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科学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卵巢的功能是( )
A. 产生受精卵B. 分泌雌性激素
C. 胚胎发育的场所D. 受精场所
【答案】B
【解析】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其中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
【详解】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后形成的,不能直接产生受精卵。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 公鸡具有鸡冠高大、羽毛鲜艳、好斗等第二性征,若将公鸡的睾丸切除,那么公鸡将( )
A. 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B. 仍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
C. 丧失生殖能力,维持第二性征D. 仍有生殖能力,维持第二性征
【答案】A
【解析】
【分析】公鸡与母鸡相比较,公鸡的鸡冠高大,羽毛颜色鲜艳,尾羽较长,这些特征是公鸡的雄性激素作用的结果,属于第二特征。
【详解】公鸡是摘除了睾丸的公鸡,睾丸是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因此,该公鸡将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也消失。
故选A。
3. 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成年人体积为0.5m³B. 在教室学习时体感适宜温度约25℃
C. 学生的课桌高度约2mD.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积在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
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在教室学习时体感适宜温度约在25℃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80cm=0.8m
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早春二月,我们会常吃大蒜以预防流感。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 )
A. 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 嗅觉细胞接受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C. 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D. 不同的人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
【详解】人的嗅觉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故选A。
5. 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的是( )
①细菌分裂 ②青霉产生孢子 ③马铃薯发芽 ④嫁接 ⑤蝗虫交尾 ⑥玉米人工授粉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③④⑤⑥D. ①②④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详解】图中的①细菌分裂、②青霉产生孢子、③马铃薯发芽、④嫁接都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⑤蝗虫交尾、⑥玉米人工授粉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可见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如图一、二分别为蝗虫和家蚕的发育方式,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二的动物发育过程比图一多经历一个阶段--蛹期
B. 图二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相差较大
C. 图中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D. 青蛙的发育方式与图一表示的发育方式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
【详解】A.图二的动物发育过程经过a卵→b幼虫→c蛹→d成虫,图一中的动物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图二比图一动物多经历一个阶段——b蛹期,A正确。
B.图二中b幼体和d成体的形态、结构相差较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正确。
C.图中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C正确。
D.青蛙的发育方式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三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与图一表示的发育方式不同,D错误。
故选D。
7. 枇杷有肉质细嫩,口味香甜等优点,关于枇杷及其繁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枇杷果实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
B. 香甜的汁液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细胞核中
C. 枇杷果实内有多粒种子,说明枇杷花的一个子房里含多个胚珠
D. 采用嫁接方式来繁殖果树,属于无性生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被子植物从开花、传粉、受精,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成传粉和受精以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而子房迅速膨大,逐渐形成了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的珠被发育成种皮,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嫁接,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详解】A.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枇杷的最外面是果皮,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等部分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可见枇杷果实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一个器官,A正确。
B.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枇杷香甜的汁液主要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B错误。
C.植物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上可知,种子的数目取决于胚珠的数目,枇杷的果实内有多粒种子,这说明枇杷花的子房中含多个胚珠,C正确。
D.嫁接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D正确。
故选B。
8. 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的苹果,将甲(接穗)嫁接到乙(砧木)上,接穗成活后,再用丙对其授粉,得到的苹果可食部分的形状相似于( )
A. 甲B. 乙
C. 丙D. 甲和丙
【答案】A
【解析】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其优点是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详解】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甲是接穗,苹果的可食用部分是由甲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与花粉无关,则得到的苹果可食部分的性状就相似于甲。故A符合题意。
【点睛】关键是理解嫁接的特点及优势。
9. 下列针对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和种子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所示幼苗是由图丁中的①②③④发育而来的
B. 图甲中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丁中②和①发育而来的
C. 图丙中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和⑥发育而来的
D. 与玉米种子相比,丁图中结构④的数量和功能都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是种子的萌发形成的幼苗①叶、②茎、③根;图乙是花的结构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图丙是果实的结构①果皮、②种子;图丁是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详解】图丁是种子的结构,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胚包括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A正确;
图甲中的①叶和②茎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的,B错误;
图丙中的①果皮和②种子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发育而来的,C正确;
④是子叶,玉米的子叶是1片,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大豆的子叶是2片,子叶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因此,丁图中结构④的数量和功能都不相同,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绿色植物的一生,特别是种子的发育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10. 在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过程中,能正确反应胚干重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子在萌发初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详解】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能量由胚乳提供,而胚乳不是胚的一部分,所以在萌发的过程中,胚的干重不但没减少,而是随着胚的各部分发育而不断增加,因此能正确反映胚干重变化的是图A。
故选B。
【点睛】明确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所需的营养来源是解题的关键。
11.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 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而听不到声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时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了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是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利用轻质小球把音的微小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如果把这个实验放到月球上做,观察到的现象是看到小球被弹起,听不到声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对耳和听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
B. 声音到耳蜗中时人产生听觉
C. 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D.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耳的结构图如下: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详解】A.据图可见:中耳由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A正确。
B.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形成),B错误。
C.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C正确。
D.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13. 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响度不同
B. 甲、丙的音调相同
C. 乙、丙的响度不同
D. 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和乙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A正确;
B.甲和丙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
C.乙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C错误;
D.甲和乙频率相同,音调相同,乙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甲乙丙的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14. 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进行授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从空间站到地球教室传递信息主要依靠( )
A. 电磁波B. 超声波C. 次声波D. 以上都不对
【答案】A
【解析】
【详解】声波虽然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从空间站到地球教室传递信息主要依靠电磁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某校大力推行开展STEAM项目课程。如图是学生参与“伪3D全息投影”项目化学习后制作的投影盒、演示视频、观察到的投影及成像原理示意图。下列相关的材料选择或原理及对应分析错误的是( )
A. 投影盒使用的材料应当透光B. 投影成像主要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C. 人眼所看到的投影最终是在大脑中形成的D. 人眼观察到的是投影盒所成的实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ABD.投影盒使用的材料是透明的塑料片,相当于平面镜,画面通过塑料片成像,透过塑料片看到像,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C.人眼所看到的投影,光进入眼睛中,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最终是在大脑中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6. 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连接O2与O,即为第二次折射的法线;
B.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会发生偏折,而②是传播方向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③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线④和入射光线中法线同侧,故D不符合题意;
A.综上所述,只有①满足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7. 某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 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 仅做Ⅱ组与III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 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I和II的单一变量是种皮是否完整,I和III单一变量是赤霉素,II和III有两个变量,不能确定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种子萌发的影响,II和IV单一变量是赤霉素,因此能够形成3组对照实验。
【详解】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了实验者控制的自变量以外,其它无关变量都应该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进行,ABD组都符合上述原则,只有C组存在两个自变量,即机械破损和赤霉素,因而最终的因变量不是单一变量引起的,无法得出单一变量的结论。
故选C。
18. 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灯光的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C.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干燥的路面发生了光的折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知道,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B符合题意;
C.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不是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下图为最左边和最右边折射光线的光路,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光线在原来光线的内侧,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0. 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 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 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 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是相等的,物体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故A错;
B.经过2s,物体向前移动了10cm,铅笔到平面镜的距离变为30cm,此时铅笔与它的像的距离变为60cm,故B错;
C.像相对于镜面的速度与物体相对于镜面的速度是相等的为5cm/s,故C错;
D.根据平面镜成像与物体的对称性可知,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故应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题,21,22每空1分,23,24每空2分,共21分)
2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每年春暖花开之际,红豆树纷纷长出新枝,这些枝条都是由___________发育成的。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枝芽 ②. 顶端优势
【解析】
【分析】
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详解】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叶芽发育为茎和叶(枝条);花芽发育为花;混合芽发育为花和叶,枝芽可以发育成茎和叶,其中芽轴将来发育成茎。所以每年春暖花开之际,红豆树纷纷长出新枝,这些枝条都是由枝芽发育成的。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中含有分生组织,生长很快,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点睛】植物的顶端优势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22. 下图表示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B是___________(填器官名称)。
(2)D表示___________过程,发生的场 所是___________。
(3)胎儿通过___________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4)在人的各个生长时期中,第二次快速生长时期是青春期。此时期会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其中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长出胡须 ②喉结突出 ③身体长高 ④声调低沉
【答案】 ①. 卵巢 ②. 受精 ③. 输卵管 ④. 胎盘 ⑤. ③
【解析】
【分析】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人体的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生殖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
【详解】(1)(2)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因此A是精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B能产生卵细胞,因此B是卵巢;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图示中C细胞是受精卵,D表示受精。
(3)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4)青春期是人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是身高突增,青春期是人长身体最快的时期,骨骼生长完成。其次是男女性器官的迅速发育,性器官的差异是第一性征,男孩和女孩的睾丸和卵巢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女生出现第二性征,如男生出现喉结、阴毛、腋毛、胡须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③身体长高不属于第二性征。
23. 某同学去森林公园游玩时,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爸爸告诉他光沿__________(选填“直线”或“非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 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走出森林公园,该同学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神奇的现象称为光的 _______,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其中一种光可以用于杀菌,这种光是就是 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答案】 ①. 直线 ②. 倒立 ③. 色散 ④. 紫外线
【解析】
【详解】[1][2]大树上的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所以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形状和太阳一样,而且是倒立的实像。
[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是光的色散现象。
[4]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其中一种光可以用于杀菌,这种看不见的光在紫色光带的外侧,称作紫外线。
24. 小雅在一根实心的金属管一端敲了一下,小唐在金属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音的时间相差0.5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米/秒。小唐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由______传播过来的。木头和金属,有时可以通过敲击它们从声音来分辨,这是从声音的______进行判断。试求金属管的长度是多少米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 ①. 空气 ②. 音色 ③. 182m
【解析】
【详解】[1]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需要的时间长,所以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传播过来的。
[2]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所以木头和金属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来分辨是木头还是金属。
[3]设金属管的长度为s,敲击金属管后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5s,所以,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时间加上0.5s等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即
代入数据
解得金属管长s=182m。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5. 如图所示,a、b为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答案】
【解析】
【详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6. 请在图中完成小美看到水中石块A的像A′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来自A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A的像点A′,连接人眼与A′交水面于点O,过O点垂直于水面作出法线,连接AO即入射光线,连接O与人眼即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27. 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1)从整个发育过程看,蚕的个体发育属于________发育。蚕茧是在蚕蛾发育过程中的________期出现的。
(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
(3)在这一实验中,除了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它实验条件相同,如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4)从表中分析,为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应在蚕结茧时提供________的环境条件。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________期。
【答案】 ①. 完全变态 ②. 蛹 ③. 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影响蚕结出茧的厚薄均匀程度 ④. 温度(或湿度、气压等) ⑤. 光线暗而均匀 ⑥. 幼虫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蚕茧)和成虫四个阶段,并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差别很明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几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春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因此,蚕茧是蚕蛾在发育过程中的蛹期出现的。
(2)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线,因此作出的假设应该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影响蚕结出茧的厚薄均匀程度。
(3)对照实验的原则是变量唯一。因此除了光线不同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比如温度、湿度等。
(4)从表中可看出,在光线暗而均匀的条件下,“薄头茧”总平均发生率最低,因此可采用暗而均匀的光线来提高蚕茧的质量。
家蚕幼虫取食桑叶,经过约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想要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期。
28. 小灵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的,NOM为两个半圆形光屏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1)通过分析表格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
(2)如图所示,若小灵将光屏F绕直径NOM前后折转一定角度,在光屏F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线;
(3)根据所学知识及表格数据,当光与水面成68°角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等于______度;
(4)为了更好地显示实验时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请你给小灵提供一个合理的措施______。
【答案】 ①. 见解析 ②. 不能 ③. 30 ④. 在水中滴入少量牛奶或墨水
【解析】
【详解】(1)[1]①由第一组数据可知: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得到的结论是: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会改变。
②由表中2、3、4组数据可知,光线斜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得到的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2]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呈现折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线,说明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3)[3]当光与水面成68°角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为
由于光路是可逆的,利用表格中数据可知:折射角为30°。
(4)[4]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传播路径不容易直接观察,在水中倒入适量牛奶(或墨水)并搅拌均匀,有利于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9.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________;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
(3)若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
(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避免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结果 ②.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③. 不能 ④. 不变
【解析】
【详解】(1)[1]玻璃板两个面都可以反射光线成像,如果玻璃太厚,两个像的位置差异会较大,出现重影,故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结果。
(2)[2]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成像,又能让光线透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属于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现,故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不能成像。
(4)[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五、解答题(本题5分)
30.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山崖附近,途中鸣了一声笛,3s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问:
(1)鸣笛处距离山崖多远?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答案】(1)540m;(2)480m
【解析】
【详解】解:(1)鸣笛处距离山崖的距离为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
答:(1)鸣笛处距离山崖距离为540m;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距离为480m。实验组
Ⅰ
Ⅱ
Ⅲ
Ⅳ
处理
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25℃蒸馏水浸泡24h
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分组处理
实验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5%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入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22°
32°
41°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科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科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科学试题,文件包含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联考卷试题卷docx、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