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学案
展开一、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
1.环境污染: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将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跨境环境污染
(1)概念:当环境污染超出国界或边境,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环境造成危害时,就成为跨境环境污染。
(2)两种形式:一是自然途径,即污染物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等过程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二是人为途径,即污染物通过贸易活动或者非法途径输出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特别提醒] 环境污染没有国界,许多环境污染事件超越本国国界,甚至影响到全球。
二、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环境安全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处于一种不受污染和破坏的安全状态,既包括一个国家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也包含国家为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所确定的目标,以及为此采取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2.总体影响:跨境环境污染影响范围广,在威胁国家或地区环境安全的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而且还可能引发国家或地区间的争端。
3.跨境污染类型
(1)大气跨境污染:大气污染物极易扩散,而且污染范围大,可能影响到周围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
(2)水体跨境污染:水具有流动性,因此水体污染容易扩散,扩散范围难以有效控制,极易破坏河流或海洋上的生态环境。
(3)固体废弃物跨境污染: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主要通过人为输入。从固体废弃物中提取可用于加工生产的原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并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
举例说明,从固体废弃物中提取可用于加工生产的原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并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
提示:处理固体废弃物会因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因清洗造成河流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进而对周围的人们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威胁环境安全。
三、跨境环境污染的预防与解决
1.对产生污染物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的同时,还应严格执行相关国际公约,加强对污染物质和污染途径的控制。
2.对于污染物输入的国家和地区而言,一方面需要加强跨境污染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控制。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跨境环境治理的合作机制,建立应急预警预案,及时共享信息和方案。
4.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缔结保护环境的国际公约。
中国多措并举防控污染物跨境转移
(1)国际贸易: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与污染物出口国或地区进行交涉,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环境权益。
(2)法律:逐步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控制,认真对待我国外资准入中的污染物转移,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3)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补齐国内资源缺口。
(4)公众参与: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发达国家出口固体废弃物主要是为了取得国际贸易的利益。
( )
2.污染物的跨境转移只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跟自然原因无关。( )
3.我国正逐步健全法规体系,有条件地限制洋垃圾入境。( )
提示:1.× 发达国家出口固体废弃物的实质是“出口污染”。
2.×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既有自然途径,也有人为途径。
3.× 我国正逐步健全法规体系,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2022年1月18日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江西海关部门连续查获3批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这3批货物是江西某公司以“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的名义申报入境的,总重达157.6吨。经取样送检鉴定,货物的尺寸规格、夹杂物含量、金属总量和挥发物等均不符合相关标准技术要求,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目前,案件已移交缉私部门进一步侦查处理。
问题1 (综合思维)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类型有哪几种方式?
提示:大气跨境污染、水体跨境污染和废弃物跨境转移。
问题2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说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方向和形式。
提示:主要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包括了污染物的直接输出,以及伴随国际产业转移而发生的污染物间接输出。
问题3 (综合思维)简述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影响。
提示:污染物跨境转移减少了输出国的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废弃物的处理成本,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压力,但这种行为可能使污染接受国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
1.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的成因及方向
2.分析发展中国家接受污染物转移的原因及方向
3.污染物跨国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污染物的跨国转移,使原本在一国或一个地区发生的污染,转移至其他国家或地区,它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反而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并形成新的污染危害,危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1.洋垃圾指的是进口固体废物。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进口固体废物每年只有100万吨左右,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进口固体废物量也滚雪球般不停翻番,2017年达4 370万吨。洋垃圾大量囤积在我国境内,带来多种危害。据此回答(1)~(2)题。
(1)洋垃圾带来的直接危害有( )
①影响卫生 ②污染水体 ③生态破坏 ④资源短缺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欧美发达国家洋垃圾大量出口我国,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于我国
B.西方发达国家处理固体废弃物需要很高的成本
C.我国政府鼓励洋垃圾进口
D.我国国土辽阔,有大量的荒地可堆放洋垃圾
(1)B (2)B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洋垃圾指的是进口固体废物,在回收利用过程中,易造成“脏、乱、差”的景观特征,影响环境卫生;在分拣过程中,雨水进入会产生大量渗滤液,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污染水体;洋垃圾带来的垃圾污染可能引起生态破坏,但不是直接危害;洋垃圾经回收利用后可获得大量资源,缓解资源短缺现象。故选B。第(2)题,欧美发达国家处理固体废物的技术水平比较高,但处理过程需要很高的成本,而将固体废物运到我国卖掉则能牟取暴利;对于洋垃圾的处理,我国正逐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更不可能利用荒地堆放洋垃圾。故选B。]
2.2006年8月,荷兰某公司租用货船将数百吨有毒工业垃圾倾倒在非洲科特迪瓦阿比让市,造成10万余人因呼吸障碍或其他不良反应而到医院就诊。该事件引发民众示威和骚乱,科特迪瓦政府承诺对受害者做出赔偿。据此完成(1)~(2)题。
(1)有毒工业垃圾跨境转移的途径主要是( )
A.洋流输送B.大气输送
C.非法贸易D.人员往来传染病毒
(2)当地大量居民呼吸障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呼吸了有毒工业垃圾散发的有毒气体
B.饮用了有毒工业垃圾污染的水源
C.食用了有毒工业垃圾污染土壤上的农产品
D.民众示威和骚乱等聚集活动导致疾病流行
(1)C (2)A [第(1)题,有毒工业垃圾的跨境转移,正常渠道无法实现,因而最可能的转移途径是非法贸易。第(2)题,呼吸障碍属于呼吸系统问题,当地大量居民呼吸障碍的原因最可能是呼吸了有毒工业垃圾散发的有毒气体,A正确;饮用有毒工业垃圾污染的水源和食用有毒工业垃圾污染土壤上的农产品对消化系统危害较重,导致当地大量居民呼吸障碍的可能性较小,B、C错误;民众示威和骚乱是当地居民因呼吸障碍或其他不良反应而到医院就诊之后发生的事件,因果不能颠倒,D错误。]
某年8月11日,广东省深圳市公安边防支队在深圳大鹏角以南附近海域查获一起特大走私“洋垃圾”案,查扣涉嫌走私的“利运达”号货船,抓获6名涉案嫌疑人,船上载有涉嫌走私的旧衣物、帆布等“洋垃圾”约549吨,案值约1 100万元。这些“洋垃圾”来源复杂,未经正规的检验检疫和消毒,极有可能存在大量细菌和病毒,流通到市场后,将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造成巨大隐患。
问题1 (综合思维)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
提示: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国家和地区争端。
问题2 (综合思维)我国在促进经济增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污染物跨国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防范国家生态安全的系统性风险,说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提示:(1)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保权。(2)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3)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4)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5)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6)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1.跨境环境污染的预防与解决措施
2.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措施
(1)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保权。
(2)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
(3)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
(4)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
(5)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
(6)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7)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素质。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洋垃圾”是指从境外进口的固体垃圾,包括废旧电子物料、二手服装、厨余垃圾、其他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废料等。“洋垃圾”主要通过海运大量流入我国,其中以废旧电子产品为主。
(1)说明“洋垃圾”入境对我国产生的危害。
(2)分析我国减少“洋垃圾”入境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1)题,“洋垃圾”入境对我国产生的危害可结合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来回答。如堆放占用土地资源;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污染大气、地下水、土壤等,加大环境压力;会危害人体健康;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扰乱市场秩序等。第(2)题,减少“洋垃圾”入境的措施可结合环境管理手段,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方面来分析;如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管理、治理的力度;采用经济手段,引导“洋垃圾”进口及加工企业转型;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和个人认识到“洋垃圾”的危害,主动拒绝购买“洋垃圾”。
[答案] (1)“洋垃圾”堆放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洋垃圾”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产生次生污染,加大环境压力;部分“洋垃圾”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危害人体健康;回收加工再销售的“洋垃圾”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低价销售的“洋垃圾”产品扰乱市场秩序等。
(2)加强海关管理,从源头上防范“洋垃圾”入境;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到“洋垃圾”的危害;引导“洋垃圾”进口及加工企业转型;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管理治理的力度等。
题组1 污染物跨境转移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与美国和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了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其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可获得6亿美元的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污染物跨境转移属于哪种形式( )
A.自然途径 B.人为途径
C.产业转移D.任意排放废弃物
2.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B.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能促进几内亚比绍的经济发展
D.倾倒的污染物会在几内亚比绍造成环境污染
1.B 2.D [第1题,美国和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想将有毒废物转移到经济落后的几内亚比绍,是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的。第2题,美国和西欧几个国家没有选择在其国内处理污染物,可以看出该污染物具有严重污染的特性,倾倒的污染物会给几内亚比绍造成环境污染;少量的资金只能暂时缓解该国的困难,长期来看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治理污染的代价比所获得的利润更大;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题组2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垃圾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便开始进口洋垃圾,随着时间推移,近些年进口量非常巨大。2018年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的禁令持续发酵,某些西方国家过惯了垃圾出口还能赚钱的日子。随着禁令的实施,西方国家深受垃圾困扰,但垃圾处理能力又跟不上,所以很多西方国家怨声载道,抱怨中国。据此回答3~4题。
3.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垃圾处理利用技术好
B.中国生产原料不足,降低成本
C.发达国家垃圾处理能力有限
D.垃圾资源利用价值大
4.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的主要原因是( )
A.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考虑
B.我国技术水平提高
C.资源需求量减少
D.洋垃圾利用价值不大
3.B 4.A [第3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大,进口洋垃圾可以弥补部分工业原料不足的情况,节约制造成本,从而满足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故选B。第4题,洋垃圾利用价值较大,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我国技术水平提高不是禁止洋垃圾进口的原因;我国资源需求量并没有减少。]
题组3 跨境环境污染的预防与解决
5.下列属于从源头上治理跨国污染措施的是( )
A.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污染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B.加强污染物无害化处理
C.提高污染物治理的技术水平
D.提高固体废弃物的进口关税
A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污染来源国的污染治理属于从源头上治理跨国污染。]
教材P85活动
全力解决污染问题,保障沿岸居民用水;及时向俄罗斯和有关国际组织通报情况,争取谅解,化解危机;主动向俄罗斯提供防污设备,争取使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主动承担责任,商讨赔偿事宜。
教材P86活动
1.形成:太平洋垃圾带海域位于夏威夷与加利福尼亚之间,这一海域拥有一个巨大的海洋漩涡,慢慢地将漂流在大洋各处的塑料垃圾聚集到一起,形成了太平洋垃圾带。
影响:塑料是一种在自然状态下很难降解的物质,就算经过长时间的自然作用,有些塑料制品被分解,但是它们仍然以塑料残渣的形式存在。这些残渣被海洋生物摄入到体内,最终还是会沿着食物链流入人体中。
2.印度洋的大气和海洋属性与其他海洋盆地不同,没有集中的垃圾带。
教材P86思考
大气、水体污染主要通过自然途径如大气循环、水循环实现跨境转移。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主要通过人为输入。
教材P88~89思考
结合教材P88~89四个具体措施思考即可。
教材P88阅读
跨境污染争端除了通过谈判、协商等外交途径解决外,还可以寻求仲裁庭、国际法院等解决途径。
教材P89阅读
发达国家如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料,出口危险废料的国家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料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料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过转让技术、交流情报和培训技术人员等多种途径在处理危险废料领域中加强国际合作。
教材P90思考
1.问题:污染中下游河流,破坏河流生态环境,危及沿岸生活的居民。
后果:造成鱼类死亡、人畜饮水困难。
2.成立工作组,加强信息的沟通与联络,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和立法工作,从控制河流污染源入手,建设污水处理厂。
教材P91作业题
1.
2.(1)以墨西哥湾井喷事件为例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南坎佩切湾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钻机打入水下3 625米深的海底油层时,突然发生严重井喷,平台陷入熊熊火海之中,原油以每天4 080吨的流量向海面喷射。后来在伊斯托克井800米以外海域抢打两眼引油副井,分别于9月中旬、10月初钻成,减轻了主井压力,喷势才稍减。直到1980年3月24日井喷才完全停止,历时296天,其流失原油45.36万吨,以世界海上最大井喷事故载入史册。这次井喷造成10毫米厚的原油顺墨西哥湾暖流北流,涌向墨西哥和美国海岸。黑油带长480千米, 宽40千米,覆盖1.9万平方千米的海面,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2)影响:会长期影响污染海域,造成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数量减少。这样,以之为食的浮游动物数量也相应减少,整个海洋生态平衡被破坏,严重影响渔业和养殖业。另外,石油中的有害物质会长期滞留于海洋动物体内,如人类吃了这些海产品,将损害人体健康。
3.(1)形成:酸雨主要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危害:酸雨会危害土壤和植物,危害人类的健康,会腐蚀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
(2)西北欧、北美和中国。
(3)形式:酸雨主要通过大气循环进行转移。
措施:使用原煤脱硫技术;优先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开发新能源。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形式、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结合实例,说明跨境环境污染的预防与解决措施。(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污染物类型
转移特点
对环境的影响
大气跨
境污染
大气污染物极易扩散,而且污染范围大
不仅对污染源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对周围城市,甚至是周围国家和地区造成大气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
水体跨
境污染
水体污染容易扩散,扩散范围难以有效控制
河流上游发生污染事件,中下游的河水将受到波及,靠近河流的水井也会受到污染,破坏河流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会危及沿岸生活的人们;发生在海洋上的污染,随着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影响的范围可能更大
固体废
弃物跨
境污染
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主要通过人为输入
处理固体废弃物会因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因清洗造成河流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进而对周围的人们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威胁环境安全
跨国污染问题及防控措施
区域
防治措施
产生污染物的
国家和地区
除了要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应承担相关责任,严格执行相关国际公约,加强对污染物质和污染途径的控制
污染物输入的
国家和地区
一方面需要加强跨境污染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另一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律,通过立法、宣传等方式加强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控制
各国家和地区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跨境环境治理的合作机制,加强相互沟通和协作,建立应急预警预案,及时共享信息和方案
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缔结保护环境的国际公约
1.环境污染主要有哪些类型?
2.跨境环境污染有哪两种形式?
3.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总体影响有哪些?
4.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类型有哪些?
5.跨境环境污染的预防与解决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污染物类型
转移特点
对环境的影响
大气跨
境污染
大气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大气污染极易扩散,而且污染范围大
不仅对污染源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对周围城市,甚至是周围国家和地区造成大气污染,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
水体跨
境污染
水体污染也容易扩散,扩散范围难以有效控制
破坏河流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
固体废
弃物跨
境污染
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主要通过人为输入
从固体废弃物中提取可用于加工生产的原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并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协调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907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三章 区域协调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学案</a>,共3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区域产业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909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导学案及答案</a>,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碳减排与国际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第2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第2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时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