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大联考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大联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生物: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大联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生物: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大联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大联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大联考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作为杂交亲本的豌豆植株都是纯种
    B. 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是一样的
    C. 孟德尔创造性地使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D. 孟德尔提出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假说
    【答案】D
    【详解】A、豌豆是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界都是纯种,故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作为杂交亲本的豌豆植株都是纯种,A正确;
    B、一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为例,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以高茎为母本,矮茎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或以矮茎为母本,高茎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反交),正反交实验结果F1均为高茎,F2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3:1,可见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是一样的,B正确;
    C、孟德尔在数据分析中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法,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说和推理,他又设计了许多实验方法,如测交验证法等,因此孟德尔创造性地使用了假说一演绎法,C正确;
    D、孟德尔提出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等位基因的概念是由生物学家约翰逊提出的,D错误。
    故选D。
    2. 人类的多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T)控制的,有一对夫妇,丈夫正常,妻子多指,他们生下一个患多指的女儿。现这对夫妇又生下一个儿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儿子一定患多指
    B. 该儿子一定正常
    C. 该儿子患多指的概率为25%
    D. 若该儿子患多指,则其基因型是Tt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类的多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T)控制的,所以多指的基因型为T-,正常的基因型为tt。
    【详解】ABC、由题意可知,人类的多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T)控制的,有一对夫妇,丈夫正常,妻子多指,他们生下一个患多指的女儿,该家庭中的丈夫的基因型是tt,妻子的基因型是TT或Tt,儿子的基因型可能是Tt或tt,可能患病或正常,若妻子的基因型是TT,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00%,若若妻子的基因型是Tt,儿子患病的概率为50%,ABC错误;
    D、该家庭中的丈夫的基因型是tt,若该儿子患多指,一定有来自母亲的T基因和来自父亲的t基因,则该儿子的基因型是Tt,D正确。
    故选D。
    3. 育种工作者将一批基因型为DD和Dd的豌豆(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1)种植在大田中,自然状态下,F1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比例为( )
    A. 3:1B. 5:1C. 7:1D. 8:1
    【答案】C
    【分析】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在自然状态下,豌豆自花传粉,且DD:Dd=1:1,则1/2Dd自交后代,dd为1/2×1/4=1/8,因此F1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比例为7:1,C项符合题意,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 某植物的花色有黄色和蓝色两种,让纯合的开黄花植株与纯合的开蓝花植株杂交,F1全开黄花。让F1植株与纯合的开蓝花植株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花:蓝花=3:1.若让F1开黄花植株自花传粉,则F2表型和比例最可能为( )
    A. 黄色:蓝色=1:1
    B. 黄色:蓝色=3:1
    C. 黄色:蓝色=15:1
    D. 黄色:蓝色=9:7
    【答案】C
    【点睛】让纯合的开黄花植株与纯合的开蓝花植株杂交,F1全开黄花,可以得到黄花为显性性状。
    【详解】由题意可知,纯合的开黄花植株与纯合的开蓝花植株杂交,F1全开黄花,可以得到黄花为显性性状。若让F1植株与纯合的开蓝花植株杂交(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花:蓝花=3:1(是1:1:1:1的变式),说明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且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表现为黄花,无显性基因则为蓝花。假设花色由A-a、B-b控制,则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F2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A-B-(黄花):A-bb(黄花):aaB-(黄花):aabb(蓝花)=9:3:3:1,黄色:蓝色=15:1,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 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紫色和蓝色三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现用纯合紫花植株和纯合蓝花植株作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花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2种
    B. 题干中F2的表型及其比例是白花:紫花:蓝花=10:3:3
    C. 紫花植株和蓝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一定都有白花植株
    D. F2有3种花色,紫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紫花亲本为AAbb,纯合蓝花亲本为aaBB,杂交所得F1为AaBb,F1自交得F2中表现型为白花(A_B_、aabb):紫花(A_bb):蓝花(aaB_)=10:3:3。
    【详解】A、根据题意,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纯合紫花亲本为AAbb,纯合蓝花亲本为aaBB,杂交所得F1为AaBb,F1自交得F2中表现型为白花(A_B_、aabb):紫花(A_bb):蓝花(aaB_)=10:3:3,可见白花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2种,A正确;
    B、由A项分析可知,F2的表型及其比例是白花:紫花:蓝花=10:3:3,B正确;
    C、纯合紫花植株(AAbb)和纯合蓝花植株(aaBB)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白花植株,C错误;
    D、由A项分析可知,F2中紫花植株有3份,其中杂合子Aabb有2份;则F2有3种花色,紫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D正确。
    故选C。
    6. 下列四幅细胞分裂模式图中,一定会出现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有丝分裂中期;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初级卵母细胞;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①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含有同源染色体,是有丝分裂中期,不符合题意,A错误;
    B、图②所示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且出现了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处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符合题意,B正确;
    C、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以表示精子形成过程也可以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该细胞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以表示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可见不一定会出现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符合题意,C错误;
    D、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以表示第一极体,可见不一定会出现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B。
    7. 雌性蝗虫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2常染色体+2X,为XX型;雄性蝗虫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2常染色体+X,不含Y染色体,为XO型。若不考虑变异,一个基因型为AaXRO的蝗虫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Ⅰ前期的细胞中有23个四分体
    B. 减数分裂Ⅰ后期的细胞中有2条性染色体
    C. 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4种基因型不同的精子
    D. 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有2种基因型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雄性蝗虫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2常染色体+X,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I前期常染色体能联会形成四分体,有11个四分体,A错误;
    B、雄性蝗虫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2常染色体+X,不含Y染色体,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I后期时有1条性染色体,B错误;
    C、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产生四个精细胞,是2种基因型不同的精子,C错误;
    D、该蝗虫基因型为AaXRO,由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若不考虑变异,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有2个次级精母细胞,两种基因型,D正确。
    故选D。
    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通过有性生殖,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
    B. 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1,是因为人群中带X的配子与带Y的配子之比为1:1
    C. 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进一步增加了受精卵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
    【答案】B
    【分析】受精作用是指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这样,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A正确;
    B、男女的性别比例为1:1,是由于带X的精子与带Y的精子之比为1:1,B错误。
    C、受精卵是卵细胞和精子随机结合而得,进一步增加了受精卵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C正确;
    D、受精卵中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即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D正确。
    故选B。
    9.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B. 摩尔根通过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D. 非等位基因都能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答案】A
    【详解】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认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A正确;
    B、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但是染色体除由基因组成外,还由蛋白质组成,C错误;
    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D错误。
    故选A。
    10. 人类的性染色体有X和Y,存在同源区段(Ⅰ区)和非同源区段(Ⅱ区,X染色体特有的为Ⅱ-1区,Y染色体特有的为Ⅱ-2区)。若不考虑变异,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位于Ⅱ-2区的致病基因只会遗传给男性
    B. Ⅱ-1区和Ⅱ-2区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C. 致病基因位于Ⅰ区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可能患病
    D. 致病基因位于Ⅰ区的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可能正常
    【答案】B
    【分析】由题意知,Ⅰ区段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Y染色体上在该区段含有等位基因;Ⅱ区段是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1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Ⅱ-2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
    【详解】A、Ⅱ-2区段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其上的致病基因只会随Y染色体遗传给男性,A正确;
    B、Ⅱ-1区和Ⅱ-2区属于非同源区段,其上不存在等位基因,B错误;
    C、位于Ⅰ区即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母方,也可能来自父方,因此男患者的母亲可能患病,C正确;
    D、位于Ⅰ区即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父方可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可能正常,D正确。
    故选B
    11.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未出现S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了S型细菌的提取液和( )
    A. DNA酶B. RNA酶C. 酯酶D. 蛋白酶
    【答案】A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DNA酶可以降解DNA,导致DNA不能发挥作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培养基中加入用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的提取液,则培养基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符合题意,A正确;
    B、RNA酶能水解RNA,而RNA不是转化因子,因此用RNA酶处理后S型细菌的提取液还存在转化因子其仍具有转化活性,培养基中会出现S型细菌,不符合题意,B错误;
    C、酯酶能水解脂肪,而脂肪不是转化因子,因此用酯酶处理后S型细菌的提取液还存在转化因子其仍具有转化活性,培养基中会出现S型细菌,不符合题意,C错误;
    D、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而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因此用蛋白酶处理后S型细菌的提取液还存在转化因子其仍具有转化活性,培养基中会出现S型细菌,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A。
    12. 下图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记噬菌体时需要用含有35S的培养基对其进行培养
    B.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蛋白质外壳或DNA进入细菌
    C.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其分离
    D. 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离心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
    【答案】C
    【详解】A、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含有35S的培养基对噬菌体进行培养;可以用含有35S的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然后再用此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就可以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正确;
    D、题图是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胞体内,培养时间过长不会导致离心后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增强,D错误。
    故选C。
    13. 生物学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艾弗里的实验中分别加入蛋白酶、DNA酶和RNA酶等,运用了“加法原理”
    B. T2噬菌体可以在含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C. 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D. 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蛋白质,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答案】B
    【详解】A、艾弗里的实验中分别加入蛋白酶、DNA酶和RNA酶等是为了去除相应的物质,运用了“减法原理”,A错误;
    B、T2噬菌体是专门侵染大肠杆菌的DNA病毒,T2噬菌体可以在含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B正确;
    C、格里菲思的实验只说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C错误;
    D、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D错误。
    故选B。
    14. 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肺炎之一,主要是患者感染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具有一个环状的双链DNA,还有RNA、核糖体等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支原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支原体的DNA分子中共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 支原体的DNA分子中嘌呤之和等于嘧啶之和
    D. 支原体中共有4种碱基
    【答案】C
    【分析】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螺旋形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支原体的DNA分子是环状的,含有0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
    C、DNA分子中嘌呤碱基包括A和G,嘧啶碱基包括T和C,在DNA分子中,A=T,G=C,因此A+G=T+C,所以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C正确;
    D、支原体含有DNA和RNA,共有A、G、C、T、U5种碱基,D错误。
    故选C。
    15. 下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与G通过氢键相连
    B. ①②③共同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A和B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
    D. 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与C—G碱基对的数量成正比
    【答案】B
    【分析】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脱氧核苷酸在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多核苷酸链。
    【详解】A、①是碱基C,①与G通过氢键相连,A正确
    B、③不属于图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①②③不能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
    C、A和B两条链是DNA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C正确;
    D、C和G之间有3个碱基,A和T之间有2个碱基,因此C和G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即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与C—G碱基对的数量成正比,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番茄果实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番茄红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且口感极佳而受到人们青睐。番茄的茎有紫色和绿色两种颜色。番茄的花为两性花,自然条件下主要由熊蜂为其传粉。现将纯合紫茎植株和纯合绿茎植株在自然条件下间行种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番茄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B. 若绿茎植株上收获的后代有紫茎和绿茎,则说明绿茎为隐性性状
    C. 若紫茎植株上收获的后代全为紫茎,则说明紫茎为隐性性状
    D. 杂合子产生的配子中,含显性基因的雌配子:含显性基因的雄配子=1:1
    【答案】B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A、自然条件下,番茄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因此不一定都是纯种,A错误;
    BC、已知亲本都为纯合子,则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后,显性个体的后代全为显性,隐性个体的后代既有显性个体,也有隐性个体,若绿茎植株上收获的后代有紫茎和绿茎,则说明绿茎为隐性性状,若紫茎植株上收获的后代全为紫茎,则说明紫茎为显性性状,B正确,C错误;
    D、一般情况下,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D错误。
    故选B。
    17. 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显性基因越多,红色越深,反之则红色越浅,无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让开深红花的植株与开白色花的植株杂交,F1全为开中红花植株,F1自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深红色:朱红色:中红色:浅红色:白色=1:4:6:4: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控制该种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 若F2中开朱红花植株随机受粉,则F3中开深红花植株占1/4
    C. F1进行测交,后代有3种表型、4种基因型
    D. F2中只有开深红花植株和开白花植株是纯合子
    【答案】ABC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植物花色遗传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E/e和F/f)所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显性基因E和F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属于数量遗传.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有eeff(白色)、(Eeff、eeFf)(浅红色)、(EEff、eeFF、EeFf)(中红色)、(EEFf、EeFF)(朱红色)、(EEFF)(深红色)五种表现型,比例是1:4:6:4:1,共有16种组合方式,因此子一代基因型是EeFf,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由题意知,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4:6:4:1,共有16种组合方式,因此控制花色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F2代朱红花的基因型为EEFf、EeFF,各占1/2,产生配子类型和比例为EF:Ef:eF=2∶1∶1,朱红花植株随机受粉,则F3中深红花(EEFF)植株占1/2×1/2=1/4,B正确;
    C、子一代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四种,EeFf:Eeff:eeFf:eeff=1:1:1:1,表现型有三种,中红色:浅红色:白色=1:2:1,C正确;
    D、由题意可知, F2基因型与表现型为eeff(白色)、(Eeff、eeFf)(浅红色)、(EEff、eeFF、EeFf)(中红色)、(EEFf、EeFF)(朱红色)、(EEFF)(深红色),因此F2中除深红花植株和开白花植株是纯合子外中红色植株也有纯合子,D错误。
    故选ABC。
    18.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变化。不考虑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中DNA数量由n变为m
    B. 处于de段的细胞中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 处于cd段的细胞可能包括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D. d点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会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AC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离染色体加倍,DNA不加倍;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
    【详解】A、分析图,分裂间期,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中DNA加倍,数量由n变为m,即1变成2,A正确;
    B、de段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包括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分裂Ⅱ后期和末期,这些时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错误。
    C、cd段的细胞中着丝粒没有分裂,可能是减Ⅱ的前期、中期,细胞可以是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C正确;
    D、d点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D错误。
    故选AC。
    19. 人类先天性眼球震颤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轻者(杂合子)眼球稍微能转动,重者(纯合子)眼球不能转动。下图是某家族部分成员有关该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病与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基本相同
    B. 男性患者一般都表现为眼球不能转动
    C. 可推测1号的母亲可能是眼球微动患者
    D. 3号和4号婚配,后代患该病的概率为1/2
    【答案】BC
    【分析】假如显性基因用A表示,则其等位基因是a。遗传系谱图中,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1(AA)是眼球不动,2正常(aa),则不会生有正常的儿子,因此该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1的基因型是XAY,2的基因型是XaXa,3、5的基因型是XaY,4的基因型是XAXa。
    【详解】A、假如显性基因用A表示,则其等位基因是a。遗传系谱图中,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1(AA)是眼球不动,2正常(aa),则不会生有正常的儿子,因此该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该病的不同,A错误;
    B、该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XAY,都是重者(纯合子)眼球不能转动,B正确;
    C、1的基因型是XAY的母亲肯定有一个XA基因,则母亲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表现为眼球微动患者,C正确;
    D、由分析知,3的基因型是XaY,4的基因型是XAXa,是患病男孩XAY的概率是1/4,D错误。
    故选BC。
    20. 下列有关生物学中的“骨架”或“支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B. 生物膜的流动性与其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有关
    C. 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分裂、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有关
    D. 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依赖于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形成的骨架
    【答案】ABD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与G配对,A与T配对)。
    【详解】A、多糖、蛋白质和核酸均属于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A正确;
    B、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生物膜的流动性与其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有关,B正确;
    C、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C错误;
    D、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依赖于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形成的骨架,D正确。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某种动物的毛色由一组复等位基因R1、R2,R3决定,其遗传情况如表所示。该种动物的长尾和短尾由另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控制该种动物毛色和尾型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灰毛长尾个体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F2表型及比例为灰毛长尾:灰毛短尾:黄毛长尾:黄毛短尾:白毛长尾:白毛短尾=36:12:9:3:3:1.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动物表现出白毛、黄毛、灰毛三种毛色,像这样,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______。控制该种动物毛色的基因R1,R2,R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用基因和“>”表示)。
    (2)两只灰毛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最多有______种,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______。
    (3)题干中的两只灰毛长尾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F1的表型有______种。
    【答案】(1)①. 相对性状 ②. R3>R2>R1
    (2)①. 4##四 ②. R3R3
    (3)①. R2R3Tt、R1R3Tt ②. 4##四
    【小问1详解】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该种动物表现出白毛、黄毛、灰毛三种毛色,像这样,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由表中的表型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可知,控制该种动物毛色的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R3>R2>R1。
    【小问2详解】
    题干信息可知,灰毛的基因型R1R3、R2R3、R3R3,通过两两组合(如R1R3×R1R3,R1R3×R2R3,R1R3×R3R3,R2R3×R2R3,R2R3×R3R3,R3R3×R3R3)观察其子代基因型可知,基因型为R1R3、R2R3的两只灰毛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最多有4种,其中纯合子为R3R3。
    【小问3详解】
    两只灰毛长尾个体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F2表型及比例为灰毛长尾:灰毛短尾:黄毛长尾:黄毛短尾:白毛长尾:白毛短尾=36:12:9:3:3:1;分析F2的表型及比例可知,灰:黄:白=12:3:1,长:短=3:1;就毛色这个性状可知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R3:R2:R1=2:1:1,则F1基因型为R3R3:R2R3:R1R3:R1R2=1:1:1:1(F1表型为灰毛:黄毛=3:1),则亲本灰毛基因型为R2R3×R1R3;就长短尾这个性状可知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T:t=1:1,F1基因型为TT:Tt:tt=1:2:1(F1表型为长尾:短尾=3:1),则亲本长尾基因型为Tt×Tt,综上所述可知,两只灰毛长尾亲本的基因型为R2R3Tt、R1R3Tt,其F1的表型有2×2=4种。
    22. 某科研小组从野生型高秆小麦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进一步研究这2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发现F1全为高秆,再让F1自交得到F2,发现F2中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用A、B表示显性基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性状的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_____。
    (2)题干中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3)F2矮秆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4)为了更好地验证第(1)问所述结论,请你用题目中所涉及的材料设计一个简便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实验思路:______。预期结果:______。
    【答案】(1)①. 遵循 ②. 根据F2中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
    (2)AAbb、aaBB
    (3)1/3 (4)①. 将F1高秆植株与F2中极矮秆植株进行杂交(测交),观察子代表现型 ②. 实验结果为高秆:矮秆:极矮秆=1:2:1
    【分析】分析实验结果,F2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该比值为9:3:3:l的变式,据此推测玉米株高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高秆的基因型为A_B_,矮秆的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的基因型为aabb,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1详解】
    根据F2中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可知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由小问1可知,玉米株高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高秆的基因型为A_B_,矮秆的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小问3详解】
    由小问1和小问2可知,F2矮秆植株(aaB_、A_bb)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6=1/3。
    【小问4详解】
    可以采用自交或测交方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思路:将F1高秆植株与F2中极矮秆植株进行杂交(测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实验结果为高秆:矮秆:极矮秆=1:2:1可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3. 图1和图2为某动物精巢中两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图像,图2中字母代表对应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是该动物的某个精原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据图可知,该动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条。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图1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得到的子细胞属于______(填细胞名称)。
    (2)图2所示细胞中的G和f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细胞在该分裂过程中,______之间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该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
    (3)图3曲线中处于AF段的细胞进行的是______(填“有丝”或“减数”)分裂,GH段同源染色体对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①. 4 ②. 精原细胞
    (2)①. 非同源 ②.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③. EfG、dfG、EFg、eFg
    (3)①. 有丝 ②. 同源染色体分离
    【分析】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按先后顺序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1)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2)间期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由染色质构成的细染色线螺旋缠绕并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因为染色质在间期中已经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即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粒)连接。核仁在前期的后半期渐渐消失。在前期末核膜破裂,于是染色体散于细胞质中。(3)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形成所谓赤道板。从一端观察可见这些染色体在赤道板呈放射状排列。中期染色体浓缩变粗,显示出该物种所特有的数目和形态。(4)在后期被分开的染色体称为子染色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时后期结束。染色单体的分开常从着丝点(粒)处开始,然后两个染色单体的臂逐渐分开。当它们完全分开后就由纺锤体牵引向相对的两极移动。(5)末期是指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至形成两个子细胞为止的时期。此时期的主要过程是子核的形成和细胞体的分裂。
    【小问1详解】
    结合图1和图2可知,该动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精原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属于精原细胞。
    【小问2详解】
    观察图2可知,G和f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该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会产生EfG、efG、EFg、eFg四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小问3详解】
    由于图3中CD段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因此AF段表示有丝分裂。GH段同源染色体对数减半的原因是减数分裂I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24. 艾弗里及其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破碎后,设法除去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然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R型菌+R型菌的培养基→培养→R型菌+S型菌
    实验乙: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蛋白酶+R型菌+R型菌的培养基→培养→R型菌+S型菌
    实验丙: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酯酶+R型菌+R型菌的培养基→培养→R型菌+S型菌
    实验丁: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RNA酶+R型菌+R型菌的培养基→培养→R型菌+S型菌
    实验戊: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DNA酶+R型菌+R型菌的培养基→培养→R型菌
    回答下列问题:
    (1)R型菌与S型菌在细胞结构上的差别主要是______。实验甲能说明______。
    (2)实验利用酶______的特性去除部分化学物质。该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路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实验甲、乙、丙和丁的结果能说明______。
    (4)实验戊未出现S型菌的原因是______,从而证明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
    【答案】(1)①. R型菌无多糖荚膜 ②. 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中存在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2)①. 专一性 ②. 相同
    (3)糖类、蛋白质和脂质不是S型菌的遗传物质
    (4)DNA酶水解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的DNA,缺乏“转化因子”(或遗传物质),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
    【分析】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小问1详解】
    R型菌与S型菌在细胞结构上的差别主要是R型菌无多糖荚膜。实验甲说明了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中存在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小问2详解】
    实验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细胞提取物中的部分化学物质,这种控制自变量的原理是减法原理。该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离开,分别探究它们的作用。
    【小问3详解】
    实验乙、丙和丁分别用蛋白酶、酯酶、RNA酶除去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结果培养基上都有S型菌,说明糖类、蛋白质和脂质不是S型菌的遗传物质。
    【小问4详解】
    实验戊未出现S型菌的原因是DNA酶水解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的DNA,缺乏“转化因子”(或遗传物质),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从而证明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
    25.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翻毛鸡羽毛反卷、皮肤外露,散热性好,是我国南方地区饲养的优质鸡种之一。羽毛反卷程度由等位基因A、a控制,翻毛是显性性状。羽色的金羽和银羽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上述两对性状在雏鸡阶段均表现出显著差别。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翻毛相对正常毛为______(填“完全显性”或“不完全显性”)。金羽相对银羽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实验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实验②F1雄性的基因型为______。
    (4)雏鸡早期难辨雌雄,为挑选最适合我国南方地区的优质蛋鸡,将轻度翻毛银羽雌鸡和轻度翻毛金羽雄鸡杂交,应从杂交后代中选育表型为______的雏鸡。
    【答案】(1)①. 不完全显性 ②. 隐性
    (2)①. 金羽和银羽 ②. 两组实验亲本雌性为银羽、雄性为金羽,子代雌性均为金 羽,雄性均为银羽,该对性状与性别相关
    (3)①. AAZBW、aaZbZb ②. AaZBZb、aaZBZb
    (4)翻毛金羽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由于翻毛个体和正常毛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了轻度翻毛,因此翻毛相对正常毛为不完全显性;实验①银羽母本(ZW)与金羽父本(ZZ)杂交,子一代中雌性(ZW)都是金羽,雄性(ZZ)都是银羽(银羽为显性性状),说明该对性状与性别相关,位于性染色体上,且可推知金羽相对银羽为隐性性状。
    【小问2详解】
    结合(1)可知,两组实验亲本雌性为银羽、雄性为金羽,子代雌性均为金羽,雄性均为银羽,故该对性状与性别相关,属于伴性遗传。而另一对性状与性别无关,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小问3详解】
    综合上述信息可知,羽毛反卷程度由等位基因A、a控制,翻毛是显性性状,B、b位于Z染色体,可推知实验①亲本的基因型是AAZBW、aaZbZb;实验②子一代雄性轻度翻毛银羽:正常毛银羽=1:1,可推知F1雄性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Zb。
    【小问4详解】
    由于翻毛鸡羽毛反卷、皮肤外露,散热性好,是我国南方地区饲养的优质鸡种之一,为挑选最适合我国南方地区的优质蛋鸡(即应选择雌性个体且为AAZW),将轻度翻毛银羽雌鸡(AaZBW)和轻度翻毛金羽雄鸡(AaZbZb)杂交,应从杂交后代中选育表型为翻毛金羽的雏鸡(AAZbW)。
    基因型
    A_B_、aabb
    A_bb
    aaB_
    表型
    白花
    紫花
    蓝花
    基因型
    R1R1
    R1R2、R2R2
    R1R3、R2R3、R3R3
    表型
    白毛
    黄毛
    灰毛
    实验
    亲本
    F1





    翻毛银羽
    正常毛金羽
    轻度翻毛金羽
    轻度翻毛银羽

    轻度翻毛银羽
    正常毛金羽
    轻度翻毛金羽:正常毛金羽=1:1
    轻度翻毛银羽:正常毛银羽=1:1

    相关试卷

    辽宁省辽宁省部分学校月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宁省部分学校月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辽宁省辽宁省部分学校月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辽宁省辽宁省部分学校月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生物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生物PDF版含解析,共12页。

    辽宁省部分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部分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期末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