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考前押题卷 化学(云南卷)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a-23 O-16 Ba-137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剪纸B.刺绣C.酿酒D.竹编
【答案】C
【详解】A、剪纸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刺绣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竹编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防治空气污染,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一项十分迫切且意义重大的课题。以下不被列为空气质量评价主要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氮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氮气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氮是有害气体,属于大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有毒,是有害气体,属于大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会引起酸雨,属于大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D、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故选D。
3.中医针灸术的“灸”是指“艾灸”,利用艾草燃烧的热刺激体表特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过程中会闻到特殊的香味,这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A
【详解】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艾灸”过程中会闻到特殊的香味;
故选:A。
4.幼儿及青少年缺氟可能会患
A. 佝偻病B. 贫血C. 甲状腺肿大D. 龋齿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故A不符合题意;
B、缺铁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故B不符合题意;
C、缺碘或碘摄入过多容易引起甲状腺肿大,故C不符合题意;
D、缺氟容易引起龋齿,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为制作叶脉书签,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其操作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详解】A、应用药匙取用固体,且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如图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符号为 B.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7 C.属于金属元素D.该原子的质量为270
【答案】D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是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 Bh ,故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7,故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0,而不是原子质量,故说法错误;
故选D。
7.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下列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为+5的是
A.HClB.HClOC.HClO4D.KClO3
【答案】D
【详解】A、氢元素显+1价,设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x=0,x=-1价,故不符合题意;
B、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y+(-2)=0,y=+1价,故不符合题意;
C、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m,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m+(-2)×4=0,y=+7价,故不符合题意;
D、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3=0,则z=+5价,故符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是通过电解水来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管中产生气泡的速度较快
B.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在实验过程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加水的导电性
【答案】C
【详解】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b管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故b管中产生气泡的速度较快,不符合题意;
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D、纯水不导电,在实验过程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加水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与该主题不符合的做法是
A.大力开发利用水力发电B.直接排放工业废气
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D.减少使用一次性制品
【答案】B
【详解】A、大力开发利用水力发电,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直接排放工业废气,会污染空气,应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题意;
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减少使用一次性制品,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B.碘酒C.生铁D.高锰酸钾
【答案】D
【详解】A、汽水中含有水和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碘酒是由碘和酒精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生铁是含碳的铁合金,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D。
1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钡餐B.豆浆C.冰水D.可乐
【答案】D
【详解】A、钡餐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可乐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1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常温)如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苏打水比肥皂水的碱性弱 B.自来水呈中性或弱碱性
C.淡盐水、蔗糖水呈中性 D.汽水是一种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
【答案】B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苏打水pH范围为7.5~9.0,肥皂水pH为10,当溶液pH大于7时,显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故苏打水比肥皂水的碱性弱,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表格数据可知,自来水pH范围为6~7,则自来水呈中性或弱酸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表格数据可知,淡盐水、蔗糖水pH均为7,故淡盐水、蔗糖水呈中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汽水是一种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草木灰是一种重要的农家肥,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则草木灰属于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料
【答案】C
【分析】常用的化学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氮肥是只含有氮元素的化肥,磷肥是只含有磷元素的化肥,钾肥是只含有钾元素的化肥,复合肥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
【详解】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而不含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C。
14.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正确的是
A.将破碎的水银体温计丢入厨余垃圾桶
B.为了方便充电,将电动摩托车存放在房间里
C.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在家中安装燃气报警器
D.被蚊虫叮咬后,为减轻痛痒,在皮肤上涂一些烧碱
【答案】C
【详解】A、破碎水银体温计含有重金属汞,应放入有害垃圾箱,故做法错误;
B、不能将电动摩托车放在房间内充电,否则发生危险,故做法错误;
C、燃气泄漏可能会引发爆炸等危险,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在家中安装燃气报警器,故做法正确;
D、蚊虫叮咬后痛痒是因为蚊虫叮咬后向人体内释放蚁酸,为减轻痛痒,可用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如牙膏、肥皂水等,而氢氧化钠腐蚀性太强,会腐蚀皮肤,故做法错误。
故选C。
15.一碗麻辣烫让甘肃天水火爆出圈。下面天水麻辣烫的配菜中,淀粉含量最高的是
A.土豆B.花椒C.葱花D.豆腐皮
【答案】A
【详解】A.土豆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此选项正确;
B.花椒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此选项错误;
C.葱花中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此选项错误;
D.豆腐皮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6.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物品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玻璃杯B.木书桌C.尼龙绳D.蚕丝被
【答案】C
【详解】A、玻璃杯是由玻璃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木书桌是由木头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C、尼龙绳是用合成纤维制成的,合成纤维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符合题意;
D、蚕丝被是用蚕丝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科学思维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示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比较: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B.归纳: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一定能燃烧
C.分析: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推理: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答案】B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构成粒子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说法正确;
B、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还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才能燃烧,说法错误;
C、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说法正确。
故选B。
18.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乙烯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C.生成物均为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D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详解】A、化合反应的特点为“多变一”,该反应生成物为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故A错误;
B、乙烯由乙烯分子构成,一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故B错误;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C2H4中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D正确。
故选D。
19.如图是和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解度比的溶解度大
B.中混有,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C.时,在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D.通过加水、升温等方法能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详解】A、比较溶解度需要指明温度,选项错误;
B、KNO3、NaCl的溶解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 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KNO3中混有NaCl,应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选项错误;
C、如图,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即50g水中最多溶解42.75g硝酸钾,故58g 硝酸钾在 50g 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D、如图,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故升温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饱和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或是加水也可将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选项正确;
故选D。
2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A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与Cu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除去CO,故该选项方案能达到目的;
B、向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塑料瓶会变瘪,但是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还有水,因此需要再用相同的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后,加入等体积的水,比较两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小,若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塑料瓶变瘪程度大,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该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C、氯离子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铵溶液和氯化钾溶液中都存在氯离子,所以加入硝酸银溶液后,都会有沉淀生成;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可以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若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是氯化铵,因为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氨气,故该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能溶于水;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可以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后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处理,可得到碳酸钙固体,滤液进行加热蒸发,可得氯化钙固体;该实验是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固体,而溶解过滤后得到的是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钙固体,故该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择A。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7分)
21.(6分)舌尖上的化学——烧烤,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1)烧制时,用固体酒精引燃木炭,该过程中木炭完全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能量转化形式为 。固体酒精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烧烤过程中,小明食用铁强化酱油,这里的铁是指 (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3)美味的烧烤也会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饮食健康。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
a.为延长海鲜的保质期,可使用甲醛溶液浸泡
b.在菜肴里加入适量食盐,即可完全满足人体对无机盐的需求
c.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吃得越多越好
d.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提升食品品质
【答案】(1)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可再生
(2) 元素 (3)d
【详解】(1)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放热,则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酒精短时间内可从自然界中补给,属于可再生能源。
(2)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这里的铁是指元素;
(3)a、甲醛对人体有害,不能浸泡海产品,该选项做法不合理;
b、人体所需的无机盐种类很多,在菜肴里加入适量食盐,并不能满足人体对无机盐的需要,该选项做法不合理;
c、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该选项做法不合理;
d、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提升食品品质,该选项做法合理。
故选d。
(8分)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氦气 。
②2个水分子 。
③碳酸氢钠 。
(2)实验室有一瓶废液,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分离该混合溶液,分别得到含有单一溶质的两种溶液,实验过程设计如图。
(1)滤液A中的溶质是 。
(2)步骤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滤渣B表面会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证明滤渣B已洗涤干净,可取步骤Ⅱ的最后一次洗涤液样品,滴加 ,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①He ② ③
(2)①碳酸钠和氯化钠
②
③ 氯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硝酸 无沉淀产生
【详解】(1)①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故氦气的化学式为He;
②水的化学式为,水由水分子构成,表示多个该分子则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水分子表示为;
③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
(2)①实验室有一瓶废液,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步骤Ⅰ加入过量的10%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不反应,得到的滤液A中的溶质有碳酸钠和氯化钠;
②滤渣B为碳酸钙,经步骤Ⅱ洗涤,步骤Ⅲ加入过量的10%的稀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③滤渣B为碳酸钙,表面残留少量滤液是氯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氯化钠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为证明滤渣B已洗涤干净,可取步骤Ⅱ的最后一次洗涤液样品,滴加CaCl2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如果不产生沉淀,说明洗涤干净;AgNO3和HNO3混合溶液,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如果不产生沉淀,说明洗涤干净;
23.(6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与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1)生活中的化学
①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奶类、蛋类、蔬菜、水果等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牛奶、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维生素C B.纤维素 C.淀粉 D.蛋白质
②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内壁上往往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厨房中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中,可以通过浸泡将水垢除去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食用油 B.食醋 C.食盐 D.料酒
(2)医药中的化学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研究小组在1969年就发现中药青蒿具有抗疟效果,但用水煎熬青蒿所得提取物无效;后受古代药方启发,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在低温条件下成功提取出有效成分青蒿素,由此可推知青蒿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农业中的化学
草木灰是一种常见的农家肥料,其水溶液呈碱性。是一种碱性肥料。下列化肥中,不能与草木灰混用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硫酸钾[K2SO4]B.磷酸钙[Ca3(PO4)2]C.氯化铵[NH4Cl]D.硝酸钾[KNO3]
(4)科技中的化学
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氢能产业蓝图正徐徐展开。现有工业制氢方式中,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氢是一种重要工艺。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D B
(2) 受热不稳定 (3)C
(4)
【详解】(1)①牛奶、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故选D;
②食醋中含有醋酸,能与水垢中的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反应,因此可用食醋除水垢,故选B;
(2)用水煎熬青蒿所得提取物无效,在低温条件下成功提取出有效成分青蒿素,由此可推知青蒿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青蒿素受热不稳定;
(3)草木灰的水溶液呈碱性,与铵盐反应生成氨气,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故选C;
(4)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7分)酸、碱、盐种类繁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的标号填空:
A.熟石灰 B.硫酸铜 C.纯碱
①中和酸性土壤常用的碱 。
②蒸馒头时,能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 。
③配制波尔多液的盐 。
(2)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不同的酸中都存在 (填离子符号)。
(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探究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利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得图2和图3。
①由图3可知,中和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取图2中d点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答案】(1) A C B
(2)H+
(3) 放热 溶液变为红色 12
【详解】(1)①熟石灰(A)为氢氧化钙的俗称,是一种碱,能和酸反应,则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故填A;
②纯碱(C)为碳酸钠的俗称,能与面粉发酵时产生的有机酸反应,因此蒸馒头时,纯碱可用于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故填C;
③硫酸铜(B)是一种盐,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故填B。
(2)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不同的酸中都存在H+。
(3)①由图3可知,中和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是放热反应。
②由图可知,d点时,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
③图3中VmL时,放热最多,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pH=7,故V的数值最接近12。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7分)
25.(8分)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时,为了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该选用上述发生装置 (填装置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氢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从D、E、F中选一个)。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反应装置是 (填装置字母序号),用装置D收集较纯氧气,当观察到 (填现象)时才能开始收集。
(4)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大于空气且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的无色有毒气体,常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硫,气体从b端通入,而a端连接导管插入NaOH溶液中的目的是 。
【答案】(1)长颈漏斗
(2) C D/E
(3) B 导管口有均匀稳定的气泡产生
(4)吸收,防止污染环境
【详解】(1)仪器①名称是长颈漏斗;
(2)在装置C中,锌放在多孔隔板上,稀硫酸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时,为了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该选用上述发生装置C;
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 + H2SO4= ZnSO4 + H2↑;
氢气密度小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收集氢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或E;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用B;用装置D收集较纯氧气,开始排出的气体中存在较多的空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有均匀稳定的气泡产生时,才能开始收集;
(4)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常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硫,气体从b端通入,而a端连接导管插入NaOH溶液中的目的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环境。
26.(9分)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同时留下白色固体。
Ⅰ.探究受热分解生成的气体成分。
查阅资料:,受热分解生成和。
产物验证:将受热分解生成气体通入如下实验装置。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A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B的作用是 。
实验结论:受热分解生成的气体是和。
Ⅱ.探究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一:
猜想二:NaOH
猜想三:.与NaOH
实验方案一:
称量一定质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取样剩余固体,进行以下实验:
(2)步骤①的实验现象是 ;步骤②向①所得溶液中加入 ,实验现象是 。
(3)综上所述: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方案二:
实验装置:
Ⅰ.称量8.4g的于玻璃管中
Ⅱ.打开氮气气囊开关,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后,记录装置B、C的质量;
Ⅲ.点燃A处酒精灯,直至装置B、C的质量不变,再次记录装置B、C的质量并熄灭A处酒精灯;
Ⅳ.等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 关闭氮气气囊的开关。
数据记录:
实验分析:
(4)实验步骤Ⅱ中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 ,请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剩余固体为何只有碳酸钠 。
【答案】(1) 无水硫酸铜变蓝 吸收二氧化碳
(2) 溶液变红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红色褪去
(3)
(4) 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影响实验 由实验数据可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82.6g-80.4g)+(111.4g-110.5g)=3.1g。设:生成碳酸钠质量为。经过计算得知,生成的碳酸钠质量刚好为5.3g,所以剩余固体只有碳酸钠
【详解】(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晶体,五水硫酸铜晶体是蓝色晶体,所以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A中的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变蓝,化学方程式为,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故填:无水硫酸铜变蓝;;吸收二氧化碳。
(2)猜想一正确说明NaHCO3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溶液红色褪去。故填:溶液变红;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红色褪去。
(3)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
(4)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影响实验实验步骤Ⅱ中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故填: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影响实验。
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剩余固体为何只有碳酸钠?详见答案。
四、计算题(6分)
27.(6分)为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组同学向盛有100g该硫酸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滴加的氯化钡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 g。
(2)求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90
(2)解:设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解得x=9.8g
则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详解】(1)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当沉淀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此时恰好反应完全,则对应的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90g;
(2)见答案。
A.取用固体
B.称量
C.量取水
D.读取体积
物质
淡盐水
肥皂水
汽水
蔗糖水
苏打水
自来水
pH
7
10
3~4
7
7.5~9.0
6~7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B
证明NaOH能与CO2反应
向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观察塑料瓶是否变瘪
C
鉴别NH4Cl溶液和KCl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AgNO3溶液
D
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向样品固体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
______
猜想一正确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__
_______
装置A中固体质量
装置B总质量
装置C总质量
反应前
8.4g
110.5g
80.4g
反应后
5.3g
111.4g
82.6g
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考前押题卷 化学(广东广州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考前押题卷 化学(广东广州卷),文件包含化学广州卷全解全析docx、化学广州卷考试版A4docx、化学广州卷考试版A3docx、化学广州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化学广州卷答题卡docx、化学广州卷答题卡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考前押题卷 化学(江西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考前押题卷 化学(江西卷),文件包含化学江西卷全解全析docx、化学江西卷考试版A4docx、化学江西卷考试版A3docx、化学江西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化学江西卷答题卡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考前押题卷 化学(贵州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考前押题卷 化学(贵州卷),文件包含化学贵州卷全解全析docx、化学贵州卷考试版A4docx、化学贵州卷考试版A3docx、化学贵州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化学贵州卷答题卡docx、化学贵州卷答题卡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