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河大版
- 4.手势的魔力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5. 让机器了解语言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7. 小小翻译家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8. 智能朗读机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9. 有趣的面具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河南大学版(2020)六年级下册第六课 古诗“我”来读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信息技术河南大学版(2020)六年级下册第六课 古诗“我”来读教学设计,共3页。
内容来源:《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
主题:古诗“我”来读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通过体验智能软件和制作人工智能小程序,初步树立计算思维的信息素养。了解各类智能系统,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体验人工智能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教材分析
为了解和体验语音合成技术,本课在对语音合成技术进行简单描述的基础上,介绍了“爱熊智学空间”中“语音合成”功能的用法。通过设计语音朗读程序,学习“百度大脑”中文字转语音和设置朗读角色两个积木的用法。
3.学情分析
本节课通过在“爱熊智学空间”设计简单程序的方式,让学生对语音合成技术有亲身的体验,了解语音合成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本课将学习两个新积木,通过体会不同参数与选项的设置对程序运行效果的影响,能很容易掌握积木的用法。
4.学习目标:
目标一:了解语音合成技术;
目标二:掌握“语音合成”功能的用法;
目标三:能够设计语音朗读程序。
5.教学重难点:
重点:“语音合成”功能的用法。
难点:设计语音朗读程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火车站播报车次信息视频。
教师引出车次信息大多是通过语音合成播报的。引出本节课内容:利用语音合成技术设计—个朗读古诗的小程序。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给同学新奇感,顺利过渡到新课。
二
任务驱动
合作探究
任务一:了解语音合成技术
观看视频了解语音合成技术,师生共同总结语音合成就是将文字转换为语音
任务二:认识新积木
活动一:文字转语音积木
在百度大脑积木盒子中找一找“文字转语音”积木。
活动二:人物积木
在百度大脑积木盒子中找一找“人物”积木。
任务三:语音合成
活动一:体验语音合成
1.登录“爱熊智学空间”,选择“AI体验”。
2.在“AI体验”页面,选择“语音合成”后,在“语音合成”输入框中输入文字“我是一名小学生,我爱人工智能。”,体验“语音合成”的效果。
活动二:体验不同效果
尝试修改语音合成的选项,如男声、女声,语音播放的速度、音量等,体验不同的语音合成效果。
任务三:朗读古诗
1.打开“爱熊图形化编程”,添加“百度大脑”积木盒子。
2.设计“古诗朗读”程序,运行程序,测试效果。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总结语音合成技术的过程。
学生在“爱熊智学空间”中找新积木。
学生操作练习,体验语音合成
学生操作练习,对比效果。
学生操作练习。
在学习任务和小组合作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习制作自己的小程序,并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三
技能
提升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程序,使计算机将创作的春联或古诗朗读出来。
提升技能。
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1.了解了语音合成技术。
2.认识了新积木
回顾总结
五
板书设计
古诗“我”来读
语音合成技术
认识新积木
语音合成
朗读古诗
板书重点
强化理解
六
课后反思
反思得失
不断进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六课 古诗“我”来读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 (广西)第二册(四年级)第3课 让古诗“走”进电脑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评价提高,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信息技术粤教版第四册下册二、设计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