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1页。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来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来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气候是地球生物基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最为关键的环境要素之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不同的气候孕育了不同的生命,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孕育了不同的人类文明。当前,人类和其他生物正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问题,气候变化也咸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环境和公共议题。
人类认识气候变化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气候变化历史和现状的观测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时厘清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预测未来发生的事,主要有两个方法论原则:一是通过数学模型监测大气环流,计算出气候的变迁数据;二是通过历史比较法,从历史气候的各个阶段中寻找相关问题。历史的方法是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之间关系最为重要的方法。可以肯定的是,气候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气候条件也造就了人类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行为。
气候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历史关系和地缘关系。历史关系所透视的是人类总体文明在各个时期与气候变化之间呈现的相关性。人类文明可分为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大陆文明以耕种、游牧,打猎和采集为基础,而海洋文明则以渔猎为基础。不管是大陆文明还是海洋文明,气候均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历书《夏小正》以十二月为纲,记载一年中各月的变化,包含气象,物候等诸多内容,其目的是指导农事和政事。中国古代典籍中还有诸如《吕氏春秋翼管子8淮南子》等文献,均对气候与农耕的影响做出了相应解释。可以说,中国历史的文明进程与古人对气候的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英国历史学家布莱恩·费根在其名著《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中指出,古埃及人掌握了尼罗河水一年一度的洪水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埃及的农业文明,从而建立了强大的集权国家,而随着公元前2200年大早的到来,埃及也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历史上著名的“小冰期”使得西班牙对北美新大陆殖民受挫,而“海上马车夫”荷兰则利用了此时强劲的东风开启了荷兰海上贸易时代,促成了荷兰的黄金期。可以说,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变迁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气候的不断变迁,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文化行为随之不断变迁。
人类通过对抗和适应气候变化,逐渐掌握了稳定气候条件下的气候知识,从而采取适合其生存发展的社会行为并建立了社会关系。在变化的气候条件下,一部分文明因此消亡,而另一部分文明则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建立起新的文明形态。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主要有两重社会意涵。如果将气候变化看作一种结构性影响,那么对抗和适应则是人类行为的两种基本手段。对抗是人类对气候变迁的应急反应,而适应则是人类在气候变迁后与之长期共存的生存策略。
一是以对抗为基本手段的社会方式。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就是灾难。众多古代文明传说中都有对气候变化带来洪灾的描述。大洪水的传说是农耕文明对于气候灾难的共同记录,不管传说内容是否真实存在,人类对于气候变化所采取的应对手段是古已有之的。现阶段人类对抗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手段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室效应的产生,从而延缓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物种带来的灾难。人类文明要通过减缓气候变化的发生而继续发展,不仅需要全人类达成共识,还需要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
二是以适应为基本策略的社会取向。适应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从古到今,各种文明都是通过不断适应气候变化才发生了淘汰或延续,一旦气候变迁真正大范围影响到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人类社会的变迁将是必然发生的。与气候的不断变化共存已是人类文明需要面对的事实,如何形成适应的机制和手段将是人类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巨大挑战。
(摘编自罗桥《气候变化视野下的人类文明历史》)
材料二:
我们这个时代的气候风险是全球性的,其严重性也史无前例。从政治家和宗教领袖到基层活动家和科学家,有无数人士都已强调,人类的未来岌岌可危。许多专家则提醒说,我们还有机会来纠正人类的前进路线,避免可能出现灭绝的命运。的确如此,只是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忘记,我们其实继承了人类与气候变化方面的巨大遗产。
①最基本的一点就在于:与祖先一样,我们属于人类;我们继承了与前人相同的前瞻性思维,规划,创新以及合作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也始终帮助我们适应着气候变化。②亲族纽带与人类天生的合作能力是两种宝贵的资本,即便在人口稠密的大都市里也是如此。只需看一看美国西南部古时或者现代的普韦布洛社会就能认识到:亲情、彼此之间的义务以及一些打破孤立的机制,仍然是人类社会面临压力之时一种必不可少的黏合剂。③数千年的时间里,它们都是人类应对干旱或者突如其来的洪水所造成的破坏时极具适应性的方法。非自愿移民这种形式的人口流动,如今仍然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时的一种重要反应。④我们经常会说到生态难民,但我们见证的,实际上就是古时人口流动的生存策略,只不过其规模真正庞大而已。
(摘编自布莱恩·费根《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气候能直接地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的气候条件也会孕育人类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行为。
B.研究气候变化的意义重大,我们能从中知往鉴今,更好地应对未来气候的不确定性,有助于人类长久的生存与发展。
C.有关气候对农耕影响的记载以及古埃及等国家的兴衰史,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依托气候变化而不断变迁的历史。
D.当前,不少人都意识到全球性的气候风险已经十分突出,如果仍不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人类会有灭绝的可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3分)( )
A.人类文明可分为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相较于以耕种、游牧等为基础的大陆文明,以渔猎为基础的海洋文明受气候的影响更大。
B.人类社会发展常常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制约,而对抗与适应都只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时采取的被动手段,人类其实并不能影响气候。
C.气候变迁真正大范围影响到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时,人类社会将必然发生变迁,这可能导致社会关系改变甚至文明衰亡。
D.亲族纽带与人类天生的合作能力将成为人类社会面临压力时的-种不可或缺的粘合剂,能帮助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
3.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一中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基本手段的一项是(3分)( )
A.农谚云“芒种不可强种”“三伏定旱涝,祛暑看年成”“立冬出(除)白菜,别让寒冻害”,农民根据节气气候进行田间管理。
B.《山海经)记录了上古时期华夏九州出现的一次洪灾,其中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至今:大禹改变了鯀的做法,对洪水进行了疏导。
C.《巴黎协定》于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明确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标”,推动所有缔约方共同履行减排任务。
D.奇穆人面对长期的干旱,发展灌溉技术,从古城北部的河流引出一条长长的水渠,将水源引人沙漠地区,养活了庞大的人群。
4.材料二第二段中,“分散和人口流动是两种策略”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气候变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峻考验,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人类应如何应对气候变暖这一重大课题。(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五一班
任瑞娟
多奇怪的名字啊。我失落地趴在窗前,看满天的星星闪闪烁烁。
军人很看重自己在部队拥有的第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番号,哪怕小到了“班”,任何一次改编撇编,心里都会别有一番滋味。林笑笑建议成立新班时,我们的眼睛里都涌起了迷惑。
林笑笑在军校是五班班长。我们是一班的,班长是陆曼月。
第一次看到林笑笑是在欢迎新战友的联欢会上,新战友指的是我们,我们考进了军校。
林笑笑声情并茂地唱了一首《大碗茶》,京味儿十足,奇特的是伴奏:一把小提琴。拉小提琴的是我们班班长陆曼月。我们沉浸在新鲜的感觉中,林笑笑开口道,掌声在哪里?“哗”的一声,掌声和笑声混成了一团儿。陆曼月有点儿羞涩地扯了下林笑笑的衣襟,林笑笑却大声说,热闹才有兵味儿,对不对呀?对一现场一片欢腾,我们顿时不那么拘束了。
我以为陆曼月和林笑笑是好朋友,可是,那次打靶,我却闻到了一股火药味儿。
靶场上,队长严肃地说,记住训练要领,以班为单位记录成绩。
陆曼月的表情有点凝重。最近陆曼月不知是怎么回事,总有点儿心不在焉,我像小棉袄一样凑了上去,说,班长!射击是你的强项,咱们一定会赢的。陆曼月目不斜视地说,全班赢才算贏。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我们班和五班是最后一组。陆曼月和林笑笑同时站在了靶位上,总成绩上我们班暂时领先,铃铛信心满满地小声说,咱们又第一了。话音未落,报靶员的声音让我们张大了嘴,陆曼月居然输了,仅仅一环之差。
气人的是,林笑笑放下枪,冲着陆曼月举起右手比划成枪的样子,还嘟起嘴唇对“枪口”吹了一下,那姿势特别像电影里的某个场景,陆曼月的目光重重地垂在了地上,我心里很不忿,至于嘛!我们班得第一的时候,陆曼月可是很谦虚的!
班务会上,陆曼月做检讨,说自己分神了。我们却不约而同地谴责起了林笑笑,陆曼月打断了我们说,林班长是对的。我们觉得陆曼月这么说只是面子问题。
那段时间,陆曼月晚饭后经常低着头在清江河边儿溜达,林笑笑跟在陆曼月身边,她们好像在争执什么,清江河清澈的浪花儿卷走了她们的声音,跟在后面准备随时“挺身而出”的我们什么也听不到。
山上的桃花开了,我们也春天般地躁动起来,不再愿意午休,而是喜欢叽叽喳喳地说笑。一天午后,陆曼月说身体不舒服,我们知趣地拉上了门儿,坐在了院子里聊天,但不一会儿,宿舍里就传来了小提琴声,如泣如诉,让人想哭。赵铃铛说,班长难过了。我们都沉默了。那时,关于陆曼月的风言风语会时不时地飘过。
突然,林笑笑风风火火地走过来,我们迅速站成了一堵墙,挡住了她,我们班长不舒服。林笑笑将我们挨个看了一眼,噗嗤笑了,小丫头片子们还挺记仇啊。说着就推开我们进了宿舍,随即,音乐停了,林笑笑脆脆的“京片子”响了起来,不久,我们听到了笑声,不光是林笑笑的,还有陆曼月的。我们相互看了看,都不解地摇了摇头。
林笑笑和陆曼月是老兵,她们从部队考进军校,比我们大四五岁,就这几岁,让我们在很多方面显得很幼稚。
多年后的战友聚会,少了陆曼月。点名后,林笑笑走到我们跟前,红着眼睛说,Y头片子们,别难过,我来给你们当班长。可是,你是五班班长啊。赵铃铛抹起了眼泪。没事儿,咱们成立个“五一班”。林笑笑很认真的样子。鈴铛悄悄地碰了碰我的手。
九月的夜空,到处弥漫着桂花的香味: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有点伤感地想起了清江河的浪花儿。
林笑笑的笑声脆得像刚成熟的冬枣:我们的约定特有兵味儿,打靶谁赢听谁的。
啊——?我凑了过来。
其实陆曼月并没有违反纪律,他们是青梅竹马。林笑笑说。
陆曼月的男朋友移情别恋了,陆曼月特难受,我认为,这对她来说,叫“止损”,是好事儿,陆曼月却放不下,打靶前我对陆曼月说,失恋不失志,分手不分神哦!但是,她还是走神了,输给了我。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怪不得对林笑笑那个“经典”动作,陆曼月没有愤怒。
那后来呢?我们追问。林笑笑说,我把那哥们儿骂了一顿,说他香臭不分,好赖不懂,有几个钱就不认识自己了,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林班长!你太给力了。鈴铛涨红了脸。
再后来呢?我们的脑袋都凑在了林笑笑身边。
再后来……
林笑笑看了看我们说,我们成立了“五一班”,一是为了怀念,五是为了坚守,“五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我们心头一热,齐刷刷地喊了声:班长!尽管这时林笑笑已经转业到了地方。
从此,我们有了“五一班”的“番号”。它只存在于聚会和微信中,但在我们心里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若有战,召必回。林笑笑脆生生的“京片子”不时透过手机屏迸发出浓浓的兵味儿。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林笑笑提出成立“五一班”时,我们的眼里都涌起了迷惑,既有对自己原有番号的思念,也有对新“番号”的不解。
B.在欢迎新战友的联欢会上,林笑笑唱《大碗茶》,陆曼月则拉小提琴为她伴奏,这表现了二人之间关系和谐。
C.林笑笑既是陆曼月赛场上的竞争对手,也是她生活中分忧解难的好姐妹,她们之间建立了真挚纯洁的战友情。
D.宿舍传出如泣如诉的小提琴声时,林笑笑过来了,我们迅速站成一堵墙挡住了她,说明我们怕林笑笑伤害陆曼月。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从多年后的战友聚会写起,以“多么奇怪的名字啊”开头,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选取新战友联欢会、打靶比赛、林笑笑闯宿舍等情节,描写了多姿多彩的军营生活,展现了作者精于裁剪的功力。
C.“陆曼月的目光重重地垂在了地上”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陆曼月打靶比赛失败后的失落,与林笑笑的动作形成对比。
D.小说巧用伏笔和照应,如前文写陆曼月失恋后拉出如泣如诉的小提琴声,为她多年后没有参加战友聚会埋下了伏笔。
8.小说采用回忆与现实交织的叙述方式行文,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9.小说多次提到“兵味儿”,请试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晏子曰:“孔子何如?”晏子不对。公又复问,不对。景公曰:“以孔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贤人也。今寡人问之,而子不对,何也?”晏子对曰:“婴不肖,不足以知贤人。虽然,婴闻所谓贤人者,入人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孔某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几灭,而白公伴。婴闻贤人得上不虚,得下不危,言听于君必利人,教行下必于上,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从也。行义可明乎民,谋虑可通乎君臣。今孔某深虑同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入人之国而与人之贼,非义之类也;知人不忠,趣之为乱,非仁义之也。逃人而后谋,避人而后言,行义不可明于民,谋虑不可通于君臣,婴不知孔某之有异于白公也,是以不对。”景公日:“鸣乎!贶寡人者众矣,非夫子,则吾终身不知孔某与白公同也。”
(节选自《墨子·非儒》)
材料二: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頁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节选自《论语·子张》)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子A之墙B数仞C不得D其门E而入F不见G宗庙H之美I百官之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子不对”与“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而”意思与用法不同。
B.“知人不忠,趣之为乱”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趣”意思不同。
C.“行义不可明于民”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两句中的“明”意思不同。
D.“夫子之不可及也”与“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及”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景公向晏子询问孔子的为人,晏子先表明孔子不是贤人,接着讲述其不贤的行为。
B.晏子认为贤人得到君主的任用,应不虚占职位,对国君说的话--定要是对百姓有利的。
C.晏子认为孔子明知道白公意图反叛楚王,还把石乞献给白公,这种行为是不仁义的。
D.子贡以围墙为喻,说明叔孙武叔认为子贡比孔子贤能,是因为他没能真正地了解孔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然,婴闻所谓贤人者,人人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
(2)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4.子贡是如何反驳陈子禽的观点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白居易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清泠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襟向风坐,夏日如秋时。啸傲①颇有趣,窺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②碧参差。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注]①啸傲:做然自得地放声长啸。②三峰:华山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二两句写诗人在数尺高的平台,上搭建了茅屋,照应诗题,引出了下文对茅屋的介绍。
B.诗人身穿黄葛,仰可摘果子,俯可采蔬菜,由此不难看出诗人安于平淡质朴的生活。
C.“开襟”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虽身处夏日,但仍感到十分清凉。
D.“啸傲”两句颇见雅趣,其意境与陶渊明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两句相类似。
16.诗人在本诗中向弟侄们传达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由万物按时节蓬勃生长,转而感叹自身生命短暂的句子是“ , ”。
(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两句表明自己本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从而打消晋武帝对自己的猜忌。
(3)《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对旧项脊轩进行改造,首先对屋顶进行了修复,接着“ , ”,使得房间的亮度大增,采光变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远离海岸的美国硅谷腹地,曾是全球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摇篮。①那里,创新的气息与微电子的火花交织,营造出高通、英特尔、苹果、AMD等无数闪耀的芯片巨头。②他们如同星辰的璀璨,照亮了整个半导体领域的夜空。③这些企业以“科技无国界”为旗帜,扬帆远航,在本球市场上大展拳脚,其财富如潮水般涌入。④美国芯片巨头们,一度占领了整个消费电子的上游市场。⑤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消费市场,却在国内半导体领域的发展上步履蹒跚,依赖进口的芯片数量惊人。⑥仅在2021年,中国从国外购买的芯片总额便超过2万亿,占据了全球超过60%。
今天如同凤凰涅粲,中国的科技巨头们开始加快自研芯片的步伐。在充电芯片、影像芯片等领域,他们已经取得了 A 的成果,使用自研产品成为他们新的名片。2022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的芯片数量锐减,超过600亿颗的芯片留在了海外的貨架上, B 。中国市场,这个曾经全球芯片制造商眼中的香饽饽,如今已经开始远离他们。值得骄傲的是,中国的芯片制造商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们如同砥柱中流,逆流而上。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的有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加以修改。(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春风起,百花开。在这个踏青赏花的好时节里,不少人会出现鼻痒、流鼻涕等症状, ① ,却喷嚏、咳嗽不断。一些人还会眼睛发痒、皮肤泛红起皮疹。有这些症状时就要高度警惕,你可能是被过敏“袭击”了。
不少人在春秋季节会因过量接触花粉而导致身体或局部皮肤出现花粉过敏症状。很多人对“花粉”一词有误解, ② ,其实临床上导致花粉过敏的过敏原主要来自树木或杂草。春季以树木花粉过敏为主,在我国北方地区多为杨树、柏树、桦树、榆树、柳树、械树等的花粉,而南方地区多为杨树、柳树、柏树和法国梧桐的花粉。我国常见的秋季致敏杂草花粉来自蒿草、脉草、箻草。
花粉是植物产生的雄性生殖细胞,需要与花蕊结合才能结出种子或果实。而花粉要到达花蕊必须要借助以风和昆虫为主的外力。借风传播授粉者被称为“风媒花”,借昆虫传播授粉者被称为“虫媒花”。引起过敏的主要是风媒花,这类花花朵小,观賞性不佳,既不鲜艳,也不香,但花粉量大、颗粒小,随风可飘扬到很远, ③ ,极易进入我们的呼吸道。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对文学作品来说,引号有时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引号的表达效果。(3分)
22.下列各句中的“才”与文中加点的“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才不相信你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呢!
B.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C.他说早上就出发,结果到了中午才走。
D.别人一天干的活,他两天才能干完。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次,一位美国记者采访任正非,问:“任总,你知不知道美国正以举国之力打压封锁华为,有人说华为早晚会消失的,你认为会吗?”任正非说:“我觉得这有可能啊。”美国记者又问:“那你遗憾吗?”任正非答道:“我不遣憾,即便华为不再以企业的形式存在,但它所传递的精神和价值观,将永远在人们心中扎根,华为的理念已经融入整个大中国。”
这番话传到社交平台上,立即引发热议。有人说,这就是企业家的胸怀,不愧是华为的创始人!有人感慨,华为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企业,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卷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依托气候变化而不断变迁的历史”错,说法绝对。从材料一“可以说,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变迁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气候的不断变迁”可知,选项缺少程度副词“很大程度上”。)
2.C(A项,“相较于以耕种、游牧等为基础的大陆文明,以渔猎为基础的海洋文明受气候的影响更大”错,于文无据。从原文“不管是大陆文明还是海洋文明,气候均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可知,气候对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影响都很重要,文中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B项,“而对抗与适应都只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时采取的被动手段”错,“适应”不一定是被动手段。“人类其实并不能影响气候”错,从原文“现阶段人类对抗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手段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室效应的产生,从而延缓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物种带来的灾难”可知,人类是可以影响气候的。D项,“亲族纽带与人类天生的合作能力将成为人类社会面临压力时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粘合剂”错,已然当未然。从原文“亲情、彼此之间的义务以及一些打破孤立的机制,仍然是人类社会面临压力之时一种必不可少的黏合剂”可知,“仍然”表示情况已经存在,与选项中的“将”矛盾。)
3.A(从原文“对抗是人类对气候变迁的应急反应”可知,是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的手段。A项列举的三则农谚,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总结出的有关气候知识方面的经验,属于人类适应气候的手段,而非“对抗”。)
4.C(材料二第二段中,③处前面谈的是“亲族纽带与人类天生的合作能力”,③处后面谈的是人类应对旱灾、洪水的“极具适应性的方法”,这里的“适应性方法”指的就是“分散和人口流动”。故“分散和人口流动是两种策略”这句话应放在③处。)
5.①加快科技创新.利用科技手段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温室效应的产生.延缓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灾难;②调整自然和人类系统适应气候变化,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和手段.及时调整人类前进路线,从而做到与不断变化的气候共存;③全人类达成共识,团结合作,努力打破孤立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6.A(“既有对自己原有番号的思念”错,此处没有对原有番号的思念。)
7.D(“为她多年后没有参加战友聚会埋下了伏笔”错,陆曼月失恋并没有为她缺席多年后的战友聚会埋下伏笔,至于陆曼月为什么缺席,小说没有交代。)
8.①小说主体部分是回忆多年前的军营生活,开头与后半部分是叙写多年后的战友聚会,这样的时间跨越既衔接了故事,又节省了笔墨,使故事紧凑、自然。(3分)②避免叙事的单调,回忆与现实灵活切换,形成时空交错的艺术效果,增强了感染力。(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9.①人物上,展现了林笑笑豪爽、大气的军人形象;②主旨上.展现了当代军人的风采和情怀,揭示了军人退伍不退志的气魄及对军人职责的坚守;③情节上,串联了新战友联欢会、打靶比赛及成立“五一班”等情节,使得故事内容更加一体。(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10.CFI(原文标点为: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人,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11.D(A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代词,你的。B项,前者同“促”,催促,后者同“取”。C项,前者是“知晓”,后者是“智慧”。D项,前者是“比得上”,后者是“到了”,二者意思不同。)
12.A(“先表明孔子不是贤人,接着讲述其不贤的行为”错,晏子没有先表明孔子不是贤人。)
13.(1)虽然如此,我听说所谓贤人,进人他人的国家,一定要和合这个国家君臣之间的亲密感情,消除这个国家君臣之间的怨仇。(“虽然”“合”“弭”各1分,句意1分)
(2)虽然有人想把自己隔绝于日月之外,但这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过高地估计自己。(“伤”“多”各1分,“其何伤于日月乎”状语后置句1分,句意1分)
14.①子贡先是运用比喻论证,说明孔子无人能及;②然后假设让孔子治理国家,会使国家安定和谐,以此来说明孔子贤能;③最后直言孔子伟大,自己比不上。(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景公问晏子说:“孔子为人怎么样?”晏子不回答。齐景公又问了一次,晏子还是不回答。齐景公说:“对我说孔子的人有很多,(他们)都以为孔子是贤人。现在我问你,你却不回答,这是为什么?”晏子回答说:“晏婴不贤,不足以认识贤人。虽然如此,我听说所谓贤人,进入他人的国家,一定要和合这个国家君臣之间的亲密感情,消除这个国家君臣之间的怨仇。孔子到楚国,已经知道白公的图谋,还把石乞献给他,使得楚国国君几乎身亡,而白公也被杀了。晏婴听说贤人得到君主的任用应不虚占职位,得到下民的信任应不给国君带来危险,对君王说的话一定是对百姓有利的,教导百姓一定是对君主有利的。所以言论明白容易被百姓知晓,行动明确容易让百姓跟从。躬行仁义可以让百姓知道,谋划可在君臣之间沟通。现在孔子精心计划和叛贼同谋,竭尽心智以行不正当的事,鼓励下面的人反抗上面,教导臣子杀国君,这不是贤人的行为啊。进入他人的国境却帮助别人的叛贼,这就不符合道义;知道别人不忠诚,却促成他叛乱,这就是不仁义。逃避人群而后策划,躲避人群而后才言说,躬行仁义不可让民众知晓,谋划不在君臣之间沟通,晏婴不知道孔子和白公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没有回答。”景公说:“啊!向寡人赐教的人有很多,但如果不是您,那么我终身都不会知道孔某和白公是相同的。”
材料二:
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用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肩高,墙外的人能看见里面房子的精美;老师家的围墙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雄伟,那么多房屋的富丽堂皇。能找到门进去的人是很少的,叔孙武叔这么说,不也是很应该的吗!”
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仲尼是无法被诋毁的。其他的贤者,好比丘陵,尚且可以超越;而仲尼,犹如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想把自己隔绝于日月之外,但这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过高地估计自己。”
陈子禽对子贡说:“您做的太谦虚了,仲尼怎么能比您更贤呢?”子贡说:“君子一句话就能表现出智慧,一句话也能表现出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啊。我的老师没人赶得上,这如同没有梯子能够攀登上天一样。老师如果能得到治理国家的机会,那就会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立于礼,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我的老师活着时是十分荣耀的,死了是令人十分哀伤的,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
15.C(“‘开襟’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错,“开襟”两句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夏日如秋时”意思是夏天像秋天一样凉爽。)
16.①不必追求物质的富足,要有知足常乐的处世态度。②追求闲适的生活,享受生活与大自然的美好。③有志同道合的亲朋相伴,是一件人生快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17.(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2)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18.A令人注目(举世瞩目)B无人问津(每空1分,其他符合语境的成语均可酌情给分)
19.①将“营造出”改为“孕育出”(搭配不当);②将“星辰的璀璨”改为“璀璨的星辰”(语序不当);⑥在“60%”后加“的市场规模”(成分残缺)。(每处修改正确给2分,其他修改符合题意可以酌情给分)
20.①明明没有生病(明明没有感冒)②认为花粉只来源于花朵③它们在空气中飘散时(每空2分,意思对
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21.文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1分),“袭击”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的进攻,此处用来形容人被过敏原侵袭,(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使得说明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22.B(文中加点的“才”与B项的“才”都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A项,表示强调所说的事。C项,表示事情或状态发生、出现得晚。D项,表示能力差。)
23.[写作指导]本则材料是--位美国记者对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采访,记者访问任正非如何看待华为在美国打压下可能会消失这一-猜测,任正非对此的回答是本次作文的重点,其回答体现出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境界”,一个是“精神”,学生可就此展开作文,可从个人出发,也可从企业出发。
[参考立意]①企业家需要大境界、大胸怀。②企业要注重精神培养。③坚韧不屈的精神是战胜困难的法
宝。④做人要有博大的格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文件包含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年高二年级5月质量检测语文docx、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山西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开学质量检测语文docx、山西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开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请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的讽刺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