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页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2页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3页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4页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5页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6页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7页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8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导入新课,课堂练习,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量与质、量变的含义2.理解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3.理解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4.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关系5.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是什么?
    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有一个官吏从库房中出来,张乖崖看见他鬓角旁的头巾下藏有一文钱,便盘问他,最终查出钱是从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杖打他。那个官吏说:“一文钱有什么大不了的,你怎么能杖打我呢?”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查找与“”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类似的成语,从思维角度谈谈这些成语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1)类似的成语:聚沙成塔、磨杵成针、持之以恒、防微杜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等等。 (2)道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质(区分不同事物的依据)(1)含义: 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2)意义: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
    【例】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这些东西我们所以能够把它们区分开来,是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特殊的质。
    【注意】认识事物的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量(区分相同事物的依据)(1)含义: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例如:事物的大小,质量的多少,运动的快慢,温度的高低,以及分子中原子数量的多少和排列组合方式等。
    (2)量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3)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下列关于“质与量”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量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②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③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量的增减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④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和质变
    (1)量变:量的变化(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A事物仍是A事物)(2)质变:质的变化(根本的、显著的变化;A事物变为B事物)(3)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 还是超出度的范围。
    例如:很多人会有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求学经历。在每一个学段中,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这是一种量变),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考入更高一级的学段(这是一种质变);而当进入新的学段时,新的量变就又开始了。正是在这种“量变——质变——新量变……”的前进式循环中,我们得到了发展。
    3、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和质变(4)质量互变的辩证关系总: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④(要求)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坚持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坚持适度原则。
    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下图所示:从健康与非健康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B.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C.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文章认为,要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一点一滴、一件一件地办好群众的小事,小中见大、以小成大,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这体现的辩证思维道理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整体统率着部分③要坚持矛盾分析法④要保持事物质的规定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方法论)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2、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①连续性(渐进性):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量变)②间断性(飞跃性):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实质: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质变)
    有一个人到饭馆吃饭,吃了第一个馒头,感觉没有饱,又买了第二个馒头,吃完了,还感觉没有饱,又买了第三个馒头,吃完第三个,才感觉饱了。于是他把老板叫来,要求退第一个和第二个馒头的钱,理由是只有第三个馒头才让他吃饱了。材料中的人错在()①割裂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②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③否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④没有认识到质变是一种渐进的变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2)关系①(总)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②渐进性和连续性包含着飞跃性和间断性: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③飞跃性和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和连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3、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整合】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

    相关课件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认识质量互变规律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认识质量互变规律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蒸气,ACE,质量互变规律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文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第一目,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第二目,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认识质量互变规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认识质量互变规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自主预习提示,探究与分享,第一目,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比较质与量,归纳总结,十五大,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