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核心考点归纳与分层测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831625/0-17176495656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10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核心考点归纳与分层测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831625/0-17176495656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10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核心考点归纳与分层测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831625/0-171764956568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课后练习题
展开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H2O+H2OH3O++OH-,也可简写为H2OH++OH-。
2.水的离子积常数
(1)水的电离常数:K电离=eq \f(cH+·cOH-,cH2O)。
(2)水的离子积常数
Kw=c(H+)·c(OH-)。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在室温下,纯水中的c(H+)=c(OH-)=10-7 ml·L-1,Kw=1.0×10-14。
(3)适用范围
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溶液。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比较常温时下列情况中,c(H+)和c(OH-)的值或变化趋势(选填“增大”或“减小”“1×10-7 ml·L-1”“相等”)
2.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选填“>”“<”或“=”)
pH=6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如100 ℃时蒸馏水的pH=6,但呈中性;pH=7的溶液不一定显中性,如100 ℃时pH=7的溶液呈碱性。
3.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pH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常温下)
(3)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方法
①酸碱指示剂法
该法只能测其酸碱性,即pH的大致范围,不能测出具体数值,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
②利用pH试纸测定。使用pH试纸的正确操作为取一小块pH试纸于干燥洁净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液点在试纸上,当试纸颜色变化稳定后迅速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
③利用pH计测定。pH计可精确测定试液的pH(读至小数点后2位)。
(4)pH的应用
①医学上血液的pH是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参数。
②人体健康调节:如洗发时人们用的护发素主要功能是调节头发的pH使之达到适宜的酸碱度。
③环保领域中测定酸性或碱性废水的pH,利用中和反应进行处理。
④在农业生产中调节土壤的pH,更适宜农作物生长。
⑤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溶液的pH是影响实验结果或产品质量、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核心归纳】溶液pH的计算思路
1.单一溶液pH的计算
(1)强酸溶液,如HnA溶液,设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l·L-1,c(H+)=nc ml·L-1,pH=-lg c(H+)=-lg nc。
(2)强碱溶液(常温下),如B(OH)n溶液,设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l·L-1,c(H+)=eq \f(10-14,nc) ml·L-1,pH=-lg c(H+)=14+lg nc。
2.两强酸混合后pH的计算
由c(H+)混=eq \f(cH+1V1+cH+2V2,V1+V2)先求出混合后的c(H+)混,再根据公式pH=-lg c(H+)求pH。若两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可采用速算方法:混合后溶液的pH等于混合前溶液pH小的加0.3。如pH=3和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pH=3.3。
3.两强碱混合后pH的计算
由c(OH-)混=eq \f(cOH-1V1+cOH-2V2,V1+V2)先求出混合后的c(OH-)混,再通过Kw求出混合后的c(H+),最后求pH。若两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可采用速算方法:混合后溶液的pH等于混合前溶液pH大的减0.3。如pH=9和pH=11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10.7。
4.强酸、强碱混合后溶液pH的计算方法
(1)若强酸、强碱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后溶液中的pH=7(25 ℃)。
(2)若酸过量,直接求反应后溶液中的c混(H+),c混(H+)=eq \f(cH+V酸-cOH-V碱,V酸+V碱)。
(3)若碱过量,应先求混合后溶液中的c混(OH-),再求c混(H+),c混(OH-)=eq \f(cOH-V碱-cH+V酸,V酸+V碱),c混(H+)=eq \f(Kw,c混OH-)。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3春·上海浦东新·高二华师大二附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溶液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ml·L-1,则该溶液一定为碱性
B.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C.常温下,纯碱溶液的Kw>10-14
D.常温下,将0.2ml·L-1的盐酸加水稀释至体积为原来的两倍,稀释后溶液pH=1
【答案】D
【解析】A.酸或碱都会抑制水的电离,某溶液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ml·L-1,则水的电离被抑制,该溶液可能为酸性或碱性,A错误;
B.95℃纯水的pH<7,但是水中氢离子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水仍为中性,只是说明加热可促进水的电离,B错误;
C.水的电离常数只是受温度影响,常温下,纯碱溶液的Kw=10-14,C错误;
D.盐酸为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常温下,将0.2ml·L-1的盐酸加水稀释至体积为原来的两倍,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 ml·L-1,则pH=1,D正确;
故选D。
2.(2023春·四川内江·高二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校考期中)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 = 7的溶液B.Kw = c(H+)·c(OH-) = 1.0×10-14的溶液
C.c(H+) =D.pH = 3的酸与pH = 11的碱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答案】C
【解析】A.没有说明溶液的温度,pH = 7的溶液不一定有c(H+) = c(OH-),所以不一定显中性,A错误;
B.Kw = c(H+)·c(OH-) = 1.0×10-14的溶液,不一定有c(H+) = c(OH-),所以不一定显中性,B错误;
C.c(H+) =,Kw = c(H+)·c(OH-),则c(H+) = c(OH-),由中性溶液的定义可知,c(H+) = c(OH-)的溶液显中性,C正确;
D.只有在25℃,pH = 3的强酸与pH = 11的强碱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才呈中性,没有说明酸或碱的强弱,所以不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D错误;
故选:C。
3.(2023秋·浙江杭州·高二浙江省桐庐中学校联考期末)在常温下,某柠檬水的,其中水电离的为
A.B.C.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柠檬水溶液的pH是3,所以常温下柠檬水中氢氧根的浓度是,水电离的氢离子和氢氧根浓度一样,所以水电离的氢离子是10-11。故选C。
4.(2023春·山西太原·高二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0℃时,pH约为6的纯水呈酸性
B.在 ml/L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
C.常温下,当水电离出的 ml/L时,此溶液的pH一定为13
D.常温下,的氯化铁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ml/L
【答案】D
【解析】A. 在100℃时,水中c(H+)=c(OH-)=10-6ml/L,pH约为6的纯水呈中性,故A错误;
B. 在 ml/L的溶液呈碱性,产生氢氧化铝沉淀、会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故B错误;
C. 常温下,当水电离出的 ml/L时,水的电离被抑制,如加入酸,溶液中c(H+)=10-3ml/L,pH=3,如加入碱,溶液中c(H+)=10-13ml/L,pH=13,故C错误;
D. 常温下,的氯化铁溶液中,氢离子来源于铁离子水解促进水电离,水电离出的 ml·L-1,故D正确;
故选D。
5.(2023秋·云南大理·高二统考期末)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增大,增大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增大
C.在蒸馏水中滴加浓,不变,增大
D.向水中滴入少量浓溶液,平衡逆向移动,降低
【答案】B
【解析】A.将纯水加热,Kw变大,pH变小,水仍呈中性,A错误;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抑制水的电离平衡,c(OH-)减小,增大,B正确;
C.Kw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温度升高, Kw增大,增大,C错误;
D.向水中加入少量浓溶液,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c(OH-)增大,D错误;
故选B。
【关键能力提升练】
6.(2023春·河北唐山·高二统考开学考试)某温度下,向c(H+)=1×10-6 ml/L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中c(H+)= 1×10-3 ml/L,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温度高于25℃
B.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为1×10-11 ml/L
C.加入NaHSO4晶体抑制水的电离
D.取该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的c(OH-)增大
【答案】B
【分析】该温度下,蒸馏水中,c(H+)=1×10-6ml/L,则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A.25℃时纯水中c(H+)=1×10-7ml/L,该温度下c(H+)=1×10-6ml/L,说明促进了水的电离,故T>25℃,故A正确;
B.根据分析,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现测得溶液中c(H+)= 1×10-3 ml/L,则,由水电离出来的,故B错误;
C.NaHSO4的电离生成氢离子,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故C正确;
D.温度不变时,Kw不变,加水稀释c(H+)减小,Kw=c(H+)×c(OH-),所以c(OH-)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7.(2023春·四川内江·高二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校考期中)常温下,①pH=3的硫酸溶液,②0.0001ml/L的醋酸,③溶液中的c(H+)=1×10-4ml/L,④=10-12,则此四种溶液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①③④②B.④①③②C.④③①②D.①③②④
【答案】B
【解析】①pH=3的硫酸溶液中c(H+)=10-3ml/L;
②醋酸为弱酸不完全电离,所以②0.0001ml/L的醋酸溶液中c(H+)<10-4ml/L;
③溶液中的c(H+)=1×10-4ml/L;
④溶液中 ,则c(H+)=10-2ml/L;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综上所述酸性由强到弱为④①③②;
故答案为B。
8.(2023春·江苏盐城·高二江苏省响水中学校考期中)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pH=13的溶液:Ba2+、AlO、Cl-、SO
B.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SO、NH、K+、Cl-
C.=1×10-12的溶液:K+、Na+、ClO-、NO
D.有NO存在的强酸性溶液:NH、Ba2+、Cl-、I-
【答案】C
【解析】A.和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项不符合题意;
B.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能与反应而不能大量存在,B项不符合题意;
C.常温下,的溶液中,,溶液呈碱性,、、、、互不发生反应,可以共存,C项符合题意;
D.有存在的强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3春·河北唐山·高二统考开学考试)常温下,pH均为2、体积均为V0的HA、HB 两种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溶液pH随lg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常温下电离平衡常数:K(HA)>K(HB)
B.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a=b>c
C.a、c两点消耗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的体积不相同
D.当lg=3时, 升高一定温度,可使a点变到b点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pH均为2的HA、HB两种酸溶液稀释1000倍,稀释后溶液的pH均小于5,说明两种酸均为弱酸;HA溶液的pH变化大于HB溶液说明HA的酸性强于HB,电离常数大于HB。
【解析】A.由分析可知,HA的酸性强于HB,电离常数大于HB,故A正确;
B.由图可知,a、b、c三点中溶液pH的关系为a= c> b,溶液pH越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小,水的电离程度越大,则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a= c> b,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HA的酸性强于HB,溶液稀释,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a、c两点消耗的氢氧化钠和起始点消耗的氢氧化钠相同,则pH相同体积也相同的HA、HB两种酸溶液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HB溶液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大于HA溶液,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HA、HB均为弱酸,弱酸的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右移,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大,则当lg=3时, 升高一定温度,可使a点变到b点,故D正确;
故选B。
10.(2023秋·陕西西安·高二统考期末)水的电离常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上的点都符合c(H+)•c(OH-)=Kw
B.图中温度:T1>T2
C.图中五点Kw间的关系:B>C>A=D=E
D.若处在B点时,将0.005ml•L-1的硫酸溶液与由水电离的c(H+)=1.0×10-12ml•L-1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答案】D
【解析】A.曲线a、曲线b代表不同温度下溶液中H+和OH-浓度的关系,故曲线上的点都符合c(H+)•c(OH-)=Kw,A正确;
B.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水中c(H+)、c(OH−)及离子积常数增大,根据图知,T1曲线上离子积常数大于T2,所以T1>T2,B正确;
C.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离子积常数越大,同一曲线是相同温度,根据图知,温度高低点顺序是B>C>A=D=E,所以离子积常数大小顺序是B>C>A=D=E,C正确;
D.B点时,Kw=1×10−12,0.005ml•L-1的硫酸中c(H+)=0.01ml/L,由水电离的c(H+)=1.0×10-12ml•L-1的KOH溶液中c(OH−)=1ml/L,等体积混合碱剩余,溶液呈碱性,D错误;
故答案为:D。
11.(2023春·四川绵阳·高二统考阶段练习)如图为水的电离平衡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四点所对应的的大小关系;b>c>a>d
B.100℃时,0.01 ml·L⁻¹的NaOH溶液中,pH=12
C.若d点为盐酸溶液,稀释该溶液可由d点变化到a点
D.25℃时,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溶液中的值会逐渐减小
【答案】D
【解析】A.只与温度有关,所以a、b、c、d四个点所对应的的大小关系应为b>c>a=d,A项错误;
B.根据b点可得100℃时,0.01 ml·L的NaOH溶液,此时pH=10,B项错误;
C.a点为中性溶液,稀释盐酸溶液时减小,增大,但无论怎样稀释,酸性溶液永远不可能变为中性,C项错误;
D.,的水解常数只与温度有关。25℃时,向NaOH溶液中逐渐加入溶液,会不断消耗,不变。增大,因此溶液中的值会逐渐减小,D项正确;
故选:D。
12.(2023春·江苏徐州·高二徐州市第七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水的离子积常数随着温度的变化关系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水中的大小与温度无关
B.水的电离度a(50℃)C.100℃时某溶液的,该溶液呈中性
D.25℃时,溶液中,
【答案】B
【解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则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电离产生的增大,故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则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则a(50℃)C.由表中数据可知,100℃时,,,则, 溶液呈酸性,故C错误;
D.由表中数据可知,25℃时,,温度不变Kw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3.(2023春·四川乐山·高二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校考期中)水的电离平衡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升高温度,可能引起水的电离平衡由g向f移动
C.在温度下,稀释溶液可引起水的电离平衡由d向c或g移动
D.在温度下,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
【答案】D
【解析】
A.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根据图片知,Kw中b>f,则T1<T2,A错误;
B.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由g向f移动是温度不变时的变化,B错误;
C.图象分析可知c点、g点、d点温度不同,在T2温度下,稀释溶液温度不变Kw不变,不可引起水的电离平衡由d向c或g移动,C错误;
D.在T2温度下,b点计算得到Kw=10-14,据此计算pH=4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10-10ml/L,pH=4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1×10-20,D正确;
故答案为:D。
14.(2023春·浙江杭州·高二校联考期中)时,重水的离子积为,也可用与一样的定义来规定其酸碱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均为条件下)
A.重水和水两种液体,的电离度大于
B.时中浓度比中离子浓度小,故显碱性
C.重水溶液,其
D.向重水溶液中,加入重水溶液,反应后溶液的
【答案】D
【解析】A.时,重水的离子积为,的离子积为, 的电离度小于,A错误;
B.的电离为:,,溶液显中性,B错误;
C.,,,,C错误;
D.和混合,过量,剩余的,,D正确;
故选D。
15.(2023春·上海浦东新·高二华师大二附中校考阶段练习)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25℃时,pH为2的硫酸溶液与pH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OH-)之比为___________。
(2)t℃时,测得纯水中c(OH-)=1×10-7ml/L,则t___________25℃(填“>”“<”或“=”),该温度下,0.5ml/L Ba(OH)2溶液的pH=___________。
(3)25℃时,pH=a的某强酸和pH=b的某强碱按体积比1:100混合后,溶液恰呈中性,则a+b=___________。
(4)现有以下五种电解质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CH3COOH ②NaOH ③NH3·H2O ④H2SO4 ⑤CH3COONa
①浓度均为0.1ml·L-1的五种溶液中导电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②浓度均为0.1ml·L-1的①②④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1:1
(2) = 14
(3)12
(4) ④ ①②④
【解析】(1)硫酸溶液是强酸,抑制水的电离,pH为2的硫酸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2 ml/L;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抑制水的电离,pH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2 ml/L,二者的比为1:1;
(2)纯水中c(OH-)=c(H+)=1×10-7ml/L,则水的离子积常数Kw= c(OH-)·c(H+)=1×10-14,说明此时温度t=25℃;该温度下,0.5ml/L Ba(OH)2溶液中,c(OH-)=1 ml/L,则c(H+)==1×10-14,则pH=-lgc(H+)=14;
(3)25℃时,pH=a的某强酸,c(H+)=1×10-aml/L,pH=b的某强碱,c(OH-)=1×10b-14ml/L,按体积比1:100混合后,溶液恰呈中性,即1×10-a=100×10b-14,则a+b=12;
(4)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越高,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①CH3COOH和③NH3·H2O均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②NaOH、④H2SO4、⑤CH3COONa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H2SO4电离出3个离子,且硫酸根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故浓度均为0.1ml/L的五种溶液中导电能力最强的是:④H2SO4;0.1ml/LCH3COOH为弱酸,部分电离,c(H+)<0.1 ml/L,0.1ml/LNaOH强碱,完全电离,溶液中c(OH-)=0.1 ml/L,0.1ml/L H2SO4强酸,完全电离,溶液中c(H+)=0.2 ml/L三者均抑制水的电离且H+或者OH-离子浓度越大,抑制程度越大,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越小,故浓度均为0.1ml/L的①②④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①②④。
【学科素养拔高练】
16.(2023秋·河南平顶山·高二统考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稀硫酸 ②硫酸钡 ③熔融氯化钠 ④氯水 ⑤醋酸铵
(2)已知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①写出使A点变为B点的措施:___________,采取该措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向水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可实现A点→D点的变化,则D点对应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
③℃时,的NaOH溶液中___________,若向该溶液中滴加盐酸使溶液呈中性,则所用溶液的体积比___________。
(3)常温下,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②③⑤
(2) 升高温度 水的电离属于吸热过程 13 1:10
(3)
【解析】(1)根据强碱、强酸、大多数盐等化合物都属于强电解质分析①稀硫酸为强电解质溶液;②硫酸钡是盐,属于强电解质;③熔融氯化钠属于盐,属于强电解质; ④氯水是混合物;⑤醋酸铵是盐,属于强电解质。故选②③⑤。
(2)①由图示可知,图像中的各点对应的温度高低关系为,所以A点变为B点的措施为升温,原因是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
②A点和D点对应温度相同,且为。D点对应的pH为13。
③℃时,为。的NaOH溶液中,若向该溶液中滳加盐酸使溶液呈中性,则,,解得:。
(3)由电离常数可知,酸性强弱顺序为,故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䅣式为。
体系
纯水
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盐酸
向纯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c(H+)
1×10-7 ml·L-1
增大
减小
c(OH-)
1×10-7 ml·L-1
减小
增大
c(H+)和c(OH-)的大小比较
相等
c(H+)>c(OH-)
c(H+)
c(H+)的范围(25 ℃)/(ml·L-1)
中性溶液
c(OH-)=c(H+)
c(H+)=1.0×10-7
酸性溶液
c(OH-)
碱性溶液
c(OH-)>c(H+)
c(H+)<1.0×10-7
温度/℃
25
50
75
100
1.0
5.5
20.0
56.0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优秀第一课时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a href="/hx/tb_c400242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优秀第一课时当堂检测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25℃时,在等体积的①0,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a href="/hx/tb_c400242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课时作业</a>,共6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a href="/hx/tb_c400242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课后测评</a>,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B.8C.9D.9,56;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