,排除A英;材料所强调的“百姓们的心声”算“风”的内容,材料对“雅颂”没有直接体现,排除B项;“仁政思想”发端于战国时期的孟子,时间不对,排除D项。故选C项。
    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朝在地方设立了郡、县、乡、里等机构组织,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机构设置情况,没有涉及其行政效率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各级机构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员的任免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由题目中的信息“按列国来分配……后来……按各州来分配”可知这体现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原则,这一转变过程反映出中央集权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只是说将天文与地域联系起来,并不是天文学方面取得了成就,排除B项;“君权神授”的思想出现于西汉时期,晚于“列国”推行的时间——西周时期,排除C项;“天人感应”思想出现于西汉时期,晚于“列国”推行的时间——西周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等一系列措施,主要目的是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体现了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稳定社会来巩固统治,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阶级结构有巨大变化,排除A项;“社会彻底摒弃了法家思想”说法过于绝对,汉初的治理并非完全摒弃法家思想,排除C项;汉初主要是黄老无为思想,而非儒家仁政思想治理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再加上货币更换频繁,从而造成物物交换成为交易的主要手段,D项正确;抑制商业政策并非以物易物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推动了政局动荡与朝代更替,并非导致以物易物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尚未南移,排除C项。故选D项。
    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侨置郡县政策便利了北方人民在南方开垦荒地、从事生产、发展了当地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C项正确;侨民另立户籍,使得政府在赋税征收、人口管理方面陷入困境,影响了地方行政效能的发挥,削弱了中央对基层社会与民众的控制力,排除A、B两项;侨置郡县保持北方士族的特权,同时又不侵害南方士族的利益,没有激化南方与北方士族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中唐人于邵记载了南海地区商业地位的重要,时人也记载了当时南海对外贸易繁荣,由此可见,当时南海地区商业繁荣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描述南北商业往来频繁、中外商业交往繁荣,A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描述南北商业往来频繁、中外商业交往繁荣,C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南海的政治地位,且当时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排除D项。故选B项。
    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舍人税地”的实现需要各种条件,如丈量土地的技术、复杂的官僚系统等,因此这种变化与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有关,B项正确;材料意在说明这种变化与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有关,“依靠统治者的意志来实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意在说明这种变化与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有关,“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意在说明这种变化与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有关,不能说明是否减轻劳动者的赋税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
    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唐朝时期实行的两税法主要以田亩和家产多少为征税标准,不再将人口固定在土地上,从而有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徙,B项正确;两税法的实行并不能限制土地兼并,排除A项;租庸调中的“庸”保证了生产时间,排除C项;两税法主要是改变了征税标准,但并不一定能够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
    1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唐代虽设置政事堂,宰相在一齐议政,但是增加了宰相的人数,有利于分割宰相权力,从而加强皇权,故而这种措施主要服务于皇权的统治,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枢机构的成员是分为两类的,后者是临时的,所以不能得出机构设置过于重叠,排除B项;决策的中心是皇帝,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临时成员也参与了决策,不能得出决策与执行权绝对分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4.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仅唐朝义净《大唐求法高僧传》所载60位西行求法僧人,其中就有33位往来取道南海。”可得出唐朝中后期由陆路改走海陆,主要是因为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已经由盛转衰,国内政局动荡,而当时的南方较为稳定,因此走南海一带,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西行求法路线选择的变化,据此不能得知佛教地位下降,排除B项;宋朝时期人工制作的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排除C项;材料变化反映的是唐朝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与羁縻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5.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通判对知州进行监督和制约”,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权力分割过细,牵制过多不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A项正确;知州和通判都是地方文官,排除B项;“铲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极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元代行省制度划分按地形,实行犬牙交错的方式,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增强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B项正确;“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表现为行省对于管辖的州县有行政管理权,但是材料主要表现行省制度的行政区划,排除A项;元朝时期,全国经济文化格局“南重北轻”,行省划分,没有改变了“南重北轻”的南北经济文化的格局,排除C项;行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
    17.(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逐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生产力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私学兴起,“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作为独立文化人阶层的“士”逐渐崛起。(任答三点即可,6分)
    (2)变化:从位居显学,但不受统治者重视到成为官方正统学说。2分
    不受重视的原因:儒家思想不符合诸侯国争霸的要求,而法家思想迎合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需要。2分
    汉朝成为正统学说原因:汉武帝对儒学的重视和支持;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治国理念需要革新;先秦以来儒士的不懈坚持;董仲舒积极吸收诸家思想,使儒学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任答2点即可4分)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结合所学得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逐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体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表现,政治上,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经济上,生产力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作为独立文化人阶层的“士”逐渐崛起。
    (2)变化:根据材料“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得出汉武帝以前,儒学虽位居显学,但不受统治者重视。根据材料“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得出儒学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官方正统学说。
    不受重视的原因:结合所学,主张“仁”“礼”的儒家思想不符合诸侯国争霸的要求,而强调专制集权和法治的法家思想迎合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需要。汉朝成为正统学说原因:结合所学,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学说根本上是因为适应了时代需要,一方面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国家强盛,同时面临诸侯国问题、匈奴问题等内外隐患,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不再适用,治国理念需要革新;另一方面儒学在先秦以来儒士的不懈坚持下,在董仲舒的努力下,吸收诸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最后还有个人因素,即汉武帝对儒学的重视和支持。
    18.(1)有利因素:魏晋奠定的制度基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答出三点即可)
    (2)作用: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有利于集思广益,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分割相权,强化皇权;有利于保障国家政局的稳定;创新中枢机构决策机制;有利于提高治理效能;对后朝影响深远。(答出三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有利因素:根据材料“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用”可分析出魏晋奠定的制度基础;结合国家统一可分析出这时期国家的统一,为隋唐制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结合经济发展可分析出经济的繁荣,为隋唐政治制度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结合开明文化政策可分析出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有利于隋唐时期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结合统治者个人努力可分析出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作用:根据材料“面对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政令难以得到顺利贯彻的问题,朝廷设立了政事堂制度”可分析出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根据材料“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可分析出有利于集思广益,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分割相权,强化皇权,有利于保障国家政局的稳定;根据材料“承担起了参与决策机务的工作”可分析出创新中枢机构决策机制;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有利于提高治理效能;根据材料“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朝都设有翰林学士或学士,在政治权力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可分析出对后朝影响深远。
    19.(1)特点:政府主导,统治者重视;数量众多,遍布全国各地;以引水灌溉工程为主。4分
    意义:促进了西汉农业发展,为西汉强盛奠定了基础;起到防灾减灾作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4分
    (2)概况:从时间上看,唐朝前期居多,后期较少;从空间上看,唐朝前期北方居多,唐朝后期南方居多。2分
    原因:唐朝前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任答一点2)唐后期发生安史之乱,北方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任答一点2)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西汉(中国)。第一小问是特点,据材料一“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可知,政府主导,统治者重视;据材料一“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可知,数量众多,遍布全国各地;据材料一“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皆穿渠为溉田”可知,以引水灌溉工程为主。第二小问是意义,结合所学从西汉农业发展、防灾减灾作用的角度分析。
    (2)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唐朝(中国)。第一小问是概括,据材料二“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可知,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从时间上看,唐朝前期居多,后期较少;据材料二“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可知,从空间上看,唐朝前期北方居多,唐朝后期南方居多。第二小问是原因,结合所学从唐朝前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唐后期发生安史之乱北方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角度分析。
    20.示例
    论题:唐朝开明的民族观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论述:唐朝统治者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秉承华夷平等的民族观念发展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政权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突厥,在军事手段征服的基础上,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进行管辖;对于吐蕃,采取和亲和会盟的措施加强联系;对于西北的回鹘和东北的鞣鞲采取册封的方式……通过这些措施,唐朝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这些措施也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民族观念,有利于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总而言之,民族观念和民族政策互相影响,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详解】本题为历史事物阐释类论述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设问“就表格中的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的儒家民族观展开论述”等条件的限定,以选择一个时期为例。根据材料“彰显胡汉一家、华夷无隔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民族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民族关系较为开明,国家得到了发展,因此可以得出论题:唐朝开明的民族观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论述:论述过程采取总分总形式。首先总论唐朝统治者采取开明民族政策,然后列举唐代和少数民族交往的历史史实,论证开明民族政策背景下,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最后进行总论升华,民族观念和民族政策互相影响,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时期
    儒家民族观的表现
    先秦时期
    与早期夷夏思想相比,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族现在承认差别、对立和碰撞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了礼分华夷的标准,大力倡导“化夷”“变夷”的思想
    两汉时期
    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汉儒把封建帝王与四夷的关系比作手足关系,把天子和四夷酋长界定为君臣关系,将华夏与四夷、中原与边境看作一个整体
    隋唐时期
    彰显胡汉一家、华夷无隔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民族思想,诸如“夷狄亦人耳”“胡越一家,自古未有”“虽云华夷,欢若亲戚”等语言不胜枚举
    辽宋夏金时期
    宋儒不再强调传统“正统”观中只认华夏——汉族建立政权——为正统的看法,而是强调政权是否统一了“天下”
    相关试卷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大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大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高二历史答案docx、高二历史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高二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