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1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855862/0-1718333499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1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855862/0-17183334996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1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855862/0-17183334996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1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855862/0-171833349969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1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855862/0-171833349972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1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855862/0-171833349976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1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855862/0-171833349980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1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855862/0-171833349984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多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蜀相》课件25 课件 0 次下载
- 《蜀相》课件26 课件 0 次下载
-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3 课件 0 次下载
-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4 课件 0 次下载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1
展开
这是一份《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1,共25页。
两座城,两种情——《望海潮》与《扬州慢》联读目录两座怎样的城——内容比较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两种怎样的情——情感比较两座怎样的城——内容比较一1.这两首词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记录了哪些人或事?一、两座怎样的城——内容比较《望海潮》景物: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堤沙、怒涛、天堑、桂子、荷花01人物:十万人家、钓叟、莲娃、千骑、高牙特点:经济繁荣、风景优美、百姓和乐《扬州慢》景物:春风十里、荠麦、废池、乔木、清角、二十四桥、冷月、红药01人物:胡马、杜郎特点:经济萧条、景物衰败、百姓流离 《望海潮》意象上专取美丽富庶之景物,《扬州慢》多选取清空冷寂的意象。 《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营造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扬州慢》则描绘了扬州的残破荒凉,营造出感伤哀婉的情境。《望海潮》繁华之城《扬州慢》萧条之城盈空两种怎样的情——情感比较二2.这两首词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望海潮》《扬州慢》北宋南宋兴盛——衰亡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只见那绿油油的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萋萋。)“黍离”一词也成了历代文人感叹亡国触景生情常用的典故。黍离之悲《望海潮》赞美歌颂《扬州慢》伤感无奈夸惊二、两种怎样的情——情感比较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三3.这两首词分别运用什么手法来绘城抒情的? 铺叙的手法最能体现杭州的繁华,而今昔对比更能体现扬州的萧条。因此,《望海潮》在铺叙写法中运用点染、烘托等手法营造意境,《扬州慢》则综合采取今昔对比、用典、反衬等手法营构意境。 铺叙,通过景物的层层堆叠表现杭州的繁华,表达喜爱赞美之情。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二十四桥仍在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张祜《纵游淮南》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二十四桥仍在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厌: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对比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其一)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用典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想象惊: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反衬“难赋”之苦。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物拟人,使无情之物转而富含感情,“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设想废池乔木的感觉,则人们感知伤怀不问可知。以物之无情,反衬人之有情,“二十四桥仍在”“红药仍开”,但物是人非,无人欣赏。伤今:主要叹息中原沦丧、山河破碎怀古:则系杜牧诗笔渲染出国力强盛时代的名城春光。 痛心于南宋王朝苟安江左思恢复,致使长江以北成为敌骑纵横之所,名城扬州亦因完颜亮等南侵而破坏殆尽,如今青青荠麦,令人悲不自胜,忧愤难禁。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 集体记忆是在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事或物。一个“记忆的场所”是任何重要的东西,不论它是物质或非物质的,由于人们的意愿或者时代的洗礼而变成一个群体的记忆遗产中标志性的元素。——[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 两座城市,两份情感,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兴衰更替,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回忆。感谢您的观看
两座城,两种情——《望海潮》与《扬州慢》联读目录两座怎样的城——内容比较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两种怎样的情——情感比较两座怎样的城——内容比较一1.这两首词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记录了哪些人或事?一、两座怎样的城——内容比较《望海潮》景物: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堤沙、怒涛、天堑、桂子、荷花01人物:十万人家、钓叟、莲娃、千骑、高牙特点:经济繁荣、风景优美、百姓和乐《扬州慢》景物:春风十里、荠麦、废池、乔木、清角、二十四桥、冷月、红药01人物:胡马、杜郎特点:经济萧条、景物衰败、百姓流离 《望海潮》意象上专取美丽富庶之景物,《扬州慢》多选取清空冷寂的意象。 《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营造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扬州慢》则描绘了扬州的残破荒凉,营造出感伤哀婉的情境。《望海潮》繁华之城《扬州慢》萧条之城盈空两种怎样的情——情感比较二2.这两首词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望海潮》《扬州慢》北宋南宋兴盛——衰亡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只见那绿油油的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萋萋。)“黍离”一词也成了历代文人感叹亡国触景生情常用的典故。黍离之悲《望海潮》赞美歌颂《扬州慢》伤感无奈夸惊二、两种怎样的情——情感比较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三3.这两首词分别运用什么手法来绘城抒情的? 铺叙的手法最能体现杭州的繁华,而今昔对比更能体现扬州的萧条。因此,《望海潮》在铺叙写法中运用点染、烘托等手法营造意境,《扬州慢》则综合采取今昔对比、用典、反衬等手法营构意境。 铺叙,通过景物的层层堆叠表现杭州的繁华,表达喜爱赞美之情。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二十四桥仍在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张祜《纵游淮南》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二十四桥仍在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厌: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对比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其一)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用典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想象惊: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反衬“难赋”之苦。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物拟人,使无情之物转而富含感情,“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设想废池乔木的感觉,则人们感知伤怀不问可知。以物之无情,反衬人之有情,“二十四桥仍在”“红药仍开”,但物是人非,无人欣赏。伤今:主要叹息中原沦丧、山河破碎怀古:则系杜牧诗笔渲染出国力强盛时代的名城春光。 痛心于南宋王朝苟安江左思恢复,致使长江以北成为敌骑纵横之所,名城扬州亦因完颜亮等南侵而破坏殆尽,如今青青荠麦,令人悲不自胜,忧愤难禁。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三、怎样绘城抒情——手法比较 集体记忆是在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事或物。一个“记忆的场所”是任何重要的东西,不论它是物质或非物质的,由于人们的意愿或者时代的洗礼而变成一个群体的记忆遗产中标志性的元素。——[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 两座城市,两份情感,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兴衰更替,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回忆。感谢您的观看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