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858949/0-17183349633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858949/0-17183349633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858949/0-17183349634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文学、文化常识错误的是,读语段,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错误的是( )。
6.读语段,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在这段不可复制的青春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都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骄傲地说,谢谢你,再见。
7.名句名篇默写。
按要求填空默写。
(1)我和孔子对话,“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使我明白了加强自我反省,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2)我读曹孟德的诗,“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让我领略了他的博大胸襟。
(3)我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 ”,体悟到天涯旅人的思乡情怀。
(4)我读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借夜风送来的笛声“ , ”,则更是在其中感受到那绵绵不绝的乡愁。
(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信使的句子是:“ , 。”
8.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以下任务。
2017年4月23日上午,位于某市某地中心商圈的“城市书房”正式启用。作为本市首家24小时“不打烊”的公共阅读场所,这里布局设计合理大气,可同时容纳200人,为读者营造了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书房”共分上下两层:一楼是亲子阅读区,配备儿童阅读角和涂鸦区。二楼是成人阅读区,设有休闲区。书房拥有各类书籍1.7万册,并将根据读者需求随时更换图书。市民只要凭借身份证、市民卡、市图书馆借阅证任一有效证件,即可刷卡进入,查书、借书、还书均可在机器上自助解决。预计到2019年,全市“城市书房”将达到25个,届时,市民可就近在图书馆或任意启用的“城市书房”还书。
1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为推广“城市书房”拟写一则不超过20字的广告语。
2
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说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9.名著阅读。
根据以下提示,写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名字:
①他是鲁迅的朋友,是正直倔强的爱国知识分子。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②他是鲁迅的老师,毫无民族偏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③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10.走进《西游记》,重温经典。下列是《西游记》的部分回目,其情节与孙悟空无关的一项是( )。
11.名著阅读。
在精读过程中,有同学发现《西游记》中“紧箍儿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请你根据下面唐僧三次念“紧箍儿咒”的不同原因,分析孙悟空的成长与变化。
第一次:唐僧从① (人物)处得到紧箍,骗孙悟空戴上。孙悟空疼痛难忍,盛怒之下,欲害唐僧,唐僧念咒自卫。
第二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人妖不分的唐僧念咒加以阻止。
第三次:唐僧为了辨别真假孙悟空而念紧箍儿咒。
分析:阅读《西游记》整本书,我们发现唐僧念“紧箍儿咒”的次数越来越少,可见孙悟空的性格发生了由② →③ 的变化。
12.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默写古诗时“归雁洛阳边”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此处要写作“雁”。
1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甲】
论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2
解释加点词语。
1
博学笃志
2
年与时驰
3
不可夺志
4
无以致远
3
翻译句子
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14.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梅花不急
①梅花开得迟。梅花不急。
②回家路上,我路过一棵腊梅树,一棵正开花的腊梅树。它的叶子几乎落尽,只余一树的梅花冷冷淡淡地开在嶙峋的枝干上,开得漫不经心。迎着那冷香,我走近折了一枝。回家后,我将梅枝插进淡绿色的细颈瓷瓶里。一个下午,这枝梅在书房里,幽曲地吐着香,像是低声部的吟唱,又带着点儿叙事长诗的味道,婉转,朴素。
③冬天,在这不紧不烈地开着的梅花里,算是真正的开场了。
④记得少年时,外婆家屋后也有一棵腊梅树。腊梅树是我的大舅栽种的。他爱养花,蔷薇、大丽菊、美人蕉、君子兰……实在是多。那时,我一去外婆家,就爱去那些花草边转悠。但面对腊梅树,我不禁在心里哂笑大舅的审美。腊梅树一树枯枝,看起来实在是貌不惊人,完全不像能演绎一段传奇的角色。
⑤外婆家的后院,春天里,桃花、杏花闹哄哄地开着,开得盛气逼人,狗都安静不嚷了。我那时常常在树下仰面,等花瓣落到脸上来。而腊梅树呢,只是在长叶子,叶子俗常得很,惹不起人的兴致。夏天,篱笆旁的木槿枝上眨巴眨巴地开起紫红色的花来。腊梅呢,叶子倒是和木槿的叶子长得一样厚,可依旧寒门模样,片花不着。秋天,桂树终于开花了,桂花清甜的香气充盈着整个村子,很有些五谷丰登的意味。我闻着空气里满溢的桂香,心想:腊梅啊,你怎么办呢?就这样一直不开花吗?
⑥腊梅树始终缄默着,静静地立在后院。人家长叶子,它也长叶子;人家落叶子,它也落叶子。它如何知道,一个小女孩在逼视它,逼视它生长的意义,质疑它存在的价值。
⑦可是,腊梅不急。它依旧安然地走着自己的时令。
⑧不记得是在哪一阵冷风里,我忽然闻到了花香,好奇地寻到后院。我看见落光叶子的腊梅树上,有黄色的花朵打开,三朵,两朵,三朵,像是各开各的,又像是呼应着开。更多的是花蕾,一粒粒的,像攥紧的小拳头。我内心惊喜不已,梅花到底还是开了!
⑨我站在腊梅树下,闻着冷香,觉得这香味沉实,若能把花香拿到秤盘上称称,梅花的香一定会比桃花、杏花的香要重。
⑩实在,梅花担得起这传说!梅花的传说,是一段用低声部在民间吟唱的传说,初听平淡,细思感怀。
⑪有些人的人生,其实就是一段梅花的传说。
⑫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过漠视,遭到过嘲笑,遭受过排挤。就像外婆家后院的那棵腊梅树一样,我无视过它的存在,哂笑它不会开花,甚至建议舅舅砍掉它,好让芍药、海棠们喧哗地开。
⑬但是,梅花没有抱怨,它依旧静静地生长,笃定地伸展枝干。它只有一个信念:我要生长,长高,长粗,长得根脉深深扎进宽广的土地,长得枝叶可以涨满一座院子……
⑭直到长得所有的花都开过了,长得所有的叶都凋尽了,它才长舒一口气,开花了。顶风冒雪,寂静盛开。一朵花一盏雪,一树花一树雪,即使开得肆意张扬,也是寂静无声的。
⑮苦难太深长了,所以,在最后一展芳华的那一刻,它是静穆的。苦难太深长了,所以,已经习惯低调,已经懂得从容,已经能稳稳地沉住气。当天地将一年的光阴交给它来压轴时,它已无意哗众取宠,无意显摆炫耀。
⑯楼下的梅花,依旧在漫不经心地盛开,漫不经心地零落。进出小区,我常常会路过它,我默然走过,觉得自己心上也开着一枝冷梅。我心上的这枝梅,也没有委屈,没有抱怨……只有不急。
1
阅读文章第④—⑩段,在表格内填写合适的内容。
2
文章写梅花,为什么在第⑤段用大量笔墨描写桃花、杏花、木槿花和桂花?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你认为哪个更好?说说理由。
原句:回家路上,我路过一棵腊梅树,一棵正开花的腊梅树。
改句:回家路上,我路过一棵正开花的腊梅树。
15.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姥姥的守望
①记忆中的姥姥总是踮着小脚,一步一颤地在院子里、厨房里忙碌着。抑或坐在屋后河边的柳树下乘凉,洁白的带襟褂子上搭着一条白色的毛巾,几根散落下来的银发随风舞动,安详地眺望着河那边那片绿油油的麦田。
②姥姥一生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母亲和大姨。据说姥姥和姥爷很能吃苦,他们拼命地干活,置地买房,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日子。然而不幸的是姥爷早早地过世,剩下姥姥带着母亲和大姨艰难度日。再后来,姥姥就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③小时候,我在村小上学。每天傍晚放学后还没有进院子就开始大喊:“姥姥!姥姥!”姥姥便从院子里或屋里“哦”一声,我的心便安静下来。还没等我把书包放下,姥姥就变戏法似的从枕头下、口袋里变出一个放得已经发软的糖果。我扔掉书包,含着带有姥姥体温的糖果出去找伙伴们玩,感觉世界都是美好的!
④父母很忙,无暇照顾我们姊妹六个的日常生活。于是,姥姥不仅挑起所有的家务活,还承担起照顾我们姊妹六人的责任。
⑤每个冬天的夜晚,外面,呼呼刮着冷风。屋里,一盏微弱的油灯下,姥姥坐在蒲垫上纺织棉线,这成了我最温暖的回忆:姥姥陶醉似的微闭着双眼,右手缓缓地摇动纺线机轮子,左手攥着一团棉花,胳膊缓缓扬起,一条雪白的丝线便越拉越长,当长到姥姥胳膊不能再扬的时候,她身体往前一倾,右手一转轮子,左手一低,“吱”的一下,这一条丝线便服服帖帖、均匀地缠在线轴上。如此重复,一圈又一圈,眨眼工夫线轴上就有了鼓鼓的、像银梭子一样的白色线团。姥姥有节奏地摇动轮子发出的温暖的声音,成了我儿时的催眠曲。
⑥纺好线便进入织布的环节。织完了布,我们就知道又会有新棉衣了。姥姥亲手缝的棉衣,好看、贴身、舒服。老大不能穿了,经过姥姥的改造,穿在老二、老三的身上,依然那么合身、温暖。姥姥经常把废弃不用的布头、布条收起来,洗干净,然后用剪刀剪成大小均匀的三角形、菱形、正方形,用缝纫机连起来,缝成一个个床单、被面。这样的被子外观好看,盖在身上像软软的云,舒服到叫人不愿早早醒来。
⑦姥姥年轻时家境优越。母亲经常说,家里面经常挤满了邻居家的小孩,家里但凡做好吃的,邻居家就不要做自家孩子的饭了,姥姥管够孩子吃的。姥姥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什么大都值钱,就是人“大”不值钱。所谓“人大”,就是为人高傲,孤芳自赏。所以,我们姊妹六人从小便为人谦逊,自信而不自傲,是左邻右舍中公认的懂事娃。
⑧八十六岁那年,姥姥安详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把她安葬在她时常眺望的那片绿油油的麦田地里。
⑨时光流转,日月轮回。如今,姥姥已在那里静静地躺了好多年。而我们姊妹几个,也都长大成人,早已离开了那个曾经充满温暖、到处都有姥姥身影的孤独的老房子,投身于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大厦里为生活打拼去了。
⑩我想:她老人家定会常常隔河眺望那久久没有住人的家,为我们守护那片永远属于我们心灵归宿的家园!
1
本文围绕姥姥写了五件事,请根据原文,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①姥姥给“我”糖果——② ——③姥姥用碎布缝床单、被面——④ ——⑤姥姥教育我们姊妹如何做人
2
请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
每个冬天的夜晚,外面,呼呼刮着冷风。
2
当长到姥姥胳膊不能再扬的时候,她身体往前一倾,右手一转轮子,左手一低,“吱”的一下,这一条丝线便服服帖帖、均匀地缠在线轴上。
4
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6.作文。
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言,一笑……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格奠基。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A.黄晕(yùn)静谧(mì)惩戒(chěng)咄咄逼人(duō)
B.莅临(wèi)慷慨(kǎi)温驯(xùn)拈轻怕重(zhān)
C.庇护(bì)着落(zhá)贮蓄(zhù)畏罪潜逃(qiǎn)
D.抖擞(sǒu)干涸(hé)滑稽(jī)随声附和(hè)
A.粗犷 决别 人声顶沸 美不胜收
B.鉴赏 头衔 惊慌失措 漠不关心
C.奥密 纯粹 见异思迁 迫不急待
D.感慨 帐篷 提心掉胆 骇人听闻
A.课余时间,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世界杯的精彩赛程。
B.纪录片《大国重器》中的工匠们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令观众深受感动。
C.秋天到了,校园里的黄菊花开得泼泼洒洒,花团锦簇。
D.咱们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看就是不毛之地,应该得较优异。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夏天的玉蟾山,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C.随着“双减”政策的正式发布,使得一场前所未有的“双减”之战正在席卷全国。
D.从白求恩大夫对同志的极端热忱中,我们体会到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A.谢道韫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为人传诵,后世便以“咏絮之才”称赞女子的才学。
B.“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赞人见解说“高见”:言己见解说“拙见”。
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场景。
D.中国传统文化中狼通常是贪婪、凶恶、狡猾的形象,如“狼子野心”“引狼入室”。
A.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春”比作人生中的一首诗,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B.“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其中“青春”是名词。
C.“我们才可能骄傲地说”这句话中的“骄傲”是贬义词。
D.结尾处“谢谢你,再见”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
A.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B.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C.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D.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首联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
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知识卡片
《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于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
A.穷凶极恶
B.穷追猛打
C.穷乡僻壤
D.山穷水尽
腊梅树的生长状态
一树枯枝
②
初绽芳香
“我”的情感态度
①
逼视质疑
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9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从甲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乙文赞扬了文徵明的什么精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