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 唱歌 布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 知识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 欣赏 青蛙音乐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我爱家乡 我爱祖国 欣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我爱家乡 我爱祖国 唱歌 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唱歌 大鼓和小鼓 教案设计
展开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旨在通过《大鼓和小鼓》这首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声音特点,特别是声音的强弱对比,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周围环境声音的好奇心。歌曲《大鼓和小鼓》旋律简单、节奏鲜明,通过模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帮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中的力度变化,为后续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大鼓和小鼓》的旋律,识别并模仿大鼓(强音)和小鼓(弱音)的声音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辨、模仿、演唱和游戏等活动,体验音乐中的力度变化,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激发对周围世界声音的好奇心,以及在集体活动中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 让学生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旋律,理解并表现出音乐中的强弱对比。
-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在演唱中体现大鼓和小鼓的强弱对比,以及在活动中有效控制自己的声音力度。
五、教学准备
- 音乐播放设备
- 大鼓和小鼓实物或模型
- 动画视频素材
- 图片卡片(大鼓、小鼓及对应的力度标记)
- 手偶(大鼓、小鼓角色)
- 课堂活动道具(彩色绸带、响板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 故事开启:教师以手偶剧的形式,讲述一个关于大鼓和小鼓在森林音乐会上的冒险故事。故事中,大鼓和小鼓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声音,需要小朋友们的帮助找回它们独特的声音。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欲。
- 声音预热:播放大鼓和小鼓的真实录音,请学生闭眼聆听,分辨哪个声音是大鼓(强),哪个是小鼓(弱),并用手势表示听到的声音大小。
(二)新知呈现
- 音乐探险动画:
- 开始此环节前,先播放一段精心准备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大鼓和小鼓被赋予生命,以卡通形象出现在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音乐森林里。大鼓先生和小鼓小姐在森林中进行一场有趣的“声音冒险”,通过不同的场景展示他们各自独特的音色和强弱特点。视频中穿插《大鼓和小鼓》的旋律,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下,预先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音效工作坊:
- 观看完动画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效工作坊”环节。首先,教师现场展示大鼓和小鼓(实物或高质量的录音),分别敲击,让学生闭眼聆听,直观感受两者音量和音质的差异。随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亲自尝试敲击,体验强音与弱音的实际操作,同时全班同学用“咚咚”和“哒哒”的声音跟随模仿,加强记忆。
- 图谱解析:
- 展示精心设计的音乐图谱,图谱上用大鼓图案表示强拍位置,小鼓图案表示弱拍位置,旁边附有“咚咚”和“哒哒”的文字提示。教师一边唱谱,一边指着图谱上的相应图案,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结构和强弱规律。此环节可增加互动性,如请学生上台指图谱,或集体做手势动作模拟鼓点,让学习过程更加活泼有趣。
- 歌曲拆解教学:
- 将歌曲《大鼓和小鼓》拆分为几个小节,逐一教授。每教一小节,都先清晰示范该部分的旋律和节奏,然后引导学生跟唱。特别强调“咚咚”和“哒哒”的力度区别,可用手势(如握拳表示大鼓的强音,张开手指轻拍表示小鼓的弱音)辅助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强弱对比。
- 互动问答:
- 在歌曲教学过程中穿插互动问答,如:“大鼓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它代表什么?”、“小鼓又是什么样的声音?和大鼓相比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些问题,即时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营造积极的课堂讨论氛围。
(三)技能实践
-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大鼓,一组扮演小鼓,使用响板和手拍等方式模拟大鼓和小鼓的音响效果,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
- 歌曲学唱:在熟悉了大鼓和小鼓的音响后,全班一起跟唱《大鼓和小鼓》,教师强调歌曲中的强弱对比,适时用大鼓和小鼓实物或模型辅助演示。
- 创意表演:分小组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或乐器伴奏方案,配合同歌曲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身体语言表达歌曲的强弱感。
(四)深化理解
- 音乐创作坊:利用彩色绸带和自制简易打击乐器,引导学生自由创作,探索不同力度下的声音效果,可以是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也可以是表达情绪的声音,增强对力度控制的实践能力。
- 分享与评价: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其他小组给予掌声鼓励和简短评价,教师总结各组亮点,鼓励多元化的音乐表达。
(五)总结反馈
- 回顾总结:通过提问形式,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如“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等,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声音,如何用耳朵去发现身边的音乐,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和欣赏不同的声音。
- 作业布置:请学生在家中寻找两种不同音量的物品,模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并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家庭小曲”。
七、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音乐的强弱对比,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未来教学中,将进一步注重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教案设计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故事化、游戏化的方法,使音乐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同时确保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唱歌 大鼓和小鼓 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唱歌 大鼓和小鼓 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唱歌 大鼓和小鼓 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唱歌 大鼓和小鼓 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唱歌 大鼓和小鼓 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唱歌 大鼓和小鼓 教案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