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课件、教案、教学设计全套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氧化和燃烧第1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氧化和燃烧第1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氧化反应。
2.了解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异同点。
3. 知道燃烧的条件。
4.通过观察对比,学生能自主探讨出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区别。
5.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归纳得出燃烧所必需的条件,并根据相关条件来判断物体是否能燃烧。
6.能通过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能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7.通过对燃烧和氧化的观察和探究,学生能够发展对探索空气中的气体性质的欲望,养成用实验来验证猜想的习惯,提高自主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运用燃烧的条件解决现实的问题。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2. 镊子、玻璃杯、蜡烛、火柴、酒精灯、铁架台、铜片。
四、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展示】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图上所呈现的两个现象,你们觉得产生这两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氧化反应
【讲述】两个现象的产生原因相同,都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这些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我们称之为“氧化”。氧化: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提供氧,氧气具有氧化性。
【提问】在生活中,你们还了解哪些氧化现象?或者说你们觉得哪些现象是氧化呢?
【展示】播放视频【教学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和【教学实验】铁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组织讨论】请同学们比较硫和铁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苹果变色、铁生锈这两组氧化反应有什么异同点。
【讲述】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
不同点:前两个反应易察觉,速度快,反应剧烈,既发光又放热;后两个反应短期内不易察觉,速度慢,反应缓慢能发热但不能发光。
如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老化、苹果变色、铜(Cu)和铁等金属表面生锈等都是缓慢氧化反应,氧化的速度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可称为缓慢氧化。如硫、铁等物质的燃烧等氧化反应,反应剧烈,可称为剧烈氧化。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运用燃烧的实例?
【展示】课件展示生活中燃烧的实例。
【总结】燃烧是一种可燃物质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现在请同学们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知识点二: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探究燃烧的条件
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然后将一个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燃烧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
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观察现象。火柴头和火柴梗分别要多久才能燃烧?分别记录时间。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讲述】物质燃烧所需到达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如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结论: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归纳出燃烧必需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知识点三、自燃和爆炸
【过渡】森林中的枯枝落叶长期堆积后,虽然未经点燃,有时也会自己燃烧起来。你能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这种现象吗?
【讲述】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失,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时,不经点火,物质也会自发地燃烧起来。这种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叫
自燃。例如,粮食、麦秆、煤炭、擦拭机器的棉纱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就会引起自燃。
【展示】播放视频【教学实验】粉尘爆炸实验_1.mp4
【讲述】如 果 燃 烧 以 极 快 的 速 度 在 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累积大量的
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爆炸虽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它也能为人类服务,你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
【随堂练习】
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散热的速度加快
B.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B
2.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答案:C
五、课堂小结
1.什么是缓慢氧化?
2.燃烧是什么?
3.燃烧的三个条件:
六、板书设计
3.2氧化与燃烧
氧化:氧气具有氧化性。
燃烧:发光、放热、剧烈。
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
(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1节 空气与氧气第3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第1节 空气与氧气第2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知识解析,活动探究,教学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