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重庆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估算最符合实际的是( )
A.课桌高800mm
B.物理老师课堂上的讲话声大约为60dB
C.八年级学生早上跑步的速度为16m/s
D.冰箱冷藏室温度约为-5℃
2.如图所示,小红穿上早冰鞋用力推墙,墙没动而她却沿水平方向向后退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红对墙的推力小于墙对小红的推力
B.小红受到的重力与小红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红对墙的推力与墙对小红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小红的手离墙后继续运动的过程中,墙对小红做了功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大,甲对水平面压力大
B.甲的密度小,乙对水平面压强大
C.甲的密度小,乙对水平面压力大
D.甲的密度大,甲对水平面压强大
4.相同的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甲、乙不同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浸入液体中,当物体静止后两液面刚好相平,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液体密度ρ甲F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④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m甲=m乙
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①②④都正确
5.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
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
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
6.关于下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B.图乙中,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图丙中,光的色散实验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复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利用同一个滑轮,分别按照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提升重物,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拉力分别为和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小于
B.使用动滑轮时拉力做功更少
C.甲装置比乙装置的机械效率大
D.拉力和拉力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8.如图所示是一把既能吹冷风,又能吹热风的电吹风的简化电路图,图中A是吹风机,B是电热丝,当接通电源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吹风机和电热丝是串联的
B.吹风机工作时,电热丝一定也同时工作
C.若只闭合开关S2,电吹风将吹出热风
D.若只闭合开关S1,电吹风将吹出冷风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6个小题,第14小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9.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10.如图1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3所示。则0∼2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t=3s时物体受到摩擦力为 N;4∼6s内拉力F所做的功为 J。
11.一位体重为50kg的中学生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他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受到的重力是 N,对地面的压强为 Pa。
12.根据如图所示的某物质凝固图像,可知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为了记录运动会精彩的瞬间,摄影师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当无人机水平飞行时,升力对无人机 (选填“有做功”或“不做功”)。重为30N的无人机竖直向上飞行20m,无人机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J。
14.如图所示,杠杆保持静止,O为支点,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示意图。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15小题6分,16小题8分,17小题8分,共22分。)
15.“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做实验时的情景。
(1)要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长木板做 滑动,依据 ,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2)比较如图丙和 ,可得到结论:在保持 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如图甲小砝码随木块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为0”“方向向左”或“方向向右”)。
(4)另一小组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小木板在桌面从如图甲位置匀速运动至如图乙位置,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可得到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无关。
16.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中:
(1)在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 f= cm。
(2)如图乙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填“上 ”或“下 ”)调整。
(3)如图丙所示,蜡烛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 (填“放大 ”、“缩小 ” 或“等大 ”)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应用在 (填“照相机 ”“投影仪 ”或“放大镜 ”)。
(4)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 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
的像,光屏应该向 (填“左 ”或“右 ”)移动,像变 (填“大 ”或“小 ”)。
(5)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 上 (填“有 ”或“没有 ”)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6)将某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靠近透镜, 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该镜片可以矫正 眼(填“近视 ”或“远视 ”)。
17.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电压恒定为6V的电源、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20Ω)及图中的器材。
(1)第一小组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是他们连接的实物电路,成员小南说:我们已经做好了所有符合安全的准备,只要连接最后一根导线就可以闭合开关了。请你帮他们完成连接。
(2)实验过程中,第一小组同学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移至三个不同的位置,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表一
(3)得出结论后,第一小组的小岗提议再分别用10Ω和20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针对第一小组的实验课题你认为小岗这样建议的目的是: 。
(4)第二小组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成员小虹想到第一小组用了三个定值电阻都做了实验,于是要来了第一小组的其它数据(表二、表三所示),通过处理第一小组的数据得到“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请你写出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
表二
表三
四、计算论述题(本题共3个小题,19小题6分,20小题8分,21小题8分,共22分。解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
18.PVC地板是我国市场上非常流行的一种新型轻体地面装饰材料,也称为“轻体地板”,使用非常广泛,比如家庭学校、办公楼等各种场所。如图所示,工地上某工人用厚度为15mm的PVC地板铺设活动室水平地面,已知铺好后的地板共,该地板的密度为,g取。求:
(1)铺好的地板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若安装工人要先将这批包装好的地板装到高度为1m的货车上运输,用时5分钟,请计算安装工人装货的平均功率。
19.一个体积是100cm3的铁球挂在弹簧秤上,若将铁球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是5N,求:
(1)铁球受到的浮力;
(2)铁球受到的重力;
(3)这个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若空心,空心体积是多大?(已知ρ铁=7.9×103kg/m3,取g=10N/kg)
20.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闭合开关,电阻两端的电压为,电路中的电流为。求:
(1)电阻的阻值;
(2)灯泡两端的电压;
(3)灯泡的电功率。
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00mm左右,A符合题意;
B.老师讲课的声音在40—50dB左右,B不符合题意;
C.八年级学生早上跑步的速度为3m/s,C不符合题意;
D.冰箱冷藏室温度约为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长度、响度、速度及温度,结合数据解答。
2.【答案】C
【解析】【解答】AC.小红对墙的推力和墙对小红的推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小红受到的重力和小红对地面的压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B不符合题意;
D.小红穿着旱冰鞋推墙,在小红离开墙壁后退的过程中,墙壁对小红不再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墙壁对小红不再做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
3.【答案】D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m甲=m乙,由图知:体积V甲<V乙,则根据可知:ρ甲>ρ乙;因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甲=G甲=m甲g
F乙=G乙=m乙g
由m甲=m乙得F甲=F乙,由图知:底面积S甲<S乙,则根据可知:p甲>p乙。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可知甲、乙的密度大小关系;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由F=G=mg可知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关系,由图可知甲、乙的底面积大小关系,由可知,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强大小关系。
4.【答案】B
【解析】【解答】①.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分别在甲液体中漂浮,在乙液体中悬浮,则由浮沉条件可知ρ物ρ乙,故①错误;
当物体静止后两液面刚好相平,则两容器内液体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相等,由图可知,物体排开甲液体的体积小于排开乙液体的体积,故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根据
②.可知,甲液体的重力大于乙液体的重力,两个物体完全相同,则重力相等,两柱形容器相同,则重力相等,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物体和液体的重力之和,所以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故②正确;
③.两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两液面相平,即h相同,根据p=ρ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故③错误;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甲液体中漂浮,在乙液体中悬浮,则F浮甲=G,F浮乙=G
④.故F浮甲=F浮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则由G=mg可知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故④正确。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首先根据物体在甲、乙两种液体的状态,利用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甲、乙两液体与物体的密度关系,进而得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然后结合图示判断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大小,利用重力和密度公式判断两种液体的重力大小,而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物体和液体的重力之和,据此得出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关系。
根据p=ρgh可判断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
首先根据物体在甲、乙两种液体的状态,利用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关系,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并结合重力公式得出物体排开两种液体的质量关系。
5.【答案】D
6.【答案】C
【解析】【解答】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不符合题意;
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复色光,C符合题意;
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变成彩色光带,此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字合而成的。
7.【答案】C
【解析】【解答】A:拉力,,动滑轮重力未知,拉力大小不能判断,A错误;
BD:拉力做功为,,使用动滑轮时拉力做功更多,由W=Pt可知拉力F2的功率大,BD错误;
C:装置的机械效率,,所以甲装置的机械效率大,C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求出拉力大小;拉力做功等于克服重物和动滑轮重力做功;由写出机械效率表达式即可判断机械效率大小。
8.【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电路图可知,吹风机和电热丝并联连接,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吹风机和电热丝并联连接,由图可知,吹风机可以独立工作,但电热丝不能独立工作,B不符合题意;
C.只闭合开关S2,电路处于断路,吹风机不工作,C不符合题意;
D.只闭合开关Sl,电路为吹风机的简单电路,电热丝不工作,因此吹风机吹冷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用电器在不同的之路上,是并联电路,可以独立工作。
9.【答案】1500;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答】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t= ×2s=1s,
由v= 可得,海洋的深度为:s=vt=1500m/s×1s=1500m;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因此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
【分析】结合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距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0.【答案】1;2;1.6
11.【答案】500;1.25×104
12.【答案】晶体;固;变大
【解析】【解答】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又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该物质从10min开始凝固,凝固点为-2℃,到20min结束,所以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该物质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冰的质量将变大。
【分析】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低于凝固点,物体处于固态。
13.【答案】不做功;600
【解析】【解答】(1)当无人机水平飞行时,升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但是没有在这个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升力对无人机不做功;
(2)无人机克服重力做功:W=Gh=30N×20m=600J。
【分析】(1)做功的要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根据W=Gh计算无人机克服重力做功。
14.【答案】
15.【答案】(1)匀速;二力平衡
(2)乙;压力;接触面越粗糙
(3)0
(4)受力面积大小
【解析】【解答】 (1)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要使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大小,木块一定要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木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到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2)比较乙和丙两图可以看出,压力的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3)由于木块静止在小车上,不具备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所以它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4)由图可知: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相等,改变的是桌面的受力面积,但是测力计的读数不变,说明摩擦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是无关的。
【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涉及到实验原理(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及控制变量法(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压力相同的条件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的运用和数据分析能力.
16.【答案】(1)15.0
(2)上
(3)放大;投影仪
(4)左;小
(5)没有
(6)远视
【解析】【解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根据图甲,平行光会聚在焦点,凸透镜的焦距f=35.0cm-20.0cm=15.0cm;
(2)根据图乙,像在光屏上方,将图中光屏向上调整,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如图丙,物距u=30cm-10cm=20cm,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实际应用是投影仪;
(4)在图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蜡烛向左移动5cm,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应该向左移动,且像变小,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5)由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实验时,凸透镜上溅了小泥点,光屏上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6)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眼镜片后,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则眼镜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可知镜片是远视眼镜。
【分析】(1)平行光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测量焦距;
(2)根据像在光屏的位置,判断光屏移动的方向;
(3)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5)凸透镜上有遮挡,不影响成像;
(6)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使成像靠近凸透镜移动。
17.【答案】(1)
(2)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
(4)由表格二、三知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V时,表二的电阻为10Ω,电流为0.2A,表三的电阻为20Ω,电流为0.1A,所以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为10Ω×0.2A=20Ω×0.1A=2V,故可以得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解析】【解答】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1)探究电流和电压关系时,滑动变阻器和电阻串联,接线柱一上一下,且滑片要在电阻最大处,电路安全,即滑片远离下面的接线柱,滑片在左端,连接右侧下方的接线柱,如图 ;
(2)根据实验数据,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增大了几倍,可得: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分别用10Ω和20Ω的电阻重复实验,探究电流和电压规律时,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的表格二、三知,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V时,表二的电阻为10Ω,电流为0.2A,表三的电阻为20Ω,电流为0.1A,所以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为10Ω×0.2A=20Ω×0.1A=2V,可以得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分析】(1)滑动变阻器连接时,接线柱一上一下,滑片远离下面的接线柱,电阻最大;
(2)电阻一定时,电流和电压成之比;
(3)探究电流和电压规律时,多次实验,可以探究普遍性;
(4)当电压一定时,可以总结,电流和电阻成反比的规律。
18.【答案】(1)18000N;(2)60W
19.【答案】(1)解:因为体积是100cm3的金属球全部浸没水中,此时V物=V排=100cm3=10-4m3,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10-4m3=1N.
(2)解:由F浮=G F拉,得G=F浮 F拉=1N 5N=6N.
(3)解:铁球中铁的体积:V铁= 0.76×10-4m3<1.0×10-4m3,所以此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约为:V空=V球 V铁=1.0×10-4m3 0.76×10-4m3=0.24×10-4m3=2.4×10-5m3.
【解析】【分析】根据F浮=ρgV排,求出所受浮力,由F浮=G − F拉,得G=F浮 + F拉,求出重力,运用密度公式是空心还是实心.
20.【答案】(1)解: 由可得,电阻的阻值:;
答:电阻的阻值为;
(2)解: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灯泡两端的电压:;
(3)解: 灯泡的电功率:。
答:灯泡的电功率为。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电阻;
(2)利用串联电路分压规律,计算部分分压;
(3)根据P=UI,计算用电器的电功率的大小。R=5Ω
电压表示数U/V
1
1.5
2.5
电流表示数I/A
0.2
0.3
0.5
R=10Ω
电压表示数U/V
1.2
2
2.6
电流表示数I/A
0.12
0.2
0.26
R=20Ω
电压表示数U/V
1.6
2
2.8
电流表示数I/A
0.08
0.1
0.1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37,2024年重庆市荣昌中学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三),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实验与探究题,论述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重庆市开州区中考模拟三诊物理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2022年重庆市巴南区重点学校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论述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