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认真读题,仔细填空,理解辨别,恰当选择,看清题目,细心计算,动手动脑,读图分析,走进生活,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认真读题,仔细填空。(每空1分,共21分。)
1. 口算80÷4,想( )个十除以4等于( )个十,也就是( )。
【答案】 ①. 8 ②. 2 ③. 20
【解析】
【详解】略
2. 热心人士捐赠了256个口罩,正好分给2个病区,平均每个病区分到( )个口罩,每个病区有8名医护人员,平均每名医护人员分到( )个口罩。
【答案】 ①. 128 ②. 16
【解析】
【分析】256个口罩平均分给2个病区,则每个病区分到256÷2个口罩。每个病区有8名医护人员,则平均每名医护人员分到256÷2÷8个口罩。
【详解】256÷2=128(个),则平均每个病区分到128个口罩;
256÷2÷8=128÷8=16(个),则平均每名医护人员分到16个口罩。
【点睛】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列式结算即可。
3. 32个20的和是( ),12×25的积的末尾有( )个0。
【答案】 ①. 640 ②. 2
【解析】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法则:先用第二个两位数的个位分别与第一个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两位数的十位分别与第一个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求32个20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12×25的积有几个0,需要先算出积。
【详解】32×20=640,12×25=300
故32个20的和是640,12×25的积的末尾有2个0。
4. 汽车原来是从东向西开的,在十字路口向右转弯后,现在是从( )向( )开。
【答案】 ①. 南 ②. 北
【解析】
【分析】根据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汽车原来是从东向西开的,在十字路口向右转弯后是北面,现在就是从南向北开。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不到1元,欢迎访问。【详解】汽车原来是从东向西开的,在十字路口向右转弯后是北面,确定好北面后,判断出南与北相对,那么现在是从南向北开。
5. 72□÷9,要使商的末尾是0,□里最大能填( )。
【答案】8
【解析】
【分析】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计算72□÷9时,前两位“72”除以9刚好除尽。要使商的末尾是0,□里的数必须小于9,□里可以填0,1,2,3,4,5,6,7,8,□里最大能填8。
【详解】72□÷9,要使商的末尾是0,□里最大能填8。
6. 6□4÷3商是( )位数,要使商中间有0,且没有余数,□里应填( )。
【答案】 ①. 三 ②. 2
【解析】
【分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先观察被除数最高位的数,看是否“大于”除数(也就是看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够不够商一个百)。被除数百位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
6□4÷3,百位上的“6”大于3,所以商是三位数。要使商中间有0,那么□可以填0,1,2。要使6□4÷3没有余数,因为百位刚好除尽,那么十位和个位组成的两位数需要能刚好整除3。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6□4÷3商是三位数,要使商中间有0,□可以填0,1,2。
如果□里填0,那么4÷3=1……1,有余数,不满足题意;
如果□里填1,那么14÷3=4……2,有余数,不满足题意;
如果□里填2,那么24÷3=8,没有余数,满足题意。
故6□4÷3的商是三位数,要使商中间有0,且没有余数,□里应填2。
7. □÷5=24……a,当a最大时,□等于( )。
【答案】124
【解析】
【分析】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始终比除数小。除数是5,那么余数最大是4,然后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即可求解。
【详解】a最大为:5-1=4
24×5+4
=120+4
=124
故□÷5=24……a,当a最大时,□等于124。
8. 圈一圈,填一填,表示竖式的计算过程。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数,把得到的得数按数位对齐的方式写在横线的下方,中间要注意个位和每一个数位上的数相乘时,如果有进位的,一定要记得把进位数也加上去。
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得到的数的数位与第一个数的十位对齐,其计算的方法和第一步,个位乘第一个乘数的方法是一致的,但是特别要注意算得的结果的个位要与十位对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乘法其实就是把第二个乘数分成十位加个位的形式分别乘第一个乘数,把所得的结果相加,只是在笔算的算式过程当中,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得到的结果末尾的零不需要书写。那么14×12,先用2×14,再用十位上的1个十乘14,在图中可以看成2行每行14个的矩阵和10行每行14个的矩阵。
【详解】如图:
9. 李阿姨买了39个篮球,每个篮球51元。李阿姨大约要带( )元钱。
【答案】2000
【解析】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可知,直接用乘法即可求出总钱数,即39×51。估算时,把39看成40,把51看成50,然后直接口算即可。
【详解】39×51≈40×50=2000(元)
故李阿姨买了39个篮球,每个篮球51元。李阿姨大约要带2000元。
10. 在括号里填上“>”“<”或“=”。
345÷5( )70 48×79( )4000 420÷3×2( )420÷6
【答案】 ①. < ②. < ③. >
【解析】
【分析】(1)(3)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仔细观察数据特点可知,可直接用估算来比较两边的大小;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直接把它们估成与其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直接口算即可。
【详解】(1)345÷5=69,69<70,所以345÷5<70;
(2)48×79≈50×80=4000,把48估成50,79估成80,估大了后积是4000,所以48×79<4000;
(3)420÷3×2=140×2=280,420÷6=70,所以420÷3×2>420÷6。
345÷5<70 48×79<4000 420÷3×2>420÷6
二、理解辨别,恰当选择。(每空2分,共12分。)
11. 68×25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 0B. 1C. 2
【答案】C
【解析】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其中一个两位数的个位去乘另一个两位数的每一位,所得的结果的个位与因数的个位对齐,然后用这个数的十位去乘另一个数的每一位,所得的结果的个位与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计算得出的结果加起来即可。先计算出结果再数出末尾的0即可解答。
【详解】68×25=1700
68×25的积的末尾有2个0。
故答案为:C
12. 从420里连续减去( )个4得0。
A. 105B. 15C. 15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求从420里连续减去多少个4得0,也就是求420里有多少个4,列式420÷4。
【详解】420÷4=105,则从420里连续减去105个4得0。
故答案为:A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根据除法的意义进行求解即可。
13. 下面选项中,不能用算式“40×2×3”来解决的问题是( )。
A. 小店卖出3个礼包,每个礼包里有2个书包,每个书包40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B. 有2张课桌和3把椅子,每张课桌40元,每把椅子40元,这些课桌和椅子一共多少元?
C. 小明在40米的跑道上每天跑2趟,跑了3天,一共跑了多少米?
【答案】B
【解析】
【分析】40×2×3是连续两步乘法计算,40×2表示2个40相加是多少(80),然后再乘上3,表示3个80相加是多少,再根据选项逐个分析题意。
【详解】A.小店卖出3个礼包,每个礼包里有2个书包,每个书包40元,要求一共卖了多少元,可以先用40×2表示每个礼包多少元,再乘上3表示一共卖了多少元,列式为40×2×3;
B.有2张课桌和3把椅子,每张课桌40元,每把椅子40元,要求这些课桌和椅子一共多少元,可先分别算出课桌和椅子多少元,再把它们加起来,列式为:40×2+40×3;
C.小明在40米的跑道上每天跑2趟,跑了3天,要求一共跑了多少米。可先用40×2求出每天跑多少米,再乘上3算出一共跑了多少米,列式为40×2×3。
故答案为:B
14. 如图是学校补购讲台的发票,财务小王不小心把它弄脏了,他只记得每张讲台的价钱是500多元一共购买了6张。这6张讲台的总价钱是( )元。
A. 3600B. 3300C. 3000
【答案】B
【解析】
【分析】单价×数量=总价,计算出500乘6的结果,因为单价是500多元,所以总价一定比计算出的结果多一些,那么总价不会到(600×6)元;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500×6=3000(元),600×6=3600(元),那么总价在3000元至3600元之间,所以这6张讲台的总价钱是3300元。
故答案为:B
15. 77÷3=25…2正确验算方法是( )。
A. 25×2+3B. 3×2+25C. 3×25+2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77÷3=25…2,正确的验算的方法是3×25+2,
故选:C
【点睛】考查了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16. 邮局在银行的南面,报社在银行的北面,报社在邮局的( )面。
A. 南B. 北C. 东北
【答案】B
三、看清题目,细心计算。(共26分)
17. 直接写出得数。
8000÷4= 0÷8= 906÷3= 408÷8= 240×4=
21×60= 260+500= 25×4= 63÷7= 178÷6≈
【答案】2000;0;302;51;960
1260;760;100;9;30
【解析】
【详解】略
18. 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9×26= 46×48= 627÷3= ★385÷8=
【答案】1014;2208;209;48……1
【解析】
【分析】整数乘法法则:从个位乘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第二个因数的那一位对齐;再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除法的验算: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进行验算。
【详解】39×26=1014 46×48=2208 627÷3=209 385÷8=48……1
验算:
19. 脱式计算。
205÷5×18 (48-28)×25 392÷7+154
【答案】738;500;210
【解析】
【分析】(1)一个算式中既有除法,又有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一个算式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详解】205÷5×18
=41×18
=738
(48-28)×25
=20×25
=500
392÷7+154
=56+154
=210
四、动手动脑,读图分析。(共11分)
20. 如图是一个小学学校平面图。
(1)大门和喷水池在操场的( )面,图书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综合楼在操场的( )面。
(2)如果餐厅在学校的西北角,请你用□在图上画出它的位置。
【答案】(1)南;西;北;东
(2)见详解
【解析】
【分析】(1)由图可知,大门和喷水池在操场的下面,图书馆在操场的左边,教学楼在操场的上面,综合楼在操场的右边。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知,大门和喷水池在操场的南面,图书馆在操场的西面,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综合楼在操场的东面。
(2)餐厅在学校的西北角,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知,餐厅应该在学校的左上角。依此作图。
【详解】(1)大门和喷水池在操场的南面,图书馆在操场的西面,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综合楼在操场的东面。
(2)
21. 下面是希望小学2023级学生在三年级和六年级时的视力情况统计表。
(1)三年级时,学生视力在( )的人数最多,有( )人。
(2)视力在4.6-4.3的学生中,六年级比三年级时增加了( )人。
(3)三年级时,学生视力在4.6-4.3的比在4.9-4.7的少( )人。
(4)2023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其中视力在5.0及以上的学生人数呈现减少的变化,请你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
【答案】(1)5.0及以上;106
(2)20
(3)29
(4)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眼睛,没有及时放松眼睛
【解析】
【分析】(1)由表格可知,三年级时,视力分布情况分别是5.0及以上有106人,4.9-4.7有42人,4.6-4.3有13人,4.2及以下有5人。比较大小即可解答。
(2)由表格可知,三年级视力在4.6-4.3的学生有13人,六年级视力在4.6-4.3的学生有33人。用减法计算出增加了多少人。
(3)由表格可知,三年级视力在4.6-4.3的学生有13人,在4.9-4.7的学生有42人。用减法计算人数之差。
(4)视力在5.0及以上的学生人数呈现减少的变化,说明2023级学生们的视力在逐渐下降。这和他们平时的不良用眼习惯有关系,如: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眼睛,没有及时放松眼睛等。
【详解】(1)106>42>13>5,所以视力在5.0及以上的人数最多,有106人。
(2)33-13=20(人),即视力在4.6-4.3的学生中,六年级比三年级时增加了20人。
(3)42-13=29(人),即三年级时,学生视力在4.6-4.3的比在4.9-4.7的少29人。
(4)原因: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眼睛,没有及时放松眼睛。(答案不唯一)
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每题6分,共30分。)
22. 为了促进消费,某市发放了一批通用消费券。王叔叔领取了一张“满1000元立减300元”的通用消费券,他在人民商场买了24个篮球,每个篮球75元。如果用上消费券,王叔叔需要付多少钱?
【答案】1500元
【解析】
【分析】由题可知,用篮球的数量乘每个篮球的价格,将数据代入求出24个篮球总共需要多少钱,再根据题意用上消费卷,即用总钱数立减的钱数解答即可。
【详解】24×75=1800(元)
1800-300=1500(元)
答:王叔叔需要付1500元。
23. 王叔叔开出租车一个星期(7天)收入1260元钱。如果每天工作9小时,平均每小时收入多少钱?
【答案】20元
【解析】
【分析】每周工作7天,共收入1260元,根据除法的意义,她每天收入1260÷7元,又每天工作9小时,则每小时收入1260÷7÷9元。
【详解】1260÷7÷9
=180÷9
=20(元)
答:平均每小时收入20元。
24.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铭记先烈事迹,清明节时,马山小学三年级师生共482人去扫墓,前4辆车坐了180人,再租6辆这样的车,够坐吗?
【答案】不够
【解析】
【分析】前4辆车坐了180人,先求出一辆车坐多少人,再租6辆这样的车,就可以求出6辆车可以坐多少人,再加上前面4辆车坐的总人数,与马山小学三年级师生总人数作比较,大于等于482则够,小于则不够。
【详解】180÷4=45(人)
45×6=270(人)
270+180=450(人)
450<482
答:再租6辆这样的车,不够坐。
25. 4位老师带36名优秀学生参观科技馆,怎样买票合算?
【答案】购买11张团体票和29张学生票最省钱,需要211元。
【解析】
【分析】方案一:买36张学生票和4张成人票,分别求出需要的钱数,然后相加即可;
方案二:都购买团体票,就是购买(36+4)张团体票,用张数乘上票价求出需要钱数;
方案三:4位老师和7名学生购买团体票,剩下的29名学生购买学生票,分别求出需要的钱数再相加;
然后比较三个方案,找出最少的即可。
【详解】方案一:
36×5+10×4
=180+40
=220(元);
方案二:
(36+4)×6
=40×6
=240(元);
方案三:
36+4-11=29(人)
11×6+29×5
=66+145
=211(元);
211<220<240;
答:购买11张团体票和29张学生票最省钱,需要211元。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想到老师和部分学生购买11张团体票,剩下的学生购买学生票这一方案。
26. 家委会的李叔叔到便利店为小朋友买蛋糕,信息如下:
①买了12箱蛋糕。②一箱4层,每层6块蛋糕。③8箱蛋糕960元。④一块蛋糕5元。
请你先选择信息(在所选信息的序号上打“√”);再根据选择的信息,提出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问题:___________?
列式解答: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根据“①买了12箱蛋糕。②一箱4层,每层6块蛋糕”,可以提问:一共买了多少块蛋糕?用每层蛋糕的块数乘4层,求出一箱有多少块蛋糕,再乘箱数即可解题;根据“②一箱4层,每层6块蛋糕。④一块蛋糕5元”,可以提问:一箱蛋糕多少钱?用每层蛋糕的块数乘层数,求出一箱蛋糕多少块,再乘每块蛋糕的价格即可解题;根据“①买了12箱蛋糕。③8箱蛋糕960元”,可以提问:买12箱蛋糕花了多少钱?先用960元除以8,求出一箱蛋糕多少钱,再乘12箱即可解题;据此任选其一即可提出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题即可。
【详解】在所选信息的序号上打“√”,如下:
问题:一共买了多少块蛋糕?(问题不唯一)
6×4×12=288(块)
答:一共买了288块蛋糕。
【点睛】认真审题,找出各个条件与对应问题之间的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视力情况
5.0及以上
4.9-4.7
4.6-4.3
4.2及以下
三年级
106
42
13
5
六年级
69
53
33
11
票 价
成人
10元
学生
5元
团体(10人以上)
6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三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一填,我会选,计算,操作实践,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小升初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共2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一填,我会选,计算,操作实践,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