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大洲大洋介绍 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大洲大洋介绍 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6页。
Africa非洲
Antarctica南极洲
Asia亚洲
Eurpe欧洲
Nrth America北美洲
Suth America南美洲
Oceania大洋洲
the Arctic Ocean北冰洋
the Atlantic Ocean大西洋
the Indian Ocean印度洋
the Pacific Ocean太平洋
the Arctic Ple 北极 the Nrth Ple
the Antarctic Ple 南极 the Suth Ple
大洲大洋内容介绍:
1、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七大洲:亚洲:亚洲,曾译作“亚细亚洲”和“亚西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其覆盖地球总面积8.7%(或言总陆地面积的29.4%)。人口总数约为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约60.5%(2010年)。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169° 39′ 7″W,66° 4′ 45″N),南至丹绒比亚(103°31′E,1°16′N),西至巴巴角(26°3′E,39°27′N),北至切柳斯金角(104°18′E,77°43′N),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13h。西部与欧洲相连,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陆块欧亚大陆。
4、欧洲:欧洲名字源于希腊神话的人物“欧罗巴”,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滨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66°10′E,67°46′N),南至马罗基角(西经5度36分,北纬36度) ,西至罗卡角(9°31′W,38°47′N),北至诺尔辰角(27°42′E,71°08′N)。欧洲的面积是世界第六,人口密度70人\km2,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仅次于亚洲和非洲,欧洲是人类生活水平较高、环境以及人类发展指数较高及适宜居住的大洲之一。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东南以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和黑海与亚洲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极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分界线为:直布罗陀海峡)。欧洲最北端是挪威的诺尔辰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最西端是葡萄牙的罗卡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与亚洲合称为亚欧大陆,而与亚洲、非洲合称为亚欧非大陆。
5、非洲: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非洲面积3020万平方千米,南北长约8000千米,东西长约7403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世界第二大洲。非洲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1°24',北纬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0°02',南纬34°51'),西至佛得角(西经17°33',北纬14°45'),北至吉兰角(本赛卡角)(东经9°50',北纬37°21')。
6、北美洲: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北部。北美大部分面积都为发达国家,有着极高的人类发展指数和经济水平,是思想最开放、最自由的大洲,其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东面隔丹麦海峡与欧洲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面积2422.8万Km2(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通用英语,其次是西班牙语、法语、荷兰语、印第安语等。
7、南美洲: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部,东面是大西洋,西为太平洋。陆地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大陆东至布兰库角(西经34度46分,南纬7度09分),南至弗罗厄德角(西经71度18 分,南纬53 度54 分),西至帕里尼亚斯角(西经81度20 分,南纬4度分),北至加伊纳斯角(西经71度40 分,北纬12 度28 分)。总面积1797万平方里(含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按面积大小排七大洲第四。截止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亿8千万,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南美洲海岸线长28700公里。海岸较为平直,少岛屿和海湾。
8、大洋洲:大洋洲,最小的大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在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大洋洲狭义的范围是指东部的波利尼西亚、中部的密克罗尼西亚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亚三大岛群。成为亚非之间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经纬度:跨南北两半球,从南纬47°到北纬30°,共跨纬度77°;横跨东西半球,从东经110°到西经160°,共跨经度90°。东西距离一万多千米,南北距离8000多千米。
9、南极洲: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总面积1424.5万平方千米,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公里,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7.6万平方公里。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大陆冰川从中央延伸到海上,形成巨大的罗斯冰障,周围海上漂浮着冰山。全洲无定居居民,只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1911年12月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首次到达南极极点。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南极条约》并于1961年生效。迄今各国在南极洲已建有60多个观测站和100多个考察基地。中国南极考察队建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10、四大洋:太平洋:太平洋,是地球上第一大洋,覆盖着地球约46%的水面以及约32.5%的总面积。跨度从南极大陆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峡,西面为亚洲、大洋洲,东面则为美洲,跨越135°纬度,南北最宽15500千米。包括属海的面积为18134.4万平方千米,不包括属海的面积为16624.1万平方千米。
11、印度洋:印度洋(Indian Ocean)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包括属海的面积为7411.8万平方千米,不包括属海的面积为7342.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包括属海的体积为28460.8万立方千米,不包括属海的体积为28434万立方千米。印度洋的平均深度仅次于太平洋,位居第二,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839.9米,不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872.4米。最深为9074米。其北为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西为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尼)和马来半岛;南为南极洲;中为英属印度洋领地。
12、北冰洋:北冰洋又称北极海,是世界最小最浅以及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通过格陵兰海和许多海峡与大西洋相连,是世界大洋中最小的一个,面积仅为1475万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10%。它的深度为1097米,最深为5527米。古希腊曾把它叫做“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845年,英国伦敦地理学会命名,经汉文翻译为北冰洋。洋名Arctic源于希腊语,意指正对着大熊星座的海洋。)2012年8月25日,北冰洋海冰面积达观测史以来最小。
13、大西洋: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近20%,原面积8221.7万平方千米,在南冰洋成立后,面积调整为7676.2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深达9219米。从赤道南北分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连接北冰洋,南面则以南纬66度与南冰洋接连,东面为欧洲和非洲,而西面为美洲。大西洋的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全图》。
历史过程介绍:
一,古生代时期
寒武纪和奥陶纪:大约在6亿年前,地球被太阳的引力俘获,成为了太阳由内往外的第三颗行星。从此,太阳开始为冷却的地表提供热量。进入太阳系之后,地球有了规则的公转和自传,有了寒暑和四季,有了白天和黑夜。在地球的内部,地核或内球偏向太阳引力的反方向,不在地球中心。地球自传,导致地壳自东向西的运动,形成高山、高原,沟谷和平原。这为大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个时代的陆地十分分散,主要位于南半球。
生物:这个时代三叶虫十分繁盛,鱼类开始出现。奥陶纪末发生了生物灭绝事件。
5.4亿年前的大陆
志留纪(4.4亿年前—4.1亿年前):志留纪晚期,地壳运动强烈,古大西洋闭合,一些板块间发生碰撞,导致一些地槽褶皱升起,古地理面貌巨变,大陆面积显著扩大,生物界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这一切都标志着地壳历史发展到了转折时期。
生物:植物开始登陆。
4.3亿年前的大陆
泥盆纪:从泥盆纪开始,地球又开始发生了海西运动,许多地区升起,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在泥盆纪里蕨类植物繁盛,昆虫和两栖类兴起。脊椎动物进入飞跃发展时期,鱼形动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现代鱼类——硬骨鱼开始发展。泥盆纪常被称为“鱼类时代”在泥盆纪与石炭纪中间隔着一次大规模物种大灭绝——超级地幔柱。在此次物种大灭绝中,75%的物种灭绝。
石炭纪(3.6亿年前—2.8亿年前):石炭纪是地壳运动非常活跃的时期,因而古地理的面貌有着极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气候分异现象又十分明显,北方古大陆为温暖潮湿的聚煤区,冈瓦纳大陆却为寒冷大陆冰川沉积环境。气候分带导致了动、植物地理分区的形成。
二叠纪(2.9亿年前到2.5亿年前):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拚接形成联合古大陆(泛大陆)。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在末期发生了生物大灭绝事件。
二,中生代时期
三叠纪(2.5亿年前—2亿年前):三叠纪时大多数地球上的大陆形成一块巨大的大陆。当时的气候比较温暖干燥,没有任何冰川的迹象。今天一般认为当时在两极没有陆地或覆冰。因为当时地球只有一个大陆,因此当时的海岸线比今天要短得多。被子植物和恐龙开始出现。
2亿年前的大陆
侏罗纪(2亿年前—1.4亿年前):块运动导致了南美洲的南部从非洲分开。劳亚古陆也逐渐地从非洲和南美洲分离开,造就了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着这些裂谷大陆的边缘,火山活动频繁。与此同时,欧亚大陆南下,缩小了特提斯洋。侏罗纪海平面的上升,北美和欧洲间形成了大陆边缘的海道。该时期是恐龙和裸子植物繁荣时期。
大陆开始分开了
白垩纪(1.4亿年前—6600万年前):在白垩纪初期,冈瓦那大陆仍未分裂,而后南美洲、南极洲、澳大利亚相继脱离非洲,印度和马达加斯加还连在非洲上。南大西洋与印度洋开始出现。这些板块运动,造成大量的海底山脉,进而造成全球性的海平面上升。非洲北边的特提斯洋在变窄。西部内陆海道将北美洲分为东西两部,这个海道在白垩纪后期缩小,留下厚的海相沉积层,夹杂者煤矿床。在白垩纪的海平面最高时期,地表上有1/3的陆地沉浸于海洋之下。在晚期,发生了生物灭绝事件,恐龙灭绝。
三,新生代
第三纪(6500万年前—260万年前):新生代开始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比现代大,古欧亚大陆比现代小;古中国和古印度为古地中海所隔,古土耳其和古波斯为古地中海中的岛屿,这些陆块尚未与古欧亚大陆连接;红海尚未形成,古阿拉伯半岛是古非洲的一角;古南美洲和古北美洲相距遥远,而古北美洲与古欧亚大陆接近,有时相连。由于恐龙灭绝,哺乳动物进入了繁荣的阶段,猿类也出现了。
第四纪(300万年前至今):新生代开始后,地表各个陆块此升彼降,不断分裂,缓慢漂移,相撞接合,逐渐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印度与亚洲大陆结合发生在距今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喜马拉雅山耸起则是200~300万年的事,与此同时或稍早,欧洲升起了阿尔卑斯山,美洲升起了落基山。古近纪气候较此前的冷,晚始新世和渐新世南极大陆出现小型冰盖,中新世中期那里形成的冰盖已相当于现代的2/3,更新世初北半球出现格陵兰冰盖,其后200万年间曾有多次冰期,冰川曾见于几个大陆。这个时代,人类开始产生,处于不断的进化中。
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地球
冰后期(10万年前开始):是第四纪大冰期最后一次冰盖和冰川开始退缩的一段时期。晚更新世末,世界气候转暖,世界上大多数地区进入冰后期阶段,也就是第四纪全新世。大约20万年前晚期智人(新人)在非洲形成,大约在10万年前开始走出非洲,迁徙到了全世界,取代早期达到世界各地的人类。
相关学案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系统总结-高考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系统总结-高考二轮复习,共61页。
2024高考复习地理知识点精编:
这是一份2024高考复习地理知识点精编,共2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东亚、中亚》: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东亚、中亚》,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堂巩固,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