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Word版附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852874/0-171822959487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Word版附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852874/0-171822959497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Word版附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852874/0-17182295950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人教版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附解析多份
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作为一种古老的水利设施,新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这种存世2 000多年的“绿色引水工程”是我国新疆各族人民依据当地地形构造特点发明的一种灌溉方式,是新疆历代农民的智慧结晶。下图为坎儿井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坎儿井的主要用途有( )
①收集雨水 ②引流地下水 ③提供生产用水 ④减少地表径流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
①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②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 ③改变耕作制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建设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沿海(如下图所示),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沙丘中有巨大的凹地,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形成片片“迷你绿洲”。随着日本政府的重视,人们开始保护“沙丘”,每年需要花大力气整治“迷你绿洲”。据此完成第3~5题。
3.“迷你绿洲”的出现可以( )
A.降低风速,进而减轻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出现沙暴
C.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从而增大侵蚀
D.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从而减少堆积
4.当地政府“花大力气”最有可能是指( )
A.植树种草
B.持续除草
C.修筑防浪堤
D.从外地运沙
5.被整治的“迷你绿洲”再次出现的时间最可能开始于( )
A.3月B.6月
C.9月D.12月
下图示意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的刺槐(落叶乔木)、油松(常绿乔木)、华北紫丁香(落叶灌木)三种林地类型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读图,完成第6~7题。
6.下列关于三种林地类型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林地深度在20厘米处土壤含水量相差很大
B.华北紫丁香林地土壤水分最大值出现在深度约100厘米处
C.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幅度最大
D.林地土壤整体含水量:华北紫丁香>油松>刺槐
7.在黄土高原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时,应该( )
①采取拦蓄和引水措施 ②提高乔木密度
③采用灌草结合种植方式 ④培育耐旱品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再加上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植被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少。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10题。
8.4—7月,该地表层土壤盐分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地上生物量增加,根系吸收盐分多
B.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盐分上升
C.大气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D.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
9.若该地单一种植春小麦,春小麦收获后(7月底),导致该地土壤表层盐分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
A.光照强
B.温差大
C.天气炎热
D.多大风天气
10.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
A.增加植被覆盖密度,防风固沙
B.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D.延长植被覆盖时间,减轻表土盐碱化
下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当地政府扶持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下列关于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土层薄,石漠化严重 ②喀斯特地貌为主,多大理岩石料 ③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 ④河流水位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 ⑤常绿硬叶林植被稀疏,涵养水源能力差 ⑥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12.下列关于建设石坎梯田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缓解旱情
B.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
C.石坎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人口容量
D.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都江堰位于岷江冲积扇的顶端,主要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和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引水防洪、灌溉的巨大作用,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图1为都江堰位置图,图2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暑假来到都江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下表是该校小明同学做的研学考察记录。
(1)试运用河流流水运动规律说明鱼嘴的分水原理。
(2)简述在离堆上游建设飞沙堰的主要作用。
(3)都江堰是顺应自然规律、协调人地关系的典范,解释其“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含义。
14.(2020全国Ⅲ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图1
图2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2.1.D 2.A 第1题,由题意及图可知,坎儿井主要是收集地下水,提供农业灌溉用水。第2题,该地水资源不足,为发展灌溉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布局,改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减少水资源利用量;改变耕作制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建设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量均会增加耗水量,不利于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3~5.3.A 4.B 5.D 第3题,“迷你绿洲”为地表植被,它的出现会降低风速,进而减轻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项正确。植被产生的阻挡作用降低了风沙流的挟沙能力,增加风沙堆积,不易形成沙暴。第4题,由材料可知,人们每年需要花大力气整治“迷你绿洲”,目的是保护“沙丘”,因此最可能是持续除草,恢复原来的沙地,保护沙漠的天然状态,B项正确。第5题,鸟取沙丘中的植被最可能为草地。鸟取沙丘位于日本西海岸,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降雪量大,且纬度较低,随着水分条件改善,被整治除去的“迷你绿洲”可能于冬季开始恢复,D项正确。
6~7.6.D 7.C 第6题,与其他深度相比,三种林地深度在20厘米处土壤含水量相差不大;华北紫丁香林地土壤水分最大值出现在深度约60厘米处;在三种林地中,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幅度最小,华北紫丁香变化最大;林地土壤整体含水量:华北紫丁香>油松>刺槐。D项正确。第7题,为了使重建的植被成活和生长,应采取拦蓄和引水措施来保证生态用水,①正确;图中表明,乔木林地土壤含水量较低,说明乔木消耗的水量较大,而当地水分和水源条件较差,因此提高乔木密度会导致缺水,影响植被恢复与重建,②错误;当地的水分条件更适合灌木和草类植物生长,因地制宜,应该采用灌草结合种植方式,③正确;当地的水分条件较差,因此应该培育耐旱品种来恢复植被,④正确。C项正确。
8~10.8.B 9.C 10.D 第8题,4—7月,该地表层土壤盐分变小,地上生物根系不吸收盐分,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盐分上升,B项正确。第9题,春小麦收获后(7月底),7月份天气炎热,蒸发量大,表层盐度增加很大,C项正确。第10题,采取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延长植被覆盖时间,减少蒸发量,减轻表土盐碱化,生态效益明显,D项正确。
11~12.11.A 12.C 第11题,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多石灰岩;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土层薄,石漠化严重;河流水位变化大,主要是夏汛;以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但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地形崎岖,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第12题,石坎梯田能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对缓解旱情有一定作用;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石坎梯田减轻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质量,有利于提高人口容量,但并没有扩大耕地面积;石坎梯田能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
13.答案 (1)修建在江心的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河道深,流速快,进入的水量较多;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升高,大部分江水流向外江。
(2)枯水期,飞沙堰高出水面,起到拦水坝的作用,可以保证内江水进入灌渠;汛期,洪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起到二次分水、排沙的作用,减轻了洪水对灌区的威胁,并避免泥沙在灌渠中淤积。
(3)“乘势利导”:利用水势和山形巧妙地开展工程布局,实现自动分洪、排沙、引水,使岷江水可以自流灌溉成都平原。“因时制宜”:根据季节变化、洪枯不同,防洪、灌溉并举,既为成都平原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又减少了旱涝灾害的威胁。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修建在江心的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江面较宽,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升高,大部分江水流向外江,有利于排洪;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河道深,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内江河道深,流速快,大部分的江水流入内江,有利于引水灌溉,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第(2)题,飞沙堰是一道界于离堆和金刚堤之间的低坝,该坝体较低。枯水期,飞沙堰高出水面,起到拦水坝的作用,可以保证内江水进入灌渠;汛期,洪水水位高于坝体高度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流入外江,起到二次分水、排沙的作用,减轻了洪水对灌区的威胁,并利用地心引力的原理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从这里抛入外江,避免泥沙在灌渠中淤积。第(3)题,“乘势利导”:从图中可以看出,岷江发源于四川省北部高山地区,岷江东岸的山地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都江堰利用水势和山形巧妙地开展工程布局,修建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工程实现自动分洪、排沙、引水,使岷江水可以自流灌溉成都平原。“因时制宜”:根据季节变化、洪枯不同,都江堰“四六分水”,防洪、灌溉并举,既为成都平原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又减少了旱涝灾害的威胁。
14.答案 (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或不赞同。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解析 第(1)题,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1中可以看出,Ⅰ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总体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第(2)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第(3)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大,但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和不赞同都可以,但需要说明理由。赞同: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不赞同: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过度绿化,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研学景点
考察内容
考察记录
宝瓶口
名称的由来和意义
由人工开凿而成,玉垒山被切开的部分被称为离堆,是控制下游灌区进水的咽喉,水量平稳清澈
飞沙堰
主要特点和作用
是一道介于离堆和金刚堤之间的低坝,古时用笼石堆砌,现由混凝土浇灌,现正值汛期,大量内江水漫过飞沙堰,重新汇入岷江,并将砂石从水底抛出
鱼嘴
“四六分水,二八分沙”的原理
位于金刚堤(江心洲)的顶端,水流冲击强烈,水位较高,外江水量比内江大且更加混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新疆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35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红色荒漠化的主要治理措施是,据材料可知,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37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37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37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选练习-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