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 白鹭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 落花生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4 珍珠鸟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5 搭石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6 将相和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共5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懂得、木兰花、糕饼、泡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难点:品读重点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1.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你的童年有哪些美好的记忆呢?是在田野里奔跑的快乐,还是在操场上游戏的畅快……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板书课题:桂花雨)
2.春天是绵绵细雨,夏天是狂风暴雨,冬天是凄风苦雨。那秋天会下什么雨呢?秋天会下桂花雨。桂花雨又是什么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3-6):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7、8):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4.生字我会写。
(1)出示生字:
懂 兰 箩 婆 糕 饼 浸 缠 茶 捡
(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加一加:“忄+董=懂”“波+女=婆”“米+羔=糕”
换一换:“拼”把“扌”换成“饣”就是“饼”,“检”把“木”换成“扌”就是“捡”。
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懂、糕、饼、浸、缠、捡”——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箩、茶”——上下结构,应写得上短下长。
重点指导“糕、饼”,学生练写。
“糕”和“饼”二字都是左右结构,写时要注意左右两边的比例,不宜过宽或过窄。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5.理解本课重点的词语。
懂得 欣赏 兰花 糕饼 泡茶 姿态 完整 新鲜尤其 盛开 香飘十里 指指点点
(1)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可以抽卡片师生互动来认读,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指读,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错的可以询问老师,加深印象。
(2)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纷纷:(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
尤其:表示更进一层,相当于“特别”“更加”。
完整:具有或保持着应有的各部分;没有损坏或残缺。
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香味飘得很远。
6.反馈检查,比赛认读。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5分钟)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5分钟)
1.熟记本节课的生字词,把喜欢的好词或佳句画下来。
2.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3.布置作业。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两个重点,一是认识生字、词语,二是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学习生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还适当穿插了一些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中重点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复习旧知
巩固字词
(5分钟)
1.复习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出示句子:“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
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这几句采用对比的手法写“我”对桂花的钟爱。“我”对花并无兴趣,却唯独喜欢桂花,这种反差给人一种悬念,吸引读者去了解下文。)
(2)出示句子:“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先点明桂花的平淡无奇,然后笔锋一转,交代“我”喜欢桂花的原因,即桂花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气迷人。)
2.学习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1)出示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哪个字说明了桂花真的很香?(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浸”字?(“浸”字化无形为有形,就好像桂花的香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2)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抱”“摇”二字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表现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忙碌与快乐。)
b.作者为什么要将摇落的桂花比作雨?(作者将飘落的桂花看作香甜的桂花雨,言语中充满了陶醉和欢喜。摇哇摇,摇出欢笑,摇出童趣,摇出美好的回忆。)
(3)出示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在全年中哪个季节开放?在桂花盛开的季节,整个村庄飘满香气,但作者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难道这个桂花整整开了一年吗?(此处的“浸”字是说明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时间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不受空间约束,香甜自家,也香甜了故乡的左邻右舍。)
3.学习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
(1)出示句子:“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你能明白母亲的这句话吗?杭州小山上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用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相比,让我们体会到母亲虽然离开家乡,却忘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体验着桂花馈赠的快乐。桂花,已充盈母亲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母亲是用情感在体味桂花。因此,在母亲心中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永远是最香浓的。)
(2)出示句子:“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一个“又”字传递出了什么信息?(“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淡淡的一句话,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
积累方法
指导写作
(5分钟)
本文主要采用了寄情于事的写法。作者的思乡之情是寄托在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和“桂花雨”的回忆之中的,于叙事中自然地融入思想感情,感情丰富而真挚。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5分钟)
思念是什么滋味?你们有离开过家乡吗?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乡愁是动人的,它弥漫在我们心间,回荡在我们脑海,时刻提醒着我们故乡是美好的,是不容易忘怀的。)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并从中体会对家乡、对母亲的怀念。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通过对重点句子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程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识“桂花雨”,感知“桂花雨”,情系“桂花雨”,朗读课文,布置作业,寻找文化意象,感悟借物抒情,积累语言,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简介作者,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借助问题,把握内容,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