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流失海外的国宝数量惊人。下列流失海外的文物中,其制作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玉面神人像(玉雕)B.双羊尊(青铜器)
C.大罗汉像(彩陶)D.龙纹大罐(景泰蓝铜器)
2.侯德榜怀着“实业救国”的崇高信念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制取的纯碱属于( )
A.氧化物B.酸C.碱D.盐
3.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B.加大空气质量监测
C.大量施用农药化肥D.大力开发新能源
4.烩面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河南非遗美食。下列使用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面粉B.羊肉C.粉丝D.木耳
5.学习化学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花香四溢”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分为原子D.分子不停运动
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是( )
A.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B.可以用活性炭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纯铝比铝合金的硬度大D.物质燃烧都是发生化合反应
7.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都用到了水,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打开B处活塞,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实验②根据水的体积变化,可粗略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C.实验③说明能溶于水,且具有酸性
D.实验④水的作用是吸收产物,防止污染
8.探究物质性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雾
C.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有白烟产生
D.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9.工业制备硝酸的过程中发生反应: 。该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氮元素化合价是( )
A.+3B.+2C.+5D.+4
10.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丙物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D.反应前后原子总数未发生变化
11.下表是、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0℃时溶液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10~20℃之间
C.当中含有少量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
D.20℃在50g水中分别加入两种物质各20g,充分溶解后均得到饱和溶液
12.对某无色溶液成分进行分析、检测,下列结果合理的是( )
A.、、B.、、
C.、、D.、、
13.将打磨后的等质量且表面积相同的镁片、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如图甲),用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磨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B.曲线①为镁与盐酸反应的变化
C.反应充分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D.乙图中AB段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14.已知和(甲醛)的混合气体9.6g,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3.2g,则同时生成水的质量为( )
二、填空题
15.请根据要求填空:
(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
(2)小麦根部一般没有根瘤菌,故可施用______(填一种氮肥的化学式)以达到增产效果。
16.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们关注,请回答:
(1)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_______。
(2)我国开采可燃冰技术世界领先,可燃冰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氢能被视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主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_。
17.《梦溪笔谈》中记载“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雌黄(主要成分为)与古代的纸张颜色相近,常用来修改错字,是古代的“涂改液”。其中的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元素周期表中的“33”是砷的_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n=______,砷原子的化学性质与第三周期中的_______原子相似。
18.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曲线图如图所示,图中横坐标“加入溶液”指的是______(填“氢氧化钡溶液”或“稀硫酸”)。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则A、B、C三点所代表的溶液中导电性最弱的是_______(填字母)。
19.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____、混匀、装瓶并贴上标签,其中将浓硫酸和水进行混匀时,应将________倒入另一种液体中。现有一定质量的铜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
20.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A、B、C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E为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氧化物,F为黑色单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A转化为C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D和密度最小的气体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E和另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①挤压左侧滴管并将燃烧管加热至80℃,未发生燃烧。②保持燃烧管温度不变,挤压右侧滴管,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③再次挤压左侧滴管,白磷熄灭。试回答:
(1)写出挤压左侧滴管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实验②观察到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的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3)实验③白磷熄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2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1)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利用B装置排空气收集气体,进气口分别为a、b导管口的两种气体性质有什么不同?
23.某同学发现,上周理化生实验练习时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为探究该溶液是否变质,他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A、B、C、D四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实验(填字母序号)。
(2)实验结束后,将四支试管中的混合物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呈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若要证明上层清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还需进行什么实验?(简要写出操作、现象)
24.某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某同学设计提纯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a和操作b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什么?
(2)整个提纯过程共发生______个复分解反应。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5.同学们围绕“金属铁”进行了项目式学习,请回答活动中的有关问题。
(1)生活中常用铁制成锅具用来烹饪食物,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______性等物理性质。为了防止铁锅生锈,洗净铁锅后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铁活动性:
(2)探究铜、铁、银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利用的两种金属和一种盐溶液的试剂组合。则这种盐溶液可能是________。
资源回收:
(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流程图从含有、、三种溶质的废液中回收铁和铜,请回答:
①滤液1中含有________种溶质。
②加入足量稀硫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铁的冶炼:
(4)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模拟冶铁并检验气体生成物的实验。
①A装置玻璃管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③用足量一氧化碳还原20g赤铁矿(杂质不参加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13.2g二氧化碳,则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玉面神人像(玉雕),玉雕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B.双羊尊(青铜器),青铜器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大罗汉像(彩陶),彩陶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龙纹大罐(景泰蓝铜器),景泰蓝铜器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D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纯碱是碳酸钠,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酸是解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纯碱是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不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C、碱是解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纯碱是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不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D、盐是解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纯碱是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C
解析: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A正确;B、加大空气质量监测,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B正确;C、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会污染土壤和水源,故C错误;D、大力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D正确。故选C。
4.答案:B
解析:A、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B、羊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C、粉丝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D、木耳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故选B。
5.答案:D
解析:A、“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分子体积很小,故A错误;
B、“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B错误;
C、“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分为原子,故C错误;
D、“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A
解析: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是合成纤维,燃烧时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所以正确;B、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吸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所以错误;C、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各成分的硬度都大,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所以错误;D、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有些物质的燃烧不属于化合反应,如甲烷的燃烧,所以错误。故选A。
7.答案:B
解析: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对的体积比为2:1,B管产生的气体较多,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A管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说法错误;
B、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待反应结束,冷却到室温,装置中的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大气压把量筒中的水压入集气瓶,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被消耗氧气的体积,可粗略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故B说法正确;
C、实验中观察到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故D说法错误;故选:B。
8.答案:D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A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故B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有白雾产生,故C错误;
D、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所以实验现象为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为蓝色,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析:化合物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据此可知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为+4,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为+5,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为+2,该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氮元素化合价是+3。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丙物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B.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B正确;C.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错误;D.反应前后原子总数未发生变化,故D正确。故选C。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A
解析:A、三种物质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B、与、均能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与、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硫酸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的水溶液显浅绿色,故选项错误。故选A。
13.答案:C
解析:设混合气体中的质量为x,则的质量为9.6g-x,根据碳元素守恒可得:x×12/28+(9.6g-x)×12/30=13.2g,解得x=5.6g,则的质量为9.6g-5.6g=4g,根据氢元素守恒可得:4g×2/30=1.6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1.6g÷2/18=14.4g,故选B。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1)C
(2)
解析:(1)化合物中有机物远远多于无机物,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2)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为植物提供氮元素,所以小麦根部一般没有根瘤菌,需要施加氮肥。
16.答案:(1)增大煤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2)
(3)无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1)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清洁无污染,所以氢气是清洁能源。
17.答案:原子序数;18;磷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砷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m=33,故33=2+8+58+n,n=18;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5的是15号元素磷。
18.答案:稀硫酸;B
解析:
19.答案:量取;浓硫酸;
解析:
20.答案:(1)作食品干燥剂
(2)
(3)
解析:分析: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可推出C为碳酸钙,A能转化为C,C能转化为B,B能转化为A,可推出B为氧化钙,A为氢氧化钙,D、E为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氧化物,C能与D相互转化,可推出D为二氧化碳,D能与E相互转化,可推出E为一氧化碳,F为黑色单质,F能转化为D、E,可推出F为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作食品干燥剂;
(2)A转化为C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D为二氧化碳,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E为一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生成物中含C、O,故生成物中还应含氢元素,故生成的另一种氧化物是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答案:(1)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隔绝氧气
解析:(1)挤压左侧滴管时,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②保持燃烧管温度不变,挤压右侧滴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都有可燃物,都接触氧气,但是由于着火点不同,所以现象不同,即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实验③再次挤压左侧滴管,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将空气排尽,则可观察到白磷熄灭,其灭火的原理为隔绝氧气。
22.答案:(1)
(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合理即可)
解析:(1)由图可知,装置A为固体受热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则选择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2)用B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使反应停止的原理是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到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分离,反应即停止,故填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到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分离,反应即停止。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C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从长管,即b管进入瓶中,则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导管口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
23.答案:(1)B
(2)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不含有钙离子,另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解析:
24.答案:(1)玻璃棒
(2)五或5;或或或或
解析:
25.答案:(1)导热;保持铁锅表面清洁干燥
(2)或或
(3)①硫酸锌或
②
(4)①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色
②检验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
③80%
解析:(1)生活中常用铁制成锅具用来烹饪食物,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导热性等物理性质。为了防止铁锅生锈,根据生锈的原理可知,洗净铁锅后应采取的措施是保持铁锅表面清洁干燥;
(2)探究铜、铁、银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利用的两种金属和一种盐溶液的试剂组合,则金属是活动性最强和最弱的金属即铁和银,溶液是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的盐的溶液即或或;铁能置换出铜盐中的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银不能置换出铜盐中的铜,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从而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铜的活动性强于银;
(3)④废液中含有、、,加入过量的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再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所以滤液1中含有硫酸锌这一种溶质;
②固体A中含有锌、铜和铁,铁能被磁铁吸引,固体B中存在锌和铜,铜在排在氢之后,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加入足量稀硫酸时,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装置玻璃管中反应的现象是固体由红色逐渐变黑色;
②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瓶内液体,气体通入管较长,可收集一氧化碳,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
③设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x=16g;
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答: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的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120,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120,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2页。
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共2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2023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2023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