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附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847840/0-17181106257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附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847840/0-171811062578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附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847840/0-171811062581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瓷器的全球流动,商业贸易与西欧社会转型,历史认识的时间尺度,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4分)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一)瓷器行销世界
(1)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这发生于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填涂字母)
①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撤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
②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他出使的路线是
③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工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
(3)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
A.宣政院
B.市舶司
C.中书省
D.广州十三行
(4)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的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
A.外部需求
B.军事扩张
C.技术传播
D.工艺精湛
(二)瓷器影响世界
(5)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这得益于
A.工厂制度的确定 B.资本主义的垄断 C.手工工坊的发展 D.殖民活动的兴起
(6)瓷器的流动推动了文化的交流
材料一:
材料二:清康熙年间开始出现琉璃彩瓷,以中国传统白瓷胎为底,融入西方珐琅彩描绘制作而成。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
①材料一是德意志制作的“中国风”瓷塑,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中国当时的实际形象不甚相符,表现出欧洲人自身的趣味和风尚
A.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想象
B.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C.西方对中国文化的重构
D.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
②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如何理解瓷器全球流动中的文化交流。
二、商业贸易与西欧社会转型(26分)
2.(26分)11世纪以后,商业贸易复兴驱动一系列历史事件发生,推动了西欧社会向近代转型。
(一)商业贸易复兴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动力,催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1)将下列“史事”与“结果”相匹配。
(二)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为资产阶级革命积蓄了力量。
(2)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以来,西欧社会新兴阶层崛起,许多人成为“有地产的穷人”。“有地产的穷人”意指
A.农民失去地产
B.土地贵族贫困
C.穷人获得土地
D.教会财富贬值
(3)财富向新兴阶层转移,促成了与传统不同的财富观念。概括下列三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视角看待财富的。
材料一:圣•伯尔拿曾说:“你只有蔑视现世的财富,才能在天堂成为一个富有者。”……圣托马斯啊奎那指出:“因此,甘愿贫穷是人们达到完美的爱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条件。”
———[苏]古列维奇《中世纪的文化范畴》
材料二:波焦•布拉乔列尼说:“金钱对公共福利和市民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贪婪没有违背天性,恰恰相反,它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天性
——王挺之等《欧洲文艺复兴》
材料三:自分工完全正确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4)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商业贸易同时也呈现出新的格局,主要表现为
A.贸易中心的转移
B.货币、信贷的出现
C.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D.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西欧社会实现了转型,并深刻影响了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
(5)西欧社会实现转型的标志有
A.理念上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上保障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政治上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 D.经济上加强对市场的干预和调节
(6)资本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在发展中也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以下选项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A.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使世界连为一体 B.工业革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不确定性增加
三、历史认识的时间尺度(21分)
3.(21分)时间是历史的维度,亦是认识历史的尺度。时间尺度之伸缩,或用于定位事件,或用于评价历史。下面以“晚清教育改革”为例,探究时间尺度在历史认识中的功能和意义。
材料一:因海疆多事,曾经奉有谕旨,广召奇才异能之士,请用洋……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将来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
——《总理各国事物奕诉等片》1867年
(1)材料一的时间具有什么功能?对理解晚清教育改革有何意义?
(2)材料二:窃维今日中国亟图自强,自必以育才兴学为要综。……近人至以学校之多寡,觇(察看)国政之盛衰
——管学大臣孙家鼐《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奏折》1898年
材料三:谨将《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毕业学生考试专章、奖励专章暨各项学堂章程分别缮写成册,并开列章程名目次序清单,恭呈预览。
——《张百熙、荣庆、张之洞重订学堂章程折》1904年
材料四:宣统二年(1910)教育之状况,全国各种学校共52650所,教员89766人,职员95800人
——郭柬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
综合材料一、二、三、四,时间尺度由点到线,在功能上发生了何种变化?这对认识晚清教育改革有何价值?
(3)归纳下列三则材料对晚清教育改革评价的差异,并运用时间尺度分析其原因。
四、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29分)
4.(29分)传统中国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有关围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和基本经验,形成独特的治理模式。
材料一:起源于战国,推行秦汉至明清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其权力运作的基本过程,又包括更政、整肃、公文流通和胥史幕僚四个方面。
——李治安等《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材料二: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式纲纪。大事则廷辨(朝堂集议)(上奏、弹劾)。
——(元)脱脱《宋史》
材料三:夫道理之先在乎行教化……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皆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
——(唐)杜佑《通典》
材料四:因时制治,设刑宪(法律)以为之防,传所谓(古人云)狱者(刑罚),所以禁暴止邪,养育辞生者也。
——(明)刘惟谦等《进大明律表》
(1)材料一中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有
A.井田制全面推广 B.宗法血缘关系不断巩固 C.贵族等级分封制逐渐解体 D.君主权力逐步加强
(2)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②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纠察官邪”,对“古代官僚行政管理”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法律与教化在传统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
1.(1)D。
(2)①A,②B。
(3)D。
(4)AD。
(5)C。
(6)①AC,②瓷器随商业活动由中国传入西方,瓷器进入西方后又被西方文化所改造,使得中华瓷器文化更加丰富,在传入西方的过程中;在西方,融入西方的技艺;总之,既向西方传递了中华文化,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
2.(1)城市自治—C,文艺复兴—A,商业革命—F,资产阶级革合—B。
(2)BD。
(3)材料一:从信仰的角度去看财富,材料一认为,故是从天主教信仰的角度去看财富的,材料二认为对金钱的追求不应该认为是贪婪,金钱是对公共福利和市民有益的,材料三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4)AC。
(5)BC。
(6)B。
3.(1)材料一的时间具有确定历史事件的准确定位、结合这一时间多维探索历史事件立体的原因、评价历史事件的功能,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因此可以认为。可以看出晚清教育改革的意义是促进国防发展;直接原因是缺乏人才;结合此时教育改革的时间和之后设立京师同文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后续举动的原因,是从解决实际需求而开始的。
(2)功能上由孤立的时间点分析变为了时间线分析,可以从一个孤立的时间点转向向一系列历史事件的连续分析,相互印证;从不同时间段了解晚清教育改革面临解决的实际问题;了解不同时间晚清教育改革的成效,并培养了一批学生,对晚清教育改革是否有效做出一些判断。
(3)材料一:认为晚清的教育改革是保守的;材料二:认为晚清的教育改革是有积极促进意义的,为后续革命或立宪奠定了思想基础。原因:随着时代的改变,会随着思想、政治。材料一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危机的时代,故而认为晚清教育改革局限保守,从阶级史观角度分析了晚清教育改革对革命的积极作用,从社会转型和国家结构的方面分析。
4.(1)CD。
(2)①御史台负责监察制度,纠察官员、弹劾,匡补皇帝的过失;二者都是宋代监察制度的组成部分,互不统属,但又是监察制度的组成部分;对行政官僚增加纠错能力和纠错机制,防止其危害皇权维护朝廷的政治平衡,避免皇权对政治稳定的破坏;维护政治默契和政治约定。
(3)教化:对天下实行教化;提高统治的合法性。法律:使作恶的人能够害怕刑法从而不犯罪;禁止统治者任意对百姓进行刑杀。
(4)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其中核心是古代官僚政治、军事;辅之以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政治运转的中心能确保能规范权力运作方式,促进国家治理得良性化,减少社会治理成本。但需要注意的是,核心是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其法律和教化带有鲜明的“愚民性”和阶级性。城市自治
A.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文艺复兴
B.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宗教改革
C.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王权强化
商业革命
D.奠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
E.出现独立民族教会并助力资本主义成长
资产阶级革合
F.引发欧洲商业格局的重大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虹口区2024届高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材料题,分别归纳蓟镇设立的标志性事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考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考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