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13.3+比热容》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844460/0-17179967556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13.3+比热容》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844460/0-17179967556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13.3+比热容》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844460/0-171799675570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通用版)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13.3+比热容》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13.3+比热容》,共24页。
2.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则甲的比热容是乙的比热容的( )
A.2倍B.4倍C.1倍D.3倍
3.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5.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6.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 )
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
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
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
7.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 )
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
C.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
8.我国北方冬天取暖用的“暖气”,通常用水作为输运能量的介质,这是因为水的( )
A.密度大B.密度小C.比热容大D.比热容小
9.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及应用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海陆风的形成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感觉变凉爽
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D.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10.青岛海滩是夏天旅游的好地方,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海边的浅水滩处却感到凉爽。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B.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
11.图为海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 )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12.1千克20℃的水吸收4.2×105焦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①80℃ ②100℃ ③120℃ ④130℃
A.1B.2C.3D.4
13.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体甲和水加热,他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min吸收的热量为( )
A.0.84×105JB.1.2×105J C.2.52×105JD.都不是,不能计算
14.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A.4:9B.3:5C.2:3D.1:2
15.甲、乙两杯中分别盛有60℃和20℃质量相同的水,现将一温度为20℃的铁球投入甲杯中足够长时间,取出后再投入乙杯,停留足够时间。如果不计热量损失,比较甲、乙两杯的水温变化,则( )
A.△t甲<△t乙B.△t甲>△t乙C.△t甲=△t乙D.无法判定
16.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将再升高(不计热损失)( )
A.10℃B.6℃C.6℃以上D.6℃以下
17.甲、乙两块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在沸水里加热一段时间。先取出甲决投入一杯冷水里,当达到热平衡后,水温升高20℃.再取出甲块,立即将乙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水温又升高20℃.若不计热的损失,则由此可判断( )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的比热容跟乙相等D.无法确定比热容大小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8.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ma=mb,则ca>cb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D.若ca=cb,则ma>mb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9.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时,为了降低核安全壳周围的温度,采用水对其进行冷却,因为水的 较大,且它汽化时能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20.汽车用水做冷却液,利用了水的 大、水的沸点 (高、低)的特点。汽车防冻冷却液一般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配制防冻冷却液时将少量乙二醇加入水中,二者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这说明分子间 。
2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其质量m甲:m乙=4:1,升高的温度t甲:t乙=2:3,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Q甲:Q乙=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存在 。
2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的厨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煤球炉、沼气灶和液化气灶等灶具已走进家庭。液化气与煤相比,热学方面突出的优点是 ;若要将2.5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80℃,至少需要燃烧 m3的液化气(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液化气的热值是5.0×107J/m3)
23.每年麦收时节,农民往往把麦秸秆堆在田里焚烧,这样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据测算,1t麦秸秆在沼气池中可以产生270m3沼气,剩余的残渣还是优质有机肥料。统计表明,荆州市农村一个村一般每年可产生500t麦秸秆,若这些麦秸秆用来在沼气池中产生沼气,产生的沼气完全燃烧后,可以放出 J的热量;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将 壶装有质量为2.5kg、初温为20℃的水烧开[沼气的热值为1.9×107J/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明到海水浴场玩,他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得水比较凉,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海水和沙子相比,在同样受热时,沙子的温度变化比海水 。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在实验室中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用相同热源对试管均匀加热。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B.0℃ 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4)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航天飞行器穿越大气层时表面发热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C.放爆竹时,爆竹腾空而起 D.电灯发出光和热
(5)对100g水加热,水的沸腾图象如图,请你计算从开始计时到加热3min内水吸收的热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25.为了探究某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能力,宗诚用酒精灯均匀加热0.4kg该种固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线如图所示。通过查阅资料已知该物质液态(BC阶段)时的比热容为3×103J/(kg•℃)。
(1)该物质是 (晶体或非晶体),在B点时的内能 (大于/小于/等于)在A点时的内能;
(2)该物质从第6min到第10min共吸收 J热量,该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的比热容为
J/(kg•℃ );
(3)经测量BC阶段消耗热值为3.0×107J/kg的酒精10g(酒精完全燃烧),则在BC阶段的热转化效率为 。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6.由于天气寒冷,吃早饭时妈妈要用热水给小明加热250g瓶装牛奶,如图所示,要使这瓶牛奶的温度由10℃最终升高到50℃,(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牛奶的比热容为2.1×103J/(kg•℃)不计热量损失
(1)牛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妈妈至少要用60℃的热水多少?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7.某工厂利用地热温泉水辅助冬季供暖。地热温泉每天出水量为2.5×104kg,温泉水的初温是80℃,供暖后温度降低到40℃.温泉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试求:
(1)这些温泉水每天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若这些热量由热值为3.0×107J/kg的焦炭提供,至少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的焦炭?
九年级上学期《13.3 比热容》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2B.2:3C.4:3D.3:4
【分析】已知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关系、质量之比和吸收的热量的之比,可利用公式△t=计算物体温度变化之比。
【解答】解:
由题知,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即:=,而=、吸收的热量之比:=,
因为Q=cm△t,
所以△t=,
所以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故选:B。
2.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则甲的比热容是乙的比热容的( )
A.2倍B.4倍C.1倍D.3倍
【分析】热量公式Q=cm△t中的m相同,乙升高的温度是甲的2倍,甲吸收的热量是乙吸收热量的2倍,可知甲的比热与乙的比热容之比。
【解答】解:由Q=cm△t可得:
==××=××=。
所以甲的比热容是乙的比热容的4倍。
故选:B。
3.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分析】冰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加
【解答】解: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在增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会改变。
故选:B。
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分析】A、在纵轴上找一点,保证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过这点做横轴的平行线,与甲乙两种液体的图象有交点,再过交点做纵轴的平行线,与横轴上有交点,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加热时间,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热量多,根据公式Q吸=cm(t﹣t0)得出比热容的关系;
B、在纵轴上找一点,保证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过这点做横轴的平行线,与甲乙两种液体的图象有交点,再过交点做纵轴的平行线,与横轴上有交点,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加热时间,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热量多;
C、用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加热时间,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
D、在横轴上找一点,保证加热时间相同;过这点做纵轴的平行线,与甲乙两种液体的图象有交点,再过交点做横轴的平行线,与纵轴上有交点,比较甲乙升高温度的关系。
【解答】解:A、根据下面的图象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根据公式Q吸=cm(t﹣t0),质量、升高的温度一定时,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甲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甲的比热容大,所以A是正确的;
B、根据下面的图象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所以B是错误的;
C、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所以C是错误的;
D、根据下面的图象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乙的温度升高值更大,所以D是错误的。
图象如下:
故选:A。
5.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分析】(1)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在时间t内,吸收的热量相同,知道A、B的温度变化,而A、B的质量相同,利用c=可得比热容的大小关系;
(2)由图可知,A、B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A的时间比B的时间长,据此比较吸收的热量关系。
【解答】解:
(1)由图可知,在时间t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错;
在时间t,吸收的热量相同,A的温度变化△tA=20℃,B的温度变化△tB=40℃,A、B的质量相同,由Q吸=cm△t得c=,则cA:cB=△tB:△tA=2:1,故A正确、B错;
(2)由图可知,A、B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A的时间长,A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
故选:A。
6.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 )
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
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
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
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
【分析】(1)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解答】解:
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冷水遇到热的馒头,冷水会汽化,汽化吸收手上的热,使手的温度降低,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避免手被烫伤,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 )
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
C.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
【分析】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据此分析。
【解答】解:
A、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快是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而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A符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沿海地区和沙漠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沙漠地区多砂石,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在相同的吸热条件下,砂石的温度变化大,故C不符合题意;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在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生物体即使吸收较多的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体温不会升的过高;同理在在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即使放出较多的热量,体温也不会过低,所以生物体内的水分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我国北方冬天取暖用的“暖气”,通常用水作为输运能量的介质,这是因为水的( )
A.密度大B.密度小C.比热容大D.比热容小
【分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
【解答】解: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取暖效果好,所以暖气装置中用水来供热。
故选:C。
9.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及应用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海陆风的形成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感觉变凉爽
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分析】(1)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2)室内增加了一盆水后,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增加空气的湿度;
【解答】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而夜晚,海岸和海水放出相同的热量,但水的比热容大,海水温度降低得少,海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风就从陆地吹向海上,形成陆风,该选项利用水的比热容最大,故不符合题意;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室内增加了一盆水后,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增加空气的湿度,故该选项与水的比热容大是无关的,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供暖系统使用热水循环供暖,故与水的比热容最大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做内燃机的冷却液,与水的比热容最大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青岛海滩是夏天旅游的好地方,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海边的浅水滩处却感到凉爽。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
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
【分析】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沙子烫,海水凉,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这样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海水凉,沙子烫,故D正确。
故选:D。
11.图为海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 )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分析】根据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来分析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过程。
【解答】解: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而夜晚,海岸和海水放出相同的热量,但水的比热容大,海水温度降低得少,海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风就从陆地吹向海上,形成陆风,故A正确。
故选:A。
12.1千克20℃的水吸收4.2×105焦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
①80℃②100℃③120℃④130℃
A.1B.2C.3D.4
【分析】已知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水吸收的热量,利用吸热公式求水的末温;再根据水沸腾时的规律(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Q吸=cm△t可得,水应升高的温度:
△t===100℃,
水的最高末温:t最高=t0+△t=20℃+100℃=120℃;
因为水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所以水吸收热量从20℃升高,温度达到沸点后,不再升高,
因为水表面的气压不知道,水的沸点不确定,
所以水的末温可能是80℃、100℃、120℃,不可能为130℃;故C正确。
故选:C。
13.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体甲和水加热,他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min吸收的热量为( )
A.0.84×105JB.1.2×105J
C.2.52×105JD.都不是,不能计算
【分析】由图象知物质甲和水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是物质甲吸收热量的2倍。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判断两物质的比热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物质甲的比热容。
由图象确定甲10min升高的温度,然后根据Q吸=cm△t求出甲物质吸收的热量。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60℃需要20min,甲物质加热10min吸收的热量与水加热10min吸收的热量的热量相同,且水10min所吸收热量为20min吸收热量的一半,即:
Q吸=Q水=c水m水△t水=×4.2×103J/(kg•℃)×2kg×60℃=2.52×105J
所以ABD都不正确。
故选:C。
14.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A.4:9B.3:5C.2:3D.1:2
【分析】(1)物体A放入甲杯水后,水的温度由50℃降低了4℃,变成50℃﹣4℃=46℃,A的温度由10℃升高到46℃,水放出的热量等于A吸收的热量,据此列出热平衡方程,就可以求出A的比热容。
(2)物体B放入乙杯水后,水的温度由50℃降低了8℃,变成50℃﹣8℃=42℃,B的温度由10℃升高到42℃,水放出的热量等于B吸收的热量,据此列出热平衡方程,就可以求出B的比热容。
求出A和B的比热容后,就可以解决问题。
【解答】解:
(1)物体A放入甲杯水后,△t水=4℃,则它们的共同温度为50℃﹣4℃=46℃,
物体A的温度由10℃升高到46℃,则△tA=46℃﹣10℃=36℃,
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水
A吸收的热量Q吸=cAmA△tA,
根据热平衡方程:Q放=Q吸,
即c水m水△t水=cAmA△tA
代入相关数据得:
cA=×
(2)物体B放入乙杯水后,△t水′=8℃,它们的共同温度为50℃﹣8℃=42℃,
B的温度由10℃升高到42℃,则△tB=42℃﹣10℃=32℃,
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水′
B吸收的热量Q吸=cBmB△tB,
根据热平衡方程:Q放=Q吸,
即c水m水△t水′=cBmB△tB
代入相关数据得:
cB=×
(3)∵A、B两物体质量相等,即mA=mB,
∴==4:9。
故选:A。
15.甲、乙两杯中分别盛有60℃和20℃质量相同的水,现将一温度为20℃的铁球投入甲杯中足够长时间,取出后再投入乙杯,停留足够时间。如果不计热量损失,比较甲、乙两杯的水温变化,则( )
A.△t甲<△t乙B.△t甲>△t乙C.△t甲=△t乙D.无法判定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铁球放入温度为60℃的水中时,铁球吸收热量;再将铁球放入20℃质量相同的水中时,铁球放出热量,铁球吸收、放出的热量等于水放出和吸收的热量,根据热平衡方程作出分析和解答。
【解答】解:将温度为20℃的铁球放入温度为60℃的甲杯水中时,铁球吸收热量,水放出热量,Q吸1=Q放1,即c铁m铁(t﹣t0铁)=c水m水(t0水﹣t);
再将铁球放入20℃质量相同的乙杯水中时,铁球放出热量,水吸收热量,Q吸2=Q放2,即c水m水(t′﹣t0水′)=c铁m铁(t﹣t′);
因为甲杯中的水温和铁球的温差大于乙杯中水的温度和铁球的温差,即t﹣t0铁>t﹣t′,所以t0水﹣t>t′﹣t0水′,即△t甲>△t乙。
故选:B。
16.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将再升高(不计热损失)( )
A.10℃B.6℃C.6℃以上D.6℃以下
【分析】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最后温度相同。
知道热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冷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列出两个等式,可解得容器里的水与一杯水的质量关系及热水与冷水间的温度差;则假设一次性将全部热水倒入,则可求得冷水升高的总温度,即可求得再加1杯水时容器内的水升高的温度。
【解答】解:设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t,
质量为m0的一小杯热水倒入盛有质量为m的冷水的保温容器中,使得冷水温度升高了10℃,
Q吸=Q放,
从而可知,cm0(t﹣10℃)=cm×10℃,﹣﹣﹣﹣﹣﹣﹣①
又向保温容器中倒入一小杯同质量为m0同温度的热水,水温又上升了6℃,
△Q吸=△Q放,
从而可知,cm0(t﹣10℃﹣6℃)=c(m+m0)×6℃,﹣﹣﹣﹣﹣﹣﹣②
则①﹣②得:
6℃×cm0=10℃×cm﹣6℃×cm﹣6℃×cm0,
整理得:12℃×cm0=4℃×cm,
解得:m=3m0;
代入①式可得,t=40℃;
假设我们将全部热水一次性注入,则由热平衡方程可知:
3m0c(40℃﹣△t)=mc△t,m=3m0;
联立两式解得:△t=20℃;
则注入后3杯水后,水温还会上升:20℃﹣10℃﹣6℃=4℃。
故选:D。
17.甲、乙两块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在沸水里加热一段时间。先取出甲决投入一杯冷水里,当达到热平衡后,水温升高20℃.再取出甲块,立即将乙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水温又升高20℃.若不计热的损失,则由此可判断( )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的比热容跟乙相等D.无法确定比热容大小
【分析】甲、乙两金属块,先后投入到同一杯水中,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由题知,两次水升高的温度相同,也就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因为不计热量损失,由热平衡方程可知,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
而甲、乙两金属块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经放热后,甲金属块比乙多降低了20℃,甲金属块的末温比乙的末温低;
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相同的热量,甲降低的温度多,所以甲金属的比热容比乙的小。
【解答】解:先后将甲乙两金属块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不计热的损失,
∴Q吸=Q放,
∴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
由题知,甲金属块比乙多降低了20℃;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相同的热量,甲金属块降低的温度多,所以甲的比热容小,故B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8.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ma=mb,则ca>cb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D.若ca=cb,则ma>mb
【分析】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比热容、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成正比,由题意知,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象可以得到升高的温度与热量的关系,利用Q=cm△t变形公式对比热容和质量大小作出判断。
【解答】解:
A、B、若ma=mb,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c=知,a的比热容较小,b的比热容较大。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C、D、若ca=cb,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m=知,a的质量较小,b的质量较大。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故选:BC。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9.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时,为了降低核安全壳周围的温度,采用水对其进行冷却,因为水的 比热容 较大,且它汽化时能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分析】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
水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据此分析。
【解答】解: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当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时,为了降低核安全壳周围的温度,灌注海水降温;同时水汽化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故答案为:比热容;吸收。
20.汽车用水做冷却液,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 大、水的沸点 低 (高、低)的特点。汽车防冻冷却液一般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配制防冻冷却液时将少量乙二醇加入水中,二者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这说明分子间 有间隙 。
【分析】(1)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它液体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因此常用来做冷却剂、取暖剂等;
(2)乙二醇与水充分混合后,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解答】解:
(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故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就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沸点低的特点;
(2)水和乙二醇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故答案为:比热容;低;有间隙。
2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其质量m甲:m乙=4:1,升高的温度t甲:t乙=2:3,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Q甲:Q乙= 8:3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存在 温度差 。
【分析】(1)知道甲、乙两个物体由同种材料组成(比热容相同),又知道质量、温度升高值的大小关系,利用Q吸=cm△t求两物体吸收热量的大小关系。
(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物体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解答】解:
(1)因为Q吸=cm△t,甲、乙两个物体由同种材料做成,c甲=c乙,m甲:m乙=4:1,t甲:t乙=2:3,
所以两物体吸收热量:
Q甲:Q乙===8:3;
(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存在温度差: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
故答案为:8:3;温度差。
2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的厨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煤球炉、沼气灶和液化气灶等灶具已走进家庭。液化气与煤相比,热学方面突出的优点是 热值高 ;若要将2.5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80℃,至少需要燃烧 0.0126 m3的液化气(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液化气的热值是5.0×107J/m3)
【分析】(1)从燃料的热值方面和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分析。
(2)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温度变化值,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假设液化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被水吸收,可得液化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再利用Q=Vq计算需要的液化气的质量。
【解答】解:(1)液化气与煤相比,在热学方面突出的优点是液化气的热值大,燃烧时环境污染小。
(2)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4.2×103J/(kg•℃)×2.5kg×(80℃﹣20℃)=6.3×105J,
由题知,Q放=Q吸,Q放=Vq,
至少需要燃烧液化气的体积:
V===0.0126m3。
故答案为:热值高;0.0126。
23.每年麦收时节,农民往往把麦秸秆堆在田里焚烧,这样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据测算,1t麦秸秆在沼气池中可以产生270m3沼气,剩余的残渣还是优质有机肥料。统计表明,荆州市农村一个村一般每年可产生500t麦秸秆,若这些麦秸秆用来在沼气池中产生沼气,产生的沼气完全燃烧后,可以放出 2.565×1012 J的热量;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将 3.05×106 壶装有质量为2.5kg、初温为20℃的水烧开[沼气的热值为1.9×107J/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分析】(1)先求出500t秸秆产生的沼气,然后根据Q=qV求出沼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根据Q=cm△t求出一壶水吸收的热量,然后沼气放出的热量与一壶水吸收的热量的比值即为烧开的壶数。
【解答】解:(1)500t麦秸杆产生的沼气:V=500×270m3=1.35×105m3,
这些沼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qV=1.9×107J/m3×1.35×105m3=2.565×1012J;
(2)一壶水吸收的热量:Q′=cm△t=4.2×103J/(kg•℃)×2.5kg×(100℃﹣20℃)=8.4×105J,
则烧开的壶数:n===3.05×106壶。
故答案为:2.565×1012;3.05×106。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明到海水浴场玩,他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得水比较凉,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大 ,海水和沙子相比,在同样受热时,沙子的温度变化比海水 大 。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在实验室中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用相同热源对试管均匀加热。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C 。
(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
B.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4)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 。
A.航天飞行器穿越大气层时表面发热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C.放爆竹时,爆竹腾空而起 D.电灯发出光和热
(5)对100g水加热,水的沸腾图象如图,请你计算从开始计时到加热3min内水吸收的热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沿海地区,水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泥土沙石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
(2)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根据公式Q=cm△t,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小;
(3)①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如果温度一样,则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②一块0℃的冰变成0℃的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
③热量是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者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④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对物体做功可以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由图知,经过3min时间加热,水升高的温度值,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
【解答】解:
(1)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改变较小;
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相同热量,沙子的温度变化比海水大,因此,小明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得水比较凉;
(2)由Q吸=cm△t得,△t=,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比热容为水的比热容的,所以煤油升高的温度为水升高温度的2倍,所以C正确;
(3)A、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如果温度一样,则就不会发生热传递,故A错误;
B、0℃的冰变成0℃的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B错误;
C、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因为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C错误;
D、摩擦生热,是用克服摩擦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正确。
(4)A、航天飞行器穿越大气层时,与大气层发生摩擦,表面发热内能增加,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符合题意;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爆竹点燃后腾空升起,是爆炸产生的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爆竹的机械能,不符合题意;
D、电灯消耗电能发出光和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5)由图可知,经过3min加热,水温由70℃升高到95℃,
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0.1kg×(95℃﹣70℃)=1.05×104J;
故答案为:(1)大;大;(2)C;(3)D;(4)A;(5)从开始计时到加热3min内水吸收了1.05×104J热量。
25.为了探究某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能力,宗诚用酒精灯均匀加热0.4kg该种固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线如图所示。通过查阅资料已知该物质液态(BC阶段)时的比热容为3×103J/(kg•℃)。
(1)该物质是 晶体 (晶体或非晶体),在B点时的内能 大于 (大于/小于/等于)在A点时的内能;
(2)该物质从第6min到第10min共吸收 4.8×104 J热量,该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的比热容为 1.5×103 J/(kg•℃);
(3)经测量BC阶段消耗热值为3.0×107J/kg的酒精10g(酒精完全燃烧),则在BC阶段的热转化效率为 16% 。
【分析】(1)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2)根据Q吸=cm△t计算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吸收的热量等于BC段吸热的一半,根据Q吸=cm△t变形可求得该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的比热容;
(3)对酒精灯来说,有用功为被水吸引的热量,总功为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酒精灯的效率可用公式η=来计算。
【解答】解:
(1)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晶体,因此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大于在A点时的内能;
(2)由图象知,在第6min水的温度为50℃,在第10min的温度为90℃,则:
Q吸=cm△t=3×103J/(kg•℃)×0.4kg×(90℃﹣50℃)=4.8×104J;
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吸收的热量Q吸′=Q吸=×4.8×104J=2.4×104J,
由Q吸=cm△t可得:
c===1.5×103J/(kg•℃);
(3)Q总=mq酒精=0.01kg×3.0×107J/kg=3×105J,
则η==×100%=16%。
故答案为:(1)晶体;大于;(2)4.8×104;1.5×103;(3)16%。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6.由于天气寒冷,吃早饭时妈妈要用热水给小明加热250g瓶装牛奶,如图所示,要使这瓶牛奶的温度由10℃最终升高到50℃,(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牛奶的比热容为2.1×103J/(kg•℃)不计热量损失
(1)牛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妈妈至少要用60℃的热水多少?
【分析】(1)在加热过程中,知道牛奶的质量、牛奶的比热容、牛奶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牛奶吸收的热量;
(2)知道水的初温和末温,水的比热容,不计热量损失,根据热平衡方程Q吸=Q放求需要水的质量。
【解答】解:(1)牛奶吸收的热量:
Q吸=c1m1(t﹣t01)
=2.1×103J/(kg•℃)×0.25kg×(50℃﹣10℃)
=2.1×104J,
(2)Q吸=Q放=2.1×104J,
即c水m水(t02﹣t)=Q放,
则m水===0.5kg。
答:(1)牛奶需要吸收2.1×104J的热量;
(2)妈妈至少要用60℃的热水0.5kg。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7.某工厂利用地热温泉水辅助冬季供暖。地热温泉每天出水量为2.5×104kg,温泉水的初温是80℃,供暖后温度降低到40℃.温泉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试求:
(1)这些温泉水每天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若这些热量由热值为3.0×107J/kg的焦炭提供,至少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的焦炭?
【分析】(1)知道温泉水的质量、比热容和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放热公式求水放出的热量;
(2)由题知,Q放=Q吸,根据Q放=mq求需要焦炭的质量。
【解答】解:
(1)温泉水放出的热量:
Q放=c水m水△t
=4.2×103J/(kg•℃)×2.5×104kg×(80℃﹣40℃)
=4.2×109J;
(2)由题知,Q放=Q吸=4.2×109J,
由Q放=mq得需要焦炭的质量:
m炭===140kg。
答:(1)这些温泉水每天放出的热量是4.2×109J;
(2)若这些热量由热值为3.0×107J/kg的焦炭提供,至少需要完全燃烧140kg的焦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上册3 比热容精品练习题,文件包含分层练习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3节《比热容》同步练习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练习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3节《比热容》同步练习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二物理同步练习物质的比热容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叫做物质的比热容,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3节 比热容精品课后复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2×105J,1×103J/,c水=4,【答案】B,【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