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版高中语文试卷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10 *老人与海(节选)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10 *老人与海(节选)同步训练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老人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一种硬汉子精神的哲理化,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超越了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抑或是失败的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 )。作者用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用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刷命运,用大海象征________的人类社会;圣地亚哥则是人类中的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硬汉子”的代表,他那不幸的捕鱼遭遇象征人类总是与厄运不断抗争。
圣地亚哥虽然失败了,但他在与鲨鱼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超常的毅力和勇气,取得了一种不可被征服的精神上的胜利,他可以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老人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倒,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进行______的斗争。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前方的路______如何,需要我们亲身去______、去探索,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你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变幻莫测 不屈不挠 究竟 体味
B.变化无常 锲而不舍 毕竟 体味
C.变化无常 不屈不挠 究竟 体验
D.变幻莫测 锲而不舍 毕竟 体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中的形象具有很强的象征意蕴
B.作者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揭示形象内涵
C.作品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D.小说中选取了很多典型的形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哲理化的一种硬汉子精神,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超越了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抑或是失败的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
B.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超越了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抑或是失败的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
C.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超越了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抑或是失败的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D.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哲理化的一种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超越了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抑或是失败的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组,“变化无常”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难以捉摸。强调事物的变化没有规律性。“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多端,难以揣测。侧重“变幻”,“变幻”指奇异地变化,这种神秘状态一方面令人神往,另一方面又令人恐惧。根据语境,大海所象征的人类社会应该用“变化无常”。
第二组,“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面前不屈服。“锲而不舍”指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上文“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倒”说明此处应用“不屈不挠”。
第三组,“究竟”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后文有“如何”,应用“究竟”。
第四组,“体验”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味”指仔细体会。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亲身实践,所以用“体验”。
故选C。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括号后的内容“作者用马林鱼象征……用鲨鱼象征……用大海象征……他那不幸的捕鱼遭遇象征……”说的是作品中形象的象征意蕴,所以括号中的句子应包含“形象的象征意蕴”的意义。B项,强调的是“现实主义”手法,不是形象的象征意蕴。C项,“人物”一词定位不准确,后文的“马林鱼”“鲨鱼”“大海”不是人物。D项,表述内容和下文形象的象征意蕴没有关系,缺乏连贯性。
故选A。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本题,画线句子“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一种硬汉子精神的哲理化,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超越了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抑或是失败的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原句修饰词“一种”修饰位置不当,应放在“哲理化”前面,改为“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排除AD。②“超越了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抑或是失败的”“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应是对“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内容上的解释,所以应该先说“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排除B。
故选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从哈瓦那的新城约走二十公里,就找到了哈瓦那老城的“小佛罗里达”酒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味着海明威曾经的最爱,听着传统、欢快的恰恰恰音乐,恍若走进了海明威的多样人生。
①酒馆纵深很长,长方形的大厅与椭圆形的大厅相接
②虽近午夜时分,不少人仍举杯留连
③夜幕深沉,霓虹灯招牌闪烁,这里曾是海明威最喜爱的地方
④海明威最喜欢喝的德贵丽和莫希托酒至今犹在,并且成了知名招牌
⑤走进酒馆的大堂,不时有海风穿堂而过,尔后又悄然散去
⑥看得出尽管光阴流转,酒馆却依旧保持着红色天鹅绒和黑色木头装饰的风格
A.③⑤①⑥②④B.⑤②④⑥③①
C.③⑤⑥④①②D.⑤③⑥④①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本题:
结合上文语境,抓关键词“酒馆”,发现③句中“这里”对应前句“酒馆”,故应排在前面,排除BD两项。⑤句紧承③句写走进酒店。①句写酒馆的内部构造。⑥句紧承①句指出酒馆保持着旧有的风格。②句紧承⑥句写午夜时分酒馆的人气。④句既照应了②句中的“举杯”,又引出了下文“品味着海明威曾经的最爱”。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③⑤①⑥②④。故选A。
5.下列各项中对《老人与海》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获奖之作《老人与海》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作者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B.《老人与海》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老人在第一条鲨鱼咬去了大马林鱼大约四十磅鱼肉后想:“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道出了本书的主题。
C.《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地亚哥在梦中和想象中多次见到狮子,狮子是他年轻时候闯海在非洲海滩上见过的,年老时多次梦见,表明了他对自己精神旺盛的年轻岁月的无比怀念,对自己年老体衰,在大海上孤独无助的悲悯。
D.《老人与海》非常讲究照应,例如小说开头交代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海边一座简陋的茅棚里,第85天的黎明他从这里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结尾写三天后的黎明,他独自驾着小船又回到了海边,扛着工具又进了小茅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此题中,C项错误在于:狮子象征的是勇敢与无敌。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A。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有删改)
[注]①埃布罗河: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②托尔托萨: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市。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文中的“我”并没有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但是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以及催促老人离开等细节可以看出,“我”既同情老人又厌恶战争。
B.从“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人难以动身的原因有体力不支,对家园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茫然。
C.老人最后说“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只是”二字交织着一种既“怨”又“冤”的情感一—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
D.本文旨在反映战争的罪恶,既有对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又通过对一个年老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的侧面描写,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7.老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小说开头写车队、人流涌过浮桥的画面和孤零零的老人坐在路旁的情景,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D项,“本文旨在反映战争的罪恶,既有对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又通过对一个年老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的侧面描写,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说法错误。“既有对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错,本文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
故选D。
7.【答案】①热爱家乡。一谈到自己的家乡,老人就高兴地笑了。②心地善良,充满爱心。敌人入侵,他不得不逃离家乡,但一直牵挂他养的那几只动物。③不关心政治,厌恶战争。他不理解敌人为什么会人侵自己的家乡,打破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答案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点(举出例子证明)”模式。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本题,题干要求分析老人的形象特征,结合“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分析可知,这一神态描写表明老人很爱自己的家乡。结合“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分析可知,敌人入侵,他不得不逃离家乡,但一直牵挂他养的那几只动物,可见他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结合“政治跟我不相干”“心地善良,充满爱心”分析可知,他不理解敌人为什么会人侵自己的家乡,打破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可见他不关心政治,厌恶战争。
8.【答案】①交代故事背景,真实再现战前人们仓皇逃命的慌乱情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老人的疲惫、孤单和无助,为全文奠定了悲悯的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情节的作用。本题,题干“小说开头写车队、人流涌过浮桥的画面和孤零零的老人坐在路旁的情景,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解答此类题型,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人手分析。内容方面一般是对文章本身的分析,结合“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分析可知,本段写出了人们仓皇逃命的慌乱情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结构方面一般是先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内容,然后分析作答。小说开头的作用—般是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车队、人流涌过浮桥的画面和老人坐在路旁孤零零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老人的疲惫、孤单和无助,为全文奠定了悲悯的基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早上,孩子朝门内张望,他正熟睡着。风刮得正猛,那些漂网渔船不会出海了,所以孩子睡了个懒觉,跟每天早上一样,起身后就到老人的窝棚来。孩子看见老人在喘气,跟着看见老人的那双手,就哭起来了。他悄没声儿地走出来,去拿点咖啡,一路上边走边哭。
许多渔夫围着那条小船,看着绑在船旁的东西,有一名渔夫卷起了裤腿站在水里,用一根钓索在量那死鱼的残骸。
孩子并不走下岸去。他刚才去过了,其中有个渔夫正在替他看管这条小船。
“他怎么啦?"一名渔夫大声叫道。
“在睡觉,"孩子喊着说。他不在乎人家看见他在哭。"谁都别去打扰他。”
“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那量鱼的渔夫叫道。
“我相信,”孩子说。
他走进露台饭店,去要一罐咖啡。
“要烫,多加些牛奶和糖在里头。”
“还要什么?”
“不要了。过后我再看他想吃些什么。”
“多大的鱼呀,"饭店老板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鱼。你昨天捉到的那两条也满不错。”
“我的鱼,见鬼去,"孩子说,又哭起来了。
“你想喝点什么吗?"老板问。
“不要,”孩子说。“叫他们别去打扰圣地亚哥。我就回来。”
“跟他说我多么难过。”
“谢谢,”孩子说。
孩子拿着那罐热咖啡直走到老人的窝棚,在他身边坐下,等他醒来。有一回眼看他快醒过来了。可是他又沉睡过去,孩子就跨过大路去借些木柴来热咖啡。
老人终于醒了。
“别坐起来,”孩子说。"把这个喝了。"他倒了些咖啡在一只玻璃杯里。
老人把它接过去喝了。
“它们把我打败了,马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把我打败了。”
“它没有打败你。那条鱼可没有。”
“对。真个的。是后来才吃败仗的。”
“佩德里科在看守小船和打鱼的家什。你打算把那鱼头怎么着?”
“让佩德里科把它切碎了,放在捕鱼机里使用。”
“那张长嘴呢?”
“你要你就拿去。”
“我要,”孩子说。"现在我们得来商量一下别的事情。”
“他们来找过我吗?”
“当然啦。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
“海洋非常大,小船很小,不容易看见,”老人说。他感到多么愉快,可以对一个人说话,不再只是自言自语,对着海说话了。"我很想念你,"他说。"你们捉到了什么?”
“头一天一条。第二天一条,第三天两条。”
“好极了。”
“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钓鱼了。”
“不。我运气不好。我再不会交好运了。”
“去它的好运,”孩子说。"我会带来好运的。”
“你家里人会怎么说呢?”
“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两条。不过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
“我们得弄一支能扎死鱼的好长矛,经常放在船上。你可以用一辆旧福特牌汽车上的钢板做矛头。我们可以拿到瓜纳巴科亚①去磨。应该把它磨得很锋利,不要回火锻造,免得它会断裂。我的刀子断了。”
“我去弄把刀子来,把钢板也磨磨快。这大风要刮多少天?”
“也许三天。也许还不止。”
“我要把什么都安排好,”孩子说。"你把你的手养好,老大爷。”
“我知道怎样保养它们的。夜里,我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感到胸膛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把这个也养养好,”孩子说。"躺下吧,老大爷,我去给你拿干净衬衫来。还带点吃的来。”
“我不在这儿的时候的报纸,你也随便带一份来,"老人说。
“你得赶快好起来,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你可以把什么都教给我。你吃了多少苦?”
“可不少啊,”老人说。
“我去把吃的东西和报纸拿来,”孩子说。"好好休息吧,老大爷。我到药房去给你的手弄点药来。”
“别忘了跟佩德里科说那鱼头给他了。”
“不会。我记得。”
孩子出了门,顺着那磨损的珊瑚石路走去,他又在哭了。
那天下午,露台饭店来了一群旅游者,有个女人朝下面的海水望去,看见在一些空气酒听和死梭子鱼之间,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条巨大的尾巴,当东风在港外不断地掀起大浪的时候,这尾巴随着潮水晃来晃去。
“那是什么?"她问一名侍者,指着那条大鱼的长长的脊骨,它如今仅仅是垃圾,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了。
“Tiburon①,"侍者说,"Eshark②。"他打算解释这事情的经过。③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观。”
“我也不知道,"她的男伴说。
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注:①西班牙语:鲨鱼。
②这是侍者用英语讲"鲨鱼"(shark)时读别的发音,前面多了一个元音。
③他想说这是被鲨鱼残杀的大马林鱼的残骸,但说到这里,对方就错以为这是鲨鱼的骨骼了。
《老人与海》梗概: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硕大无比,老渔夫在与它搏斗三天两夜后才将他杀死。归程中,老渔夫的帆船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回港时,那条大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一名渔夫用钓索量死鱼残骸的情节,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人们对老人行为的惊叹与赞美。
B.老人说要把鱼头给佩德里科,说明老人除了具有凶猛、强悍的品格,还有善良、敦厚之美。
C.全文多用对话的方式来叙说故事,语言简洁,明快,显示出海明威小说电报体的独特风格。
D.小说结尾写老人梦见了狮子,这具有鲜明而深刻的寓意,能引发读者的无尽想象。
10.孩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1.作品结尾写露台饭店来的旅游者与侍者的对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老人说要把鱼头给佩德里科,说明老人除了具有凶猛、强悍的品格”有误,“凶猛”“强悍”这一分析不准确,这一内容展示的是老人善良、敦厚的美德。
10.【答案】①侧面表现老人形象。孩子要跟老人学钓鱼、哭泣等情节,突出了老人刚毅、坚强的性格特征。②推动情节发展(或起到线索作用)。孩子与他人的对话,交代了老人回到窝棚后的情况。③深化主旨。借助孩子对老人的崇敬,作品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精神。④创设了友善、和谐的环境氛围。孩子与周围人对老人的关心,表现出老人所处环境的和谐、美好。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孩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这是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可以从情节、主要人物、主旨等几个角度作答。从文中来看,孩子看到老人在睡觉,孩子与他人对话,孩子回到窝棚与老人的交谈等等,这些内容串起了整篇文章,“孩子”在文中起到线索作用,同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文中多次写到孩子“哭泣”,写到孩子“要跟老人学钓鱼”,这些内容都是对老人的侧面衬托,这是借助对孩子的描写来表现老人刚毅、坚强的性格特征;作者借写孩子对老人的崇敬来表达对不服输的硬汉精神的赞叹和歌颂;借助孩子引出周围人对老人的关注,展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11.【答案】①进一步强化了老人最终一无所获的结局;②旅游者的误解既是对老人的赞美,也揭示了过程胜于结果的人生哲理;③与下文老人梦见狮子形成对比,突出老人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
【解析】题干要求“作品结尾写露台饭店来的旅游者与侍者的对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是考查对句子内涵的理解。首先找到对话,“‘那是什么?’……‘Tiburon,’……‘Eshark。’……‘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观’‘我也不知道’”,侍者想说这是被鲨鱼残杀的大马林鱼的残骸,但旅游者错以为这是鲨鱼的骨骼,而这种误解恰恰是对老人的赞美;同时老人的成果——那条硕大无比的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且被误认为是“鲨鱼”,这就进一步强化了老人最终一无所获的结局,但虽然结果是一无所获,而过程却不可遗忘,借助旅游者的赞美揭示了过程胜于结果这一人生哲理,后文又写到“老人正梦见狮子”,此处的“一无所有”与“梦见狮子”形成对比,表现出老人勇敢顽强的精神。
三、语言表达
12.请你根据学过的《老人与海》一文中塑造的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描述下图中的海明威头像。要求:①所写内容要能体现海明威“硬汉子”的精神、气质;②要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③运用比喻、反问两种修辞手法;④不少于100字。
【答案】白发像雪花一样覆盖在他的头上,岁月的痕迹也在他的额头上刻满了年轮,可是,一点不见他颓靡的表情,忧伤的神态。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犹如黑暗中的灯塔,可以照亮一切;目光犀利且深邃,仿佛一把青锋宝剑,足以看穿一切;他的鼻梁高高挺起,就是那络腮胡子也是那般刚毅。是啊,海明威一生,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但他从不言败。这不正是这个“硬汉子”的真实写照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能力。结合《老人与海》一文中塑造的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描述海明威头像。作答时,要仔细观察海明威的头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描绘,如头发、眼睛、鼻梁、胡须等。同时,也要注意题干中的隐性要求,体现海明威“硬汉子”的精神、气质,如目光犀利且深邃,仿佛一把青锋宝剑,足以看穿一切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10 *老人与海(节选)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10 *老人与海(节选)达标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10 *老人与海(节选)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实基础,拓展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