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扬州慢》课件12第1页
    《扬州慢》课件12第2页
    《扬州慢》课件12第3页
    《扬州慢》课件12第4页
    《扬州慢》课件12第5页
    《扬州慢》课件12第6页
    《扬州慢》课件12第7页
    《扬州慢》课件12第8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黍离之悲,扬州慢,破败荒凉萧条,虚实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YANG ZHOU MAN
    南宋丙中年的冬至日,词人路过江南名城维扬,昔日繁华的城市已是四顾萧条,词人心中怆然,把万千感慨写进了名篇《扬州慢》。
    南宋丙申年的冬至日,词人路过江南名城维扬,昔日繁华的城市已是四顾萧条,词人心中怆然,把万千感慨写进了名篇《扬州慢》。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700年前,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后来周王室一个大夫路过曾经的都城——镐京。看到昔日繁华的都城已夷为平地,遗址上已经长满了附近农民栽种的庄稼,他不禁伤心落泪,吟唱出了一首著名的诗歌——《黍离》。由此衍生出一种情感,叫“黍离之悲”。人们往往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请大家找出最能反映扬州今日情形的一个词?
    思考:词人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来描绘眼前的“空城”呢?
    思考:词人是如何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来表现“黍离之悲”的?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化用诗句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营造出扬州城凄凉、荒芜的景象
    1、拟人:废池、乔木是金兵劫掠时的目击者、受害者。
    2、移情于物: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揭露了侵略者给扬州造成的惨象、给扬州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深刻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1、化用诗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通感:用触觉感受之“冷”与听觉感受之“无声”来展示视觉所见之“月”。
    3、移情于物: 将扬州的凄冷之景与自己的愁绪结合在了一起,通过月这一意象表达出来。
    萧条、寂寥,写出了扬州城的物是人非。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流露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无限伤痛之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1、通感:通过触觉来写听觉
    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抒发了自己的悲怆之情。
    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 清角吹寒 二十四桥仍在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作者为何“解鞍少驻初程”?他心目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
    请大家找出最能反映扬州昔日情形的一个词?
    思考:词人通过哪些词句来描绘昔日的“名都”呢?我们可以看出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呢?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思考:词人通过哪些词句来描绘昔日的“名都呢?我们可以看出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呢?
    思考: 杜牧来到当时的扬州会是什么感受?
    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寂;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思考: 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使它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劫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 (1161) 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距离第二次浩劫已经过去了15年,22岁的姜夔路过扬州。当时宋金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
    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痛恨
    综观全词,作者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有虚有实,从而突出了劫后扬州的荒凉,伤今怀古,表达了他因国家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抒发了“黍离”之悲。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说课ppt课件,共2页。

    人教统编版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1页。

    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授课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扬州风光,瘦西湖,五亭桥,长堤春晓,文昌阁,作者介绍,黍离之悲,扬州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