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小升初语文知识梳理精讲精练(可通用)
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9课外文言文阅读-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9课外文言文阅读-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原题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分板块予以稳固与加强。将语文知识点可划分为:
(1)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 (2)阅读;
(3)口语交际和写作三大模块来逐一攻破是很有必要的。
2、发现规律,挖掘方法,举一反三。
3、勤阅读、广积累。上述的两种方法都是很容易学习和掌握的,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专题 09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 、精讲知识
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要考点:实词解释、虚词辨析、句子翻译、内容理解(含句子理解)、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
一、划分句子节奏
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
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
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我”(吾、予、余、我),“你”(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他”(之、彼、其、此)。
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
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特点。
二、实词解释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如上面一题中“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上面二题中“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的“闻”,结合语境可知“闻”应为“听说,知道”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上面二题中“以供岁赋”的“赋”的意义推断,大家可以把“赋”组成几个词语,从中做选择:赋税、诗词歌赋、天赋……通过筛选,不难找到“赋税”这个意思。
技巧四:古今对照法
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圆”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地方”是一个词,表“处所”等。
技巧五: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上面一题中“申子有怨色”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理解为“脸色”。
三、虚词辨析
技巧一: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二:代入检验法
各地中考虚词意义或用法辨析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同学们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选项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出其在课外句中的用法是否相同。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同学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此时就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某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四、句子翻译
技巧一:从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
翻译时切忌断章取义,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并要对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固定短语、修辞和语法,都准确把握。
技巧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词类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都要准确把握。
技巧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 “达” “雅”
文言句子翻译要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译,不漏译,不错译;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五、内容理解与概况
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
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梳理结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
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第四步:综合分析,理清因果
对文意的分析必须综合全文,要结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了因果关系。
六、人物形象分析
第一步:分析标题
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步:通读原文
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词句意思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文章有出处和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第三步:分析原文
①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其性格特点;
③注意侧面描写,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定位主人公性格起着重要作用;
④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找出人物性格特点。
速记口诀:
标题开头须关注,具体事件显性格,
语言动作析特点,侧面描写起烘托。
补充:概括分析人物言行类题,其解题方法与分析人物形象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二 、精练专题
文言文阅读(一)
王蓝田性急
ㅤㅤ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②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③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④齿跟碾⑤之,又不得。瞋⑥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⑦破即吐之。
ㅤㅤ注释:①鸡子:鸡蛋。②箸:筷子。③掷:扔。④屐:木制的鞋,下有齿以防滑。⑤碾:踩。⑥瞋:发怒时睁大眼睛。⑦啮:咬。
1.结合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2.短文将王蓝田 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运用 和 两种描写方法,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由这个故事可以想到的词语有( )多选题。
A.欲速则不达B.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C.饥不择食D.茹毛饮血
文言文阅读(二)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鼓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③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料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⑥之。媪曰:“吾夫⑦存日,以弹絮⑧为业。今汝鼓此,酷类⑨其声耳。”山人默然而返。
【注释】①凄禽寒鹘:使禽鸟都感到凄凉和忧伤。
②郢楚:即楚耶,古地名。
③旅:旅店。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敲门。
⑥扣:问,询问。
⑦夫:丈夫
⑧絮:棉花。
⑨类:像。
4.解释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尝得异人传授 尝:
5.“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一句的意思是:
6.邻媪认为乔山人弹琴的声音就如同“ ”(用原文填空)的声音。乔山人的琴技好吗?从文章哪句话可以看出?
7.文章结尾处,“山人默然而返”的原因是 。时空穿越,如果乔山人遇到了“终生不复鼓琴”的伯牙,他会跟伯牙说些什么?
文言文阅读(三)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9.翻译句子的意思。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0.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和“饯于郊衢”中的“于”意思不相同。
②秦青用唱歌的方式为学生送别,表明了他对分别的不舍和悲伤。
11.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四)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①而掷②去之。又尝③同席④读书,有乘轩冕⑤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拾捡。②掷:丢弃。③尝:曾经。④同席:唐代以前人们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⑤乘轩冕:乘车。
12.给文中加点的“故”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故事B.故意C.原来D.缘故
13.短文围绕管宁、华歆两人写了几件事,下列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两人曾一起在园中锄菜。
B.两人曾一起捡起了地上的黄金。
C.两人曾同席读书。
D.有人乘车经过时,只有华歆出门观看。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5.你赞同管宁“割席分坐”的行为吗?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五)
得过且过
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毛羽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1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毛羽文采绚烂
②遂自鸣曰
③得过且过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
18.谈谈这则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六)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宋]朱熹
1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C.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20.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则节节有疑 节节:接连不断
B.以至融会贯通 至:达到
C.方始是学 方:方才
21.读书想有长进必须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第二阶段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22.谈谈你阅读文段后学到的读书态度或方法。
文言文阅读(七)
王安期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今曰:夜不得私行。史系①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史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成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
2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乱:
②云:
③鞭:
④释:
24.下列加点的“之”与“释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面久之B.求之不得C.君将何之D.井底之蛙
25.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26.读了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八)
顾长康①啖②甘蔗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③:“渐至佳境。”
注释:①顾长康:即顾恺之,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②啖:音dàn,吃或喂。 ③云:说。
27.用学过的方法读懂故事,用原文中的关键词梳理故事结构。
28. 联系上下文,写出对句子的理解。
先食尾:
29.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看看下面的情境中,哪些和“渐至佳境”的体验大致一样?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 )(多选)
A.喝完中药后吃一颗糖。
B.年轻时努力打拼,年老后享受生活。
C.做题时先易后难。
D.登山时,心里想着“无限风光在险峰”。
文言文阅读(九)
日近长安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潜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俱以东度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③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②东度:晋王朝东迁。④居然:不费力。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元帝失色
②元帝异之
③不闻人从日边来
④明日
31.用/为下面这个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32.明帝两次回答及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第一次回答:
第二次回答:
33.你认为明帝的回答有什么特点?
文言文阅读(十)
大禹治水
尧舜①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②治水,鲧用壅堵③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④,通九道⑤,陂⑥九泽⑦,度⑧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⑨,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注释]①尧舜:传说中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②鲧:人名,大禹的父亲。③壅堵:堵塞。④开九州:开辟九个州的土地。⑤道:河道。⑥陂:修筑。⑦泽:湖泊。⑧度:勘测。⑨因势利导: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而加以引导。
34.联系上下文及注释,我们可以推测“通九道”中的“通”是 ____的意思。
A.通过B.疏通C.通知
35.判断对错。
①“鲧用壅堵之法”中的“之”和“虽与之俱学”中的“之”意思不同。
②句子“后舜/用禹/治水”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③大禹和鲧治水“一成一败”,是因为鲧的时代条件落后,大禹接手后利用了更多有利的资源。
36.翻译句子:尧用鲧治水,鲧用壅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文言文阅读(十一)
张无垢谪①(zhé)横浦,寓②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③辄④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⑤(jì)北归,窗下石上,双趺(fū)之⑥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把官员调到边远的地方去做官,被贬官。②寓:居住。③昧爽:太阳刚升起的时候。④辄:总是。⑤洎:等到。⑥趺:脚。
37.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执书立窗下
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38.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写出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39.跟同学们分享阅读这个故事收获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十二)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40.下面这个句子停顿恰当的是( )
A.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B.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1.对“其人自护其短“翻译正确的是( )
A.那个人想要保护自己的错误。B.那个人想要掩护自己的错误。
42.这个故事所讲道理与孔子说的 ____是一样的。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文言文阅读(十三)
ㅤㅤ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②及中表亲戚③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⑤与君先人伯阳⑥有师资⑦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⑧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⑨,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⑩。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②俊才清称:杰出人士,有高雅名望的人。③中表亲戚:泛指内外亲戚。④仆:对自己的谦称。⑤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⑥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⑧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⑨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⑩踧踖:读cù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43.下面是对“既通”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通过B.通过以后C.立即通报D.通报以后
44.下面是对“人以其语语之”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陈韪就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李元礼。
B.别人就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李元礼。
C.别人就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陈韪。
D.孔文举就把李元礼说的话告诉陈韪。
45.“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一句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B.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C.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D.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46.借助注释理解短文内容,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孔文举的机智,至少写两点。
说的是谁:
顾长康啖甘蔗
说什么事:
有什么特别:
有什么启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说明文阅读-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8说明文阅读-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原题版docx、专题08说明文阅读-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标点符号的运用-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标点符号的运用-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7标点符号的运用-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原题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语病-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5语病-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原题版docx、专题05语病-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