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本人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的食物是( )
A. 馒头B. 豆浆C. 酸奶D. 橙汁
【答案】A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A.蒸馒头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暄软多孔,A符合题意。
B.豆浆是用豆子加水研磨、煮沸而成的,与微生物的发酵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C不符合题意。
D.橙汁是用橙子压榨出汁液做成的,与发酵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茂林之下无丰草”体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 共生B. 捕食C. 竞争D. 寄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1)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2)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详解】A.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量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A不符合题意。
B.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B不符合题意。
C.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题干中“茂林之下无丰草”体现的是“茂林”与“草”之间的竞争关系,C符合题意。
D.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鸬鹚(一种候鸟)迁徙到厦门过冬的行为属于( )
A. 求偶行为B. 学习行为
C. 捕食行为D. 先天性行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功能、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
【详解】A.动物的求偶行为(交配前行为),是繁殖行为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吸引异性完成交配,A错误。
BD.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可见,鸬鹚迁徙到厦门过冬的行为属于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B错误、D正确。
C.捕食行为是生物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如鲸鱼吞吃小鱼、蟒追青蛙等,C错误。
故选D。
4. 《农政全书》中记载甘薯种植方法“剪茎作种”,该方法属于( )
A. 扦插B. 嫁接C. 组织培养D. 种子繁殖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详解】A.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可见,“剪茎作种”的甘薯种植方法属于扦插,A正确。
B.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可分为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B错误。
C.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比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C错误。
D.植物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植物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A。
5. 小羊多莉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液泡D. 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2.克隆又称“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由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多莉的相貌与甲羊相似,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细胞核中具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叫染色体,它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在克隆动物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详解】A.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小羊多莉是动物,其体细胞中没有细胞壁,A错误。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B错误。
C.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小羊多莉是动物,其体细胞中没有液泡,C错误。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可见,小羊多莉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6. 跳蚤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它的生殖发育比蝗虫多的时期是( )
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
【答案】C
【解析】
【分析】昆虫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
【详解】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和成体在形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变态发育有两种,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例如:跳蚤、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蜻蜓),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黄岗鼩鼹是在武夷山发现的新物种之一,具有以下特征,其中能将它归类为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体温恒定B. 用肺呼吸
C. 胎生哺乳D. 体内受精
【答案】C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通常有毛;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详解】A.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可见,“体温恒定”不是判断某种动物是哺乳动物的依据,A错误。
B.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都用肺呼吸,所以“用肺呼吸”不是判断某种动物是哺乳动物的依据,B错误。
C.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可见,“胎生哺乳”是把黄岗鼩鼹归类为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C正确。
D.昆虫、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具有体内受精的特征。所以,“体内受精”不是判断某种动物是哺乳动物的依据,D错误。
故选C。
8. 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功能是( )
A. 清洁B. 温暖C. 湿润D. 通畅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呼吸道的畅通;呼吸道黏膜内有毛细血管,对空气有温暖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且能分泌黏液,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可见,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功能是温暖,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 生长在我国西北荒漠干旱地区的梭梭树,其叶退化为鳞片状,该现象说明( )
A. 生物影响环境B. 生物改变环境
C. 生物适应环境D. 环境适应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
【详解】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可见,生长在我国西北荒漠干旱地区的梭梭树,其叶退化为鳞片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是( )
A. 引起人过敏反应B. 清除体内死亡细胞
C. 抵抗抗原入侵D. 识别清除异常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及时清除自身产生的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还可以随时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细胞的产生。
【详解】人体的免疫功能指的是: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免疫监视。防御感染是指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该功能过强会出现过敏反应。自我稳定指: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该功能过程会出现类风湿疾病。免疫监视指: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该功能异常易得肿瘤。A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1. 健康人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不能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的成分是( )
A. 水B. 无机盐C. 葡萄糖D. 血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等。
【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可见,健康人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不能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的成分是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 如图表示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概念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d是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主要区别
C. 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中,e表示果实
D. a→b包含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a细胞→b组织→c器官→e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e动物体。
【详解】A.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a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A正确。
B.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主要区别是:植物体没有d系统,B正确。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因此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中,果实属于c器官层次,而e表示植物体,C错误。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因此a细胞→b组织包含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D正确。
故选C。
13.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清洁的纱布擦拭①
B. ④视野下的细胞数比⑤多
C. 转动③的目的是为了看清物像
D. 此时物像的放大倍数为400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高倍物镜(40×),⑤低倍物镜(20×)。
【详解】A.清洁显微镜的镜身时应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可见,不可以用清洁的纱布擦拭①目镜,A错误。
B.低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大,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小,细胞数量少。可见,④(40×)视野是高倍视野,在该视野下的细胞数比⑤(20×)要少,B错误。
C.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可见,转动③细准焦螺旋的目的是为了看清物像,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结合题图可知,此时物像的放大倍数为:10×20=200倍,D错误。
故选C。
14. 明明同学过马路时,看到红灯及时停步耐心等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感受红灯刺激的结构是晶状体
B. 视神经是该反射的传出神经
C. 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D. 完成该反射需完整的反射弧
【答案】D
【解析】
【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
【详解】A.能够感受红灯刺激的是眼中的视网膜,故A错误。
BC.过马路时,发现红灯立即停步等待,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视神经是传入神经,故BC错误。
D.过马路时,发现红灯立即停步等待,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完成该反射需完整的反射弧,故D正确。
故选D。
15. 关于下列六个初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观察叶片结构
②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③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④观察种子结构
⑤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⑥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
A. ①②需使用生理盐水B. ②⑥需使用稀碘液
C. ③⑤需设计对照实验D. ④⑥需使用显微镜
【答案】C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因此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应向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①观察叶片结构需要清水,不需要生理盐水,而②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使用生理盐水,A错误。
B.②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使用稀碘液染色,便于观察;⑥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则不需使用稀碘液,B错误。
C.③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需设计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⑤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需设计以温度、空气和水分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C正确。
D.④观察种子结构和⑥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都不需使用显微镜,D错误。
故选C。
16. 如图表示性状、染色体、蛋白质、DNA、基因关系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染色体,②是DNA
B. 每条①中都含有许多②
C. 每个②中都含有许多③
D. 改变③可引起性状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①染色体、②DNA、③基因。
【详解】A.①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主要由②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
B.每条①染色体中只含有一个②DNA分子,B错误。
C.③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效应的DNA片段,③基因位于②DNA上,一条②DNA分子上有多个③基因,C正确。
D.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③基因的改变导致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③基因的改变可引起生物变异,D正确。
故选B。
春卷厦门特色美食。将包菜、胡萝卜、豆干、冬笋切丝,加上鲜虾仁、海蛎、五花肉等炒熟,文火慢煨做成馅料,用面皮卷起来就是春卷。请完成下面小题:
17. 结合如图,下列对春卷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五花肉中的脂肪在①中被乳化
B. ②是消化春卷的主要器官
C. 鲜虾仁在③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D. ④分泌的胰液不含消化酶
18. 春卷能够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是人体的备用能源物质
B. 维生素C可预防骨质疏松症
C. 蛋白质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
D. 糖类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原料
【答案】17. B 18. A
【解析】
【分析】图中①肝脏、②小肠、③胃、④胰腺。
【17题详解】
A.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①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A错误。
B.春卷主要含有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然后在小肠被彻底消化,所以②小肠是消化春卷的主要器官,故B正确。
C.鲜虾仁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在③胃内开始消化,然后进入②小肠后,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故C错误。
D.④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等多项营养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18题详解】
A.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储存在皮下等处,属于人体备用的能源物质,故A正确。
B.维生素C能有效预防坏血病,不能预防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可预防骨质疏松症,故B错误。
CD.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原料,故CD错误。
故选A。
19. 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的组成决定的,一对夫妇生男孩的概率是( )
A. 100%B. 75%C. 50%D. 25%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女性的卵细胞都含X染色体,男性的精子有两种类型:一种含X染色体,另一种含Y染色体。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那么,所生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那么,所生的孩子就是男孩。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概率各占50%,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 如图为研究皱叶醉鱼草种子萌发条件得到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于实验的种子应为完整、饱满的
B. 水分、空气等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
C. 第10天,25℃,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D. 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30℃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
【详解】AB.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除了温度外,其他条件应保持适宜并相同,因此,用于实验的种子应为完整、饱满的,适于萌发的条件;水分、空气等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AB正确。
C.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可知,第10天,25℃条件时种子的发芽率是最高的,C正确。
D.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皱叶醉鱼草的种子在20℃是发芽率最高,几乎为100%,30℃是发芽率约为0,D错误。
故选D。
21. 下列生物的特征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鲤鱼的体表有鳞片,能够保护身体
B. 蛔虫体表有角质层,减少水分蒸发
C. 蜥蜴四肢短小,适于在陆地上跳跃
D. 家鸽有肺,可以辅助气囊进行呼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1)蛔虫:寄生生活,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无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发达,生殖力强。
(2)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详解】A.鲤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有保护作用,A正确。
B.蛔中的身体细长、厕柱形、体表右角质层、可抵抗人体消化液的侵蚀,B错误。
C.蜥蜴是爬行动物,四肢短小,适于在陆地上爬行,C错误。
D.家鸽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气囊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D错误。
故选A。
22. 游泳时,需肩关节的参与,如图为肩关节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的收缩受神经系统调节
B. ②是关节头,④是关节窝
C. 游泳前热身活动,能够促进③分泌滑液
D. 游泳动作的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①肌肉、②关节头、③关节软骨、④关节窝。
【详解】A.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因此,①肌肉的收缩受神经系统调节,故A正确。
B.观图可知:②是关节头,④是关节窝,故B正确。
C.游泳前热身活动,能够促进关节囊分泌滑液,故C错误。
D.游泳动作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还需要其它系统的参与,如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故D正确。
故选C。
23. 甲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乌凤蝶以该种植物叶片为食,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不被昆虫捕食,甲植物叶片产生香豆素
B. 环境变化导致乌凤蝶对香豆素有降解的能力
C. 乌凤蝶具有降解香豆素的能力不可遗传给后代
D. 植物产生毒素和昆虫降解毒素都是进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甲植物叶片产生香豆素,是变异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错误。
B.乌凤蝶对香豆素有降解的能力,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故B错误。
C.乌凤蝶具有降解香豆素的能力,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可遗传给后代,故C错误。
D.植物产生毒素和昆虫降解毒素都是进化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D。
24. 如图是心脏左右心室收缩示意图,①~④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是肺静脉,连接着右心房
B. ③泵出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
C. ④回收来自全身各处的血液
D. 图中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开放
【答案】B
【解析】
【分析】(1)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左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右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连通静脉,心室连通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2)图中,①是肺动脉,②是上下腔静脉,③是主动脉,④是肺静脉。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与右心房相连的②是上下腔静脉,A错误。
B.③是主动脉,运输的是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的血液,B正确。
C.④是肺静脉是收回肺部的血液,C错误。
D.图示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左心室泵出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泵出血液流向肺部,D错误。
故选B。
25. 兴趣小组将某植物幼苗培养在密闭容器中,测定一天不同时段密闭容器中氧气量,计算氧气释放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释放速率与呼吸作用无关
B. t2时,密闭容器中氧气浓度最高
C. t2时,幼苗产生的氧气量为零
D. t1到t3时,幼苗不断积累有机物时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t1点前段太阳未升起,植物以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吸收氧气;t1点既不释放氧气也不吸收氧气,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t1-t3段从外界释放氧气,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t3点以后往外吸收氧气,呼吸作用的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释放速率减去呼吸作用吸收的速率,因此氧气释放速率与呼吸作用有关,A错误。
BC.t2是氧气释放速率最高点,但t2-t3段植物还在释放氧气,因此,密闭容器中氧气浓度最高点是t3点,BC错误。
D.t1到t3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是植物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时段,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
26. 下图为三种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的结构模式图,乙是细菌结构模式图。据图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甲中①与乙中⑤的功能相同。( )
(2)乙与丙相比,丙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
(3)乙和丙的繁殖方式都是孢子繁殖。( )
(4)甲是单细胞生物,丙是多细胞生物。( )
【答案】(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甲是病毒,乙是细菌,丙是真菌。①蛋白质外壳,②遗传物质,③细胞膜,④细胞壁,⑤拟核,⑥细胞核。
【小问1详解】
甲中①遗传物质与乙中⑤拟核,两者分别是病毒和细菌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故题干说法错误。
【小问2详解】
乙细菌的细胞结构中无成形的细胞核,丙真菌的细胞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故题干说法正确。
【小问3详解】
乙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较小,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丙真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繁殖;故题干说法错误。
【小问4详解】
甲是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存,病毒不属于单细胞生物。丙中有多个细胞核,是多细胞生物;故题干说法错误。
27. 同学们在万石植物园研学中,观察并记录了五种植物的特征。请回答问题。
(1)依据植物的______特征,可将表中植物进行分类。将甲乙两种植物归到不同的类群,依据的特征是______。
(2)乙、丙、丁三种植物中,丙和______亲缘关系更近。
(3)根据上述信息,可判断植物戊所属的类群是______植物。
【答案】(1) ①. 形态 ②. 甲叶脉平行,为单子叶植物;乙叶脉网状,为双子叶植物
(2)丁 (3)蕨类
【解析】
【分析】对生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如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
【小问1详解】
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可将表中植物进行分类。甲单子叶植物和乙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甲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多为平行脉;乙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多为网状脉。
【小问2详解】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乙、丙、丁三种植物中,乙属于种子植物的双子叶植物;丙、丁均属于裸子植物,故丙和丁分类单位更小,亲缘关系更近。
【小问3详解】
植物戊有孢子,属于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其中藻类植物无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叶但叶中无叶脉,只有蕨类植物有叶的分化同时具有输导组织,植物戊有孢子囊且叶条形说明其为蕨类植物。
28.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填序号)。
筼筜湖综合治理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政府围绕“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库、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二十字方针,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有:①清出淤泥就地堆起湖心岛;②打通筼筜湖和外海的通道;③在湖心岛和岸堤上植树,岸边种植红树植物等。经过30多年的持续治理,筼筜湖的水质越来越好;湖区近年共发现63种水生动物、123种浮游植物、88种鸟类。2022年首次发现在草坪上取食草籽的珍稀鸟类田鹀(wú)。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湖区种植的红树植物属于______
(2)资料中,体现搞活水体的措施是[______];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是[______]。
(3)请写一条含田鹀的食物链:______。
(4)通过治理,丰富了贫笃湖的生物多样性,最直接的体现是增加______。
【答案】(1)生产者 (2) ①. ①② ②. ③
(3)草→田鹀 (4)物种多样性##种类多样性
【解析】
【分析】(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因此,湖区种植的红树植物属于生产者。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干中治理筼筜湖的措施只要有:①清出淤泥就地堆起湖心岛,改善水环境的前提,也是提高河道排洪效果、扩大蓄水容量、搞活水体的措施;②打通筼筜湖和外海的通道,使死水变成活水,有利于搞活水体;③在湖心岛和岸堤上植树,岸边种植红树植物,能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资料中,体现搞活水体的措施是①②;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是③。
【小问3详解】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分析题干可知,一条含田鹀的食物链:草→田鹀。
【小问4详解】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通过治理,丰富了贫笃湖的生物多样性,最直接的体现是增加物种(种类)多样性。
29. 微生物肥料是农业微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促进玉米生长的微生物主要具有溶磷、解钾、固氮等作用。据表回答。
(1)使用微生物肥料可减少化肥用量,是由于微生物肥料可增加土壤______的含量。
(2)微生物肥料可通过促进光合作用使玉米增产,证据之一是______。
(3)若要提高玉米吸收水的能力,可选的微生物菌剂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1)无机盐 (2)溶磷菌剂可以增加叶面积、复合菌剂可以增加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
(3) ①. 溶磷菌剂 ②. 溶磷菌剂可以增加根毛密度,根毛可以增加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解析】
【分析】(1)有机肥中的有机物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二氧化碳能够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将增强,同时无机盐为作物提供矿质营养,因此多施加有机肥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3)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水的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小问1详解】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根据题意,微生物肥料可增加土壤中无机盐的含量。
【小问2详解】
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溶磷菌剂可以增加叶面积、复合菌剂可以增加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等都可以促进玉米的光合作用,使玉米增收。
【小问3详解】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成熟区的细胞已经停止伸长,开始分化。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用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溶磷菌剂可以增加根毛密度,因此,若要提高玉米吸收水的能力,可选的微生物菌剂是溶磷菌剂,理由是溶磷菌剂可以增加根毛密度,根毛可以增加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30. 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已造林1570万亩。森林是“水库”“碳库”“粮库”。下图是森林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模式图,M表示物质,①~③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问题。
(1)森林是“水库”,参与生物圈水循环。若M表示水,则②代表的生理作用是______,其主要通过器官______完成。
(2)森林是“碳库”。若图表示物质循环,则植物通过①______将[M]______转化成______,从而维持生物圈的______平衡。
(3)森林是“水库”“碳库”“粮库”,这些功能的实现都与气体交换的“窗口”______有关。
【答案】(1) ①. 蒸腾作用 ②. 叶
(2) ①. 光合作用 ②. 二氧化碳##CO2 ③. 有机物 ④. 碳—氧
(3)气孔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小问1详解】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结合题图可知,若M表示水,则②代表的生理作用是蒸腾作用,其主要通过器官叶完成。
【小问2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可见,若图表示物质循环,则植物通过①光合作用将[M]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从而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小问3详解】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可见,森林是“水库”“碳库”“粮库”,这些功能的实现都与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有关。
31. 2017年科学家研制了“人造子宫”,用来抚育早产的羊羔。图1是“人造子宫”原理图,图2是羊羔部分体循环示意图,①~⑤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
(1)血氧交换系统与羊羔连通,模拟母体的______,羊羔通过血氧交换系统获得______,该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最终在______(填细胞结构)中被利用。
(2)羊羔体内血液经胶管B流入血氧交换系统,胶管B和图2血管______(填序号)中的血液都属于______血。
(3)羊羔吞咽生物袋中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运输到大脑,应依次经过图2中的血管______(填序号)。血液从⑤到②,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是______。
【答案】(1) ①. 胎盘 ②. 氧气##O2 ③. 线粒体
(2) ①. ①②③ ②. 静脉
(3) ①.
②④ ②. 增多
【解析】
【分析】1.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2.动脉血和静脉血主要根据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来区分,当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时,血液中含氧量高,呈鲜红色,此时的血叫动脉血;当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后,血液中含氧量低,呈暗红色,此时的血叫静脉血。 图1中,胶管A内的血液含氧量高,胶管B内的血液含氧量低。
【小问1详解】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可见,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结合题图可知,血氧交换系统与羊羔连通,模拟母体的胎盘。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羊羔通过血氧交换系统获得氧气,氧气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最终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小问2详解】
组织细胞不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结合题图可知,羊羔体内血液经胶管B流入血氧交换系统,胶管B和图2血管①②③中的血液含氧量都较低,因此都属于静脉血。
【小问3详解】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流经小肠的血液循环部分是体循环的一部分,故血液流经小肠后,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结合题图可知,羊羔吞咽生物袋中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运输到大脑,应依次经过图2中的血管②④。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血液从⑤小肠动脉到②小肠静脉,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是增多。
32. 针对今年春季高发的甲流,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张“预防甲流宣传海报”。根据海报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甲型流感病毒是导致甲流的______。
(2)写出海报中能切断甲流传播的一条措施______。
(3)注射甲流疫苗可以预防甲流的原因是______,该疫苗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4)某同学出现海报中的某些症状,能否自行诊断为甲流,并服用治疗甲流的药物?请说明原因:______。
【答案】(1)病原体 (2)勤洗手、通风换气
(3) ①. 注射甲流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甲流的抵抗力 ②. 不能
(4)不能,一方面出现发烧的症状不一定就是患上了甲流,需要到医院确诊;另一方面,如果治疗甲流的药物为处方药,需要依据医生的处方服用(写出一方面即可)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小问1详解】
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甲流全称甲型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见,甲型流感病毒是导致甲流的病原体。
【小问2详解】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海报中的勤洗手和通风换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注射疫苗和均衡营养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小问3详解】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甲流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甲流疫苗属于抗原。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甲流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甲型流感病毒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故接种甲流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注射甲流疫苗可以预防甲流的原因是注射甲流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甲流的抵抗力,该疫苗只对甲型流感病毒起作用,不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小问4详解】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的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可见,某同学出现海报中的某些症状,不能自行诊断为甲流,并服用治疗甲流的药物,原因:①出现发烧的症状不一定就是患上了甲流,需要到医院确诊;②如果治疗甲流的药物为处方药,需要依据医生的处方服用。(写1条,合理即可)
33. 在“研究番茄茎色的遗传”实践活动中,兴趣小组选择紫茎番茄和绿茎番茄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问题。([ ]内填序号)
(1)通过I过程,图中的[①]______发育成果实中的[ ]______。
(2)番茄的紫茎和绿茎由一对基因R、r控制,兴趣小组进行两组杂交实验:
实验一:A来自紫茎番茄,B来自绿茎番茄,子代中紫茎与绿茎植株的数量比为1∶1;
实验二:A、B均来自紫茎番茄,子代中紫茎与绿茎植株的数量比为3∶1。
据此推断:番茄茎的颜色中,______为显性性状;实验一子代个体中,紫茎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实验二子代的紫茎个体中,不含r基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为了确定实验二子代某株紫茎番茄的基因组成,兴趣小组拟选用绿茎番茄与其杂交。请分析此设计的原理:______。
【答案】(1) ①. 胚珠 ②. ③种子
(2) ①. 紫茎 ②. Rr ③. 1/3
(3)若后代个体中一半是紫茎一半是绿茎,则这株紫茎番茄的基因组成为Rr;若后代个体全是紫茎,则这株紫茎番茄的基因组成为RR。
【解析】
【分析】(1)传粉和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①胚珠,②果皮,③种子。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其中一个亲代的的性状在子代没有表现出来,消失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小问1详解】
传粉和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图中的①胚珠发育成果实中的③种子。
【小问2详解】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根据实验二,A、B全是紫茎,而子二代出现了绿茎可知,番茄的紫茎和绿茎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为绿茎,显性性状为紫茎。实验一中,亲代的B绿茎的基因组成是rr,子代的紫茎和绿茎都会得到B绿茎的r基因,因此,实验一中子代个体中,紫茎的基因组成是Rr。实验二中,亲代都是紫茎,子代中紫茎与绿茎植株的数量比为3∶1,则亲代的基因组成都是Rr,遗传图解为:
可见,实验二的子代绿茎个体中,基因组成RR:Rr=1:2,因此,实验二子代的紫茎个体中,不含r基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3。
【小问3详解】
为了确定子二代中一株紫茎番茄的基因组成(RR或Rr),应选用一株绿茎(基因组成是rr)番茄与其杂交,将获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并观察植株的茎颜色。若后代个体中一半是紫茎一半是绿茎,则这株紫茎番茄的基因组成为Rr,遗传图解如下:
若后代个体全是紫茎,则这株紫茎番茄的基因组成为RR,遗传图解如下:
因此,为了确定实验二子代某株紫茎番茄的基因组成,可以选用绿茎番茄与其杂交,设计的原理是:若后代个体中一半是紫茎一半是绿茎,则这株紫茎番茄的基因组成为Rr;若后代个体全是紫茎,则这株紫茎番茄的基因组成为RR。
34.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及粮食作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图1)能够在玉米不减产的前提下多收一季大豆。但该模式下,玉米植株对太阳光的遮挡会降低大豆光合作用效率。野生大豆一般生长在荫蔽弱光环境中。为选育耐阴的大豆品种,科学家研究自然光和弱光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叶片形态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1)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也有利于充分利用______,在种植时,应该做到______。
(2)弱光环境下,大豆叶片形态结构发生改变。比较图3和图4,弱光对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是______(答一点)。
(3)分析图2,与自然光相比,弱光对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是______。
(4)根据图2,选育耐阴的大豆品种,应选择的野生大豆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光照 ②. 合理密植 (2)叶片变薄
(3)弱光使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叶绿素含量减少
(4) ①. 野生大豆1 ②. 在弱光下,野生大豆1的叶绿素高于野生大豆2的叶绿素
【解析】
【分析】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豆要比玉米低,竞争阳光的能力较弱,因此与单作相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根据分析可知,在种植时,应该做到合理密植。
【小问2详解】
比较图3和图4可知,,自然光下的大豆叶的叶片较厚,叶肉细胞较多,排列紧密;弱光下的大豆叶片较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叶肉细胞较少。因此弱光对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是:叶片较薄、叶肉细胞较少等。
【小问3详解】
分析图2,在自然光下,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叶绿素含量都较高;在弱光下,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叶绿素含量都有所下降,因此,与自然光相比,弱光对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是:弱光使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叶绿素含量减少。
【小问4详解】
分析图2可知,在弱光下,野生大豆1比野生大豆2的叶绿素含量高,光合效率高,产量会较高,因此,选育耐阴的大豆品种,应选择的野生大豆是野生大豆1。甲
乙
丙
丁
戊
果实圆柱形叶脉平行
果实带状扁平叶脉网状
种子无果皮包被叶扇形
种子无果皮包被叶条形
有孢子囊叶条形
微生物菌剂
对玉米生长的促进效果
溶磷菌剂
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根毛密度:增加叶面积等
解钾菌剂
增加土壤有效钾含量:增加根长:增加茎粗等
固氮菌剂
增加株高;增加茎粗;增加籽粒蛋白含量等
复合菌剂
增加株高;增加叶面积;增加叶绿素含量等
什么是甲流?
甲流全称甲型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如H1N1、H2N2等)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
甲流患者有哪些症状?
甲流是如何传播的?
如何预防甲流?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鸬鹚,小羊多莉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共2页。
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蚯蚓和蛔虫共同特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