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备考专题一轮复习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与现代农业
展开①气候
A分析思路:热量、光照、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日较差、湿度、风力;
B影响
热量一作物分布的热量带;作物耕作制度;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栽培方法;严寒地带病虫害少。
光照及昼夜温差一作物品质;紫外线强病虫害少。
降水一作物生习性,形态;作物类型如干旱区耐旱植物;旱涝灾害。
②地形:
A分析思路:地形类型、坡度、坡向、面积。
B影响
因地制宜:平地→种植业,山地丘陵→果林业,高原→畜牧业;缓坡修梯田,缓坡排水条件好,陡坡易水土流失不宜耕作。面积影响种植规模及机械化程度。坡向影响光热,进而影响降水量与蒸发量,土壤水分含量。例如我国北方阴坡蒸发弱,土壤含水量多,植物生长比阳坡条件好。
③土壤
A分析思路
深厚或浅薄、肥沃或贫瘠、疏松或板结、酸性或碱性、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
B影响:产量,质量,作物营养成份。作物类型如茶树喜酸性土壤等。
④水源
水利工程灌溉条件、河湖水网密度、水量季节变化与旱涝灾害、距河湖水源地远近。
二、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理位置优越性(近大城市);②市场(决定种植类型与规模)
③交通(运输方式,物流发达程度,运费与成本)
④科技(工艺水平)
⑤劳动力(数量与素质)
⑥政策(资金补贴,政策引导)
⑦地价(地租与经营成本)
⑧信息网络平台(市场的拓展,营销方式新,产品销售时间短,营销成本低,效率高)
⑨农耕经验
⑩工业化、城市化及产业结构调整,如发展旅游生态农业、形成郊区农业特色。
三、农业区位的不利方面分析思路
1.自然灾害:
旱涝、干旱、缺水、夏秋台风、冬春低温、霜冻、寒潮、北方风沙危害。山地丘陵滑坡、泥石流等;
2.生态问题:
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退化。
3.光、热、水、土及位置、技术、市场、交通、基础设施、农业成本等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不利。
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①市场需求是农业产品类型发展的决策依据;农场的发展要考虑农产品市场供需;市场的广阔度;市场竞争力;市场潜力;市场距离;出口市场的依赖性;反季节市场;节假日市场。
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③施用化肥农药、机械化、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温室农业、反季节生产、节水农业、保鲜、冷藏技术等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④电子商务发展扩大市场;树立品牌;缩短销售时间;降低仓储成本;提高利润;扩大规模;
⑤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
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商品化;绿色化;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形成产业链;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率;高利润;低成本;无公害;保护耕地;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四、农业全产业链的构建具体措施
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直播带货、直供直销等新业。2.推进“互联网+”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促进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养新型农民在推进“互联网+”创新能力;
3.重视农业技术应用推广,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发展智慧农业。
4.开展种养、加工、电商销售等全产业链培训,提升农民创业能力。5.政策引导,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加大资金投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
6.拓展市场;树立品牌;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及产量;生产绿色产品。
7.融合农业文化旅游发展生态旅游,多元发展,增加收入
五、农业耕种方式举例
1.间种
好处:①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品种,增加农作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②增加了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
③间作植物本身作用。(如豆类作物可起到固氮的作用,向日葵有利于改善盐碱地)
④增加农作物种类,满足市场需求,降低因产量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⑤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不利:间作使光照条件不利;植物对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植物消耗土壤有机质多。有时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2.富碳农业
A富碳农业是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大量地使用,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作物供给人类生活。秸秆等其他干物质,可以加工成为化工、建筑、燃料等原料回馈工业生产。
B好处
①节约耕地,缓解人地关系矛盾。
②有效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在不使用农药的前提下实现无污染生产;
③摆脱自然条件限制及自然灾害影响,生产高品质多类型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④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农村农业全产业链的构建具体措施
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直播带货、直供直销等新业。
2.推进“互联网+”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促进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养新型农民在推进“互联网+”创新能力;
3.重视农业技术应用推广,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发展智慧农业。
4.开展种养、加工、电商销售等全产业链培训,提升农民创业能力。5.政策引导,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加大资金投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
6.拓展市场;树立品牌;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及产量;生产绿色产品。
7.融合农业文化旅游发展生态旅游,多元发展,增加收入
七、例题分析
一、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 000万吨和6 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据此完成1 ~ 3题。
1.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
B.作物结构
C.耕地质量
D.作物熟制
2.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
A.提高秸秆产量
B.增加秸秆种类
C.调整农牧结构
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
3.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
① 作物轮作 ② 土壤深翻 ③ 圈舍养殖 ④ 土地平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1.D 2.C 3.A
试题分析
题目情景:区域农业结构转型,由种稙业逐步转向乳肉畜牧业,在保护生态基础上使区域农业产出更高,增加产业利润和经济收入。
第1题:
题干材料己知河南桔杆年产量高于吉林。东北黑土更肥沃,故首先排除C项耕地质量。河南与吉林同位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相同,年降水量相近,都在400~800mm之间,农作物都以旱作为主,种植结构也基本相同,对桔杆年产量差异影响不大,故排除AB两项。由于河南纬度较吉林低,属暖温带,作物可二年三熟,而吉林主要是中温带甚至有寒温带,积温较河南低,作物一年一熟,桔杆年产量河南更高。故选D项。
第2题:
理解材料情景,粮改饲或桔杆饲料化最终是满足肉牛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当地农业走向混合农业模式,故选C项调整农牧结构。材料中这种生产活动的变化与杆杆产量,桔杆类型无关,投入技术种桔杆也少,这些也不是材料情景体现的最终的经济意义。故排除ABD三项。
第3题:
审题注意“生态”意义。深翻土壤只是在近期改变土壤肥力,但易产生水土流失,不利于生态保护。平整土地只是改善地形,利于在平坦土地上种植作物,或便于农业灌溉,对生态改良作用不大,故排除2、4两项。混合农业模式使农业结构多元化,粮食与经济作物可实施轮作或间种或套种,实施杆桔还田,实现农业生态物质循环。作物变饲料,可实施圈养,建诏气池,沼气渣及畜粪还田,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防止风蚀对土壤的破坏,建立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故选A项。
二、 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4~6题。
4. 新疆吸引该科技公司入驻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
B. 政策
C. 技术
D. 市场
5. 该科技公司提供无人机服务、租赁,同时对棉农进行培训,直接目的是()
A. 增强竞争力
B. 培育市场
C. 提升服务水平
D. 提高效益
6. 无人机的使用主要可以帮助棉农提高棉花的()
A. 产量
B. 质量
C. 利润
D. 价格
参考答案
4.D 5B 6.C
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
(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
(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
(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
(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
(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山东省农业种植结构分布差异的自然条件和变化原因,即“非粮化”现象。以山东省地形及水系分布图为区域背景命题,考查了农业区位因素及粮食安全措施,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国家粮食安全措施。
第1小题
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化经营,种植粮食比较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原则,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河流上游区以丘陵为主,种植业地块小,且多迎风坡降水较多,相对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化,适宜种植林果等多种农作物,不适宜粮食作物的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
第2小题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市场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瓜果蔬莱有现代农科技术作支撑,利于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
第3小题
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 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22农业区位因素: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22农业区位因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遂溪县承接土豆种植有利于该县,围垸造田所在地区,围垸造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种植风险,可以,推测原产地藜麦的生长习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22 农业区位因素: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22 农业区位因素,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影响我国河西走廊的粮棉,没有土壤就没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1农业区位因素: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1农业区位因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