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一化学】2023北京八中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2023北京八中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第1页
    【高一化学】2023北京八中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第2页
    【高一化学】2023北京八中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一化学】2023北京八中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八中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未知,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金属在冷、浓的硝酸或硫酸中,能形成致密氧化膜的是
    A.Mg
    B.Fe
    C.Cu
    D.Na
    2.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X(g) + Y(g) 2Z(g),下列说法能充分
    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X、Y、Z 的浓度相等
    C.X、Y、Z 在容器中共存
    B.正、逆反应速率均等于零
    D.X、Y、Z 的浓度均不再改变
    3.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抗氧化剂
    C.着色剂
    B.调味剂
    D.增稠剂
    4.将 10mlA 和 5mlB 放入 10L 真空容器内,某温度下发生反应:3A(g)+B(g) 
    2C(g),在最初的 0.2s 内,消耗 A 的平均速率为 0.06ml·L-1·s-1,则在 0.2s 时,容器中 C
    的物质的量是
    A.0.12ml
    B.0.08ml
    C.0.04ml
    D.0.8ml
    5.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
    A.加热氯化铵制 NH3
    B.硫化钠和浓硫酸混合制 H2S
    D.铜和浓硝酸制 NO2
    C.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制Cl2
    6.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NH3 遇 HCl 产生白烟: NH3 HCl=NH4Cl

    B.NO 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2NO O2 2NO2


    催化剂

    C. NH3 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 NO:
    4 NH3+5O
    4 NO+6 H2O
    2
    D.Cu 与稀 HNO3 混合产生无色气体:Cu 2NO 4H =Cu


    2

     2NO2  2H2O
    3
    7.已知: NH3 HCl NH4C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H4Cl中含有离子键
    试卷第 1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B. NH3 和 HCl 分子中都含有共价键
    C. NH3 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
    NH3 H2O


    NH4
     OH
    +
    D.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大量白烟
    8.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一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浓
    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
    蕊试纸变蓝

    4
    A
    原溶液中含有 NH
    SO2 具有漂白性
    NaOH 溶液,加热
    把 SO2 通入紫色的酸性高
    B
    C
    溶液紫色褪去
    蔗糖变黑
    锰酸钾溶液中
    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NaNO3 是催化剂,
    向盛有 Cu 片的试管中加入
    稀 H SO ,无明显现象,再
    Cu 片逐渐溶解,产生气泡,溶 可增大 Cu 与稀
    D
    2
    4
    液变蓝 H SO 反应的化学
    2
    4
    加入 NaNO3 固体
    反应速率
    A.A
    B.B
    C.C
    D.D
    9.氮、铁元素在细菌的作用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硝化过程均属于氮的固定
    B.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均发生还原反应
    C.在氨氧化细菌作用下,水体中的氮元素可转移至大气中
    D.Fe3+将 NH4

    转化为 N2 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2 NH4 =Fe2++N2↑+8H+

    10.探究影响 H O 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方案如图。
    2
    2
    试卷第 2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①②,可探究 FeCl 溶液对 H O 分解速率的影响
    3
    2
    2
    B.对比②③④,可探究温度对 H O 分解速率的影响
    2
    2
    C. FeCl 是催化剂,不参与 H O 分解反应
    3
    2
    2
    D.实验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 H O 分解速率越快
    2
    2
    二、未知
    11.一定温度下,反应 N (g)+O (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
    2
    2
    反应速率的是( )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C.恒容,充入 He
    B.恒容,充入 N2
    D.恒压,充入 He
    三、单选题
    12.我国科学家设计可同时实现 H2 制备和海水淡化的新型电池,装置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 a 是正极
    B.电极 b 的反应式:N H -4e-+4OH-=N ↑+4H O
    2
    4
    2
    2
    C.每生成 1mlN2,有 2mlNaCl 发生迁移
    D.离子交换膜 c、d 分别是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
    13.利用“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可将工厂排放的 CO2 收集并储存,原理如下图所示。
    试卷第 3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捕获与储存”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B.过程 I 中用 NaOH 溶液“捕获”排放的 CO2
    C.过程Ⅲ和过程Ⅳ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D.上述过程中 NaOH 和 Ca(OH)2 能够循环利用
    1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试剂 A
    现象
    结论

    酸性
    A
    KMnO4 溶

    紫色褪去
    SO2 具有还原性
    B
    C
    新制氯水
    黄绿色褪去
    SO2 具有漂白性
    SO2 具有氧化性
    H2S 溶液
    出现淡黄色浑浊
    盐酸酸化的 无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产生 硫元素从+4 价被氧
    D
    BaCl2 溶液
    B.B
    白色沉淀
    化到+6 价
    D.D
    A.A
    C.C
    15.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关于该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A.H2 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从 a 电极经外电路流向 b 电极
    C.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 + O == 2H O
    2
    2
    2
    试卷第 4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D.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 100%
    16.选择不同的反应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所用试剂不合理的是
    CaCO3 2H =Ca

    2


    CO2 H2O (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
     
    a.
    b.S2O3
    2


    2H =S  SO2 H2O (观察浑浊产生的快慢)

    反应 影响因素 所用试剂
    块状 CaCO3、0.5 ml/L HCl
    粉末状 CaCO3、0.5 ml/L HCl
    A
    B
    C
    D
    a
    a
    b
    接触面积
    H+浓度
    H+浓度
    温度
    块状 CaCO3、0.5 ml/L HCl
    块状 CaCO3、3.0 ml/LHCl
    0.1 ml/L Na S O 、稀 H SO
    4
    2
    2
    3
    2
    0.1ml/L Na S O 、浓 H SO
    4
    2
    2
    3
    2
    0.1 ml/L Na S O 、0.1 Na S O H SO 、冷水
    2
    2
    3
    2
    2
    3
    2
    4
    b
    0.1 ml/L Na S O 、0.1 Na S O H SO 、热水
    2
    2
    3
    2
    2
    3
    2
    4
    A.A
    B.B
    C.C
    D.D
    17.向 AgNO 溶液中通入过量SO ,过程和现象如图。
    3
    2
    Ag2SO
    Ag
    经检验,白色沉淀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灰色固体中含有
    3
    A.①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2Ag SO2 H2O Ag2SO3



     2H
    B.①中未生成 Ag SO ,证明溶解度: Ag SO 小于 Ag SO
    2
    4
    2
    3
    2
    4
    C.②中的现象体现了 Ag 的氧化性
    D.该实验条件下SO 与 AgNO 反应生成 Ag SO 的速率大于生成 Ag 的速率
    2
    3
    2
    3
    18.CO 和 H 在催化剂作用下制 CH OH,主要涉及的反应有:
    2
    2
    3
    ①CO (g)+3H (g)=CH OH(g)+H O(g) △H =-49.0 kJ/ml
    2
    2
    3
    2
    1
    试卷第 5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②CO (g)+H (g)=CO(g)+H O(g) △H =+41.2 kJ/ml
    2
    2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吸热反应
    B.若①中水为液态,则 △H1′>-49.0 kJ/ml
    C.②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D.CO(g)+2H (g)=CH OH(g) △H=-90.2 kJ/ml
    2
    3
     
    g 
       
    4NO g 6H O 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
    19.对可逆反应 4NH3 g 5O2

     NO
    A.达到化学平衡时, 4v正 O2 5v逆
    B.单位时间内生成x ml NO的同时,消耗 x m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NH3  
     
    3v正 H2O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 2v正
    20.实验小组探究 SO 与 Na O 的反应。向盛有 SO 的烧瓶中加入 Na O 固体,测得反
    2
    2
    2
    2
    2
    2
    应体系中 O2 含量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 O 生成推测发生了反应:2Na O +2SO =2Na SO +O
    2
    2
    2
    2
    2
    2
    3
    B.bc 段 O 含量下降与反应 O +2Na SO =2Na SO 有关
    2
    2
    2
    3
    2
    4
    C.可用 HNO 酸化的 BaCl 溶液检验 b 点固体中是否含有 Na SO
    4
    3
    2
    2
    D.产物 Na SO 也可能是 SO 与 Na O 直接化合生成的
    2
    4
    2
    2
    2
    21.实验小组探究双氧水与 KI 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表。
    序号



    试卷第 6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实验
    装置
    及操

    溶液无
    明显变

    溶液立即变为黄色,产生大 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产生少量无色气
    量无色气体;溶液温度升高; 体;溶液颜色逐渐加深,温度无明显变
    实验
    现象
    最终溶液仍为黄色
    化;最终有紫黑色沉淀析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KI对 H O 分解有催化作用
    2
    2
    B.对比②和③,酸性条件下 H O 氧化 KI的速率更大
    2
    2
    C.对比②和③,②中的现象可能是因为 H O 分解的速率大于 H O 氧化 KI的速
    2
    2
    2
    2

    D.实验②③中的温度差异说明, H O 氧化 KI的反应放热
    2
    2
    四、解答题
    22.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研究其性质,所用实验
    装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铜丝下端卷成螺旋状的理由是
    (2)向外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进一步证明 A 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含有铜离
    子的操作是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4)装置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卷第 7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5)装置 B 和装置 C 分别验证了二氧化硫的
    性质。
    (6)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试管中有黑色物质产生,猜测黑色物质中可能含有 CuO、
    Cu2S 和 CuS,针对产生的黑色物质,该小组同学利用装置 A 用不同浓度的浓硫酸与铜
    反应继续实验探究,并获得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已知:
    Cu2S、CuS 不溶于稀硫酸。
    硫酸浓度/(ml· L-1)
    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C
    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C
    15
    16
    18
    约 150
    约 140
    约 120
    约 236
    约 250
    不消失
    A.取黑色物质洗涤、干燥后称量,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混合,再取固体洗涤、干
    燥后称量,固体质量不变,说明黑色物质中不含 CuO
    B.黑色物质消失过程中有 SO 、H S 生成
    2
    2
    C.相同条件下,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黑色物质越易出现、越易消失
    D.硫酸浓度为 16ml/L 时,先升温至 250°C 以上,再将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可以
    避免产生黑色物质
    23.某兴趣小组用 Fe (SO ) 溶液吸收含 SO 的尾气(SO 的体积分数约 10%,其余为空
    2
    4 3
    2
    2
    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中SO 与Fe (SO ) 溶液反应生成FeSO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
    2
    4 3
    4
    (2)反应后,若要检验装置 A 中 Fe3+是否过量,可用试剂为
    过量,可用试剂为
    (3)装置 B 中所用 X 溶液为
    (4)若实验测得反应后的装置 A 中不含有 SO ,为测定其中所含 FeSO 的物质的量浓度,
    ;若要检验 SO2 是否

    ,作用是

    2
    4
    现进行如下实验:取 20.00mL 装置 A 中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 0.1000ml·L-1Ce(SO )
    4 2
    溶液,发生反应 Fe2++Ce4+=Ce3++Fe3+,当反应恰好完全时,共消耗 Ce(SO4)2 溶液
    试卷第 8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18.00mL。请通过计算确定 Fe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

    24.化工发展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国煤化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利
    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 CO、CO 和 H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CH OH)是其中的一
    2
    2
    3
    个研究项目。该研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CO 与 H2 反应合成甲醇
    Ⅱ.CO 与 H 反应合成甲醇 CO (g)+3H (g)⇌CH OH(g)+H O(g)
    2
    2
    2
    2
    3
    2
    (1)上述反应Ⅰ是原子经济性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工业上,为了提高上述反应Ⅱ的反应速率,除了采用合适的催化剂之外,还可以采
    取的措施是 (填一项即可)。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Ⅱ,下列可以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状态的是


    a.单位时间消耗 nmlCO2 的同时,消耗 3n ml 的 H2
    b.容器内 CH3OH 的浓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4)生成 1ml CH3OH 放出 a kJ 的能量,反应Ⅰ中拆开 1m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E)的相关
    数据如下:
    CO 中的 C
    化学键 H—H C—O
    H—O C—H


    O
    E(kJ)
    m
    n
    E1
    x
    y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拆开 1mlC O 所需的能量 E =
    kJ。
    1
    (5) H 还原 CO 电化学法制备甲醇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2
    2
    通入 H2 的一端是电池的
    极(填“正”或“负”),通入 CO2 的一端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NaClO

    25.工业烟气中常含有 NOx NO、NO2 ,工厂常用
    溶液将 NO 氧化为 NO ,实
    x 3
    试卷第 9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NO
    现烟气中
    (1) NOx 在大气中会形成酸雨。形成酸雨的过程中, NO 表现
    (2)向 NaClO 溶液中加入硫酸,研究初始 pH 对 NOx 脱除率的影响,结果如下。
    的脱除。
    x
    性。
    NaClO 溶液初始 pH 的原因是
    ①不用盐酸调节

    pH  3.5 NaClO

    ②将
    溶液脱除
    NO
    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 NO +□Cl

    3
    -
    +□______
    □ NO +□______+□______
    ③ pH  5.5
    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NOx 脱除率随溶液初始 pH 升高而增大的可能原
    因:

    26.某小组对Cu 与浓 HNO3 的反应进行研究。记录如下:
    装置
    药品
    现象
    0.64g

    0.01m
    实验

    Cu 片消失,得到绿色溶液 A,放置较长时
    1
    20.0m 间后得到蓝色溶液 B,……

    HNO3
    I.
    (1) Cu 与浓 HN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Ⅱ.探究实验 1 中溶液 A 呈绿色而不是蓝色的原因。
    (2)甲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Cu2 离子浓度较大引起的。乙根据实验记录,认为此观点不
    正确,乙的依据是

    试卷第 10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3)乙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溶解的 NO 引起的。进行实验 2:先将 NO 通入 B 中,再鼓
    2
    2
    N

    。结果证实假设成立。则以上两步操作对应的现象分别是


    2
    (4)为深入研究,丙查阅资料,有如下信息:
    ⅰ.溶有 NO 的浓 HNO 呈黄色;水或稀 HNO 中通少量 NO 溶液呈无色。
    2
    3
    3
    2
    ⅱ. NO2 溶于水,会发生反应 2NO2 H2O HNO3 HNO2 ;



    HNO
    是弱酸,只能稳定存在于冷、稀的溶液中,否则易分解。
    2

     
    Cu NO2 (绿色)
    4
    2
    ⅲ. NO 能与Cu2 反应:Cu2 (蓝色) 4NO2

    2


    据此,丙进一步假设:


    的蓝色溶液混
    2
    ①可能是 A 中剩余的浓
    HNO
    溶解了
    NO
    得到的黄色溶液与
    Cu NO3
    3
    2
    合而形成的绿色;


    2
    ②可能是 A 中生成了
    丙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
    Cu NO
    使溶液呈绿色。
    2
    4
    现象
    ⅰ.配制与溶液 A 的
     相同的
    HNO3
    c H
    溶液,取 20.0mL ,通
    NO
    +
    溶液呈黄色

    气体
    2
    实验
    3
    ⅱ.再加
    0.01ml Cu NO3


    2
    溶液变为绿色
    溶液立即变蓝
    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
    ⅲ.加水稀释
    ⅰ.向

    Cu N
    实验
    溶液呈绿色
    4
    蓝色溶液中通入少量
    NO2
    试卷第 11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ⅱ.加入稀 H2SO4
    有无色气体放出,遇空气变红棕色,溶液很快变为蓝色

    ①亚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H2SO
    ②请用平衡原理解释加入稀
    后绿色溶液变蓝的原因:


    4
    ③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实验 1 中溶液 A 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
    试卷第 12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参考答案:
    1.B
    【分析】
    【详解】铁、铝在冷、浓的硝酸或硫酸中钝化,故 B 正确。
    2.D
    【详解】A.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反应的转化程度,
    因此各物质浓度相等,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 A 错误;
    B.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变,但并不意味着不再有生成物生成,只是生成物
    生成的速率与生成物被消耗的速率相等,所以不能说反应速率为 0,故 B 错误;
    C.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生成的速率与生成物被消耗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 C 错误;
    D.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故 D 正确;
    故选 D。
    3.A
    【详解】A. 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 A 正确;
    B. 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 B 错误;
    C. 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 C 错误;
    D. 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 D 错误。
    故选:A。
    4.B
    【详解】在最初 0.2s 内,消耗 A 的平均速率为 0.06ml·L-1·s-1,可知 A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为
    v(A)V 
    t=0.06ml L

    1

    s
    1
    10L0.2s=0.12ml ,将其代入三段式中有:
    3A(g)
    10
    +
    B(g) 2C(g)
    初始量(ml)
    5
    0
    变化量(ml) 0.12
    平衡量(ml) 9.88
    0.04
    4.96
    0.08
    0.08
    可知此时 C 的物质的量为 0.08ml,B 项符合题意。
    故选 B。
    5.D
    【详解】A.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氯化氢与氨气,二者在低温的试管口处会重新反应生
    答案第 1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成氯化铵并堵塞导管,A 错误;
    B.Na S+2H SO (浓)=Na SO +SO ↑+S↓+2H O,B 错误;
    2
    2
    4
    2
    4
    2
    2
    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C 错误;
    浓

     
    2
     2H2O,D 正确;
    D.Cu 4HNO3

    Cu NO
    2NO2
    3

    故答案为:D。
    6.D
    【详解】A.
    NH

    HCl
    生成氯化铵,
    NH  HCl=NH Cl
    ,故 A 正确;
    3
    3
    4
    B.NO 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反应方程式是 2NO O2 2NO2 ,故 B 正确;


    催化剂
    C. NH 发生催化氧化生成 NO 和水,反应方程式是 4NH +5O
    4NO+6H2O,故 C 正
    3
    3
    2

    确;
    D.Cu 与稀 HNO3 混合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Cu  2NO3 =3Cu2  2NO  4H2O ,故 D 错误;
    8H


    选 D。
    7.C
    【详解】A.氯化铵含有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选项 A 正确;
    B. NH3 和 HCl 都由非金属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选项 B 正确;
    C. NH 极易溶于水,因为水为极性分子且含有氢键, NH 为极性分子、含有氢键,与水反
    3
    3
    NH  H O  NH H O
    应生成一水合氨
    ,选项 C 不正确;
    3
    2
    3
    2
    D.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大量白烟,白烟为氯化铵颗粒,D 正确;
    答案选 C。
    8.A
    【详解】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 NH3,原溶液为盐溶液,说明盐溶液中
    和浓 NaOH 溶液在加热下反应生成了氨气,因此说明该盐溶液中含有 NH ,故 正确;

    A
    4
    B.SO 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体现了 SO 的还原性,故 B 错误;
    2
    2
    C.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固体变黑说明生成了碳单质,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故 C 错误;
    D.常温下 Cu 与稀硫酸不反应,向溶液中加入 NaNO 固体,NaNO 电离出 NO

    3
    , NO3
    酸性

    3
    3
    答案第 2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下具有强氧化性,能与 Cu 反应生成 NO 气体,故 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 A。
    9.C
    【详解】A.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如图可知反硝化过程是将氮的化合态
    转化为氮气,不属于氮的固定,A 错误;
    B.如图可知,硝化过程 NH +转化为 NO -,再转化为 NO -,氮元素化合价不断升高,发生氧
    4
    2
    3
    化反应,B 错误;
    C.如图可知,在氨氧化细菌作用下,水体中的氮元素可转变为氮气,而转移至大气中,C 正
    确;
    D.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Fe3+将 NH4

    转化为 N2 的离子方程式为 6Fe3++2 NH4

    =6Fe2++N2↑+8H+,D 错误;
    答案选 C。
    10.C
    【详解】A.实验②是在实验①的溶液中加入催化剂 FeCl3,与实验①做对比实验,可探究
    FeCl 溶液对 H O 分解速率的影响,选项 A 正确;
    3
    2
    2
    B.实验②是参照,③、④相当于在②的基础上升高和降低温度,可探究温度对 H O 分解
    2
    2
    速率的影响,选项 B 正确;
    C. FeCl 是催化剂,催化剂参与 H O 分解反应,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选项 C
    3
    2
    2
    不正确;
    D.根据图中信息,热水分解速率快,故实验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 H O 分解
    2
    2
    速率越快,选项 D 正确;
    答案选 C。
    11.C
    【详解】A.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缩小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
    大,A 选项不满足题意;
    B.容积不变,充入 N ,使反应物 N 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2
    2
    B 选项不满足题意;
    C.容积不变,充入 He,反应容器内压强增大,但 N 、O 、NO 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没有变
    2
    2
    化,因此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 选项正确;
    答案第 3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D.压强不变,充入 He,反应容器的体积必然增大,N 、O 、NO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化
    2
    2
    学反应速率减小,D 选项不满足题意;
    答案选 C。
    12.C
    【分析】
    该 装 置 为 原 电 池 , 电 极 a 上 氢 离 子 得 电 子 生 成 氢 气 , 则 a 为 正 极 , 电 极 反 应 为
    2H++2e-=H ↑,电极 b 上,N H 在碱性条件下失去电子生成 N ,b 为负极,电极反应为
    2
    2
    4
    2
    N H -4e-+4OH-=N ↑+4H O,根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则钠离子
    2
    4
    2
    2
    经 c 移向左侧(a),氯离子经 d 移向右侧(b),c、d 分别是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
    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电极 a 是正极,A 正确;
    B.根据分析,电极 b 的反应式:N H -4e-+4OH-=N ↑+4H O,B 正确;
    2
    4
    2
    2
    C.根据 N H -4e-+4OH-=N ↑+4H O,每生成 1mlN ,转移 4ml 电子,根据电荷守恒,有
    2
    4
    2
    2
    2
    4mlNaCl 发生迁移,C 错误;
    D.根据分析,离子交换膜 c、d 分别是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D 正确;
    故选 C。
    13.C
    【详解】A.“碳捕获与储存”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 A 正确;
    B.过程 I 中用 NaOH 溶液“捕获”排放的 CO ,发生反应 2NaOH+CO =Na CO +H O ,故 B
    2
    2
    2
    3
    2
    正确;
    C.过程Ⅲ为分解反应,过程Ⅳ为化合反应CaO+H O=Ca(OH) ,故 C 错误;
    2
    2
    D.根据图示可知,NaOH 和 Ca(OH)2 既参与反应,又生成,能够循环利用,故 D 正确;
    故选 C。
    14.B
    【详解】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氧化二氧化硫,紫色褪色,可知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A
    项正确;
    B.氯水可氧化二氧化硫,黄绿色褪去,可知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漂白性无关,B 项错
    误;
    C.二氧化硫可氧化硫化氢,出现淡黄色浑浊,可知 SO2 具有氧化性,C 项正确;
    答案第 4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D.二氧化硫与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为硫
    酸钡,可知硫元素从+4 价被氧化到+6 价,D 项正确;
    答案选 B。
    15.D
    【分析】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氢气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入
    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燃料电池总反应是燃料燃烧的化学方
    程式,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
    【详解】A 项、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氢气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故 A 正确;
    B 项、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即由电极 a 通过导线流向电极 b,故 B
    正确;
    C 项、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是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则供电时的总反应为 2H +O =2H O,
    2
    2
    2
    故 C 正确;
    D 项、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还会伴有热能等能量的释放,能量转化率不
    可能达到 100%,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
    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电池的产物是水,环保无污染,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16.C
    【分析】采用控制变量方法进行研究,即只改变一个外界条件,其它外界条件都相同,然后
    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只有 CaCO3 的接触面积不相同,其它外界条件相同,两个实验是研究固体与盐
    酸的接触面积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 正确;
    B.该反应的实质是 CaCO +2H+=Ca2++CO ↑+H O,只有 HCl 溶液中的 c(H+)不相同,其它外
    3
    2
    2
    界条件相同,是研究 H+浓度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 正确;
    C.浓硫酸中 H SO 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稀硫酸中则完全电离产生 H+及SO
    2
    4

    ,浓硫酸
    2
    4
    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因此两个实验对比,不仅溶液中 c(H+)不同,而
    且溶液温度也不相同,因此不是探究 H+浓度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 不正确;
    D.两个实验对比,其它外界条件都相同,只有溶液温度不相同,是探究反应温度对化学反
    答案第 5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应速率的影响,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 C。
    17.B
    【分析】由实验现象可知,二氧化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时,二氧化硫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
    成亚硫酸银白色沉淀,也可能水反应使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将二氧化硫氧化
    为硫酸,硫酸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银白色沉淀,还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反应生成银,由白
    色沉淀为亚硫酸银、灰色固体中含有银可知,过量二氧化硫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二氧化硫先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银白色沉淀,后过量的二氧化硫与溶液中的银
    离子反应生成银。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为二氧化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亚硫酸银
    沉淀和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g SO2 H2O Ag2SO3



     2H ,故 A 正确;
    B.①中硫酸根离子主要来自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氧化部分二氧化硫得到,不能得到硫酸
    银可能是因为硫酸根离子浓度小于亚硫酸根离子浓度导致的,不能证明亚硫酸银更难溶,所
    以无法比较硫酸银和亚硫酸银的溶度积大小,故 B 错误;
    C.②中有银生成,证明二氧化硫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反应生成银,证明银离子有氧化性,
    故 C 正确;
    D.由分析可知,该实验条件下,过量的二氧化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银沉淀,然
    后放置一段时间后才生成银,说明二氧化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银的速率大于生成
    银的速率,故 D 正确;
    故选 B。
    18.D
    【详解】A.反应①的△H1<0,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 错误;
    B.物质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时放出热量,反应放出是热量越多,反应热就越小。由于反应①
    的△H <0,若①中水为液态,则 △H ′<-49.0 kJ/ml,B 错误;
    1
    1
    C.反应②中△H2>0,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 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②,整理可得 CO(g)+2H (g)=CH OH(g) △H=-90.2 kJ/ml,D
    2
    3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 D。
    19.A
    答案第 6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 NO
    4v正 O2 5v逆
    说明正逆
    【详解】A.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
    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 A 正确;
    B.单位时间内生成 x ml 一氧化氮的同时,消耗 x ml 氨气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
    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 B 错误;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气体压强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故 C 错误;

    NH3  


    2
    D.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则3v正
    2v正 H O ,故 D 错误;
    故选 A。
    20.C
    【分析】向盛有 SO 的烧瓶中加入 Na O 固体,由图像可知发生的反应可能
    2
    2
    2
    有:①2Na O +2SO =2Na SO +O ;②2Na SO +O =2Na SO ,无法判断③Na O +
    2
    2
    2
    2
    3
    2
    2
    3
    2
    2
    4
    2
    2
    SO =2Na SO 是否发生;
    2
    2
    4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有 O 生成推测发生了反应:2Na O +2SO =2Na SO +O ,选项
    2
    2
    2
    2
    2
    3
    2
    A 正确;
    B.bc 段 O 含量下降,可能是发生反应 O +2Na SO =2Na SO ,选项 B 正确;
    2
    2
    2
    3
    2
    4
    C.HNO3 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3
    2
    氧化为
    SO2
    ,不能用 HNO 酸化的 BaCl 溶液检验 b 点
    4
    3 2
    固体中是否含有 Na SO ,选项 C 不正确;
    2
    4
    D.虽然无法判断 Na O + SO =2Na SO 是否发生,但产物 Na SO 也可能是 SO 与 Na O 直
    2
    2
    2
    2
    4
    2
    4
    2
    2
    2
    接化合生成的,同时发生①2Na O +2SO =2Na SO +O 、Na O + SO =2Na SO 等反应,选
    2
    2
    2
    2
    3
    2
    2
    2
    2
    2
    4
    项 D 正确;
    答案选 C。
    21.D
    【详解】A.比较实验①②的现象可知, KI对
    H2O
    分解有催化作用,A 正确;
    2
    B.对比②和③,由实验③的现象溶液立即交为棕黄色,产生少量无色气体;溶液颜色逐
    H2O2
    渐加深,温度无明显变化;最终有紫黑色沉淀析出溶液无明显变化,可知酸性条件下
    氧化 KI的速率更大,B 正确;
    C.对比②和③,②中的现象为溶液立即变为黄色,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温度升高;
    最终溶液仍为黄色,实验③现象为:溶液立即交为棕黄色,产生少量无色气体;溶液颜色
    H2O2
    逐渐加深,温度无明显变化;最终有紫黑色沉淀析出溶液无明显变化,故可能是因为
    答案第 7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分解的速率大于 H O 氧化 KI的速率,C 正确;
    2
    2
    D.实验②中主要发生 H O 分解,温度明显升高,而实验③中主要发生 H O 氧化 KI 的反
    2
    2
    2
    2
    应,温度无明显变化,说明 H O 催化分解是一个放热反应,不能说明
    H2O
    氧化 KI的反应
    2
    2
    2
    放热,D 错误;
    故答案为:D。
    22.(1)增大 Cu 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快
    (2)将 A 装置试管内的物质沿器壁慢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中,观察到溶液变蓝
    (3)SO + 2NaOH=Na SO + H O
    2
    2
    3
    2
    Δ
    (4)Cu+2H SO (浓) CuSO +SO ↑+2H O
    2
    4
    4
    2
    2
    (5)还原性、氧化性
    (6)BC
    【分析】装置 A 中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二氧化硫
    具有还原性,能使装置 B 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能与装置 C 中
    硫化氢溶液反应产生硫沉淀;二氧化硫有毒,则在装置 D 中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详解】(1)在实验中,将铜丝下端卷成螺旋状能增大 Cu 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速率快,故答案为:增大 Cu 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快。
    (2)验证反应所得产物含有 Cu2+,冷却后将 A 装置试管内的物质沿器壁慢慢倒入盛有水的
    烧杯(或试管)中,观察是否出现蓝色,若出现蓝色则证明含有 Cu2+,故答案为:将 A 装置试
    管内的物质沿器壁慢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中,观察到溶液变蓝。
    (3)由分析可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和氢氧化
    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NaOH=Na SO + H O,故答案
    2
    2
    3
    2
    为:SO +2NaOH=Na SO + H O。
    2
    2
    3
    2
    (4)A 中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Δ
    Δ
    是 Cu+2H SO (浓) CuSO +SO ↑+2H O,故答案为:Cu+2H SO (浓) CuSO +SO ↑+2H O。
    2
    4
    4
    2
    2
    2
    4
    4
    2
    2
    (5)装置 B 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装置 C 中硫化氢溶液
    变浑浊,可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故答案为:还原性、氧化性。
    (6)A.黑色物质中若含 CuO,加入稀硫酸充分混合,氧化铜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
    和水,硫酸铜溶于水,固体质量会减小,现固体质量不变,说明黑色物质中不含 CuO,故 A
    答案第 8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正确;
    B.由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会将硫化氢氧化,则黑色物质消失过程中会有 SO2 生成,但不
    会有 H2S 生成,故 B 错误;
    C.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越低,黑色物质越难消失,
    说明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易出现、越难消失,故 C 错误;
    D.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硫酸浓度为 16ml/L 时,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为 140°C,黑色物质
    消失的温度 250°C,先升温至 250°C 以上,再将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可以避免产生黑色物质,
    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BC。
    2-
    4
    23.
    SO +2Fe3++2H O=2Fe2++4H++SO
    KSCN 溶液
    品红溶液
    NaOH 溶
    2
    2

    吸收未反应完的 SO2,避免其污染空气
    0.09ml/L
    【分析】Fe3+具有一定的氧化性,SO 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因此用 Fe (SO ) 吸收 SO 时二者
    2
    2
    4 3
    2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检验 A 中的 Fe3+是否过量,即检验 Fe3+是否剩余即可;若 SO2 过量,
    则选择试剂检验有 SO 剩余即可;为了保证 SO 吸收完全,防止其污染空气,需要用 NaOH
    2
    2
    溶液对尾气再进行吸收;在计算确定 FeSO4 的浓度时,可利用题干中提供的方程式计算即可。
    【详解】(1)装置 A 中 SO 与 Fe (SO ) 溶液反应生成 FeSO ,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
    2
    4 3
    4
    2-
    4
    SO +2Fe3++2H O=2Fe2++4H++SO 。
    2
    2
    (2)检验 Fe3+可用 KSCN 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证明 Fe3+过量;检验 SO2 可用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则证明 SO2 过量。
    (3)通过分析可知,B 装置中盛放的为 NaOH 溶液,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 SO2,避免其污染
    空气。
    (4)因为 Ce4+与 Fe2+反应时按照 1:1 反应,因此消耗的 Ce(SO ) 的量即为 FeSO 的量,即:
    4 2
    4
    n(FeSO4)=n[Ce(SO4)2]=0.1ml/L×0.018L=0.0018ml,那么 FeSO4 的浓度为:


    n FeSO
    4
    0.0018ml
    0.02L

    =
    c FeSO
    =
    =0.09ml/L 。
    升温或增大压强
    3
    4
    V
    催化剂
    24.
    CO(g)+2H (g)  CH OH(g)
    bc
    -a+3y+n+x-2m
    2

    CO +6H++6e-=CH OH+H O
    2 3 2
    【分析】化合反应是原子经济性反应,写出 CO 与 H2 反应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从化学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判断分析。从断开化学键和形成新的化学键的能量差等于
    答案第 9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焓变进行计算。根据总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中化合价的变化,写出各电极发生的化学反应。
    【详解】(1)上述反应Ⅰ是原子经济性反应,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
    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催化剂
    CO(g)+2H (g)  CH OH(g);
    2
    3
    (2)提高上述反应Ⅱ的反应速率可以采用升温,加压等措施加快反应速率;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Ⅱ:CO (g)+3H (g)⇌CH OH(g)+H O(g)
    2
    2
    3
    2
    a.单位时间消耗 nmlCO 的同时,消耗 3n ml 的 H ,都表示正反应方向的速率,不能代
    2
    2
    表处于平衡状态,故 a 不符合题意;
    b.反应发生时容器内 CH OH 的浓度是一个变值,容器内 CH OH 的浓度不再改变代表化学
    3
    3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b 符合题意;
    c.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也是一个压强减小的反应,当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
    改变代表达到平衡状态,故 c 符合题意;
    d.由于是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则气体的密度是一个定值,若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
    变,不能代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 bc。
    催化剂
    (4)生成 1ml CH OH 放出 a kJ 的能量,反应Ⅰ为:CO(g)+2H (g)  CH OH(g),则反应物断
    3
    2
    3
    裂化学键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形成化学键键能之和等于生成 1ml CH3OH 放出的热量,得到
    的式子为:E +2m-(3y+n+x)=-a,得到 E =-a+3y+n+x-2m;
    1
    1
    (5) H 还原 CO 电化学法制备甲醇的总反应为 CO +3H =CH OH+H O,二氧化碳的化合价降
    2
    2
    2
    2
    3
    2
    低,在正极上得电子,正极反应为:CO +6H++6e-=CH OH+H O,氢气的化合价升高,作负
    2
    3
    2
    极,电极反应为 3H2-6e-=6H+。
    【点睛】恒温恒容的容器中,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为易错点。
    25.(1)还原性
    (2)
    盐酸具有还原性,能与 NaClO 反应
    2NO+3HClO+H O= 2 NO +3Cl-+5H+

    3
    2
    反应初始阶段随 pH 值升高,氢离子浓度减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 NOx 脱除率
    【详解】(1)
    NO
    NO
    在大气中最终被氧化成硝酸,形成酸雨,该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x
    表现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
    x
    答案第 10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2)①盐酸是还原性酸,能与 NaCl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用盐酸调节 NaClO 溶
    液的 pH 值,故答案为:盐酸具有还原性,能与 NaClO 反应;
    ②pH = 3.5 时 NaClO 首先结合氢离子生成 HClO,HClO 表现强氧化性将 NO 氧化为
    NO3


    1mlNaClO 得 2ml 电子生成 lmlNaCl,lmlNO 失 3ml 电子生成 NO ,根据得失电子守

    3
    恒得:2NO+3HClO+H O= 2 NO +3Cl-+5H+,故答案为: 2NO+3HClO+H O= 2

    3
    NO3

    2
    2
    +3Cl-+5H+;
    ③由反应: 2NO+3HClO+H2O= 2
    NO3

    +3Cl-+5H+和 2NO +3HClO+H O= 2 NO
    2
    2

    3
    +Cl-+5H+,可知
    反应初始阶段随 pH 值升高,氢离子浓度减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 NOx 脱除率,
    故答案为:反应初始阶段随 pH 值升高,氢离子浓度减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 NOx
    脱除率。
    26.(1)Cu + 4HNO (浓) =Cu(NO ) + 2NO ↑+2H O
    3
    3 2
    2
    2
    (2)溶液 A 和溶液 B 中,c(Cu2+ )基本相同
    (3)
    (4)
    溶液由蓝变绿
    溶液由绿变蓝,有红棕色气体逸出
    3HNO =HNO + 2NO↑+H O
    加入稀硫酸,抑制 HNO 的电离,并使 HNO 分解,
    2
    3
    2
    2
    2

    2


    降低 c( NO ),造成 Cu2+ (蓝色)+4NO = Cu NO
    2
    2-
    4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绿色变蓝色
    2
    A 中剩余的浓 HNO 溶解了 NO 得到的黄色溶液与 Cu(NO ) 的蓝色溶液混合而形成的绿色
    3
    2
    3 2
    【分析】利用Cu 与浓
    HNO
    反应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分析溶液呈绿色而不是蓝色的
    3
    原因。
    【详解】(1)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二氧化氮气体, 反应方程式为 Cu
    + 4HNO (浓) =Cu(NO ) + 2NO ↑+2H O,故答案为:Cu + 4HNO (浓) =Cu(NO ) +
    3
    3 2
    2
    2
    3
    3 2
    2NO ↑+2H O;
    2
    2
    (2)乙的依据是溶液 A 和溶液 B 中, c(Cu2+ )基本相同,故答案为:溶液 A 和溶液 B 中,
    c(Cu2+ )基本相同;
    (3)乙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溶解的 NO 引起的,若假设成立,则先将 NO 通入 B 中,再鼓.
    2
    2
    入 N2,以上两步操作对应的现象分别是溶液由蓝变绿、溶液由绿变蓝,有红棕色气体逸出,
    故答案为:溶液由蓝变绿;溶液由绿变蓝,有红棕色气体逸出;
    (4)①根据加入稀 H SO 有无色气体放出,遇空气变红棕色,可知有一氧化氮生成,则亚
    2
    4
    答案第 11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硝酸歧化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3HNO =HNO + 2NO↑+H O,故答案为:3HNO =HNO +
    2
    3
    2
    2
    3
    2NO↑+H2O;
    ②加入稀 H SO 后绿色溶液变蓝的原因:加入稀硫酸,抑制 HNO 的电离,并使 HNO 分
    2
    4
    2
    2

    2

    2


    解,降低 c( NO ),造成 Cu2+ (蓝色)+4NO ⇌Cu NO
    2
    2-
    4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绿色变蓝
    色,故答案为:加入稀硫酸,抑制 HNO 的电离,并使 HNO 分解,降低 c( NO ),造成 Cu2+

    2
    2
    2

    2


    2
    2-
    4
    (蓝色)+4NO ⇌Cu NO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绿色变蓝色;
    ③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实验 l 中溶液 A 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剩余的浓 HNO3 溶解了 NO2
    得到的黄色溶液与 Cu(NO ) 的蓝色溶液混合而形成的绿色;依据实验现象阐述理由:实验
    3
    2
    4 中加稀硫酸,溶液变为蓝色,说明酸性较强的 A 溶液中 NO 不能大量存在,因此在 A 溶

    2


    2-
    4

    2


    不能大量存在,Cu2+与 NO 反应生成Cu NO
    2
    2-
    4
    液中,绿色的Cu NO
    不是使溶液呈绿色
    2
    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A 中剩余的浓 HNO 溶解了 NO 得到的黄色溶液与 Cu(NO ) 的蓝
    3
    2
    3 2
    色溶液混合而形成的绿色。
    答案第 12 页,共 12 页
    {#{QQABY0Ipxuq4lIzwiB5aRyMcyksw0ITwp5OFRYYaQWgfytIDKA=}#}

    相关试卷

    【高一化学】2023北京育才学校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育才学校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化学】2023北京育才学校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育才学校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2页。

    【高一化学】2023北京顺义区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2023北京顺义区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