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5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随堂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859153/0-1718334993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训练(18份)
-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4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随堂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4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随堂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5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随堂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随堂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随堂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巩固练习,共3页。
A.阶级不均衡性突出
B.区域性差异较明显
C.忽视了社会中上层
D.难以增加政府收入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整个政府的负担,无论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全都加在那绝大多数的贫苦农民的肩背上;而有资产的阶级差不多全没有纳税的负担。越有钱,越可以不纳税;越没钱,纳税越多”可知,中国古代税制主要由农民承担,有产阶级承担较少,说明阶级不均衡性突出,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区域性差异,排除B项;中国古代税制并未忽视中上层,而是社会中上层享有特权,排除C项;中国古代税收如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广东珠海期末)唐朝白居易在诗歌《重赋》中,认为两税法“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白居易在此强调两税法( A )
A.给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负担
B.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造成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
D.导致官吏贪赃枉法日趋严重
解析:根据材料“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并结合所学可知,其指的是夺去农民身上的温暖,买得皇帝对官员的恩宠,都送进琼林库中,年深日久不用,通通化为尘埃,可见两税法的实行本意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加重百姓负担,A项正确;白居易强调的是百姓负担,并非增加财政收入,且材料描述“岁久化为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的贫富差距,排除C项;仅根据材料描述不能得出官吏贪赃枉法的发展趋势,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4·吉林长春)元代的手工业工人被征调后,便终身服役。清代,顺治帝令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官府不再强制工匠无偿服役,即便是官府工业也给予工匠相应薪酬。这反映了( C )
A.城市经济职能逐渐强化
B.国家治理能力逐渐削弱
C.政府人身控制相对松弛
D.赋役制度发生根本变革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清代前期,废除了元代以来的匠籍制度,不再强制工匠无偿服役等,反映出封建政府放松了对工匠的人身控制,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封建人身束缚的松弛,不能说明城市经济职能有所强化,排除A项;据所学,工匠管理从征役到雇募,反映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而非削弱,排除B项;据所学,清代前期并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赋役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4·湖北荆州江陵中学)明嘉靖年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按亩征银;清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征地丁银。这些改革( A )
A.加速了新经济因素萌芽
B.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
C.加剧明清后期政局混乱
D.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
解析:明代赋税征银两,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取消人头税,有利于人口增殖和人口自由流动,自由劳动力增多,这些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故A正确;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以土地为征税标准,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有效遏制了”说法不正确,故B错误;C说法与史实不符;取消人头税,旨在减轻农民负担,但明代一条鞭法体现不出减轻民众负担,故D错误。
5.(2023·山东泰安期末)如表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进口税率变化表。从中可知,当时的中国( A )
A.关税自主运动取得重大进展
B.对外贸易出现新的高潮
C.遏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经济结构日益合理均衡
解析:根据材料“近代中国某一时期进口税率变化表”及所学,可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国民政府通过种种措施收回了部分关税权利。在1929年到1937年,近代中国的进口税率逐渐增加,说明当时中国关税自主权取得了进展,A项正确;这一时期进口税率的增加不能体现对外贸易出现新的高潮,排除B项;进口税率的增加一定程度上遏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由材料看不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吉林白城期末)2018年,我国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将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将按月计算应纳税调整为按年计算,并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量划分等级的起点和止点的区间),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这一改革( C )
A.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扩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C.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
D.标志着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解析:根据材料“将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扩大三档低税率的级距,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C项正确;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说法有误,排除A项;个人所得税的调整一定程度会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排除B项;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标志着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时间
1929年
1930年
1931—
1932年
1933年
1934—
1937年
税率
4%左右
10%
15%
20%
2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时训练,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