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临考题号押题试卷(湖北省卷专用)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押湖北卷第5题 估测估计估算题(试题版含答案详解)-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临考题号押题(湖北省卷专用) 试卷 0 次下载
- 押湖北卷第9题 电路设计题(试题版含答案详解)-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临考题号押题(湖北省卷专用) 试卷 0 次下载
- 押湖北卷第10题 动态电路分析题(试题版含答案详解)-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临考题号押题(湖北省卷专用) 试卷 0 次下载
- 押湖北卷第12题 电学图像题(试题版含答案详解)-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临考题号押题(湖北省卷专用) 试卷 0 次下载
- 押湖北卷第21题 电学实验题(试题版含答案详解)-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临考题号押题(湖北省卷专用) 试卷 0 次下载
押湖北卷第1、2题 声现象和热现象(试题版含答案详解)-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临考题号押题(湖北省卷专用)
展开这是一份押湖北卷第1、2题 声现象和热现象(试题版含答案详解)-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临考题号押题(湖北省卷专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关于声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就越高
B.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丁图:车间的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手在不同粗细的弦上拨动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色
B.乙图中,将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即使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C.丙图中,发声的扬声器对准烛焰,烛焰摇曳起来,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背为“文外独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蝉的声音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B.人们是根据音色区分出蝉或鸟的声音的
C.鸟的声音频率高于
D.蝉声传播不需要介质
4.如图是我校“胸怀泼云志,砥砺勇攀登”活动开幕式的情景,慷慨激昂的鼓声使同学们热血沸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用力敲击鼓面是为了增大响度
C.快速敲击鼓面时,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鼓声越大,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5.电影《志愿军》是为庆祝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而拍摄。如图所示是影片中志愿军吹冲锋号的场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冲锋号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B.冲锋号发出的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冲锋号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D.冲锋号发出的声音很响亮是其音调高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速度比普通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
B.弹琴时,增大拨动琴弦的力度就会增大琴弦的振动频率
C.上课铃一响,同学们就会统一进入教室上课,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7.在学习声现象的过程中,制作了“土电话”、“水杯琴”、笛子、小吸管乐器等。关于小制作中的声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土电话”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说明固体能传声
B.在几个相同的杯子里装入不同量的水组成“水杯琴”,它的音调高低与装水多少有关
C.吹笛子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笛管振动产生的
D.通过改变吸管的长度可以改变吸管乐器的音调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
C.小区附近“禁止鸣笛”标志牌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许多诗句中涉及了声现象,下列描述不正确( )
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0.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响度
B.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C.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小提琴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
D.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声波能直观地反映声音的特性。如图所示的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音色相同B.甲和丙的音调相同
C.乙和丙的响度相同D.乙和丁的响度相同
12.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为 340m/s
C.在 100m 赛跑的终点计时员,以听到声音开始计时会降低运动员的成绩
D.不能够利用回声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3.2024年2月19日至21日,郑州龙年首场大雪来了,郑州市连续出现雨雪天气( )
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冰雪熔化需要吸热D.撒融雪盐是为了提高雪的熔点
14.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有煮茶叶蛋的习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颜色变深是发生了扩散现象
B.蛋壳能轻松敲碎,说明蛋壳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C.煮熟鸡蛋是通过做功增大鸡蛋内能
D.水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15.医院供氧时先将氧气罐中的液态氧通过管道输送到汽化器进行汽化,再将气态氧输送到病房。小明发现连接氧气罐与汽化器的管子外壁附着有很厚的白色冰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晶形成过程需要吸收热量B.水蒸气凝华形成了白色冰晶
C.液态氧在汽化器中放出热量D.管道内温度比外界气温高
16.荔枝是岭南特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宋代常用蜡封住荔枝来减慢水分的液化
B.荔枝飘香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C.将荔枝放入冰袋中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D.将装荔枝的塑料袋浸入水中保鲜,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小
17.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B.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
C.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热值大的放出的热量多
D.燃烧1kg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从热量高的物体传递给热量低的物体
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将内能转换成机械能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沙漠地区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流动性好,容易发生热交换
D.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所以0℃冰块的水分子不做运动
19.“当36.5℃的你遇上24℃的尔滨”哈尔滨文旅为今年夏天的旅游宣传造势,家乡哈尔滨四时之景不同,下列选项描述了尔滨的四季景致,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天冰雪消融,冰雪熔化需要吸热
B.夏天凉爽宜人,这与松花江等多条河流流经尔滨市区有很大关系
C.秋天瓜果飘香,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的结果
D.冬天银装素裹,天空纷纷飘落的雪花的形成涉及凝固的物态变化
20.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冻雨和降雪席卷湖北,地面、树枝、栏杆上都被冰层覆盖,不少旅客滞留在回家路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外觉得寒冷主要是热传递改变了人体的内能
B.冰层温度很低,因此内能为零
C.滞留旅客手抱热水袋取暖,因为热水袋含有热量
D.道路撒融雪盐是为了升高水的凝固点,加速冰雪融化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如图,拨动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其响度就越大,故A错误;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音乐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到人耳的,由图知,当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越稀薄,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声音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丁图: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A.手在不同粗细的弦上拨动琴弦,是为了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用棉花球塞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可以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利用固体传声(骨传声)的原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扬声器对准烛焰,烛焰会摇曳起来,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蝉的声音是由蝉的鸣膜振动发声的,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是根据音色不同来辨别蝉或鸟的声音的,故B正确;
C.人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人能听见鸟的声音说明鸟的声音频率是在20~20000Hz范围内,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力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幅增大,振幅增大,响度增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快速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加快,振动频率变高,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鼓声越大,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冲锋号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军号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故B错误;
C.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类的听觉范围,人是听不到,冲锋号发出的声音不是超声波,故C错误;
D.冲锋号发出的声音很响亮,主要是指军号发出的声音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频率无关,超声波的速度与普通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
B.弹琴时,增大拨动琴弦的力度就会增大琴弦的振幅,响度增大,故B错误;
C.上课铃一响,同学们就会统一进入教室上课,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C正确;
D.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以及气体中传播,“土电话”通过棉线传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几个相同的杯子里放入不同量的水组成“水杯琴”,用相同的力敲打,水量越多,杯子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因此它的音调高低与装水多少有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听到笛子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笛子内空气振动产生的声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通过改变吸管的长度可以改变吸管内空气振动的快慢,从而改变吸管发声的音调,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B错误;
C.小区附近“禁止鸣笛”标志牌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阻碍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是指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说明水能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之所以能辨别是“钟声”,是因为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诗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指听到狗叫就知道来人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可以改变鼓面的振幅,是为了改变其响度,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发声的弦的粗细和长短,是为了改变其音调,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小提琴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详解】A.甲、乙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甲、丙振动的次数不相同,即甲、丙振动的频率不相同,所以甲、丙的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乙、内的响度相同,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乙、丁的振幅不相同,所以乙、丁的响度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A.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就消失了,故A错误;
B.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这种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不同,传播声音的速度也不同,故B错误;
C.在100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若以听到声音开始计时,会提升运动员的成绩,因为发令枪响时,运动员已开始运动,但声音传到计时员那时需要一定时间,那么会造成所以计的时间偏短,故C错误;
D.地球和月球之间有真空存在,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够利用回声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故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A.雨从云中来,云有两种,暖云和冷云。暖云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冷云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冰晶越变越大,下落的过程中熔化变成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
B.雪是由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雪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需要吸热,故C符合题意;
D.撒融雪盐是为了降低雪的熔点,使雪提早熔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A
【详解】A.鸡蛋颜色由浅变深,是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蛋壳能轻松被敲碎,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外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明蛋壳分子间不存在引力,故B错误;
C.在煮熟鸡蛋的过程中,鸡蛋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大鸡蛋的内能,故C错误;
D.水沸腾后,冒出的大量“白气”,是锅内的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D错误。
故选A。
15.B
【详解】液态氧在汽化器中吸收热量而变成气态的氧气,所以管道内温度比外界的低。管道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管道,凝华成白色冰晶,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B
【详解】A.宋代常用蜡封住荔枝来减慢水分的汽化(蒸发),故A错误;
B.荔枝飘香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属于扩散现象,故B正确;
C.将荔枝放入冰袋中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故C错误;
D.将装荔枝的塑料袋浸入水中保鲜,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的特点,故D错误。
故选B。
17.C
【详解】A.热值与质量无关,只与燃料种类有关,故A错误;
B.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状况无关,是否完全燃烧无关,故B错误;
C.由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热值大的放出的热量多,故C正确;
D.燃烧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必须是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才是燃料的热值,故D错误。
故选C。
18.B
【详解】A.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即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A错误;
B.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提供动力。故B正确;
C.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故C错误;
D.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0℃冰块的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9.D
【详解】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夏天凉爽宜人,如松花江,在夏季可以通过水分的蒸发作用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这种效应被称为“冷却效应”,对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非常有帮助,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秋天瓜果飘香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冬天银装素裹,雪花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凝华)的过程,而不是凝固(液态变为固态),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0.A
【详解】A.室外温度低,人体温度高,人体向外散热,是通过热传递减小了人体的内能,故A正确;
B.一切物质都具有内能,不管温度多低,所以冰层内能不为零,故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C错误;
D.道路撒融雪盐是为了降低熔点,加速冰雪融化,故D错误。
故选A。
相关试卷
押题实验题4—— 电学实验-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临考题号押题(辽宁专用):
这是一份押题实验题4—— 电学实验-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临考题号押题(辽宁专用),文件包含押题实验题4电学实验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阻和电功率的测量电热原卷版docx、押题实验题4电学实验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阻和电功率的测量电热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题实验题2——光学-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临考题号押题(辽宁专用):
这是一份押题实验题2——光学-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临考题号押题(辽宁专用),文件包含押题实验题2光学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透镜成像规律原卷版docx、押题实验题2光学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透镜成像规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题作图题1——光学-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临考题号押题(辽宁专用):
这是一份押题作图题1——光学-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临考题号押题(辽宁专用),文件包含押题作图题1光学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透镜原卷版docx、押题作图题1光学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透镜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