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第1页
    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第2页
    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L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含6个居委会)以纳西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为23.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91万人,下图示意L县自西向东四个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人口流动活跃度=(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
    人口流动强度=(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
    1. 推测丁地最有可能是该县( )
    A. 主城区B. 主城近郊区C. 主城远郊区D. 偏远山区
    2. L县村域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东部( )
    A. 旅游业较发达B.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C. 农业收入有限D. 教育医疗设施好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麦兹巴赫湖位于阿克苏河上游,是伊利尔切克冰川(分南北两支,北支退缩明显)作用下形成的堰塞湖。夏秋季节,堰塞湖溃堤多发,湖水排水过程受冰坝升降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麦兹巴赫冰川堰塞湖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伊利尔切克冰川北支融化后退使冰川北支前缘形成湖盆
    ②伊利尔切克冰川南支阻塞湖盆形成冰坝
    ③伊利尔切克河溯源侵蚀形成湖盆
    ④冰坝形成后冰川融化,积水成湖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
    4. 关于麦兹巴赫冰川堰塞湖从“溃堤—湖水排出—排水结束”的发展过程先后排序是( )
    ①夏秋季节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冰川融水不断流入冰川湖
    ②冰下通道打开,湖水开始排出
    ③当湖水达到一定深度,冰坝漂浮
    ④当湖面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漂浮的冰坝会下降再次阻塞冰川湖
    ⑤排水结束,并再次冻结底部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②④⑤C. ①③④②⑤D. ③②④⑤①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野外科考,绘制出考察区域等高线和主要河流图(下左图),并于北京时间2023年6月22日13:20在下右图中丁地测得该地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为89°。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丁地的地理坐标是( )
    A. 24.5°N100°EB. 22.5°N120°E
    C. 24.5°N110°ED. 22.5°N100°E
    6.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相关地质部门资料,绘制出丁到戊的地质统计图(上右图),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埋藏深度(单位:米),则可以判断出沿该剖面线为( )
    A. 背斜山B. 向斜谷C. 背斜谷D. 向斜山
    7. 下列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的发展提供的参考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
    B. 利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立体化农业
    C. 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休憩业
    D. 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扩大环境承载力
    冷流降雪是山东半岛冬季独特的一种天气现象。冬季势力较强的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海面在山东半岛北侧登陆,易形成冷流降雪。2023年12月19日9时至21日8时,烟台站降雪量28.6毫米,积雪深度52厘米,突破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威海文登积雪深度达74厘米,打破山东全省最大积雪深度纪录。下图为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本次烟台和威海降雪量大且强度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
    B. 黄渤海水温下降快,海一气温差在一年中达到最小
    C. 冷空气活动前黄渤海水温偏高对冷空气增温增湿效果明显
    D. 受山东半岛低山丘陵阻挡抬升,形成高强度降雪
    9. 从形成机制上,关于A、B两处降水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A处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暖锋B. A处水汽受地形抬升冷凝,形成降雪
    C. B处形成冷锋D. B处暖湿空气辐合上升,形成降水
    10. 下列区域中在隆冬时节最易出现“冷流雪”的是( )
    A 北美五大湖南岸B. 地中海北岸C. 阿拉伯海北岸D. 北冰洋沿岸
    丹霞地貌是发育于红色砂砾岩层的、以陡崖坡为特征的地貌,其演化可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下图,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在广东仁化县丹霞山,厚达300~500米的岩层在地质作用下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峰丛和奇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青年期的河流相比,老年期的河流( )
    A. 流速更快B. 水量更小C. 河曲发育D. 河道更窄
    12. 影响丹霞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地质作用是( )
    A. 构造抬升+流水侵蚀B. 断层陷落+流水堆积
    C. 构造抬升+风力侵蚀D. 断层陷落+风力堆积
    温盐环流是由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海水密度差,进而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下图),温盐环流能够输送物质和能量,对全球气候系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北大西洋环流中,表面暖水向北流而深海冷水向南流,表面海水在位于高纬度的固定下沉区下沉。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温盐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净热量向北输送②深层海水流速较慢③只对大西洋产生影响④驱动力来源于海洋表层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14. 引起温盐环流下沉区海水强烈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地转偏向力大B. 受地形影响C. 蒸发量减小D. 海冰影响较大
    15. 若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
    A. 墨西哥湾沿岸气温升高B. 欧洲西部气候变暖
    C 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减少D. 阿根廷沿海降水增多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面积47611.2km²,为黄土高原上的次一级地形区。受地形影响,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某种原因造成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图1为汾河流域范围示意图,图2为某日在河谷西侧气象站测得的山谷风变化曲线图。
    (1)分析图2中20时该气象站风力最小的原因。
    (2)说明该气象站谷风转山风时谷地天气的变化过程。
    (3)与夏季相比,推测冬季时该气象站山谷风的日变化状况。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哈尔滨是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获得了“共和国长子”的称号,建国初期经济更一度跻身全国十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都诞生于此。哈尔滨是东北亚地区的中心枢纽之一,也是中俄关系的桥头堡,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过去10年,哈尔滨人口从最高点的1100万人下降到988万人,降幅之大,冠绝位列全国大城市之首,新一轮大国博弈,带动全球产业链转移,地缘格局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以来,东北三省外贸增速集体跑赢全国,而哈尔滨出口增速更是高达67.3%。
    材料二 2024年,第一个网红城市出现了。冬季到来,“南方小土豆”(来自南方,采取“特种兵”式旅游方式的年青旅游者。注:“特种兵”式旅游是年轻游客中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费用,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挤爆了哈尔滨这座最北方的省会,他们去滑雪场和冰雪大世界体验独特的冰雪文化、逛历史悠久具有欧洲风情的中央大街,去浴池和早市体验东北的生活和诱人的美食,仅元旦期间,哈尔滨就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远超传统南方冬季旅游城市。
    (1)试从哈尔滨自然和经济角度,分析哈尔滨近十年人口大规模流出的原因。
    (2)分析2024年冬季哈尔滨爆火的原因。
    (3)在新的发展机遇下,请为哈尔滨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云梦泽是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这里曾经草长莺飞、湖山相间、人烟寥寥,是中国早期重要的渔猎区。魏晋南北朝时期云梦泽范围已缩小一半,如今已退缩成一些相互分离的湖泊。下图为湖北省简图。
    材料二酒曲是酿酒的关键辅料,具有生物活性,含有多种霉菌,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需混合在蒸熟的谷物中,在恒温、低氧、千湿度适宜的环境中休眠,而且酒曲越老所酿造的酒越香。稻花香酒是中国驰名的白酒,厂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在该企业崭新的厂房中,矗立着四座袖珍的土房,屋内墙壁粗糙并附着有老菌丝,酒曲由稻草紧密包裹并整齐码放于土房中。
    (1)说明古云梦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湖北省西部推广农业机械化的限制性因素。
    (3)分析酒曲须以稻草包裹整齐码放在小土房内的原因。
    2024年高考名师预测
    地理
    一、选择题
    L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含6个居委会)以纳西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为23.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91万人,下图示意L县自西向东四个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人口流动活跃度=(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
    人口流动强度=(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
    1. 推测丁地最有可能是该县的( )
    A. 主城区B. 主城近郊区C. 主城远郊区D. 偏远山区
    2. L县村域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是东部( )
    A. 旅游业较发达B.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C. 农业收入有限D. 教育医疗设施好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丁地的人口流动强度为负值,而且丁地人口流动活跃度在四地中是最高的,由此可以判断出丁地人口流出较多,说明该地区应属于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D正确;若该地区为主城区,应是人口向该地区流入,则人口流动强度应为正值,所以乙应该是主城区,A错误;图中的甲人口流动强度基本稳定,说明甲的人口变化较小;但是丙与丁有相似特征,丙的人口流动强度虽然为负值,但是流出相对较少,由此可知甲是主城近郊区,丙是主城远郊区,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据上题判断可知,东部地区主要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小,农业收入有限,人口流出多,流入少,人口流动活跃度较大,C正确;由于东部地区属于偏远山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低,距城市远,旅游业不发达,教育医疗设施较落后,ABD错误。故选C。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工作和经济原因,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麦兹巴赫湖位于阿克苏河上游,是伊利尔切克冰川(分南北两支,北支退缩明显)作用下形成的堰塞湖。夏秋季节,堰塞湖溃堤多发,湖水排水过程受冰坝升降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麦兹巴赫冰川堰塞湖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伊利尔切克冰川北支融化后退使冰川北支前缘形成湖盆
    ②伊利尔切克冰川南支阻塞湖盆形成冰坝
    ③伊利尔切克河溯源侵蚀形成湖盆
    ④冰坝形成后冰川融化,积水成湖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
    4. 关于麦兹巴赫冰川堰塞湖从“溃堤—湖水排出—排水结束”的发展过程先后排序是( )
    ①夏秋季节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冰川融水不断流入冰川湖
    ②冰下通道打开,湖水开始排出
    ③当湖水达到一定深度,冰坝漂浮
    ④当湖面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漂浮的冰坝会下降再次阻塞冰川湖
    ⑤排水结束,并再次冻结底部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②④⑤C. ①③④②⑤D. ③②④⑤①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及图可知,北支伊利尔切克冰川后退,因而可判断,由于气候变暖,北支伊利尔切克冰川大量融化而后退,因而冰川前缘形成湖盆,①正确;南支冰川体堵塞河道,形成冰坝,冰坝形成后冰川融化,积水成湖,②④正确;麦兹巴赫冰川堰塞湖形成与流水溯源侵蚀无关,③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上题可知,麦兹巴赫冰川堰塞湖是冰坝阻塞冰雪融水形成的,因此湖泊溃堤与冰坝开合和冰雪融水量密切相关。夏秋季节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冰川融水不断流入冰川湖,湖泊水量增加,水位上升,当湖水达到一定深度,浮力作用使冰坝漂浮,冰下通道打开,湖水开始排出。随着湖水排出,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当湖面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浮力无法再支撑漂浮的冰坝,漂浮的冰坝会下降再次阻塞冰湖,排水结束,并再次冻结底部。综上所述,麦兹巴赫冰川堰塞湖从“溃堤—湖水排出—排水结束”的发展过程先后排序是①③②④⑤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野外科考,绘制出考察区域等高线和主要河流图(下左图),并于北京时间2023年6月22日13:20在下右图中丁地测得该地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为89°。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丁地的地理坐标是( )
    A. 24.5°N100°EB. 22.5°N120°E
    C. 24.5°N110°ED. 22.5°N100°E
    6.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相关地质部门资料,绘制出丁到戊的地质统计图(上右图),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埋藏深度(单位:米),则可以判断出沿该剖面线为( )
    A. 背斜山B. 向斜谷C. 背斜谷D. 向斜山
    7. 下列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的发展提供的参考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
    B. 利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立体化农业
    C. 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休憩业
    D. 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扩大环境承载力
    【答案】5. A 6. C 7. C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北京时间2023年6月22日13:20在丁地测得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角为89°,全年没有直射现象,丁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最大太阳高度角为89°,根据正午太阳高度换算规律可推导出丁地纬度为24.5°N。其次,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为地方时12点,而此时北京时间13:20,因此该地比东八区时间晚1小时20分,则丁地位于100°E。综上所述,A对,排除BCD。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剖面上等高线数值可知为谷地,A、D错;再根据图5中各观测点同一岩层的埋藏深度可以计算出各观测点岩层的海拔高度,丁点为1300米,向右依次为1600~1700米、1600~1700米、1400米、1300米,戊点为1280米,画出图形可知该剖面上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如下图) 。综上所述,丁—戊剖面线为背斜谷。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
    【7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等高线数值判断,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破碎,易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贫瘠甚至石漠化,因此最适宜保护性开发,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旅游、疗养为主的休憩业,C对;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南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不适宜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A错;当地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B错;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利于保护环境,不能扩大环境承载力,D错。故选C。
    向斜:指岩层向下弯曲,主要的方法是确定内部的新岩层和外部的老岩层。在水平面上,新岩层在中间,老岩层在两侧,形成一个河谷,即向斜河谷。背斜:指岩层向上弯曲,主要方法是确定新的内部,在水平面上,中间为老岩层,两侧为新岩层,形成背斜山,即背斜山。向斜河谷岩层较坚固,不易被侵蚀,所以有泥沙在河谷中堆积,四周逐渐高起来,成山,称为向斜山脉;背斜山体上部松散,易受侵蚀,逐渐形成河谷,即背斜河谷。
    冷流降雪是山东半岛冬季独特的一种天气现象。冬季势力较强的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海面在山东半岛北侧登陆,易形成冷流降雪。2023年12月19日9时至21日8时,烟台站降雪量28.6毫米,积雪深度52厘米,突破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威海文登积雪深度达74厘米,打破山东全省最大积雪深度纪录。下图为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本次烟台和威海降雪量大且强度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
    B. 黄渤海水温下降快,海一气温差在一年中达到最小
    C. 冷空气活动前黄渤海水温偏高对冷空气增温增湿效果明显
    D. 受山东半岛低山丘陵阻挡抬升,形成高强度降雪
    9. 从形成机制上,关于A、B两处降水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A处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暖锋B. A处水汽受地形抬升冷凝,形成降雪
    C. B处形成冷锋D. B处暖湿空气辐合上升,形成降水
    10. 下列区域中在隆冬时节最易出现“冷流雪”的是( )
    A. 北美五大湖南岸B. 地中海北岸C. 阿拉伯海北岸D. 北冰洋沿岸
    【答案】8. B 9. D 10. A
    【解析】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冬季势力较强的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海面在山东半岛北侧登陆,易形成冷流降雪。12月陆地降温速度快,海洋降温明显滞后于陆地,海陆温差大,冬季风势力强,气温降低速度快,A项不符合题意;此时湖自陆地的冷空气南下后,黄渤海区域海气温差较大,海气相互作用强,B项符合题意;黄渤海海域对冷流气团产生的增温增湿效果明显,水汽充足的气流南下到达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受低山丘陵阻挡抬升,形成高强度降雪,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9题详解】
    冷空气经过黄渤海时增温增湿,当移动到湖岸A处时,相对于湖岸的陆地,湖面来的空气气温要高些,湖面来的空气相当于暖气团,湖岸陆地相当于冷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爬升形成降雪,所以与产生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暖锋,与大湖效应相似,A项不符合题意;经黄渤海海域后,水汽充足的气流南下到达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受低山丘陵阻挡抬升,形成降雪,B项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信息“冬季势力较强的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海面"可知,在B处形成冷锋,C项不符合题意;B处为冷锋,暖湿气团是被迫抬升面不是像气旋一样辐合上升,形成降雪,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0题详解】
    北美五大湖南岸位于偏北风的迎风坡,加上温暖湖面提供足够的水汽,多冷流雪,A正确;地中海北岸和阿拉伯海纬度较低,冬季海面温度较高,没有明显的冷空气,BC错误;北冰洋沿岸纬度较高,冬季洋面温度较低,不能提供足够多的水汽,海气温差也较小,D错误。故选A。
    降水(降雪)是水汽凝结的过程,需要有丰富的水汽来源,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
    丹霞地貌是发育于红色砂砾岩层的、以陡崖坡为特征的地貌,其演化可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下图,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在广东仁化县丹霞山,厚达300~500米的岩层在地质作用下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峰丛和奇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青年期的河流相比,老年期的河流( )
    A. 流速更快B. 水量更小C. 河曲发育D. 河道更窄
    12. 影响丹霞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地质作用是( )
    A. 构造抬升+流水侵蚀B. 断层陷落+流水堆积
    C. 构造抬升+风力侵蚀D. 断层陷落+风力堆积
    【答案】11. C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据图以及所学知识可知,青年期的河流地势起伏大,流速更快;老年期的河流水量更大,由于地势平缓,流速较慢,河曲发育,河道更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丹霞地貌属于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伴随构造抬升,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流水不断侵蚀,丹霞地貌不断演化,A正确;断层陷落和流水堆积应形成深厚沉积层,而不是侵蚀地貌,B错误;当地气候湿润,风力作用弱,CD错误。故选A。
    流水侵蚀包括侵蚀作用和溶蚀作用。侵蚀作用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溶蚀作用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流水堆积形成冲积平原(出山口)、冲积平原(中下游平原)、三角洲(河口)等地貌。
    温盐环流是由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海水密度差,进而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下图),温盐环流能够输送物质和能量,对全球气候系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北大西洋环流中,表面暖水向北流而深海冷水向南流,表面海水在位于高纬度的固定下沉区下沉。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温盐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净热量向北输送②深层海水流速较慢③只对大西洋产生影响④驱动力来源于海洋表层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14. 引起温盐环流下沉区海水强烈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地转偏向力大B. 受地形影响C. 蒸发量减小D. 海冰影响较大
    15. 若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
    A. 墨西哥湾沿岸气温升高B. 欧洲西部气候变暖
    C. 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减少D. 阿根廷沿海降水增多
    【答案】13. C 14. D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上信息,在北大西洋净热量是向北输送,但是温盐环流不仅仅存在于北大西洋中,还有太平洋等,①错误;温盐环流是由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海水密度差形成的,深层海水中温度和盐度的递变幅度不会太大,因此密度差变化幅度小,故海水在深层流速较慢,故②正确;结合材料中温盐环流的定义判断,温盐环流在大洋中普遍存在,因此不只对大西洋产生影响,故③错误;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海洋表层太阳辐射不均及降水引起的,因此驱动力来源于海洋表层,故④正确;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4题详解】
    海水强烈下沉主要原因为温度和盐度变化,使海水密度增大。地转偏向力对海水盐度不产生影响,A错误;温盐环流由密度驱动,受地形影响较小,B错误;蒸发量减小,盐度应较低,不易下沉,C错误;海水结冰会导致盐分析出,加大未结冰海水的盐度,使海水密度增大,导致海水下沉强烈,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北上的墨西哥湾沿岸暖流减弱,受其影响沿岸气温降低,A错误;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北上减弱,受其影响,欧洲西部气候变冷、降水减少,B错误;北上的暖水与南下的冷水相遇,搅动减弱,会使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减少,C正确;阿根廷位于南半球,北大西洋海区的温盐环流对其降水影响极小,D错误。故选C。
    大西洋温盐环流就像一条将热能从赤道送往北大西洋的传送带:来自赤道的温暖海水借由沿岸的湾流不断向北移动,途中海水释放出热量,逐渐变冷,再加上不断的蒸发使海水的盐度增加。因此,越往北海水越冷越咸,因此也越重,最后终于在北大西洋沉入深海,而这部分原本温暖的赤道海水也变成了又冷又咸的北大西洋深层海水。至此,温盐环流继续向南移动,沿南大西洋、南极洲流进印度洋,最终又回到赤道,完成所谓的“环流”。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面积47611.2km²,为黄土高原上的次一级地形区。受地形影响,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某种原因造成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图1为汾河流域范围示意图,图2为某日在河谷西侧气象站测得的山谷风变化曲线图。
    (1)分析图2中20时该气象站风力最小的原因。
    (2)说明该气象站谷风转山风时谷地天气的变化过程。
    (3)与夏季相比,推测冬季时该气象站山谷风的日变化状况。
    【答案】(1)日落后,山坡温度下降快,冷空气收缩下沉,顺坡流向谷底,山风开始增强,此时谷风开始减弱,20时为日落两小时后,正处于谷风与山风的转换期,故风力较小。
    (2)谷风转山风时,山顶冷空气不断向谷底沉降;山谷中的暖空气被沉降的冷空气顶托,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下降,易凝结成水滴,形成降水。
    (3)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白天谷风开始晚,结束早,持续时间短;夜晚山风开始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冬季夜晚温度较低,冷气团势力强,山风风速大于谷风风速。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汾河谷地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原理、应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主要从温差、风力叠加(抵消)角度展开分析。日落后,山坡得到的太阳辐射减少,山坡气温下降,冷空气收缩下沉,顺山坡吹向谷底,山风开始增强;而谷地气温升高,谷风开始减弱,20:00时左右,正处于谷风与山风的转换期,两个不同风向的风相互抵消,导致风力较小。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20:00左右该气象站谷风转山风,此时山顶的冷空气顺山坡不断向谷底沉降;山谷中的暖空气被沉降的冷空气顶托上升,暖空气受到抬挤,暖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遇冷凝结,易形成降水。
    【小问3详解】
    主要从温差的角度展开分析。与夏季相比,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该河谷白昼时间变短,白天谷风开始时间推迟,结束时间提前,谷风持续时间变短;夜晚时间变长,夜晚山风开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推后,山风持续时间变长;冬季夜晚山顶温度较低,冷气团势力较强,山风风速大于谷风风速。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哈尔滨是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获得了“共和国长子”的称号,建国初期经济更一度跻身全国十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都诞生于此。哈尔滨是东北亚地区的中心枢纽之一,也是中俄关系的桥头堡,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过去10年,哈尔滨人口从最高点的1100万人下降到988万人,降幅之大,冠绝位列全国大城市之首,新一轮大国博弈,带动全球产业链转移,地缘格局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以来,东北三省外贸增速集体跑赢全国,而哈尔滨出口增速更是高达67.3%。
    材料二 2024年,第一个网红城市出现了。冬季到来,“南方小土豆”(来自南方,采取“特种兵”式旅游方式的年青旅游者。注:“特种兵”式旅游是年轻游客中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费用,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挤爆了哈尔滨这座最北方的省会,他们去滑雪场和冰雪大世界体验独特的冰雪文化、逛历史悠久具有欧洲风情的中央大街,去浴池和早市体验东北的生活和诱人的美食,仅元旦期间,哈尔滨就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远超传统南方冬季旅游城市。
    (1)试从哈尔滨自然和经济角度,分析哈尔滨近十年人口大规模流出的原因。
    (2)分析2024年冬季哈尔滨爆火的原因。
    (3)在新的发展机遇下,请为哈尔滨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地处东北地区,我国最北端,其偏远的地理位置和寒冷的气候导致人口流出;近十年新兴产业崛起,而哈尔滨原有产业衰退,经济面临转型的困难,经济增速较缓,当地经济收入低和就业困难,造成人口流出。
    (2)冬季气温低,寒冷时间长,有独特的滑雪、冰灯等冰雪旅游资源,与南方环境形成巨大反差;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让这座城市充斥着欧式建筑和俄罗斯风情,颇有国际大都市的风采,形成了区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的城市风光;消费水平低,极具性价比的商品丰富;社交媒体的助力与传播;政府和市民对游客尊重与关爱,“讨好型城市品格”的展现(或政府规范旅游市场,保障游客权益,市民积极为旅游者服务)。
    (3)积极调整和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借助其我国商品粮基地优势,积极发展粮食及其相关制品的加工工业,促进农业发展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利用原有工业基础,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端制造业,吸引人口、人才回流;借助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我国对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借助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加强城市管理,打造北方冬季旅游胜地,积极发展旅游业。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哈尔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迁移的原因、服务业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哈尔滨地处东北地区,我国最北端,纬度高,气温低,且位置偏远故导致人口流出;由于近十年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崛起,而哈尔滨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原有产业不断衰退,面临产业转型的困难,导致经济的增长速度来的比较缓慢,当地经济收入低以及就业困难,失业人员多,造成人口流出。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哈尔滨冬季气温低,寒冷时间长,有独特的滑雪、冰灯等冰雪旅游资源,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高,大多地区都不会下雪,自然环境形成巨大反差,吸引大量南方的游客;哈尔滨是中俄关系的桥头堡,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使哈尔滨充斥着欧式建筑和俄罗斯风情,颇有国际大都市的风采,形成了区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的城市风光,旅游景观比较独特;相比于南方地区,哈尔滨消费水平低,商品丰富,性价比高;加上网络社交媒体的助力与传播,让哈尔滨成为网红城市,提高旅游知名度;哈尔滨政府和市民对游客尊重与关爱,政府规范旅游市场、监督旅游市场,最大限度的保障游客权益,市民也热情好客,积极为游客服务。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哈尔滨应该积极调整和优化地区产业结构,降低重工业的比重,利用我国商品粮基地天然优势,积极发展农业,以及农产品相关制品的加工工业,促进农业发展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哈尔滨工业基础良好,利用原有工业基础,不断加大科技的投入、延长产业链,发展高端制造业,吸引外出的人口、人才回流;借助靠近俄罗斯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我国对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发展边境贸易;借助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积极的发展旅游业,加强城市管理,打造北方冬季旅游胜地,让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云梦泽是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这里曾经草长莺飞、湖山相间、人烟寥寥,是中国早期重要的渔猎区。魏晋南北朝时期云梦泽范围已缩小一半,如今已退缩成一些相互分离的湖泊。下图为湖北省简图。
    材料二酒曲是酿酒的关键辅料,具有生物活性,含有多种霉菌,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需混合在蒸熟的谷物中,在恒温、低氧、千湿度适宜的环境中休眠,而且酒曲越老所酿造的酒越香。稻花香酒是中国驰名的白酒,厂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在该企业崭新的厂房中,矗立着四座袖珍的土房,屋内墙壁粗糙并附着有老菌丝,酒曲由稻草紧密包裹并整齐码放于土房中。
    (1)说明古云梦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湖北省西部推广农业机械化限制性因素。
    (3)分析酒曲须以稻草包裹整齐码放在小土房内的原因。
    【答案】(1)湖泊群面积广,生物栖息空间大;湖山相间,生物生存环境多样;人类影响小,生态环境好。
    (2)湖北省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形破碎,地势起伏较大;以水田种植为主,人均耕地少;劳动力素质偏低;经济相对落后,购买力不足。
    (3)土房和稻草能有效减小屋内温度变化,提供恒温环境;土房和稻草能起到调节室内干湿度的作用,使得室内干湿适宜;土房空间小,可有效减少室内空气流动,降低室内氧气含量;粗糙墙壁可保留部分老酒曲菌种。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云梦泽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云梦泽是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江汉平原位于湿润地区,湖泊群面积广,生物栖息空间大;读图可知,古云梦泽西北侧和东北侧均有山地分布,湖山相间,生物生存环境多样;古代该处人烟寥寥,人类影响小,生态环境好。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湖北省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形破碎,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机械化开展;该地位于湿润地区,降水多,耕地以水田种植为主,且人口较多,人均耕地少,乙小农经营为主;劳动力素质偏低,对机械的操作方法接受能力差;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较低,购买力不足。
    【小问3详解】
    酒曲需在恒温、低氧、干湿度适宜的环境中休眠。土房和稻草升温较慢,能有效减小屋内温度变化,提供恒温环境;土房和稻草是湿度太大时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干燥时,吸收的水分再蒸发进入空气中,可以起到调节室内干湿度的作用,使得室内干湿适宜;小土房空间小,可有效减少室内空气流动,降低室内氧气含量,营造地氧环境;土房墙壁比较粗糙,利于老菌丝吸附在墙壁上,可保留部分老酒曲菌种。

    相关试卷

    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共7页。

    2024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