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及反思
展开汽化与液化
课型
新授
第3课时
备课补充材料
教学目标:1、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重 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难 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
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
引言: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新课
冰雾霜的形成,
雾与液化
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问:同学们思考: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
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所以也没有凝固点。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问: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
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认真听讲
思考、回答
看书、思考
观察、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举例
引入新课
培养学生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将知识与生活、生产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雾与液化
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问: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
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
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图10-31所示的实验,
回答: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
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
教师补充完善。
听讲
思考、回答
观看实验
学生回答、思考
(三)霜与凝华
讲述:深秋或初春,当夜间气温低于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不导热的叶子和木、瓦等物体上凝成白色晶状的小冰粒,这就是霜,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体冰晶,那么,什么是凝华呢?
讲述: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问: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凝华现象吗?
讨论:冰箱经常结霜,以致有时关不了冰箱门。
问: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在哪里?形状如何?为什么冰箱内会结霜?
问:当冰箱内出现霜后,怎样操作化霜?为什么这样操作?
学生听讲
学生回答
学生听讲
学生思考、举例
学生讨论、回答
从现象中归纳物理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0-34
问:从图10-34中你发现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引导学生讨论图10-35中,AB、BC、CD、DE、EF、FG各段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知道该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问: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教师补充完善
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窗的内容
学生看图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举例
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当堂检测:
1、雷州半岛常年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我市的工农业生产.今年2月21日我市在廉江高桥镇发射了6枚火箭,利用火箭把催化剂播撒到云中实现了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了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 ( )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凝华、液化 D.升华、液化
2、水烧开后,壶嘴向处喷出“白气”,这“白气”形成过程是 ( )
A.先液化再蒸发 B.先汽化再液化
C.先升华再液化 D.先汽化再凝华
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 )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4、在下列物态变化中,都能放出热量的是 ( )
A.蒸发、沸腾 B.汽化、升华 C.凝固、熔化 D.液化、凝华
5、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在大自然中循环,形成不同的状态,如雾、露、霜、冰等,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
A.雾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露的形成 D.冰的形成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比水温度低 B、冰的熔点就是水的凝固点C、水温降到0℃就会逐渐结成冰 D、水烧开时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7、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 )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可能是固液共存
8、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 ( )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
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防止水蒸气液化,对于他看清病情是有利的
二、填空题
9、、下列常见物理现象各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A.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B.秋天早晨草叶上挂满露珠
C 炎夏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 D.铸造车间里铁水铸成零件
图3-1
10、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如图3-1所示。
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⑴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 (填“固”、“液”或“气”)态的;
⑵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 ,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 后 形成的。
请你也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
⑶飞船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飞船,科学家在飞船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
从而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作业:导学
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冰雾霜的形成
冰与凝固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雾与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
霜与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
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
教后札记:
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三节 电阻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a href="/wl/tb_c12561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电阻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进行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练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