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 鸿门宴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 窦娥冤(节选)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5 雷雨(节选)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6 哈姆莱特(节选)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单元任务 整合设计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单元任务 整合设计课件,共34页。
第一单元单元任务 整合设计 语文 必修下册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较常见,在以单音词为主的文言文中更是普遍。一般来说,词的意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之分。1.本义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2.引申义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关系。词义的引申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3.比喻义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如:D【解析】 D项根据语境,是后来高岳找到孟业判决过的案件卷宗,“寻”应为“寻找,找到”之意。正确。A. 根据语境可知“岳”是人,“司州牧”是官职,把“拜见”代入语境很明显语意不通顺,此处“拜”应解释为“被授予官职”。B. 根据语境可知“名”“行”是并列关系。“名”是“名声”之意,“行”应是“品行”之意。C. 根据语义搭配,“短小”的应是“形体”,所以“形”应是“形体、身体”之意;另外,“形”“貌”是并列关系,“貌”是“容貌”之意,所以“形”也应该是个名词。【解析】 合:全。判断这个“合”的意义时,我们可以采用“成语联想法”,联系“合家欢乐”的“合”,由此得出解释。D【参考译文】孟业,字敬业,是巨鹿安国人。家中原本贫寒,年轻时做州吏。本性十分廉明谨慎,有一些同僚侵占官绢,分三十匹给孟业,他拒绝而不接受。天保初年,清河王岳被任命为司州 牧,他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后,便又征召孟业做法曹。孟业身形矮小,等到谒见时,高岳因其矮小心里看不起他,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后来高岳找到孟业判决过的案件卷宗,才对孟业说:“您判案英明,可以说是不可貌相。”不久,(孟业)升迁为东郡太守,他为官以宽厚和仁惠著称。那一年,麦子一根茎上长五个穗,其余的也是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全郡的人都认为这是被(孟业)的政令教化感动的结果。 一、观点要正确、健康。 “想”是“写”的前提,面对一个人或一件事,首先要把观点想清楚。写之前,把要表达的观点梳理一下,看主要针对什么,解决哪些问题,观点是否正确、健康,有没有说服力。有时还要设身处地地想想读者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是否能接受,如何才能以理服人。只有预先“想明白”,下笔才能“说得清”。很多时候,文章观点含糊不清,牵强附会,很可能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想明白”。二、观点要鲜明、新颖,有高度。面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只有正确、健康的观点,还不足以打动读者。要想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所树立的观点,一定要鲜明、新颖,有一定的高度。例如像《烛之武退秦师》一 文,传统的观点大多是对烛之武的雄辩之才进行评论,如果人人都从这个角度论述,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则显得毫无新 意,即使阐述得再深刻,也很难打动读者。有个学生学了这篇文章后,从“胸怀”的角度评价了烛之武:但是,我认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还应该学习烛之武身上的另一个光环,那就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这是千百年来感动后人的人格魅力,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兵临城下,大敌压境,面对如此形势,“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一个“必”字,尽显了烛之武的才华,也把烛之武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但是,如此有才华的高人,居然被弃居乡野,不被重用。只是到了“国危矣”的时候,才被举荐和重用。岂不悲哉?然而,烛之武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只说了一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话就义无反顾地“夜缒而出”,前嫌尽弃,只身进入杀机四伏的秦营。可见,烛之武拥有博大而宽广的胸怀。他胸襟宽广,气度宏大,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宁,不在意自己的得失甚至生命的安危。正如史搢臣所言:“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豁,眉目清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的这几句话告诉我们:有一颗宽广和包容的心,才能成就大事业。上文所阐述的观点,有新意,有高度,定能打动读者。三、观点要切口小、抓关键。对于一个人或一件事,可能有多种立意角度,有的学生在写作时,唯恐说得不全面,所以就想要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树立观点时,只选择一个自己觉得最关键的点即可。如: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一间门诊室,八岁的彬彬听到了一个“坏消息”:两个月内不能吃冰淇淋、可乐等甜 食。医生很严肃地告诉彬彬妈妈,孩子体重已达56.8千克,肥胖程度为160.8%,属于严重肥胖,B超提示有脂肪肝。正值儿童时期,竟然被“老年病”盯上了!一位医生的叙述让记者印象深刻: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老年病”,已经早早写在了儿童的病历本上。如果针对这则新闻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妨从“现代儿童健康令人担忧”“儿童患‘老年病’的社会推手”“加强体育锻炼,远离‘老年病’”等任何一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四、要有明确的思路,恰当的结构。阐述观点,需要有清晰明确的思路,可以通过打腹稿或列出写作提纲的形式形成思路。在列写作提纲时需要考虑文章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并列式和层进式。(一)并列式并列式又称横向并列式,是议论文中横向展开的一种平行并列的论证结构,之所以称“横向”,是因为各分论点之间在一个平面上是平行并列关系,有时甚至是相对独立的,而非逐渐深入的纵向关系。各分论点之间是一种平行互补关系,即在一个平面上,体现观点的不同方面,力求对中心观点做到全方位的挖掘和论证。议论文常用结构模式: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1)分而有范:几个分论点应该按同一标准(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扣得住”)(2)分而有理: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互不包容。(“分得开”)(3)分而有序:分论点排列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排得顺”)(二)层进式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1.层进式议论文结构模式一(一般侧重行文内容上的层进)文章主体部分是逐层深入的关系。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2.层进式议论文结构模式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后两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如果道理难懂,需要详加论证,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相反,则可在“怎么办”上多做文章。这是从整体思路上说的。3.层进式议论文结构模式三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写作任务清单】 请自由选择以下一项情境任务,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并展示实践成果。1.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张桂梅当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她含辛茹苦、积极筹建免收费用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十二年来,她坚守在大山深处,拖着病躯走过11万千米的家访路,换来一千多名女孩的求学坦途,换来一千多个家庭命运的改变。材料二:张桂梅给她的毕业学生们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毕业以后不准回来。她说一走不回头才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离开大山的孩子们,在大山之外看到了更广的天地。 这在育才中学引发热议,有人觉得“坚守比离开更重要”,也有人觉得“离开比坚守更能实现自我价值”。请任选一方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述。(一)支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守比离开更重要,是因为坚守才是离开的底气,若没有张桂梅含辛茹苦筹建华坪女高,哪会有大山的女孩们离开的教育底蕴?若没有张桂梅抱着病躯走过11万千米的家访路,哪会有大山的女孩们离开的人生追求?若没有张桂梅12年如一日、起早贪黑的坚守,哪会有大山的女孩们离开的希望?这位“崖上的桂,雪中的梅”坚守在大山深处,成为女孩们离开大山的人生导师。是她的坚守,离开落于缥缈,坚守方得玉成阐述:换来了女孩们离开后的幸福人生。坚守方得玉成,无数人以坚守换更多人的离开,这不正说明了坚守比离开更重要吗? 坚守比离开更重要,是因为坚守才是离开的归宿。没有坚守的离开,最终只会落于缥缈,只有坚守才能实现离开的价值与意义。坚守是离开的最终归宿,因此坚守比离开更重要。 诚然,离开有其自身的价值,有利于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收获更精彩的人生。然而,我们要承认,没有坚守做底气,这样的离开终究会落于缥缈。离开比坚守更容易做到,也更容易失败。要想真正做到成功的离开,还需要不忘初心的坚守。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新时代唯有更多人的坚守,才能强基固本,提高国家硬实力,书写新时代更加辉煌的篇章。 (二)反对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开,使人才去向各行各业,去向无数的远方,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北斗工程师许其凤曾言“卫星,需要定位;人生,更需要定位”。离开大山深处,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于你所擅长所喜爱的领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难道不比受限于一个偏僻的中学更有价值吗?不拘小节之行大事,张桂梅校长办学之初,必定也是怀着为祖国立才之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有所长,就要学有所用。不止步于眼前,应放目骋怀,以国家为己任。燃灯照前路无惧,离开造众生共幸阐述: 离开,并不代表忘记。山和山不相遇,人与人会相逢。走出大山,不是与他们一刀两断,再无瓜葛,相反,你若在自己所居之位大放异彩,无形之间,也会成就蝴蝶效应,造福于此。离开,代表未来,更代表希望。回望历史,钱学森赴美,鲁迅留日,梁思成于剑桥读建筑。他们学成之后,以赤诚热忱的姿态,投身于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中。如张载的横渠四句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既已不辞辛苦出深山,何不大胆向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被一时一隅所禁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方之离开,并不否认坚守。不抛弃感恩,只是为更美好、更广阔的明天。将过去深植心底化为动力,成之眼中光、前行灯,而直挂云帆,济沧生。成侠之大者,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想这才是燃灯校长,点燃自己为孩子们照亮的方向,也是青年当努力的指引。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典寓言的寓意往往是丰富的。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 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800字左右。【分享展示】选择任务:________________实践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庖丁解牛》这则寓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寓意深刻,每次阅读总会有新的发现和体悟。走近庖丁,深入研究其人生哲学,对于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庖丁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一辈子做着很平凡的事,然而他却能够把平凡的事做得“游刃有余”“踌躇满志”,这正是我们很多人所缺乏 明其位,做好事,求自在佚 名的。反观当今社会,一些人一方面是不甘于平凡,另一方面却只能在平凡中抱怨、沉沦以至于堕落下去,与庖丁相比,何其可悲!,庖丁的人生哲学,可以引发我们三个角度的思考:,首先是“明其位”,就是自己知道人生的位置和方向。我们每一天都在“活着”,在短暂的人生中,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很重要,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就曾告诫我们要“认识你自己”。,庖丁是一个能够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的人,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这一辈子也就是做一个屠夫而已,这没有什么丢人的,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职业有分工,生活有差别,在这则故事中,庖丁是真正的主角——即使梁惠王在旁边,他也是心无旁骛,而且自得其乐,他的态度不卑不亢,他的动作娴熟流畅,他的回答充满自信又富有哲理。,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安于现状的,总是手里做着一件事,心里想着另一桩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人最难的是正确认识自我,能够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才能真正回归自我,获得生命的自由。 其次是“做好事”,这里的“做好事”,是指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明白“活在当下”的意义。所谓“生活”,就是“生命”总是处于“活着”的过程之中,就是我们“活”在每一天,“活”在每时每刻,而“活”的过程即是“做”的过程,“生活”是必须要去“做”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会是一个踏实的人。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活出生命的意义,就要把握现在,从当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 最后是“求自在”。人如何方能“求”得“自”己之所“在”?反过来说,人应该是“在”当下所处的状态中,在自己的工作中,在自己所做的这一份事业中,“求”证“自”己何以是自己的。如果我们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像月亮离开了它的运行轨道,离开了适合自己的那个位置,你还怎么“在”呢?“我在哪里?”——“我在这里!”知道自己在这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庖丁成就了自己——“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正是一种自在而圆满的人生姿态。 “持平常心,做本分事,成自在人”,这就是庖丁的言行中所体现的朴素人生观。从这个角度理解《庖丁解牛》的寓意,我们会进入一个更为崭新的思想境界。【名师点评】这篇文章从庖丁的“平凡”写起,逐层深人,分析他的人生哲学,最后水到渠成,得出观点。全文采用并列式总分总结构,中间从三个角度进行论证,把自己的意图表述得井然有序,条理清晰。文章纲举目张,紧扣现实说理,论证严密,结构清晰。